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7 个结果
  • 简介:日前,在运城地区河东博物馆一位书画家手中,获清代大学士祁寯藻手书的碑帖,因喜其字,爰及其文,细品细读一过,心里不禁暗自叫好:这分明是旧时代一位父母官体恤百姓,捐资富民的真实记载.文中主人公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读帖文,思其人,深感在我们当今社会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给人以诸多启迪.谨录如下:

  • 标签: 《蓝公教织记》 祁寯藻 石刻文字 历史文化
  • 简介:本文考释了出自中的一件宋代军事文书,对其内容、年代及撰拟主体进行了分析考证,认为该文书所提供的资料可印证、补充史籍所载北宋末年宋将范致虚战败西京、兵溃潼关的历史事实,同时还提供了史籍所鲜见的统兵机构--"御前会合军马入援所",并对宋王朝处理溃散兵员问题的"收管"制度有所反映.

  • 标签: 《宋靖康二年某路经略安抚司牒为施行赦书事》 宋代 军事文书 文物研究
  • 简介:随着博物馆文物保护事业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到来,科学技术日益渗透到文保行业中。文保行业开始借鉴冶金、地矿、医药及化工等行业的现代分析仪器。进行文物保护时首先要对文物进行分析和调查,全面了解文物的价值和病害。

  • 标签: 分析仪器 现代文 博物馆 文物保护事业 资源 知识经济
  • 简介:根据铜礼器、实用容器、兵器及工具数量的不同,东周时期巴蜀青铜器墓可以分为四个等级,但是等级的划分没有严格的规律可循。这说明巴蜀地区虽然尊崇周礼,以青铜礼器来表示身份地位的高低,但是礼乐制度尚不完善。原因在于巴蜀地区农业还不发达,社会组织相对落后。开明治水的成功,促进了成都平原农业的发展和古蜀社会形态的转变,在此基础上,代表宗法政治的巴蜀礼乐文化逐步发展起来。

  • 标签: 东周时期 巴蜀青铜器 使用礼制 巴蜀礼乐文化
  • 简介:元初名臣刘秉忠丹《国朝重修鹊山神应王庙之碑》考释范玉琪在河北省内邱县神头村原鹊山神应王庙旧址,现露天屹立元碑一通,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颇高,值得我们认真进行研究,妥善注意保存(图一、二)。是碑通高2.08米,宽0.90米,厚0.30米。龟跌座。弧形碑...

  • 标签: 刘秉忠 鹊山 神应王 元初 朝重 名臣
  • 简介:七月初,洛阳历史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河洛春秋》主编张纯俭同志送我一本,书名叫《洛阳旅游发展战略研究》。他说,前不久市里请了一批专家,开了一个“研讨会”,大家从不同角度,对洛阳的城市建设和旅游发展提出了精辟的见解。本书就是在此基础上编著的。

  • 标签: 《洛阳旅游发展战略研究》 张纯俭 城市建设 定位问题 历史文化 资源优势
  • 简介:抄写于晚唐五代的敦煌本《推人九天宫法/九天行年灾厄法》,是中国古代较为简便实用的一类禄命,主要通过九天(宫)与年岁相对应以推人运命祸福,其底本很可能在南北朝、隋唐之际既已形成。敦煌本九天行年书写至少源出两个系统:一是来自本土的九天行年禄命,一是改编自佛教文献《梵天火罗九曜》。当九天行年禄命因其义理简单在晚唐五代中原地区失势时,却因同样的缘由而在边陲敦煌以不同来源、多种版本的方式广为流行,这种文化信仰非同步的背后,映现了唐宋之际敦煌与中原社会区域文化差异的一面。

  • 标签: 敦煌禄命书 九天行年 区域社会
  • 简介:至迟于南宋中期,龙泉青瓷即已进入宫廷,历元而至明代,龙泉青瓷一直未脱离于宫廷视野之外,在宫中的地位也屡有变迁,直到明成化初年,由于种种原因,龙泉青瓷最终断供于宫廷,到了清代,便仅以“古器”之身份进入宫中。

  • 标签: 龙泉青瓷 宫廷 使用 消亡原因
  • 简介:为发挥好永陵博物馆在宣传四川、宣传成都辉煌历史文化成就和建设成都历史文化名城方面的作用,促进永陵博物馆自身事业的发展及成都文物旅游业的发展,成都市文化局于11月17日下午在永陵博物馆组织召开了《成都永陵博物馆事业发展总体规划(大纲)》(以下简称《总规》)论证会。

  • 标签: 成都市 文化局 《成都永陵博物馆书业发展总体规划(大纲)》 中国 四川 活动组织
  • 简介:为阐明保留一定厚度壁画原'地仗层'的必要性,通过对'干涉层'和'地仗层'在壁画揭取保护中所起作用的分析,认为保留一定厚度的'地仗层'不仅可最大程度上保持壁画的原貌,且壁画原'地仗层'经加固处理后可起到'干涉层'的作用.

  • 标签: 壁画 支撑系统 干涉层 地仗层
  • 简介:《隋书·食货志》说:北周时期(557—581年)“河西诸郡或用西域金银之钱,而官不禁。”

  • 标签: 北周 河西地区 金币 东罗马
  • 简介:为迎接新中国对全新的经济建设需要,1947年下半年在华北解放区召开了金融工作会议,根据当时时代的需要,为今后新形势的发展,会议提议要求统一各解放区的财政。1947年9月14日中共华东局工委电华北财办:建议立即成立联合银行或解放区银行,以适应战争,愈快愈好。1947年12月2日华北财办致电中央,建议统一各解放区之间的货币。12月18日中央复电:

  • 标签: 中国人民银行 金融工作会议 业务工作 解放区 经济建设 新中国
  • 简介:(一)清代乌什局始设于乾隆三十一年,所铸钱币品种单一,只有小平钱一种版式,在版别上有大小和轻重之分。笔者1999年3月在莎车发现一枚乌什局乾隆通宝背上十穿下大月纹红钱与在和田发现的乌什局背上十红钱相对比多一个下大半月纹;乾隆通宝“通”字也不相同,和田的那枚为三角通。

  • 标签: 乌什局 “乾隆通宝” 叶尔羌局 “咸丰通宝” 形制 中国
  • 简介:分藏于法国与英国的敦煌古藏文写卷P.T.1055、IOLTibJ744《十二钱卜法》属一卷之裂,可以直接缀合。P.T.1055与IOLTibJ744的缀合不仅进一步丰富了学界对吐蕃民族典籍的认识.而且为今后敦煌古藏文写卷缀合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了范例。为便于学界利用此件写本.将经过缀合和整理的相关释文予以公布,并作说明和校理。

  • 标签: 敦煌遗书 《十二钱卜法》 缀合整理
  • 简介:文献中汪汉地区存在“有南赤龙”与“有南之国”的传说,但没有受到学者充分的重视.近年来,叶家山、文峰塔墓地的重大考古发现,揭示出周代曾固与周代“南”氏、南土之间的关系.使得重新检视“有南之国”传说变得具有价值。分析传世文本,可见此传说内容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与南土有关,二是与商人有关。理解湖北地区两周时期的考古发现时,在充分重视曾国与西周王室之间的密切关系之外.还要注意这个地区的商要素。虽然还不太清楚其中的关系和机刺。但商要素在这个地区的存在和对于区域发展的影响力.是毋庸置疑的。本研究的文献主证是明清时期的晚期文献,这类文献如何在考古学中加以应用,目前的讨论不多,学者一般会弃而不用。但随着考古发现的增多,文献方面的理论探索工作也应该有相应的推进。本文尝试以“有南”相关问题的文献利用为例,对考古学研究中晚期文献的“可信”与“可用”、适用性与使用路径等问题加以初步探讨。

  • 标签: 有南氏 有南赤龙 邓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