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不同Wagner分级糖尿病足患者创面分离病原菌的分布特点。 方法:选取在2018年 2月 -2018年 11月来我院就诊的 62例糖尿病足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革兰阳性菌感染26例,格兰阴性菌感染 27例,混合感染 9例。 Wagner分级糖尿病足分级越高,患者的单一细菌感染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混合感染越来越严重。 结论:不同Wagner分级应用于糖尿病足患者创面分离病原菌,能够及时的进行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为临床治疗做好准备,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 标签: 不同 Wagner分级 糖尿病足 分离病原菌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血细胞分离机血小板去除治疗中采用综合护理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择医院在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就诊的40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20例/组,两组均接受血细胞分离机血小板去除治疗,对照组提供常规护理,观察组提供综合护理,将两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的干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100.00%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AS评分(33.69±5.87)分和SDS评分(34.74±6.84)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细胞分离机血小板去除治疗中采用综合护理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血细胞分离机血小板去除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盆底康复联合腹直肌分离电刺激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期间在本院接受产后恢复的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进行盆底康复治疗和盆底康复联合腹直肌分离电刺激治疗。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疗效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盆底康复联合腹直肌分离电刺激可以有效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

  • 标签: 盆底康复 腹直肌分离 电刺激 产后 压力性尿失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功能锻炼装置在偏瘫患者肢体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偏瘫患者,将所有随机分为对照组(使用医院常规仪器设备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和观察组(使用偏瘫肢体功能锻炼装置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在锻炼前后分别使用FMA量表评估患者的运动功能,使用NIHSS量表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使用健康调查表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经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后,观察组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而且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更好,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功能锻炼装置应用于偏瘫患者肢体康复中,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有效改善患者运功功能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功能锻炼装置 偏瘫患者 肢体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子诊断技术结合传统分离方法在致泻性大肠杆菌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07月-2021年08月本院收集的600例患者的600份粪便样本为研究对象,通过传统分离法联合荧光PCR法对致泻性大肠杆菌(DEC)进行检测,分析其检出率季节分布特点。结果:联合检测结果显示,DEC的检出率为19.17%,其他各种病原菌的检出率最高的是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为8.17%,其次为EAEC,检出率为6.83%,EIEC检出率为2.50%,ETEC检出率为1.33%,无EHEC;6月份对DEC的检出率最高,7月次之;EPEC、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聚集性大肠杆菌(EAEC)检出率最高的月份均是6月。结论:DEC联合应用传统分离法与荧光PCR法检测的准确率较高,DEC主要的病原菌是EPEC与EAEC。

  • 标签: 分子诊断技术 传统分离方法 荧光PCR法 致泻性大肠杆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选取我院2016年6月15日-2017年6月18日收治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20例(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对照组---20例(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眼压、ACD水平进行观察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眼压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AC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效果显著,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表现,并且还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临床上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超声乳化 房角分离术 闭角型青光眼 白内障
  • 简介:[摘要]总结一例回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伴坏死性筋膜炎行VSD的患者的护理。护理要点:造口护理,防止造口皮肤粘膜分离加重、污染创面,从而影响伤口愈合;控制糖尿病、高血压、脑梗等基础疾病的进展;心理护理,避免不良情绪、不配合治疗、自伤自杀等情况发生;饮食指导,为伤口愈合提供营养支持;通过手把手指导和二维码视频观看操作视频,指导家属学会更换造口袋,掌握造口护理方法;进行出院指导和出院后饮食指导。

  • 标签: []回肠造口 皮肤黏膜分离 坏死性筋膜炎 VSD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筋膜松解手法配合悬吊康复运动在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80例,时间为2021年1月-2023年6月,分组依据为计算机随机法,对照组实施悬吊康复运动、观察组实施筋膜松解手法配合悬吊康复运动,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临床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筋膜松解手法配合悬吊康复运动在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

  • 标签: 筋膜松解手法配合 悬吊康复运动 产后腹直肌分离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肛肠患者术后灌肠清洁度,降低肛肠疾病术后灌肠患者病耻感,降低肛肠疾病术后患者肛肠漏液发生率。方法:将我科2021年4-9月收治肛肠手术术后需要灌肠的病员400人,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20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灌肠器进行灌肠,观察组使用带防喷溅装置的灌肠器进行灌肠,比较两组患者在灌肠漏液率,患者病耻感已经清洁度三个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灌肠漏液率为20%、对照组患者术后灌肠漏液率为45%;观察组患术后灌肠清洁率为36%、对照组患者病耻感发生率为90%,观察组患者术后灌肠清洁度为80%、对照组患者术后灌肠清洁率为55%,两组间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防侧漏装置,术后灌肠,肛肠疾病患者,病耻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宫腔粘连分离术后患者使用归肾丸加减联合雌孕激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自本院2021年6月—2022年5月期间实施宫腔粘连分离术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在术后使用雌孕激素治疗,观察组在术后使用归肾丸加减联合雌孕激素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的子宫内膜厚度大于治疗前,中医证候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子宫内膜厚度大于对照组,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再粘连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腔粘连分离术后患者使用归肾丸加减联合雌孕激素治疗能够促进子宫内膜修复,改善临床症状,预防宫腔再粘连。

  • 标签: []宫腔粘连分离术 归肾丸加减 雌孕激素
  • 简介: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SeventhSenseBiosystems公司开发的一款核桃大小的便携式采血系统TAP100,获得了美国FDA的首次批准上市,该产品仅需一个按钮便能快速且无痛地完成采血过程.采血时,她将其带有微型针头的一面紧贴上臂,然后按下采血开关按钮.

  • 标签: 采血系统 FDA批准 美国FDA 装置 马萨诸塞州 SENSE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恢复中使用红外辐照治疗装置进行治疗的作用。方法 按照对比治疗观察的形式开展探究,纳入患者60例,时间2021年3月至2022年6月,数字表均分为对照组(30例,常规术后治疗)和观察组(30例,以红外辐照治疗装置治疗),分析患者恢复情况。结果 对比两组术口疼痛程度、愈合时间以及不良反应,观察组均存在优势,P

  • 标签: 红外辐照治疗装置 外科手术 伤口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硫普罗宁有关物质。方法采用AlltimaC18(250mm×4.6mm,5μm)色谱柱,0.05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磷酸调pH值至4.0)—乙腈(95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10nm;流速为0.8ml·min-1。结果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硫普罗宁二硫化物与主峰均能良好的分离,校正因子为0.718。结论本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可准确测定硫普罗宁中的有关物质,为质量标准的修订完善提供了依据。

  • 标签: 硫普罗宁 有关物质 高效液相色谱法 校正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新生儿转运装置在新生儿急救转运中的作用。方法以我院2015年11月~2016年11月转运的15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按CRIB、转运距离分为观察组(携带转运装置,75例)、对照组(不携带转运装置,75例),比较两组新生儿的医疗操作、病情转归情况。结果观察组新生儿实施了更多医疗操作,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自动出院率、转运病死率、成功率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救新生儿长途转运中,转运装置发挥着关键作用,有助于救治患儿。

  • 标签: 新生儿 转运装置 急救转运 作用
  • 简介:[摘要]该加温雾化装置包括雾化装置和与之相连接的呼吸训练器,在雾化装置内设置有恒温加热装置,病人在雾化时做深呼吸,可以通过呼吸训练器的刻度直接观察出来,以此判断病人的深呼吸是否达到训练要求,保证了病人的深呼吸强度,确保了雾化的治疗效果,且病人在进行雾化治疗时也完成了呼吸训练的内容,节省训练的时间;通过恒温加热装置可以对冷的雾气进行加热,产生稳定的温度,以此减少患者的不适,增强雾化药液的疗效,避免了患者吸入冷的雾气加重自身病情的情况。

  • 标签: [] 雾化 呼吸训练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或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并白内障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并白内障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5例。均予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以小梁切除,研究组予以房角分离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较治疗前,两组治疗后眼压、视力前房深度均改善,且研究组治疗后眼压低于对照组,视力和前房深度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7.14%,与对照组的80.00%比较显著较高(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该疾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且具有较低的并发症风险,临床安全性较高,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小梁切除 房角分离 超声乳化 白内障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房角分离术于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中的具体情况进行研讨。方法:选用2021年1月-2022年2月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56例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病患,随机分为各28例的两组。对照组施行小梁切除术+白内障超声乳化,观察组病患施行房角分离术+白内障超声乳化。观察两组病患治疗前、治疗后各时间段的眼压数据。结果:治疗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一个月内眼压明显更高(P

  • 标签: 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白内障 超声乳化 房角分离术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