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腰椎管狭窄症是导致腰痛或腰腿痛的常见疾病。由于本症的病因复杂,病理机制也未完全明了,许多问题至今尚未取得一致意见。不过腰椎管狭窄症作为一种临床综合症的观点已经被多数学者所接受。就其分类,国内趋于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采用Nelson的分类法)。而且,比较一致的认为,腰椎管狭窄症以继发性为多。有统计资料表明,原发性椎管狭窄占3%,继发性椎管狭窄占97%,其中退变性占70%。至于其治疗方法主要有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大类。

  • 标签: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生物力学 整脊治疗 非手术治疗 价值 中医
  • 简介:目的:探讨腰大肌拉伸带动脊柱伸展应力的生物力学关系。背景资料:脊柱三维结构之六大自由度是刚体运动,未包括肌肉动力作用的纵轴伸缩运动。人类椎曲形成于二足支撑诱导的应力功能性适应,未知主要源自何肌力。颈腰痛导致脊柱所致力学改变问题远未解决。方法:取家兔12只,分3组,每组4只,解剖后保留枢椎以下完整之脊柱及骨盆、髋关节、股骨,不损伤脊柱前纵韧带及所附着之腰大肌、以及附着于脊柱背侧的肌肉韧带。置于生物力学拉伸测试仪(日本岛津制作所产AGS-J系列)上端十字头分别夹枢椎(颈胸腰段)。第1胸椎(胸腰段)和第12胸椎(腰段)下端十字头夹股骨上部,分别作有腰大肌状态下和切断腰大肌状态下,股髋自屈曲位到过伸带动脊柱自屈曲位到过伸位拉伸试验,测定两种不同状态下脊柱各节段的伸展应力(N/mm^2)。结果:有腰大肌状态和切断腰大肌状态下,股-髋-脊柱拉伸后脊柱伸展应力分别为:颈胸腰全段平均为306.6675N/mm^2:78.7167N/mm^2胸腰段为680.8417N/mm^2:373.0375N/mm^2;腰段为1990.7944N/mm^2:523.0608N/mm^2经统计学分析,具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腰大肌拉伸对脊柱伸展应力影响显著,是脊柱伸展运动主要作用力,颈胸腰段占75%、胸腰段占45%,腰段占74%的伸展应力源自腰大肌。脊柱运动在腰大肌作用下产生纵轴伸缩活动度;二足步态在腰大肌拉伸脊柱伸展一过伸动态下形成颈、腰曲;牵引下肢、过伸悬吊腰椎可解决因病所致脊柱力学紊乱临床问题。

  • 标签: 腰大肌 拉伸脊柱伸展应力 生物力学 运动力学 颈曲 腰曲
  • 简介:鉴于多年来在临床实践中常见中老年妇女多发进行性骨量丢失致使骨密度降低骨质疏松导致多发性骨折,本文就大豆异黄酮的化学组成以及在预防进行性骨量流失抗骨质疏松而引起继发性骨病、骨折等一系列特殊牛理功能等进行了简述。

  • 标签: 大豆异黄酮 骨质疏松 预防 骨折 生理功能 化学组成
  • 简介:麦肯基腰痛治疗技术简介1、麦肯基疗法发展简史1956年,新西兰物理治疗师麦肯基(RobinMcKenzie)的一位治疗已3周尚无明显好转的下腰痛伴下肢痛的患者“错误”地俯卧于头端向上倾斜的治疗床上,使腰椎过度伸展约10分钟,结果疼痛症状,特别是远端的下肢疼痛得到极大缓解,并认为这是他3周以来得到的最好治疗。第二天,麦肯基有意让他重复同样的姿势作为治疗,结果该病人的腰痛竟然完全消失。

  • 标签: 麦肯基疗法 腰痛治疗 中国整脊学 椎曲论 物理治疗师 疼痛症状
  • 简介:在这金秋九月,首都北京风和日丽,中华中医药学会整脊学分会成立盛典隆重举行,高朋满座,千里逢迎,共攘振兴中医药事业又一胜事。值此良辰,由韦以宗教授主编的《中国整脊》历经10余载辛勤耕耘,终于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面市,今天举行首发仪式,不仅为整脊分会成立大会增添了光彩,增进了学术氛围,更向世人展示了中国整脊丰富的科学内涵。也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书写了浓重的一笔。对此,

  • 标签: 中华中医药学会 中国整脊学 上海中医药大学 施杞教授 首发 会长
  • 简介: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椎间盘突出后大多压迫神经根引起患肢疼痛麻木,但有少数病人椎间盘突出后压迫马尾神经,主要表现为大小便功能障碍伴有患肢的疼痛麻木。本人自1999年以来,共收治因腰椎问盘突出所致二便功能障碍患者32例,疗效满意,现将情况总结如下:

  • 标签: 功能障碍 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 麻木 患肢 疼痛
  • 简介:随着科技、经济的发展和现代生活、工作方式的改变,人们坐的越来越多,直立状态及卧床休息越来越少,脊柱病发病率越来越高。诸如颈、胸、腰椎病,颈、腰椎问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脊椎骨质增生,强直性脊柱炎等已成为困扰人们的常见病、多发病。脊柱病除部分能手术治疗外,绝大多数病症缺乏手术指征,即使适应手术者,

  • 标签: 脊柱病 整脊疗法 整脊学 自然疗法 流行 腰椎问盘突出症
  • 简介:目的:探讨股骨头坏死治疗仪对股骨头坏死患者髋关节功能及骨结构修复的影响。方法:2000—01/2002—12随机抽取股骨头坏死患者90例,治疗组60例采用股骨头坏死治疗仪配合口服中药治疗,对照组30例单纯口服中药治疗。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髋关节疼痛评分、生活能力评分,髋关节活动度评分,行走距离评分。结果:髋关节疼痛评分治疗前治疗组为(15.47±3.25)分,治疗后为(26.80±6.56)分,对照组治疗前为(15.20±4.38)分,治疗后为(28.00±6.21)分,两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12.30,8.35,P〈0.01)。生活能力评分治疗组治疗前为(11.75±2.73)分,治疗后为(18.17±3.44)分,对照组治疗前为(10.00±4.38)分,治疗后为(28.00±6.21)分,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25.17,8.35,P〈0.01)。髋关节活动度评分治疗组治疗前为(9.67±2.88)分,治疗后为(13.87±3.57)分,对照组治疗前为(8.80±3.04)分,治疗后为(12.13:t3.23)分,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4.24,5.76,P〈O.01)。行走距离评分治疗组治疗前为(6.80-a:1.73)分,治疗后为(10.25~1.66)分,对照组治疗前为(5.10-a:1.79)分,治疗后为(8.90也.78)分,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2.91,6.67,P〈O.01)。结论:“股骨头坏死治疗仪”对股骨头坏死患者的髋关节疼痛、髋关节活动度、行走距离均有切实的改善作用。

  • 标签: 股骨头坏死 治疗仪 修复 骨结构 髋关节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