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改良肩部约束带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体位摆放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妇科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66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采用抽签的方式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摆放体位,观察组采用改良肩部约束带辅助摆放体位,观察两组患者的约束带放置情况、满意度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约束带放置时间(50.0±20)min、VAS评分(3.10±0.11)分、满意度96.97%、压痕发生率6.06%、红斑发生率3.03%、肩部疼痛发生率3.03%、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6.06%。对照组约束带放置时间(55.0±20)min、VAS评分(6.48±0.59)分、满意度72.73%、压痕发生率24.24%、红斑发生率21.21%、肩部疼痛发生率24.24%、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36.36%,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改良肩部约束带应用到妇科腹腔镜患者手术体位摆放中,能够有效提高体位摆放效率,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减少肩部疼痛等各类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改良式肩部约束带 妇科腹腔镜手术 体位摆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团体活动延续护理对冠心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2月—11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4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出院后接受常规随访,观察组实施团体活动延续护理,对两组患者遵医行为及再入院率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遵医服药、定期复查、合理饮食、运动锻炼等遵医行为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再入院率为4.26%,显著低于对照组17.02%(P<0.05)。结论团体活动延续护理能提高冠心病患者遵医行为,也能降低再入院率,值得推广。

  • 标签: 团体活动式延续护理 冠心病 遵医行为 再入院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采用接触培养皿和棉拭子进行手套表面细菌的检测效果。方法选择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配置人员在配置过程中不同时间段的手套表面进行采样、培养、技术,并将医护人员分为两组,观察组实施接触培养皿、对照组棉拭子进行手套表面细菌的检测,将两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暴露时间10分钟细菌阳性率25.00%低于对照组、20分钟、30分钟细菌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同时间段菌落数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手部细菌较少情况下,实施接触培养皿进行手套表面细菌检测具有显著效果,值得研究。

  • 标签: 接触式培养皿 棉拭子 手套表面细菌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3种不同鼻内镜下手术方式治疗上颌窦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上颌真菌性鼻窦炎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三组A组43例行单纯鼻内镜手术,B组42例行鼻内镜手术联合柯-陆手术,C组41例行鼻内镜手术联合泪前隐窝入路手术。随访12~24个月,比较三组病例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复发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患者手术治疗后术前各种症状均消失或减轻。三组术后复发率分别为23.25%(10/43)、4.76%(2/42)、4.88%(2/41)。B、C两组与A组比较,术后复发率显著降低(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手术联合柯-陆手术或泪前隐窝入路手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效果较好,但联合泪前隐窝入路手术较安全、精细、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 标签: 真菌性上颌窦炎 鼻内镜手术 柯-陆入路 泪前隐窝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鼻塞同步间歇指令无创通气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肺透明膜病新生儿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猪肺表面活性物质,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双鼻塞无创呼吸辅助通气,比较干预后两组血气分析结果,统计两组治疗期间出现的并发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血气分析结果中动脉血氧分压及pH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发生的呼吸暂停、低氧血症及高二氧化碳血症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新生儿肺透明膜病,行双鼻塞无创呼吸辅助通气联合猪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经鼻塞 同步间歇指令 无创通气 新生儿 肺透明膜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予以单、双切口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54例,根据计算机表法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7例。对参照组行单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对实验组行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分析所有患者的术后三个月的眼压变化情况、视力变化情况、不同类型滤过泡的功能分布结果。结果所有患者的眼压相较术前明显降低,但两组相比,实验组与参照组,组间数据无显著差异性(P>0.05)。实验组患者的视力改善情况优于参照组,但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性不显著(P>0.05)。结论对白内障和青光眼患者行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的效果与单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效果相同,患者的眼压明显下降,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和功能性滤过泡形成情况较好。

  • 标签: 白内障 青光眼 单切口 双切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予以单、双切口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54例,根据计算机表法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7例。对参照组行单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对实验组行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分析所有患者的术后三个月的眼压变化情况、视力变化情况、不同类型滤过泡的功能分布结果。结果所有患者的眼压相较术前明显降低,但两组相比,实验组与参照组,组间数据无显著差异性(P>0.05)。实验组患者的视力改善情况优于参照组,但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性不显著(P>0.05)。结论对白内障和青光眼患者行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的效果与单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效果相同,患者的眼压明显下降,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和功能性滤过泡形成情况较好。

  • 标签: 白内障 青光眼 单切口 双切口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精神科开放病房规范化培训护士形成心理压力的来源,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方法采用匿名开放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在精神科开放病房规范化培训护士产生心理压力的根源进行了解,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规范化培训护士的心理压力主要来自于精神科专业性高,工作安全隐患多,护患沟通技能要求高等多方面。结论针对精神科开放病房规范化培训护士的心理压力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以便调动护士的积极性,提稿护理质量。

  • 标签: 精神科开放式病房 规范化培训护士 心理压力 分析及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微创内固定术与开放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2月期间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开放固定术治疗,实验组实施微创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影像学指标。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影像学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两组指标均得到改善,但实验组治疗后指标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微创内固定术在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优于开放固定术,能更好地促使患者各项指标改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微创内固定术 开放式固定术 胸腰段脊柱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比较腹腔镜下两种全子宫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本次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3月收治的子宫良性病变患者104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2例行腹腔镜辅助阴全子宫切除术,对照组52例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VA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VAS评分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阴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良性病变,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临床上值得应用。

  • 标签: 腹腔镜 两种 全子宫切除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一站检查在消化道出血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1月—2018年6月临床诊断(内镜或手术证实)消化道出血病例共50例,分析其64排螺旋CT一站检查图像,评价CT检查的诊断准确率。结果50例消化道出血患者中有43例发现对比剂外溢到胃肠道腔内,消化道出血直接证据发现率达86%,并明确了活动性出血的部位;消化道出血病因的检出率达96%,准确率达94%。结论64排螺旋CT一站检查在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可以快速的明确出血的部位、出血的原因,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对临床治疗方案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 标签: 胃肠道 64排螺旋CT 出血 一站式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方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治疗中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17年1月-2019年3月我院72例腹股沟疝患者,分为对照组(n=36)和研究组(n=36),对照组及研究组患者分别行疝环充填无张力疝修补术及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首次下床时间、自主能力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术后并发症少,患者恢复快,在腹股沟疝治疗中具有较好的效果。

  • 标签: 腹股沟疝 无张力疝修补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认知行为护理联合激励护理对甲状腺癌手术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本科室收治的86例甲状腺患者进行研究对比。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测评表(WHOQO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甲状腺癌手术患者中应用认知行为护理联合激励护理,可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护理效果良好。

  • 标签: 认知行为护理 激励式护理 甲状腺癌手术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糖尿病护理家园”在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所发挥的作用。方法以医院2016年5月—2018年5月收治8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40名患者纳入实验组,其余4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实验组利用糖尿病护理家园开展健康教育,对照组仅采用常规宣教方式,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依从性与血糖控制情况。结果实验组护理依从性与血糖控制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护理家园模式在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有助于患者健康行为的培养,有助于糖尿病治疗效果的提升,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标签: 糖尿病护理家园 糖尿病患者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面封闭负压引流及护理在预防开放性骨折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70例开放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或外支架固定+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创面封闭负压引流及护理,对比两组感染率、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创面封闭负压引流及护理用于开放性骨折患者可显著降低感染发生率,同时提高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 标签: 开放性骨折 封闭式负压引流 护理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件泌尿造口袋收集消化道吻合口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15年1月—2017年2月我科消化道重建术后发生吻合口的患者共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0例。实验组运用一件泌尿造口袋收集吻合口瘘液,对照组采用无菌纱布吸收瘘液的传统方式。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引流管口周围皮炎发生分别为20和18例,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发生切口感染、切口裂开发生较对照组明显下降,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平均换药次数、更换被服次数、换药费用较对照明显降低,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件泌尿造口袋收集吻合口瘘液能有效降低切口感染、切口裂开发生,降低平均换药次、更换被服次数、换药费及住院天数,有效节约医疗资源、减轻医护人员工作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一件式泌尿造口袋 消化道重建 吻合口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互动护理干预模式对糖尿病足患者自护能力及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为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服务,实验组患者接受互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干预后的自护能力包括自我概念(23.60±3.86)分、自护责任(18.59±2.05)分、自护技能(28.74±3.17)分、健康知识(48.93±4.77)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干预后的健康行为包括合理饮食(17.40±2.14)分、定期运动(17.11±1.25)分、血糖监测(18.26±1.31)分、遵医嘱服药(18.15±1.04)分、足部护理(17.89±0.99)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互动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糖尿病足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改善患者的健康行为,护理效果良好,值得推荐。

  • 标签: 糖尿病足 互动式护理 自护能力 健康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内科学呼吸系统教学中小组学习及对分课堂联合CBL教学法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2月在我院实习的临床医学本科实习生60名作为研究样本,依照11比例分为甲组(n=30)和乙组(n=30),甲组在内科学呼吸系统教学中选择传统教学,乙组则选择小组学习及对分课堂联合CBL教学法,对两组教学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习生的综合测评成绩、学生自我评价、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评分,乙组均比甲组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内科学呼吸系统教学中运用小组学习及对分课堂联合CBL教学法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内科学 呼吸系统教学 CBL教学法 小组式学习 对分课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一站检查肺动脉、双下肢深静脉及下腔静脉中一次性注射造影剂和分两次注射造影剂检查肺动脉、双下肢深静脉及下腔静脉的方法优劣与价值。方法对100例疑似PE患者分两组行肺动脉、双下肢深静脉及下腔静脉CT血管成像技术。Ⅰ组50例采用一次性注射适量的碘普罗胺,在平主动脉弓处的上腔静脉触发扫描肺动脉,在肺动脉扫描后延迟80S后从髂棘到下腔静脉入口处进行下腔静脉扫描,肺动脉扫描后延迟180S后从髂棘上10CM开始到踝关节扫描双下肢深静脉。Ⅱ组50例患者先注射40ml碘普罗胺行肺动脉扫描后,再根据体重注射适量的碘普罗胺85S后下腔静脉扫描,180秒后扫描双下肢深静脉。两组全部20例患双下肢深静脉、下腔静脉联合肺动脉CT血管成像全部图像拆薄到层厚为1.mm,间距为1.mm,在工作站进行重建后处理技术主要包括三维重建的容积再现、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曲面重建及表面重建。结果除Ⅱ组中有4例肺静脉显影浓度超过肺动脉需要重做外,其余两种方法96例患者目标血管均显影良好。Ⅰ组肺动脉CT值大于200HU,存在肺动脉及肺静脉同时显影的情况但肺动脉均比静脉CT值高,不影响诊断及动脉血管图像重建。Ⅱ组肺动脉CT值大于165HU,其中6例肺静脉基本不显影,3例动静脉同时显影,但肺动脉均比静脉CT值高。两组下肢深静脉及下腔静脉CT值大于120HU,其内血栓CT值小于70HU,目标血管与血栓的密度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一站行肺动脉、双下肢深静脉及下腔静脉CT联合成像技术的两种方法在目标血管显示上均能达到诊断要求,而一次性注射造影剂法比分两次注射更安全可靠、操作简便、成功率高。可作为疑似双下肢深静脉及下腔静脉血栓合并肺动脉栓塞患者的首选检查手段。

  • 标签: 下肢 深静脉血栓 下腔静脉 肺动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疝环填充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40例腹股沟疝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方式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疝修补术治疗,实验组接受疝环填充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术后疼痛时间、住院时间。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术后疼痛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临床治疗腹股沟疝,采用疝环填充无张力疝修补术能够有效提高疗效且预后效果良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 传统疝修补术 腹股沟疝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