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精神科病人康复期护理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精神科病人为研究对象,从中随机选择76例并输入电脑,实施分组,共两组,一组3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康复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后6个月及12个月的疾病复发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出院后6个月及12个月的疾病复发率明显降低。结论:针对精神科病人的康复期护理措施选择,应着重考虑疾病复发率影响因素,进而通过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降低影响因素作用效果,促使精神科病人积极接受康复治疗,提高护理依从性,保障治疗效果,在最大程度上促使疾病复发率降低。

  • 标签: 精神科 病人 康复期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物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催乳素的影响。方法对80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不同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前后的血清催乳素水平进行测评分析。结果不同药物治疗后的血清催乳素平均水平各不相同,舒必利、奋乃静、氟哌啶醇、利培酮治疗后血清催乳素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或0.01);氯氮平对催乳素水平影响不明显。各类药物剂量与血清催乳素之间的直线回归分析显示,在引起血清催乳素明显升高的药物中,剂量和血清催乳素水平呈正相关。结论长期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可影响患者的血清催乳素水平,临床医生应充分注意,发现血清催乳素水平异常者,应及时的给予处理。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女性 抗精神病药 高催乳素血症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老年分裂症患者展开,探讨临床护理路径与传统护理模式对其精神状态产生的不同影响。方法:随机选取 2018年 10月 -12月收入我院精神科的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 6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模式,实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以入院出院的焦虑自评量表 SAS、抑郁自评量表 SDS和 NOSIE【 1】 评分作为评判标准。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对患者精神状态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可以减轻焦虑、抑郁以及激惹等不良心理状态,有利于患者病情稳定与好转,临床应用效果良好,应加大推广。

  • 标签: 老年精神分裂症 临床护理路径 精神状态
  • 简介:摘要:通过研究精神科康复的护理方法为精神病患者提供康复治疗。可以改善与之相关的精神病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广泛推广更好的护理方法,并可以在将来的护理工作中使用。

  • 标签: 精神科护理 精神病康复 重要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精神康复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疗效。方法就2018年2月-2019年2月期间来本院进行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选取了9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取其平均数的基础上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分别例入4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则给予精神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临床有效率以及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而言,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其生活质量得到了较为明显的改善,且实验组患者临床有效率远高于对照组患者。同样的,实验组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也远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研究表明,将精神康复治疗运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中,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其临床有效率,且提高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精神康复治疗 精神分裂症患者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抗精神病药联合治疗的影响效果。方法:在我院进行治疗的住院精神分裂病人中随机选取63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始于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结束。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病人分为对照组,采用单一抗精神病药利培酮进行治疗和分析组精神病药联合(利培酮+氯氮平)联合治疗,每组包含31例病人,对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比对。结果:分析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物理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旨在为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方法:为寻求精神分裂症更有效的治疗方法,以自2020年1月到2020年12月期间的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抽签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物理疗法,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旨在为临床提供更有价值的治疗方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PANSS各项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2周、4周、8周后PANSS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现头晕、肌张力增高、心动过速等TESS评分、ADL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物理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显著,通过减少药物带来的副作用降低治疗副作用,安全可靠,可作为精神分裂症的一种有效手段大力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麻醉精神类药品性质特殊,其管理不善,会导致严重的用药安全隐患。精神病专科医院内收治的患者均为精神病,普遍存在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若精神病专科医院内的麻醉精神类药品管理不善,将直接增大用药风险,甚至间接造成对患者的生命威胁。下文以精神病专科医院为视角,探讨该类医院麻醉精神类药品管理存在的问题,如人员认识存在松动、管理制度不完善、忽视效期安全、未建立更加系统的供应链管理机制、药品管理注重事后;最后一一提出应对之策,希望对读者在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工作提供一些帮助。

  • 标签: 精神病专科医院 麻醉类药品 精神类药品 管理 问题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对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康复护理过程中应用人性化护理的效果。方法  在进行研究时,随机抽取了60名伴有精神障碍的精神发育迟滞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常规护理措施为对照组,增加人性化护理的同时,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对两组患者进行了随机的护理。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护理以后,经过SDSS、BPRS量表评分显示,与护理前相比产生了明显的下降;研究组改善的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更高。结论  通过对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患者护理中融入人性化护理模式,产生的护理效果更为明显。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患者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精神分裂症病人临床护理中应用精神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到本院接受诊治的8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并分为两组,参考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精神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精神状态及不良行为。结果: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精神状态明显优于参考组;不良行为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精神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改善其精神状态,避免出现不良行为。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临床护理 精神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致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接受精神科药物治疗后所致肥胖的影响。方法80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前后的体重指数变化。结果服药后观察组患者体重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措施可明显改善抗精神病药物致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肥胖的副反应。

  • 标签: 护理 抗精神病药物 精神分裂症 肥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抗精神病药联合治疗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精神科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10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对其实施回归统计分析。结果单药组与联药组在年龄、起病年龄、住院天数和住院次数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起病年龄、住院次数、住院天数以及有无联用氯氮平或是奥氮平是患者接受联药治疗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起病年龄小、住院时间较长、住院次数较多、是否联用氯氮平或奥氮平等,是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抗精神病药联合治疗的影响因素。因此,在为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选择联合治疗方案时,可以重点分析患者的上述指标。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联合治疗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发掘典型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其认知功能的作用之间的区别。方法在实践中将我院2012—2014之间收治的共计9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两种代表药品--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氯丙嗪);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阿立哌唑)予以治疗,一段时间后,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试(WTCS)评定2组基线和治疗后认知功能的差异。结果给予非典型药物治疗的观察组WTCS各项评分均较基线时和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相对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更加明显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抗精神病药 精神分裂症 认知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