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8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早产儿生存质量及规范化管理。方法:研究样本选取为2018年12月到2020年5月间我院接诊的192例早产儿。纳入病例经计算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n=96)、对照组(n=96)。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模式,对实验组患儿开展规范管理模式。比对分析2组发育不良、并发症发生率、后遗症发生例数、体质量恢复时间、日常进奶量。结果:实验组体质量恢复时间、日常进奶量均好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发育不良、并发症发生率、后遗症发生情况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规范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改善早产儿生存质量,促进患儿体质量恢复,有效提升早产儿追赶生长,降低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早产儿 生存质量 规范化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文章主要针对 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的控制管理措施实行在消毒供应室的效果及意义 进行分析研究 。方法将本消毒供应室 2017 年 1 月— 2017 年 12 月、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4 月清洗的手术器械、护理工作人员、应用所清洗的手术器械治疗患者分别收入对照组、试验组,分析实施常规手术器械清洗操作、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的控制管理干预,统计两组相关指标。结果试验组手术器械清洗合格总计率、护理工作人员对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的满意总计率高于对照组数据值( P < 0.05 ),试验组患者院内感染总计率低于对照组数据值( P < 0.05 )。结论在消毒供应室中实施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的控制管理措施的效果较好。

  • 标签: 消毒供应室 手术器械 清洗 质量 控制 管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将 PDCA 持续质量改进实施在药房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将我院 2018 年 2 月到 1019 年 2 月实施 PDCA 持续质量改进后药房发放的 50225 件药品作为研究组, 2017 年 1 月到 2018 年 1 月未实施 PDCA 持续质量改进时药房发放的 49628 件药品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在医院药品管理中发生的差错事件的发生率。 结果 本次研究中实验组 实施 PDCA 持续质量改进后,药品差错事件发生率仅为 0.06% ,远远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在医院药品管理中实施 PDCA 循环管理可以有效的降低药品差错事件的发生率,提高药品管理的效率,有助于向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基于PDCA循环理论的病案首页质量控制效果。方法 本研究选取我院480份病案首页信息资料展开研究,其中240份未接受PDCA循环理论管理,为对照组;240份接受PDCA循环理论管理,为研究组,比较两组病案首页质量控制情况。结果 在病案首页患者基本信息填写、主要诊断选择、手术及操作填写、其他诊断填写完整、离院方式选择等这些方面,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病案首页质量进行控制可结合PDCA循环理论来开展,能够有效提高病案首页信息的完整性及正确性,从而提升医院管理水平。

  • 标签: PDCA循环理论 病案首页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持续质量改进在消毒供应室管理中的应用。方法: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从我院消毒供应室选择200件医疗器械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研究组(100件)和对照组(100件)。其中,对照组为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前的医疗器械,研究组为实施后的医疗器械,对比两组医疗器械的功能、各科室使用满意度以及消毒效果进行评分并分析对比。结果:通过对比分析,研究组各项分数均高于对照组,且P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消毒供应室 管理 应用
  • 简介:摘要:输血是治疗与抢救生命的重要措施。输血前必须检查血型,选择血型相同的供血者,输血前检验不同于一般的临床检验。血标本采集、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对提高安全输血系数有互补作用,缺一不可,其目的是使输入的血液成分有效成活,而不会引起受血者的RBC发生破坏,使生命得到挽救,在检验医学中,输血前检验尤为重要,临床医生几乎完全依赖其结果的正确性。然而,在输血前检验的前、中、后各个环节均可能发生差错。因此操作者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心、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一定的血库知识和分析能力,从思想上重视输血前检验。

  • 标签: 输血 质量控制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主要针对 临床护理路径对结核病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 进行分析研究 。方法本研究选取 201 8 年 4 月至 201 9 年 6 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肺结核患者 113 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不同的护理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临床护理路径组(实验组) 57 例,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临床护理路径方案;常规护理组(对照组) 56 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案。分析组间相关指标变化意义。结果护理后,实验组认知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 < 0.05 );实验组生活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 P < 0.05 );护理后,实验组药物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 P < 0.05 )。结论对医院结核病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路径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生活质量以及依从性。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肺结核 常规护理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 :医疗设备的质量决定着医院医疗技术的程度。在信息化、科技化背景下,医疗技术的发展也一直在不停的更新,很多医疗器械的发明与使用有效的挽救了患者的生命,提升了医疗行业的技术支持。甚至可以说,如果抛开现在那些具有极高技术含量的医疗设备,那么医疗技术在治病救人方面将受到极大的制约。反过来说,医疗器械、设备的发展推动了现在医学技术的发展,也使得更多的患者在面对疾病时有着更好的选择,使其生命质量得到保证。但没有完美的事情存在,设备在创造之处就存在着故障、报废等一系列问题,正如人会生病一样,设备也会“生病”,那么如何在医疗设备服役期间减少其“生病”的次数,更好的发挥其核心价值,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呢?本文以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为论点,分析医疗设备维修与质量控制相结合的联合应用价值。

  • 标签: 医疗设备维修 质量控制 结合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 了解子宫肌瘤患者 中实施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效果。方法: 将 2019 年 2月— 2020 年 2 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 80 例视为本次探究对象,取随机分组法均分为实验 组、常规组。对常规组 40 例实施基础护理指导,对实验 组 40 例实施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观察各组的实施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97.50% )要优于常规组( 85.00% ) (P<0.05); 实验组患者 护理质量评分 、患者生活质量评分 要优于常规组 (P<0.05)。 结论将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应用于子宫肌瘤患者的护理中具有满意的效果,不仅可促进患者满意度,同时在改善生活质量以及提升护理质量方面存在积极意义,有利于取得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认可。

  • 标签: 子宫肌瘤护理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护理流程优化对门诊分诊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门诊 2018年 3月~ 2019年 12月收治的患者 184例,采用双盲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9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分诊,观察组予以流程优化护理分诊。比较两组患者分诊准确率及患者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分诊准确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对分诊环境、询问技巧、服务态度、操作熟练程度、温馨提示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护理流程优化能缩短门诊患者的就诊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

  • 标签: 护理流程优化 门诊分诊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 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在持续改进 PICC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 2018 年 10 月到 2019 年 12 月在我院进行 PICC 静脉输液治疗的 420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的个人意愿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包含 210 例患者。对照组中的所有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静脉治疗护理小组的配合下有序开展护理工作,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留置时间。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与 PICC 留置时间分别为 96.67% ( 203/210 )、 0.95% ( 2/210 )、( 318.25 ±3.47 ) d ,对照组的三项指标分别为 79.05% ( 166/210 )、 6.67% ( 14/210 )与( 246.18 ±2.56 ) d ,差异显著( P<0.05 )。 结论: 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在持续改进 PICC 护理质量当中的应用效果非常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静脉治疗护理小组 PICC 静脉输液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 分析护理管理及护理质量信息数据化体系的构建与应用效果。护理质量工作的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到医院患者的死亡率、存活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通过构建护理管理和护理质量信息数据化体系能够显著提高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预防差错的发生,除此之外,构建安全文化理念可以显著提高保健机构的整体服务质量。护理质量客观反映出医院的医疗护理水平,护理质量的提高让医院管理者也面临着重大挑战。 方法:选取本院(在 2018 年 2 月 -2019 年 2 月)搜集的 55 例护理不良事件数据信息(应用 护理管理及护理质量信息数据化体系,作为实验组 ) ,再搜集本院在 2016 年 2 月 -2017 年 1 月搜集的 55 例护理不良事件数据信息(未应用 护理管理及护理质量信息数据化体系,作为对照组 ) 。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护理不良事件的平均报告时间、平均响应时间、平均传输周期以及基础目标质量成绩(病房管理、整体护理、文书书写、基础护理等)。 在护理质量管理过程中,需坚持以下几种基础原则:其一,开展质量教育,树立质量管理意识;其二,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明确护理质量具体职责;其三,制定护理质量规范标准,不断规范护理工作人员的相关护理行为;其四,构建质量信息反馈系统。 结果:实验组平均报告时间、平均响应时间以及平均传输周期显著短于对照组 ( P<0.05),实验组病房管理、整体护理、文书书写、基础护理等基础目标质量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 ( P<0.05)。 在构建护理管理及护理质量信息数据化系统过程中,首先需要控制好患者的安全质量,让护理管理者能够聚焦在重点科室内,对频发事件予以合理控制,如安全控制医院高危患者,对每一位患者入院时存在的高危影响因素进行筛选。 结论: 护理管理及护理质量信息数据化体系的构建与应用可以有效缩短平均报告时间、平均响应时间以及平均传输周期,提高基础目标质量成绩。 除此之外,建立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系统,设置护理安全质量控制人员,采集患者的不安全影响因素,最终构建安全管理制度。

  • 标签: 护理管理 护理质量 信息数据化体系 构建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在子宫肌瘤护理中应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效果。方法:选择 2019 年 2月— 2020 年 2月护理的 96 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比组( 48 例)与研究组( 48 例)。对比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同时接受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比较 2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子宫肌瘤患者采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及护理质量

  • 标签: 子宫肌瘤 护理质量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延续护理对白血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本次调查,选取 88 例在本科室进行 白血病 治疗的病例进行调查,选取时间为 2017 年 2 月直至隔年 12 月。将参与本次调查病人分为 2 组,每组 44 例。两组在本次调查中分别采用不同的护理方式,即为传统常规护理与延续性护理干预。分析最终护理结果。 结果:对比组生活质量得分结果与研究组相比较低,两组差异明显, P 值 <0.05 。 结论:在白血病病人护理中,延续护理应作为首选的护理方案,应用效果理想,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与使用 。

  • 标签: 生活质量 延续护理 白血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 护理安全管理 对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我院选取 8 0 例在 本科室 接受 血液透析 治疗 的 患者 进行研究 , 病例选取时间为 2019 年 1 月 -20 20 年 1 月。我院按照随机 数字表法 的方式 对 患者 进行分组对比 , 对照组 4 0 例、 实验 组 4 0 例。 对照组 采用常规 护理模式 。实验组 采用 护理安全管理 , 对比两组患者的 并发症发生率 。 结果:实验组的 并发症发生率 明显 低 于对照组, 两组数据对比结果显示为( P < 0.05 ) ,统计学意义存在 。 结论:采取 护理安全管理 对 血液透析患者 临床 效果更 为显著 , 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 标签: 护理安全管理 血液透析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心病 )病患进行综合护理后,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方法:在我院选取 2019年 7月 -2020年 3月收治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患 6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采取合理方式对 60病患进行分组,将其分为观察组与治疗组,两组病患各 30例,采取常规护理方式护理观察组病患,采取综合护理方式护理治疗组病患,在护理后,分析比较两组病患在生活质量方面发生的变化。结果 通过分析比较护理后病患的 TG、 TC、 SBP、 DBP等指标,显而易见,治疗组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通过分析比较护理后病患的躯体功能、精神状态、认知能力等指标,显而易见,治疗组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患进行综合护理,可以大大提升病患的 BP、血脂等指标水平,也可大大提升病患的实际治疗效果,加快病患的预后,临床运用及推广价值极高。

  • 标签: 综合护理 冠心病 生活质量 具体运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持续质量改进对住院危重患者皮肤问题的实际影响。方法:选取住院危重患者 270 例,均为我院 2018年 6月至 2019年 6月收治,随机分组,应用 常规护理治疗 (对照组,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