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无痛胃镜下食管静脉曲张扎术的配合与护理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医院于2014年2月到2015年3月收治的患有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40例,对其使用无痛胃镜下食道静脉曲张扎术进行治疗,并予以全面护理,对患者康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所选40例患者在经由治疗以及精心护理后,无一例出现麻醉意外以及严重并发症,患者均痊愈。结论对食道静脉曲张出血患者,使用无痛胃镜下食管静脉曲张扎术配合护理治疗,其创伤小、止血迅速,操作过程简单、安全性好,患者接受度高,因此适宜于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无痛胃镜 静脉曲张套扎术 配合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在目前情况下提高高危人群避孕使用率的可行性策略。[方法]运用定性和定量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在7种人群中,采用个别访谈、小组讨论和匿名问卷表进行避孕使用态度和使用情况调查。[结果]流动人口和劳务输出人员避孕使用率最低,分别是6.3%和8.8%,而承认有性经历的大学生其避孕使用率最高达74.1%。缺乏“使用避孕可以防止性病/艾滋病传播”的知识是避孕使用中存在的最大障碍。80%的目标人群使用避孕是为了避孕而非防病。95%的避孕使用者在药店和超市购买,但在特定场所获取困难。[结论]在特殊人群中应大力宣传避孕的防病知识,在特定场所增加避孕获取渠道,而在流动人口及劳务输出人员中,则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减少疾病的流行和传播。

  • 标签: 避孕套 特殊人群 使用率 性病/艾滋病 高危人群 目标人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用微粒甲床移植结合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治疗指尖脱伤的手术方法。方法我科2006年9月-2010年5月对20指指尖脱伤患者,掌侧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掌侧软组织缺损,背侧片状切取伤指的剩余甲床,将其均匀微粒移植于甲床缺损处,打包加压包扎,术后2周拆线。结果本组20指术后微粒移植甲床均Ⅰ期成活,指动脉皮瓣术后血运好。术后随访时间10-20个月,20指均恢复正常外观,功能良好。结论微粒甲床游离移植和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尖脱伤,手指长度恢复正常,外观正常,功能良好。

  • 标签: 末节远端 软组织缺损 甲床移植 指动脉逆行皮瓣
  • 简介:摘要:术中常见的静脉曲张出血,大多是患者自身不小心或不慎上针后发生血栓形成。而导致此问题出现与置管不当、抢救时操作失误及病人心理状态等有很大关系。本文对内镜下扎术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护进行深入分析讨论,为今后该类手术成功率得到提升提供参考价值,也为相关医护人员进行手术护理时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食管 静脉曲张 破裂出血 护理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评估带隧道带涤纶导管护理在预防感染中的临床价值,并探讨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前景。通过对大量患者进行观察和数据分析,我们发现,采用该护理方法可以显著降低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为患者提供更安全的治疗环境。同时,这种护理方式还表现出降低患者住院时间的潜力,有助于减轻医疗资源压力。我们认为带隧道带涤纶导管护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感染控制策略推广应用于临床实践中。这一研究结果为医疗保健机构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医疗服务质量。

  • 标签: 带隧道导管护理,涤纶套,感染预防,临床价值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直肠息肉患者采取扎法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确诊为低位直肠息肉的50例患者作为研讨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组患者25例,对照组采用扎法治疗,治疗组则是采用扎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结果組患者经采用不同方法分别进行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治愈率、总有效率(88.00%、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愈率、总有效率(64.00%、68.00%),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直肠息肉患者采取扎法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可以取得比较良好的效果,安全性高,值得借鉴。

  • 标签: 直肠息肉 套扎法 补阳还五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带涤纶双腔静脉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方法应用Seldinger技术和撕脱型扩张导管法行颈内静脉带涤纶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术,对我院2010年4月至2011年11月期间行该方法治疗的9例患者的使用情况进行观察。结果9例均插管成功,上机血流量为200±50ml/min。在使用过程中,1例患者因导管位置不佳,经适当调整导管位置后血流通畅;3例患者导管堵塞(血流不畅甚至堵塞),经及时溶栓处理后全部通畅;2例患者导管感染,其中1例经抗生素封管及抗感染治疗后继续使用,另1例经处理后无效,予以拔管;1例患者导管功能正常,可顺畅完成CRRT治疗(8小时/天以上),后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掌握行之有效的护理方法,是可以预防导管功能不良,延长导管的使用寿命,并取得满意的透析效果的。

  • 标签: 带涤纶套双腔静脉导管 血液透析 护理
  • 简介:目的了解使用一次性鞋对重症医学科(ICU)空气细菌培养结果的影响。方法根据《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2012)及《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367-2012)规定的方法,连续15d对ICU使用一次性鞋和未使用一次性鞋时的空气细菌菌落总数进行测定,对细菌培养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使用一次性鞋与未使用一次性鞋ICU患者数量、探视人员数量及温/湿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使用一次性鞋时ICU空气细菌菌落总数为[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1.20±2.20)CFU/15min·Φ9cm平皿],高于未使用一次性鞋时[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0.60±1.10)CFU/15min·Φ9cm平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使用一次性鞋时空气细菌培养合格率高于使用一次性鞋时(96.67%vs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一次性鞋不能改善ICU空气质量。

  • 标签: 重症医学科 一次性鞋套 空气 细菌菌落总数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自动痔疮扎术(RPH)联合外痔切除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0例施行自动痔疮扎术联合外痔切除术,对照组40例采用传统外剥内扎术。观察疗效,创面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临床疗效和改善脱垂症状无差异,在术后出血、水肿和创面愈合时间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自动痔疮扎术(RPH)联合外痔切除术治疗混合痔具有痛苦小、并发症少、疗程短、疗效好等优点。

  • 标签: 自动痔疮套扎术 外痔切除术 混合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N2O对小儿气管导管囊内压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本组50例择期手术的患儿随机分成两组N2O组和非N20组。两组均采用气管插管静吸复合麻醉,采用RAE带囊的气管导管。依次缓慢静脉注射芬太尼2-4ug/kg、丙泊酚-3mg/kg及氯化琥珀胆碱1-2mg/kg,肌松完全后行气管插管。N2O组吸入1%-2%异氟醚、N2O和O2,吸人N2O浓度保持在50%左右。非N2O组吸入1%-2%异氟醚、O2和丙泊酚1.5-3mg/kg持续泵入。常规监测ECG、BP、SpO2、体温、PETCO2,必要时行桡动脉、颈内静脉监测。两组均间断注射维库溴铵维持肌松。两组囊导气管连接三通接头,先抽空囊内气体,再向囊内注人空气至气道恰不漏气为止,三通接头另一端接压力换能器至Cardiocap监测仪,记录其压力作为起始值,此后开始记时并连续测压,分别于囊注气后15,30min及以后每隔30min记录一次,手术结束时记录最后压力。结果两组在性别、年龄、体重、导管号及麻醉持续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非N2O组比较,N2O组囊内各时点压上升非常显著(P<0.05),但注气后60-120min上升速度逐渐减慢。非N2O组囊压力变化无统计学意义,压力随时间呈下降趋势,在30min时下降速度较快,其后则逐渐减慢(表1)。N2O组与非N2O组声音嘶哑、咽喉痛分别发生8例和2例,N2O组喉头水肿发生5例,而非N2O组无一例发生。结论在小儿N2O复合全麻中,气管导管的选择、每隔30min将囊气体放出、改变气管导管囊内介质是关键。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痔疮扎术患者采用多元化疼痛管理的效果,提高术后舒适度。方法:选取2023年3月~2023年12月收治的痔疮扎术患者9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多元化疼痛管理,对比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不同节点的VAS疼痛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康复用时上,总时间较对照组更短,P<0.05;观察组患者在舒适状态量表GCO评估中得分结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痔疮扎术患者实施多元化疼痛管理的效果显著,有助于缓解病痛,促使患者早日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多元化疼痛管理 痔疮套扎术 疼痛控制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施行食管静脉扎术进行治疗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60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均行食管静脉扎术进行治疗。使用随机数字列表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整体护理干预。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扎成功率、并发症情况及食管静脉治疗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扎成功率、止血成功率、曲张静脉根治率及曲张静脉好转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施行食管静脉扎术治疗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整体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患者的康复。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胃镜下扎在治疗肝硬化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3月—2019年5月,选择我院94例肝硬化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作为研究目标,按照随机法分为对照组47例(药物治疗);观察组47例(胃镜下扎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68.09%,明显低于观察组93.62%(P<0.05)。结论通过对肝硬化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采用胃镜下扎治疗,能够提高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临床应用价值及临床推广极高。

  • 标签: 胃镜下套扎 肝硬化胃底静脉曲张出血 治疗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扎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3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应用内镜下扎术治疗及采取术前心理护理、术中配合及术后的饮食护理等有效措施。结果30例(90.9%)1次治疗止血成功,3例继续静脉滴注善得定等降低门脉压力的药物,48h内出血停止。结论内镜下扎术是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有效方法

  • 标签: 内镜下套扎术 食管静脉曲张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双血培养对提高血流感染检出率和鉴别污染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7年3月期间送检的疑似血流感染的血液标本2060例,1442例采用双学血培养法,618例采用单血培养法,统计血培养阳性结果。结果双瓶阳性检出率为6.2%(89/1442),检出病原菌主要为肠杆菌科细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葡菌;单瓶阳性检出率为9.3%(134/1442),检出病原菌主要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肠杆菌科细菌和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总阳性检出率为15.5%(223/1442)。单瓶阳性结果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的污染率分別明显高于双瓶阳性结果,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双血培养可有效提高血流感染检出率,有利于鉴别分离菌的污染,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双套血培养 血流感染 检出率 污染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预防近端胃切除后返流性食管炎的发生,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探讨食管胃吻合重建食管胃连接部的最佳术式。方法在近端胃切除后,采用食管残胃对端或端侧粘膜对粘膜的同层对接吻合后,再行食管~胃胃叠缝合,使食管胃吻合口隐藏在套入段的中下部,即是用折叠的胃壁作为贲门与食管下段的部分,如此在解剖学和组织学上似对贲门(食管胃连接部)的重建,在生理上起到贲门机制的活瓣作用。结果用本法施术395例,其中贲门癌和胃底癌335例,贲门下和胃底部巨大良性溃疡12例,贲门平滑肌瘤6例,贲门胃底息肉样腺瘤5例,贲门部平滑肌肉瘤3例,门脉高压症合并食道下段及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再次手术者16例,重度贲门失驰症18例。本组无手术死亡,抗返流效果良好,也未发生吻合口漏,术后发生吻合口狭窄3例。全部病例随访1-20年未出现胃液返流和返流性食管炎。结论在选择好适应证的情况下,采用近端胃切除后食管~胃胃型叠吻合,似对贲门的重建,起到贲门机制的活瓣作用,可预防胃液返流和返流性食管炎的发生,并可减少或避免吻合口漏、溃疡和吻合口瘢痕狭窄的发生,因此是理想的术式。

  • 标签: 近端胃切除 食管胃吻合术 贲门重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