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8 个结果
  • 简介:青铜牌饰,旧称鄂尔多斯式青铜器,是东周至魏晋时代我国北方草原地带游牧民族特有的一种装饰品.这些青铜牌饰大多采用透雕与浮雕相结合的制作方法,设计奇巧,刻画入微.纹饰内容多以各类丰富多彩的动物纹为主,反映了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文化面貌,体现了北方民族强悍、粗犷、豪放的民族气质.

  • 标签: 青铜牌饰 山西省博物馆 纹饰艺术 艺术风格 历史文化
  • 简介:中日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加紧侵夺中国沿海军港并深入内地掠夺路矿权益,划分势力范围,企图瓜分中国。中国人民掀起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义和团运动。义和团源自义和拳等民间秘密结社,同白莲教和八卦教有源流上的关系,它具有……

  • 标签: 山西 晋城市 义和团运动 钱币研究 宝泉局 “康熙通宝”
  • 简介:峪口(村)位于吕梁山南端山西吉县屯里镇西2.5公里的昕水河畔。南沟在峪口村东南方向,与峪口村隔河相望。此地为多条峪道交汇的要冲。素有“一口锁昕水,出峪入晋地”之称。1983年笔者与家父阎金铸赴屯里镇进行文物调查时听到:“吃人黑虎把路当,天师为民从天降。伸手借来太阳箭,恶虎钉死山崖上。”的传言后,在村民的带领下发现了这处岩画。

  • 标签: 西吉县 岩画 解读 文物调查 吕梁山
  • 简介:在中国雕塑史上,宗教雕塑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而中国的宗教雕塑是以佛教造像为主流,尤其到了后期,佛教造像的发展直接决定了中国雕塑发展的兴衰演变。

  • 标签: 雕塑艺术 佛教造像 唐宋 彩塑 寺庙 山西
  • 简介:通过对山西省新绛县龙兴镇龙香村与乐义村仿古陶工艺作坊的调查,具体展示其制作工具、制陶原料、仿古汉陶罐的成型工艺和烧遣工艺等一系列制陶工序。尤其是外模贴片成型法,对于研究秦汉古陶制作工艺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同时也是研究古代制陶工艺的重要参考资料。

  • 标签: 新绛县 仿古陶工艺 外模制法
  • 简介:晋城泽州窑发现于2007年,是晚唐烧造低温釉器物的一处窑场。在晋东南和西安一带的遗址墓葬中屡见该窑产品。以往都将其归入了巩义窑或邢窑。该窑址的发现为以后的研究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 标签: 晋城(古泽州) 晚唐 低温釉 瓷胎
  • 简介:为了做好随州叶家山西周墓地第二次发掘和后期整理工作,进一步推进有关学术研究,2013年7月4日至5日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湖北随州市召开了“随州叶家山西周墓地考古研讨会”,湖北省文化厅副厅长文物局局长沈海宁、文物局副局长黎朝斌等出席会议,

  • 标签: 文物考古研究所 随州市 研讨会综述 墓地 西周 湖北省博物馆
  • 简介:运城万荣县发掘的开元八年(720年)薛儆墓是山西唐代墓葬考古的重要收获。这座墓不仅规模大、级别高,还发现了一些令人费解的异常现象,如墓志中谥号空出、天井中发现石人和石柱头、墓道填土中夹杂有壁画残片等。以往研究多认为薛儆墓有僭越之嫌,并未深察,本文通过细读墓志并参考以往发现,分别对这些现象提出了新的解释。

  • 标签: 唐代 薛儆 墓志 谥号 石人 石柱
  • 简介:山西省博物馆收藏东汉晚期的二面铜镜,“周仲车马二神镜”、“龙氏镜”(见图版叁)。铜镜主题纹饰布局采用四分法,其形制和浮雕式的技法,标志着中国铜镜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周仲车马二神镜:直径21.8、厚1.2厘米。圆形,大圆钮,钮座外有连珠纹一圈。四乳钉将主纹饰分为四区,神人与车马两两相对。一区神人盘坐椭圆形座垫上,背两侧均有羽毛向上卷,左右侧为羽人。与此神人相对的为长胡须神人端坐,座垫为长方形,背羽毛下卷,左右侧为羽人。一区为六驾马车,均作奔腾状,第二、四、六匹马昂首竖耳,第一、三、五匹马回首张望。车作二轮,辐条十四根,车厢为长方形,伞盖户牖俱全。车顶后有一天雀,振翅飞翔。车后的斜曲线,示飞驰时扬

  • 标签: 省博物馆 山西 画像镜 三角锯齿 神仙思想 神人
  • 简介:<正>侯马市为晋国晚期都城——故“新田”所在地,从1956年发现以来,考古工作取得了很大收获。在1986年8月至1987年10月的全省文物普查工作中,共发现和复查了古文化遗址三十余处。其中,在上北平望遗址中首次发现了商代二里岗文化遗物,是这次文物普查的主要收获之一。现把上北平望遗址的调查情况介绍于后。上北平望遗址位于侯马市高村乡上北平望村(俗称上平嘴子),汾河东岸的台地上(图一),总面积达7万多平方米,文化层

  • 标签: 古文化遗址 侯马市 北平 二期文化 庙底沟类型 二里岗文化
  • 简介:康熙青花素有"色分五彩"之美誉,在绘画技法上一改明代青花先勾勒花纹轮廓线,然后涂色的传统方法,采用渲染的技法,使颜色能表现出浓淡深浅不同的多个色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1]。该件康熙青花碗藏于山西博物院,笔者通过便携式Dino-lite数码显微镜对其病害现状进行观察分析,扫描电镜和能谱仪对锔钉成分以及锈蚀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制定了修复方案。采用清洗、去除原修复痕迹、粘接、补配、作色、仿釉等工序对该件文物进行了保护修复。

  • 标签: 青花 修复 锯钉
  • 简介:本文对山西地区寺庙中背光装饰的形式构成、制作工艺、装饰内容等进行分析,说明山西地区明代寺庙的佛像背光雕塑主要继承了元代背光雕塑的艺术风格,在表现空间上发展为立体的形式,制作工艺上采用了木胎泥塑与金属工艺相结合的手法.装饰风格受到明代佛教发展、明代其他手工艺品以及藏传佛教艺术风格等的影响,体现了综合材料制作手法下的立体特征与汉藏艺术相融合的艺术风格.

  • 标签: 山西 明代寺庙 佛像背光 六拏具
  • 简介:2004年,周家庄遗址进行了首次发掘,南、北两区各发掘76平方米,获得了一批较为丰富的资料。初步揭示了遗址至少包含仰韶晚期、庙底沟二期、龙山时期三个不同时期的文化遗存,此次发掘同时丰富了相关文化的内涵和认识。发掘前后几次所做的调查,基本摸清了遗址的文化内涵及不同时期遗存的分布位置等。从调查情况来看,不同时期遗存的分布位置和丰富程度差别很大,其中,以龙山时期的遗存最为丰富,分布也最庀

  • 标签: 周家庄遗址 遗迹 遗物 分布
  • 简介: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征集到一批金代雕砖,雕砖内容有门吏、乐伎、孝子故事、花卉、动物、力士等。其中孝子故事砖上有包括孝行排行、孝子姓名等内容的榜题,还有两块花枝童子雕砖。根据文献记载,花枝童子图像应定名为化生图。

  • 标签: 金代雕砖 花枝童子 化生
  • 简介:山西吕梁汉画像石馆以收藏山西西北部发现的吕梁山画像石闻名于世,同时馆内也收藏有相当数量的历代瓷器,虽然《中国出土瓷器全集·山西卷》中著录了不少,但是经过笔者观察仍然有一些宋金元三朝瓷器值得重点予以介绍。

  • 标签: 汉画像石 山西卷 吕梁山 瓷器 馆藏
  • 简介:民俗就是民间风俗,民俗主要是指民间流行的风俗习惯。它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相沿成袭的生活及文化活动,诸如生老病死、衣食住行、婚丧嫁娶、宗教信仰、巫术禁忌等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行为模式与价值观念。

  • 标签: 民俗旅游资源 利用 开发 山西 民间风俗 社会生活
  • 简介:黎城楷侯墓地M10出土祭祀动物57具,包括马、狗、羊、牛、猪五种动物,有马马牛、马马猪和狗羊祭祀组合。M8出土3副狗骨架,其中椁盖板下狗体型巨大。M7出土狗和猪的骨架共4副,M2、M4和M6三座墓各出土1副狗骨架。黎城楷侯墓地出土的这批祭祀动物为研究西周时期畜牧史、用牲礼制等提供了重要考古资料。

  • 标签: 黎城楷侯墓地 祭祀动物 骨骼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