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肛门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100例肛门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随机选取我院2011~2013年治疗的100例肛门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护理干预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在通过护理干预中西医结合治疗肛门疾病后,疗效及出院后的随访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护理干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肛门疾病患者可以提高治愈率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护理干预 肛门疾病 中西医结合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中西医结合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及对预后影响。方法筛选2014年09月~2015年09月我院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共70例,进行分组治疗组(n=36例,施以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规组(n=34例,施以普通西药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及预后效果进行对照。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4.44%优于常规组73.53%(P<0.05)。结论对心律失常患者施以中西医结合治疗,有助于提升其疗效,减轻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心律失常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儿科收治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220例,根据患儿的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麻黄汤进行增减味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第6个月对患儿的复发情况进行随访。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6,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2.7%,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治疗过程中观察组的咳嗽缓解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6个月的复发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中医结合方法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症状与西药治疗比较时间明显缩短,且减少了不良反应率和临床复发率,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气虚血瘀证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10月—2016年9月本院收治的18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进行额外补阳还五汤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NIHSS)及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具有显著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对于气虚血瘀证中风后遗症患者具有十分显著的临床效果,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质量改善明显。

  • 标签: 中西医结合治疗 气虚血瘀证中风后遗症 临床疗效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7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为36例。对照组予以采取西医治疗,观察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中医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反应蛋白(CRP)、血沉(ESR)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1.66%明显比对照组69.44%高(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RP、ESR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治疗方法可有效地减少CRP、ESR的分泌,且临床效果确切。

  • 标签: 强直性脊柱炎 中西医结合 反应蛋白 血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人不完全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75例不完全性肠梗阻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能够分为对照组36例和研究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大承气汤加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31%(36/39),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7.78%(28/3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腹痛腹胀消失时间、肛门排气排便时间以及气液平面消失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有效的提高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临床体征,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老年人 不完全性肠梗阻 大承气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促排卵效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到2015年1月于我院治疗的122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进行分析,随机分为三组,中医药综合治疗组(41例)、中西医结合治疗组(41例)和西医治疗对照组(40例),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三组患者的妊娠及排卵效果。结果治疗结束后,三组患者Em、PD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增加的幅度最大,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药综合治疗组与西医治疗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药综合治疗组患者妊娠6例,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妊娠11例,西医治疗对照组妊娠2例,妊娠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4,P=0.03);中医药综合治疗组治愈9例,有效22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5.61%;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愈12例,有效2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7.80%;西医治疗对照组治愈7例,有效13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50.00%。三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70,P=0.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促进卵泡发育,其治疗效果优于单纯中医治疗和单纯西医治疗。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排卵障碍性不孕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联合疗法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单纯西药治疗,观察组实施中西医联合疗法。结果两组在治疗后各项指标情况上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后总有效例数上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联合疗法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腹痛时间和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中西医联合疗法 胆源性胰腺炎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主要对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40例临床效果进行探讨,并对其药理作用进行分析,旨在为临床的有效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4月~2016年4月收治并已确诊的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40例,根据所有患者入院的编号进行平均分组,其中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实验组,两组各为2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实验组给予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西医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19/20),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0%(16/20),P<0.05,两组数据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情况,因此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冠心病 心绞痛 中西医结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中西医结合方式对腹腔镜胆囊切除(LC)术后胆道综合征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5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6例LC术后胆道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单纯西医治疗)、实验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各23例,对比2组疗效。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中西医结合方式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道综合征患者进行治疗可取得更加理想的疗效。

  • 标签: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胆道综合征 中西医结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3年3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合并呼吸衰竭6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来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0.00%,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45,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合并呼吸衰竭疗效显著,临床可进一步推广。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合并呼吸衰竭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郁脾虚型2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临床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56例我院2016年1—11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片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加味柴芍六君子汤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胃动素水平、胃排空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6.43%,对照组为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应用于肝郁脾虚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的临床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疗效。

  • 标签: 2型糖尿病 中西医结合 肝郁脾虚 胃轻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