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卫星红外遥感亮温数据值除与地球自转和公转存在密切关系外,还与大气环境和地理环境有密切关系。应用青海省黄河门堂观测点降水量和水位,以及对应点地表亮温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其结果为:降水量与亮温存在可比性,在峰值时间区段内,亮温与降水量呈现明显反向变化关系;降水量波动变化导致地表温度波动变化;水位、降水量和亮温属于温度对气候变化较为敏感物理量。

  • 标签: 地表亮温 降水量 气候 卫星红外遥感
  • 简介:本文利用按距离加权最小二乘曲面拟合方法,对山东地区近期地磁场中总强度F值及垂直分量Z值观测资料进行了计算及分析,得到了山东地区地磁背景场近期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山东地区地磁背景场在地震活动平静状态下其变化特征与地理纬度改变密切相关,而与地理经度改变关系不大;F值或Z值等值线分布与地磁台分布状况有关,F值和Z值随时间增加而增大。

  • 标签: 山东 地磁背景场 按距离加权最小二乘曲面拟合 等值线
  • 简介:本文综述和探讨了数字地球概念起源、内涵及其相关关键技术,以及数字地球对地震科学发展作用和影响。

  • 标签: 数字地球 地震科学 信息
  • 简介:以龙羊峡附近流动重力监测资料和精密水准复测资料为基础,分析了1996年12月-1997年3月龙羊峡震群前后该地区重力场和地壳垂直变化特征。分析认为:震前重力场变化异常,临震前形成重力变化密集带,地震发生在重力变化密集带上,震后重力变化密集带消失,重力场变化平衡,垂直形变平缓。

  • 标签: 龙羊峡震群 重力场 垂直形变 流动重力监测 地壳 地震前兆
  • 简介:本文概述了福建省防震减灾信息系统现状,指出在“数字福建”总体架构下,利用“数字福建”丰富信息资源和新技术、新方法建设防震减灾信息体系,可望使福建省防震减灾工作实现质飞跃。

  • 标签: 数字福建 防震减灾 信息体系
  • 简介:利用天祝地震前后资料,采用了比普通频谱分析分辨率更高最大熵谱方法进行处理,展示了主震前及余震频谱结构变化,试图提取地震发生前一些地球物理信息,这对于地震预报将是有益

  • 标签: 前震 余震 最大熵谱分析 地震预报 天祝地震
  • 简介:我国是一个地震灾害严重国家之一。为抵御地震对人民生命财产和国家经济破坏,使得抗震防灾研究显得尤为必要。本文主要从工程角度,简要介绍了我国抗震防灾研究历史、现状、前沿问题及未来发展,并且阐述了抗震防灾研究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重要性。

  • 标签: 地震 抗震防灾 发展 作用
  • 简介:为测定震源机制及对S波射线做切线,描绘出S波波场是很有用。就单力偶来说,S波射线切线已知是些公共直径同运动矢量相一致大圆。就双力偶来说,它们几何要复杂些。本文我们介绍它们方程及从中导出一些重要特性。根据这些特性,在极射赤投影图上可直接做出这些切线。对于这组分析,我们给出单力偶情况下,S波射线切线方程及从它推出已知特性,它表明两种情况下随后推论是精确。就双力偶情况,我们还加了一个描绘这些线极射赤投影绘制过程附录。

  • 标签: 地震 震源机制 S波射线
  • 简介:针对传统震害预测方法逐栋抽样计算建筑物抗震性能不足,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蚁群聚类径向基(ACCRBF)网络模型建筑物震害预测方法。依据不同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下多层砖房实际震害资料,对模型进行训练,在模型输入和输出之间建立映射关系,并利用这种映射关系对未知样本进行分类,实现对多层砖房震害分析和预测。模型输入为反映结构震害影响因子,输出为给定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下结构震害等级。研究表明,基于ACCRBF网络模型多层砖房震害预测结果与震害实例基本吻合,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ACCRBF网络 多层砖房 震害预测 震害因子 破坏等级
  • 简介:本文通过分析当今水化台站面临观测水点及观测手段越来越少、经费普遍紧张、分析预报水平难以提高等问题及其解决办法,进而提出了台站今后工作努力方向。

  • 标签: 地下流体 水体台站 分析预报水平
  • 简介:本文简要介绍了地震观测仪器重大变革,数字地震仪和模拟地震仪联系和本质区别,宽频带地震学含义,区域数字地震台网任务以及数字地震学发展现状和应用前景。目的是供从事或将要从事数字地震学观测、分析和研究同志参考。

  • 标签: 数字地震学 数字地震仪 宽频带 大动态 高精度
  • 简介:本文通过对地震应急特征、国内外震例分析,结合莆田市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和莆田市地震局震情应急工作方案条文,对政府和各部门地震应急预案衔接等问题提出具体方法,以提高地震应急工作效率和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造成损失。

  • 标签: 地震应急 震例分析 应急预案 效能
  • 简介:弹性波速度是非常重要力学参数,可用于场地类别划分、场地地震反应分析以及判别砂土、粉土、黄土液化、黄土震陷等。准确测得场地波速资料是进行土工设计和预测岩土地震灾害关键技术环节。本文收集了甘肃地区地震安全性评价和小区化实测原位波速资料,分类指出了存在问题,以反面案例形式给出了波速数据处理时应注意问题和分析方法。

  • 标签: 原位测试 剪切波速 纵波速度 问题分析
  • 简介:对甘肃省平凉、松山、古丰、山丹、高台、嘉峪关、瓜州7个台站地电场分钟值、小时值日变特征进行了对比,对2012年3月地电场小时值进行了频谱分析,同时结合地磁场H分量、分量应变(固体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地电场静日日变化都很明显,呈明显“双峰”和“单谷”形态,并且NS向与EW向变化形态基本相同;各台站同测向及相互之间自相关系数基本在0.85;不同台站之间同测向相关系数多数在0.75以上;这是地磁场H分量与固体潮共同影响结果.②通过频谱分析各台站优势周期主要以12h和8h为主,但存在差异性,谱值最大相差20倍.③各台站日变幅也不尽相同,其中,差异性主要表现为与地磁场和固体潮影响量差异性,并与台站位置、地质构造、电性结构、浅层电阻率等有很大关系.

  • 标签: 地电场 日变化 周期 变化特征
  • 简介:地震现场通讯环境极为复杂,公共网络接入模式在地震时往往很难保证现场与后方指挥中心之间实时文件传输和视频通信。本文根据地震带来破坏程度不同,针对地震现场具体通信情况,以及地震应急工作中现场网络通信需求,提出多项确保地震现场局域网络和后方指挥中心之间通信畅通解决方案。

  • 标签: 地震应急 现场 网络传输
  • 简介:国家地震局1995年福州会议上,为总结94年台湾海峡"9.16"7.3级地震,下达我局研究课题之一:"东南沿海地震活动和台湾东、西部地区地震活动关系研究"。在收集了有关地质资料、中强地震目录、相关论文基础上,我们对百年来,北纬18°-27°、东经108°-123°区域中强地震作了一次较系统研究。99年"9.21"台湾西带南投"集集"7.6级震群预测,验证了我们研究成果。我们引用该文一些重要论断于江西瑞昌6级震成因探讨。得出结论是:瑞昌地震应归属于华南地震区,属东南沿海地震幕一员。

  • 标签: 地震强度 华南地震区 中强地震 菲律宾海板块 震群 集集
  • 简介:黑龙江省萝北地区是东北现代地震活动最为活跃地区之一,中小地震密集成带分布,曾于1963年发生5.8级地震,但其发震构造一直不清楚。精定位后震中分布图像和震源机制解研究结果表明,现代地震总体呈NEE方向密集分布于黑龙江小兴安岭山前太平沟一带,地震类型以右旋走滑为主。通过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解译结果发现太平沟一带发育一条长约25km,走向约N70°E线性异常带。野外地表调查发现该线性异常表现为断续分布断裂陡坎、冲沟位错和滑坡。陡坎走向约N65°E—N75°E,倾向SE,高约1.0-2.5m;滑坡发育有典型弧形圈椅构造,规模大小不等,多与断裂陡坎伴生。综合现代地震活动图像、卫星影像解译、野外地质调查结果,特别是结合2013年11月和2014年2月该地区2次小震活动及现代地震活动空间图像分布特征,研究认为太平沟断裂属于依兰-伊通断裂带分支断裂,晚第四纪期间曾经强烈活动,具备中强地震发震能力,可能是萝北1963年5.8级地震发震构造。

  • 标签: 依兰-伊通断裂带 太平沟断裂 萝北5.8级地震 发震构造
  • 简介:深基坑工程涉及土质条件及地下水条件复杂多变,基坑尺寸及支护形式繁多,众多不利因素综合作用导致了深基坑工程在开挖过程中产生变形值难以预测。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辽宁地区某深基坑工程实例进行数值模拟,围绕工程实例放坡结合桩锚支护挡墙在地铁隧道影响下结构水平位移,支护挡墙外侧不同距离处土体深层水平位移以及地铁隧道在开挖过程中结构位移等变化规律展开研究工作。

  • 标签: 深基坑工程 地铁隧道 水平位移 空间效应
  • 简介:论述了滑坡危险性分析中如何科学地估算地震力问题。主要思路概括为:将滑坡体视为一个完整体系结构物(或震动对象),将滑坡场点视为一个工程场点,利用比较成熟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方法计算滑坡体未来若干年内可能遭遇不同超越概率水平下地震峰值加速度,这种不确定性地震加速度是由地震预报不确定性带入,由此计算地震力和惯性力。最后,对地震触发滑坡机理展开讨论。

  • 标签: 滑坡 地震危险性分析 地震加速度 概率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