学科分类
/ 10
19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准确的分析儿科护理的实际风险管理水平,分析实际护理应用护理研究效果。方法选取入院治疗的100例患儿作为有效的研究对象,根据实际情况随机进行分配,对照组和实验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水平,输液外渗情况,是否存在医患纠纷问题,是否存在药物错发等不良反应事项。结果通过研究患儿护理前后的风险管理满意度、输液渗透情况,医患纠纷问题,对药物错发等各类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患儿的有效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水平,实验组患儿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其差异符合对比护理分析要求,p<0.05。结论风险管理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具有有效的应用价值,可以有效的提高儿科的急诊护理满意度水平,同时降低各类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水平,确保风险管理水平的快速提升。

  • 标签: 风险管理 儿科护理 对比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护理中应用有效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4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开展护理风险管理时间顺序,分为护理前组和护理后组,分析护理前后患者护理满意度和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对心血管疾病者开展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可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加强了患者护理质量和安全性。结论对于心血管内科重症病患,开展护理风险管理工作,能够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提升护理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心血管内科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减少气管镜活检出血风险的作用。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3月-2018年2月90例气管镜活检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予基本护理,干预组予全面护理干预。比较效果。结果干预组满意率、应激水平情况、气管镜活检平均时间、气管镜活检的配合度、出血的例数方面相较于对照组更好,P<0.05。结论气管镜活检者实施全面护理干预效果好。

  • 标签: 护理干预 气管镜活检 出血风险 作用
  • 简介:摘要普外科护理是医院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杜绝护理风险事故的发生,本文对护理风险管理在普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展开分析。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132例普外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66例。对对照组患者开展常规的普外科护理管理,对试验组患者开展护理风险管理,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风险事故的发生概率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风险事故的发生概率为4.5%,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风险事故发生概率18.2%(P<0.05);试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7.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77.3%(P<0.05)。这表明,在普外科护理中开展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有效降低风险事故发生概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建议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普外科护理 风险事故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阴道试产的风险及对策。方法选择我院产科收治的61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及同时期收治的61例非瘢痕子宫孕妇,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分娩结局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有41例阴道试产成功,20例产妇选择再次剖宫产,成功率为67.21%。观察组的宫缩乏力、胎儿窘迫、活跃期停滞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在进行阴道试产前,需正确评估妊娠期子宫瘢痕的愈合情况及是否出现先兆子宫破裂,做好风险对策,减少并发症,提高阴道分娩率。

  • 标签: 瘢痕子宫 妊娠 阴道试产 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干预模式对胃癌术后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行为胃癌根治术患者64例,随机分为行常规护理对照组(n=32)与并行优质护理干预实验组(n=32),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实验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胃癌患者行优质护理可有效缓解其不良心理,有助于其生活质量的提高。

  • 标签: 优质护理 焦虑 抑郁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患者随机分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和风险管理,比较护理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实施风险管理,护理质量、不良事件、患者满意度方面,都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护理管理中应用,效果十分理想。

  • 标签: 风险管理 呼吸内科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风险管理在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实施风险管理前后一年(2015.12-2016.12及2017.1-2018.1)的手术室患者各98例以及医护人员进行对比,分析实施风险管理前后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情况、手术效率、满意度等。结果实施风险管理后,医院手术室物品管理评分与消毒隔离评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表明感染控制情况更优;实验组准备时间、接送时间、手术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实验组满意度(97.96%)明显高于对照组(89.8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手术室采取风险管理能够有效控制手术室医院感染,提高手术效率,保证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普遍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风险管理 手术室 医院感染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分析在胃肠镜检查中应用 PDCA模式后护理风险的情况。方法:选择我院在实施 PDCA模式前后接收的进行胃肠镜检查患者中的 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是否实施 PDCA模式进行分组,对比两组之间的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工作指标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也明显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PDCA模式能够有效地提升护理工作指标的各项评分,进一步发挥出护理工作的效果,而且还可以使患者对于护理工作更加满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PDCA模式 胃肠镜检查 护理风险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手术室护理缺陷的风险以及防范措施。方法选择两年间来本院就诊的手术患者200例作为样本,将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中进行常规护理的10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另外100例手术患者选自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采取风险预防护理,视为观察组。比较分析两组手术治疗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统计处理后,发现观察组手术患者在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患者护理投诉率中,明显要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在对两组护理人员进行考核时,观察组护理人员的综合测评成绩要远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鲜明的统计学意义P值<0.05。结论手术室护理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因素,只有加强护理防范措施,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能力,才能给确保护理质量,保障患者的手术安全。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护理缺陷 风险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综合内科病房护理风险的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方法选取500例在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入院的综合内科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分析其在住院期间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并提出有效的管理对策。结果综合内科病房护理中常见的护理风险因素有护士人员人力不足、护士能力有限,知识储备不足、责任心不强、病床迁移频繁、护患之间缺乏有效良好的沟通以及患者欠缺自我管理能力。结论针对综合内科病房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医护人员要提高风险意识,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可以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综合内科病房 护理风险相关因素 管理对策
  • 简介:摘要作为临床药学的重要组份,西药制剂质量对临床治疗效果、患者预后发展等均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意义。若西药制剂存在质量问题,不仅给患者带来病情进一步发展的风险,严重的还会给患者造成一定的毒副反应,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与安全。因此,临床药学必须对西药制剂质量给予高度关注,进一步强化相关方面的管理力度。本文首先从内在因素、外在因素两方面对西药制剂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了论述,进而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希望可以为临床药学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进一步强化临床用药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 标签: 西药制剂 质量 风险管理 风险因素 措施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接收在我院进行手术的病人一共有8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对照组对病人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之上给予风险管理,对比两组病人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风险事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管理当中采取风险管理,可以使风险事故明显降低,使护理质量进一步提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风险管理 手术室 护理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感染性疾病科的常见护理风险因素及防范对策。方法把我院从2016年3月到2018年2月收治的100例感染性疾病患者当做此次研究的观察样本。通过随机数字表法把这100例患者分成试验组50例与参照组50例患者。参照组50例患者的护理模式是常规感染护理程序,试验组50例患者的护理模式是目标性监测模式。把两个组患者的漏报率、再次感染率、排名前三位的感染病原体类型、护理风险因素作为此次研究的主要观察指标。结果试验组50例患者的漏报率、再次感染率分别是2.00%(1/50)、4.00%(2/50),与参照组50例患者的14.00%(7/50)、16.00%(8/50)比较,均明显更低,两个组以上数据比较均得出P小于0.05的结果,有进一步探析的价值;100例患者最易感染的病原体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与感染相关的因素有泌尿道插管感染(35.00%)、滥用药物(23.00%)、护理差错(17.00%)和自身基础疾病(25.00%)。结论影响感染性疾病的因素有很多,临床上应用目标性监测模式可以有效地降低感染发生率,保障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健康与安全。

  • 标签: 感染性疾病 风险因素 防范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效果予以探讨。方法将198例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随即均分为两组,其中一组给予常规性护理措施,另一组于前述基础上予以护理风险管理,比较分析组间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与患者满意度。结果相较于常规护理组,风险管理组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更低,且患者满意度显著更高(P<0.05)。结论对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予以护理风险管理,可有效减少护理风险事件,提升护理质量,增强患者满意度。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重症患者 护理风险管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科护理风险管理中品管圈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产科开展品管圈活动进前后收治的两组产妇,对比在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产科的护理质量及两组产妇在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产科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开展品管圈前,开展品管圈活动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住院期间研究组发生不良事件几率较比对照组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产科护理风险管理应用品管圈能提升产科护理安全性,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保障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充分体现医院整体的护理质量。

  • 标签: 产科 护理风险管理 品管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卵巢癌患者术后化疗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5月~2017年11月诊治的卵巢癌手术后化疗治疗的患者88例进行护理分析,依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4例,研究组在护理过程中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出现的护理风险事件和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风险时间少,患者护理满意度高,组间数据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在卵巢癌患者术后化疗期的应用效果好,能够显著降低护理风险事件,提升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保证临床护理质量,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卵巢癌 化疗期护理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肾内科护理风险产生的因素与有效的针对性护理对策。方法以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肾内科收治的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分析护理风险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比较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在不良反应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上,观察组出现1例褥疮与1例感染,发生率为5.1%;对照组出现3例褥疮、2例跌倒与3例感染,发生率为20.5%。在数据对比上两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内科患者的针对性护理措施需要针对护理风险展开,是提升护理质量,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重要措施。

  • 标签: 肾内科 护理风险 相关因素 针对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产科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自2016年8月至2017年5月我院产科收治的140例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产科护理,包括支持治疗、药物应用、常规检查以及环境管理等内容;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方案基础上进行风险管理护理,包含风险识别、评估、处理以及效果评价。统计两组孕产妇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应用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7.14%,风险事件发生情况为2.86%;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4.29%,风险事件发生情况为27.14%,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产科护理管理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模式,能够有效降低风险事件发生情况,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产科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前优生检查高风险人群评估和随访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接受孕前优生检查并被检查为高风险人群者,对其进行评估和随访。结果高风险因素主要涉及慢性疾病、感染性疾病、遗传因素、血型不符以及其他等方面;后期随访时未孕者158例,健康分娩者142例,因高风险因素自愿流产者64例,自然流产16例,产后死亡2例,治疗性引产5例,已孕未出生者71例,无先天缺陷儿出生。结论对备孕夫妇进行孕前优生检查可提高生育质量,降低新生胎儿的出生缺陷率,有利于出生人口素质的提升。

  • 标签: 孕前优生检查 高风险人群 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