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3 个结果
  • 简介:本文收集了9例应用成都东方电脑公司研制的DF—4EEG/BEAM东方脑电图/脑地形图仪所作的脑血管意外患者的脑地形图与CT检查的对比分析资料,从中得到启示:对于颅内血肿、脑梗塞的定位应根据病史、体征和脑地形图特点进行综合分析,对于颅内血肿,建议首先考虑用δ波定位。关于定性问题,当脑血管意外患者的脑地形图的局灶异常部位功率值在60μV~2以上者应考虑有颅内血肿之存在,当功率值在40μV~2左右者应考虑有脑梗塞存在,在20μV~2左右者多为功能性变化。

  • 标签: 脑电地形图 脑血管意外患者 脑梗塞 颅内血肿 临床应用价值 功率值
  • 简介:目的:探讨功能性刺激联合减重平板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平板组,每组43侧。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平板组仅予以减重平板训练,联合组在平板组的基础上给予功能性刺激进行治疗。观察并记录患者双侧平均步长、肢体负重时问百分比、3min步行距离、Fugl-Meyor运动功能量表(YMA)评分、综合痉挛量表(CSS)评分、10m最快步行速度(MWS),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双侧平均步长、双侧肢体负重时间百分比、3min步行距离等步态评定结果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联合组步态效果较平板组改善更明显(P〈0.05);FMA、CSS、MWS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联合组较单纯平板组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功能性刺激联合减重平板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能有效提高其步行效果,同时有利于改善患者步态。

  • 标签: 功能性电刺激 减重平板训练 脑卒中 步行 步态
  • 简介:目的:观察卒中患者急性期康复过程中功能恢复与脑生理变化的关系。方法:将62例脑卒中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的不同时间段内评价其功能及脑慢波变化情况。结果:脑地形图中8波功率值变化与NIHSS得分变化相关,虽然脑慢波功率变化过程与NIHSS得分变化过程不完全相同,但总趋势是相同的。结论:脑生理的慢波变化反映了卒中后功能变化的情况,可以作为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预测和评价指标。

  • 标签: 脑卒中 急性期 脑电地形图/定量脑电图 康复
  • 简介:目的:探讨脑地形图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判断上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30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前后脑地形图改变的对比评价。结果:脑地形图在治疗前后有明显改变。结论:脑地形图可以做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观察的一个有效指标。

  • 标签: 偏瘫宁 缺血性脑血管病 脑电地形图 疗效
  • 简介:在β-内酰胺酶鉴定与分类中,等聚焦电泳技术是重要的方法。该技术系国外60年代创立,70年代日趋完善的一种生化分析新技术。由于凝胶的厚度直接影响两性电解质的用量,电泳时间,样品分辨率以及结果的保存等问题,我们探索了超薄层(0.2

  • 标签: 中的应用 内酰胺酶检测 分析性
  • 简介:本文报告1家3代遗传性运动感觉性神经病(HMSN)12例患者及1例无症状者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体感诱发电位(SEP)、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视觉诱发电位(VEP)及肌电图(EMG)和神经传导速度(NCV)、结果表明:BAEP、SEP、MEP、VEP、ENG和NCV的异常率分别为92%、90%、92%、77%、94%、95%。

  • 标签: 遗传性运动感觉性神经病 诱发电位 肌电图
  • 简介:目的:探讨动态脑监测(AEEG)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1~9月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HIE病例51例,均行AEEG监测,分析其临床特征并做近期随访研究。结果:HIE患儿EEG异常率为72.5名。轻度、中度、重度HIE患儿EEG异常率分别为40%、83.9%、100名,中度及重度HIE与轻度HIEL比较,EEG异常率有极显著性差异。EEG异常程度越重,患儿不良预后(死亡或遗留后遗症)的发生率越高。结论:AEEG能正确反映HIE患儿的脑功能状态,可作为HIE的分度及脑损伤的一个重要监测指标,对于HIE的诊断及预后评价具有重要意义。AEEG尤其适用于NICU中不宜搬动的危重患儿,可降低临床风险。

  • 标签: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动态脑电监测 诊断 预后
  • 简介:本文对38例头颅CT证实为缺血性脑梗塞的患者给予尿激酶、脑活素治疗,治疗前后进行脑地形图检查。结果表明,治疗后脑地形图显示:病变部位慢波频带病变面积缩小,功率值下降;α频带功率值增高,优势频率出现,与临床症征的好转相一致,本文提示,脑地形图是观察临床疗效的一个理想指标。

  • 标签: 缺血性脑梗塞 尿激酶 脑活素 脑电地形图
  • 简介:目的:探讨西比灵的临床疗效和脑地形图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西比灵治疗300例缺血性血管性头晕患者,通过临床症征和脑地形图观察其疗效。结果:西比灵治疗缺血性血客性头晕有效率为100.0%,脑地形图在治疗前后有明显改变。结论:西比灵是治疗缺血必血管性头晕的理想药物,脑地形图是观察西比灵疗效和作用机理的有效指标。

  • 标签: 西比灵 缺血性血管性头晕 脑电地形图
  • 简介:局限性对侧性转位发作性癫痫脑地形图的表现特点为:①如患者发作时,头、眼和躯干向左侧转位时,其脑地形图表现特点为:在δ频段于右额区出现高功率阴影,在Scake为32时,其功率值在7.9μv以上,颜色灰阶在16个灰阶以上。②如患者发作时,

  • 标签: 表现特点 脑电地形图 发作性 转位 癫痫脑电 灰阶
  • 简介:目的:观察颈椎动态稳定(Dynamiccervicalimplant,DCI)治疗退变性颈椎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38例颈椎病患者,其中脊髓型颈椎病15例、神经根型颈椎病23例;单节段21例、两节段17例;均采用颈前路手术,其中颈椎动态稳定(DCI)组18例,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Anteriorcervicaldiscectomywithfusion,ACDF)组20例。术前患者的年龄、病程、病变节段、脊髓受压情况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记录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术前及术后半年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ore,VAS)评估疼痛情况;采用脊髓神经功能(Japaneseorthopaedicassociation,JOA)评分评估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影像学测算颈椎管矢状径评估椎管减压情况。结果:随访时间平均为1.5年(11个月-24个月)。术后半年患者的疼痛改善情况、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DCI组与传统ACDF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相邻节段的活动度改变情况,DCI组优于ACDF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动态稳定治疗退变性颈椎疾病的临床疗效确切,与传统的ACDF术式相当,但在减少相邻节段退变发生率方面更加显著。

  • 标签: 颈椎动态稳定器 退变性颈椎病 颈前路减压融合术
  • 简介:烟酸占替诺是一种扩血管药,其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有较好的疗效。本组30例用此药治疗,治疗前后均做脑地形图检查,以观察疗效,现报告如下:一、资料和方法(一)病例选择:本组30例,均为急性期(发病后0.5上时—72小时),经脑CT确诊为缺血性脑梗塞26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4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8例,年龄39—74岁,平均年龄57.6岁。

  • 标签: 烟酸占替诺 脑电地形图 脑血管病 缺血性 显著概率地形图 治疗前后
  • 简介:目的:探讨脑电图(EEG)、脑地形图(BEAM)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三项检查联合应用于脑动脉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208例诊断为脑动脉硬化的病人,均在发病一周内进行脑电图、脑地形图及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脑电图异常74例,脑地形图异常125例,经颅多普勒超声异常为100%。脑电图与经颅多普勒超声相比(χ2=25.06,P〈0.001)经处理有极显著差异,脑地形图与经颅多普勒超声相比(χ2=4.12,P〈0.05)经处理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三项检查联合应用对脑动脉硬化病人进行观察,是判断病变程度性质的重要依据,并可对临床疗效提供一定的参考。为评估脑动脉硬化病人的大脑动脉状况提供有益的信息。

  • 标签: 脑动脉硬化 脑电图 脑电地形图 经颅多普勒超声 评价
  • 简介:目的:探讨事件相关电位P300及Quisi在躯体化障碍患者睡眠障碍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应用脑生理仪对91例躯体化障碍(SFD)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7周进行P300和Quisi且由检测,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等测定患者的睡眠障碍.选择94例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结果:(1)共纳入研究的91例SFD中,按症状出现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睡眠、认知功能、心血管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呼吸系统及五官不适症状.(2)治疗前躯体化障碍组有明显的睡眠缺损,其PSQI≥14分.与对照组比较,SFD组患者事件相关电位成分中P3靶潜伏期延长,靶P2、P3民波幅低,非靶P2波幅低(P〈O.O1),同时Quisi异常.治疗后,随着躯体化障碍患者睡眠的恢复,事件相关电位成分中P3潜伏期缩短,P3波幅增高及Quisi有所恢复(P〈O.05或0.01).结论:针灸治疗能改善睡眠质量.Quisi及P300联合运用有助于反映躯体化障碍患者睡眠的变化,Quisi且P3指标的变化较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躯体化障碍 事件相关电位 P300 Qtuisi 睡眠障碍 针灸治疗
  • 简介:由华东地区脑电图与临床神经生理协作组主办,上海医学会脑电图与临床神经生理专业委员会承办的“第十一届华东地区脑电图与临床神经生理学术会议”拟于2012年8月2~4日在上海召开。会议将总结和交流近几年国内外各种神经生理诊断手段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 标签: 神经电生理 临床应用 华东地区 脑电图 会议 学术
  • 简介:目的:为了探讨前锯肌与颈椎旁肌在C_(5~7)臂丛神经根性损伤生理检测中的诊断价值。方法:C_(5~7)臂丛神经根性损伤患者50例,在肌电图检测过程中同时检测前锯肌与C_(5~7)椎旁肌,测定内容包括静息状态时自发电活动。观察比较前锯肌与椎旁肌自发电活动在C_(5~7)臂丛神经根性损伤中的阳性率。结果:前锯肌见到自发电活动的阳性率为97%,椎旁肌见到自发电活动的阳性率为52.4%,前锯肌在C_(5~7)臂丛神经根性损伤中的阳性率更高。讨论:前锯肌在臂丛神经C_(5~7)根性损伤生理定位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臂丛神经损伤 电生理 前锯肌 颈椎旁肌
  • 简介:目的:观察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dyspepsia,FD)合并焦虑症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状况,评价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在FD合并焦虑症治疗效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FD合并焦虑症患者使用文拉法辛治疗前后进行刺激SSR检查。结果:给予文拉法辛治疗12周后SSR潜伏期与波幅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差异。结论:FD合并焦虑症患者存在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抗焦虑治疗后能缓解自主神经功能障碍。SSR是一种无创的,能评价FD合并焦虑症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及治疗效果的神经生理检查。

  • 标签: 功能性消化不良 焦虑症 交感神经皮肤电反应 自主神经功能
  • 简介:中南六省(区)第七次脑电图及临床神经生理学术交流会于1996年4月22日~25日在郑州市召开,除中南六省代表,参加会议的还有北京、上海、新疆、安徽、浙江、山东、陕西、云南、贵州代表共85人。会议进行了专题讲座及论文交流185篇。大会收到了《临床脑电学杂志》,《现代电生理学杂志》编

  • 标签: 神经电生理 学术交流 脑电图 电生理学 专题讲座 郑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