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4 个结果
  • 简介:1936年12月12日,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爆发,它是中国由国内战争转向民族解放战争的关键,也是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转折点。西安事变的发生及其和平解决是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促成的。其中,学生运动作为爱国救亡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西安事变前后发挥着不可低估的历史作用。

  • 标签: 西安事变 学生运动 民族解放战争 爱国救亡运动 国内战争 中华民族
  • 简介:<正>《直报》是在中日甲午战后于天津创刊的日报,过去只知严复的重要论文在《直报》发表过,如今天津历史博物馆将馆藏《直报》影行出版,收录1895年1月20日至2月23日,2月25日至6月22日,6月24日至7月19日,7月22日至8月17日,8月20日至11月16日,11月18日至12月13日;1896年1月15日至2月8日,2月27日至3月11日,4月13日至7月9日,7月11日至8月8日,8月10日至9月5日,1897年7月19日至10月4日;1898年4月21日至5月18日,6月19日至7月18日,9月16日至10月4日;1899年1月18日至12月14日;1901年1月23日至2月15日;1904年2月24日至3月23日,分装二十六册,以戊戌变法前后留存较多,成为研究维新运动的一份珍贵资料。

  • 标签: 维新运动 官书局 甲午战后 严复 戊戌变法 强学会
  • 简介:在1959年至1961年的三年经济困难时期,为了战胜严重的经济困难和灾荒,根据党中央的号召,中共山西省委、省人委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纠正“左”倾错误的同时,组织全省人民开展了小秋收运动和“瓜菜代”运动

  • 标签: 经济困难 省委 中共 党中央 人民 根据
  • 简介:刚刚过去的3月8日,是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100周年纪念日,刊登此篇文章是对我国早期杰出女性为谋求妇女解放而不懈追求,浴血奋战所做出的突出贡献的最好纪念。这当中有许许多多我们江苏优秀女性在争取妇女权益、发展民族工业和建立新中国所做出的突出贡献。她们是中国杰出女性的优秀代表,是中华民族优秀女性的缩影。今天,我们仍然要学习她们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不屈不饶的优秀品质和可贵的革命精神,更好地激励新一代女性,树立和发挥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中华民族的女性以博大的母爱孕育着生命,承载着艰辛、支撑着幸福,是真正的"半边天"。我们赞美女性,就是赞美真善美!我们关爱女性,就是呵护我们的母亲和姐妹!

  • 标签: 妇女解放运动 江苏 国际劳动妇女节 篇章 中华民族 革命精神
  • 简介:1957年6月1日,储安平在李维汉主持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座谈会上做了“党天下”的发言后不久,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右”政治运动开始席卷全国。《光明日报》总编辑储安平、交通部部长兼光明日报社社长章伯钧首遭讨伐、批判。接着,光明日报社上至副社长、下至伙夫等,都跳出来揭批储安平、章伯钧(因章伯钧是“大右派”,写他的文章已经很多,本文不再详述其事)。至1959年,光明日报社共揪出了除储、章以外的其他17名“右派分子”。

  • 标签: 政治运动 日报社 反右 《光明日报》 民主党派 交通部部长
  • 简介:本文探讨了回族爱国意识的文化根源,并以回族积极参与抗战救亡运动的历史事实,充分揭示了抗战对于中国回族的特殊意义。

  • 标签: 回族 抗日救亡 启示
  • 简介:安徽抗日根据地的妇女运动与根据地的农运、工运、青运及其他群众运动一样,是随着根据地的建立而兴起,随着根据地的巩固发展而发展的,是在中共的领导下开展的.妇女组织的建立各抗日根据地的妇女运动都是有组织的群众运动,而不是妇女群众自发的个人行为.这种组织一般是先在村和乡建立起来,进而发展到区级和县级妇女组织,在此基础上建起根据地统一的妇女组织.淮南和皖江抗日根据的妇女群众组织名称叫妇女抗敌协会,淮北抗日根据地的妇女组织名称叫妇女救国会.

  • 标签: 安徽抗日根据地 妇女运动 抗战宣传工作 妇女组织
  • 简介:在各种关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定性中,“启蒙运动”说无疑是最为常见的比附之一。事实上,最晚在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这种比附在左翼文化人中就已经较为流行。但是,并不能简单地把“启蒙运动”阐释视为“马克思主义方案”。出于现实革命斗争的需要,共产党人对“启蒙运动”说的认同是有限度的。而且,五四启蒙传统的丰富多元性决定了用“启蒙”来描述五四历史认识主体的复杂性,以及他们所阐释出的“启蒙”内涵的丰富多元性。

  • 标签: 五四新文化运动 启蒙运动 中国共产党
  • 简介:许白昊,1899年出生于湖北应城南富水河畔杨湾的一个农民家庭,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惨遭国民党杀害。他短暂而光辉的革命生涯基本上在武汉度过的,他先后出席过中国共产党的二大、五大,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一大,一至四次全国劳动大会和在莫斯科召开的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等重要会议,并先后担任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工人运动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总工会一至三届执行委员、中央

  • 标签: 白昊 全国劳动大会 革命团体 中华全国总工会 监察委员会 农民家庭
  • 简介:1919年"三一"运动的爆发改变了包括北京大学师生在内的许多中国知识分子对殖民地朝鲜和韩国独立运动的认识,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傅斯年等人都对"三一"运动给予很高的评价,在鼓励国人奋起的同时,并希望中国能援助韩国独立运动。当时在北京活动的韩国无政府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与李石曾、吴稚晖、李大钊等人也多有交往,在思想上互相影响,申采浩转向无政府主义即与李石曾有关。当时在北京大学留学的韩国留学生也积极组织团体,发行刊物,从事独立运动。北京大学为韩国独立运动培养了人才,提供了活动空间。北京大学与韩国独立运动的密切关系,正是中国与韩国独立运动关系的一个缩影。

  • 标签: 申采浩 朝鲜人 李石曾 吴稚晖 大学师生 柳子明
  • 简介:法国是现代公民教育的发源地。启蒙思想家提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公民教育理论,试图探求培养新型的公民来改造社会。但是,由于时代的局限和人们文化理念的差异,导致对公民教育的方式乃至公民教育观念本身的认识,都存在着明显的分歧,具体表现为知识传授和道德教化这两种教育内涵的对立。

  • 标签: 公民教育 教育思想 启蒙运动 法国 社会发展 启蒙思想家
  • 简介:<正>从中国共产党创立到第一次大革命时期,党的工作重点放在城市工人运动方面。在党的发动和领导下,全国工人运动激流涌进,接连掀起了三次高潮——1922年的罢工高潮,“五卅”反帝总罢工,北伐战争期间上海工人的三次武装起义及汉口、九江工人奋起夺回租界,等等。这三次高潮一次比一次更汹涌澎湃,猛烈地冲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反动统治,在中国现代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章。史学界一般都很重视对几次工运高潮的研究,这是十分必要的,唯对于几次高潮之间的顿挫和曲折,似乎注意得不够。本文拟对“二七”受挫后工人运动从消沉中逐渐复兴,即从低潮转向高潮过程中的情况和问题作一些探讨,这对于革命史和工运史的研究或许有所稗益。

  • 标签: 邓中夏 三次武装起义 上海工人 工人运动 铁路工人 领导
  • 简介:抗战时期大后方的版画运动,秉承20世纪30年代鲁迅发起的新兴木刻运动.以重庆为中心的大后方版画家们,践行鲁迅的艺术理想,既继承中国传统版画的精华,又借鉴西方版画艺术的优点,创作出富有战斗性、民族性及大众化的美术作品,号召和鼓舞着中国人民投身到反抗日本法西斯的民族战争洪流之中.他们通过创作各种题材的版画作品,举办各种形式的国内外展览活动,不仅展现了中国现代版画的艺术成就,塑造了中国人民的抗战精神,也增进了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抗日战争的理解与认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发挥了积极作用.

  • 标签: 木刻运动 抗战时期 版画家 大后方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 简介:《炎黄春秋》今年第1期刊载关于“三反”运动的文章,结尾称该运动“无论给以什么样的积极肯定,都是不过分的。”实在难以苟同。诚然,由于对当代史真相的屏蔽,一般民众只知当年有刘青山、张子善两个贪官被毛主席下令枪毙,感到无比痛快。由于法治不健全,中国老百姓仍未摆脱期盼“青天老爷”或“明君”为民除害的传统心理,出于对今日贪腐之痛恨,把那场运动理想化,也不足为怪。但是本文前半部明明披露了许多“扩大化”的情节(当然远不足以反映其严重性),最后得出这样的结论,令人不解。

  • 标签: “三反”运动 《炎黄春秋》 传统心理 当代史 刘青山 毛主席
  • 简介:八十年前的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中国青年学生从此以新的思维审视古老的中国,并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反帝反封斗争的前列。广西虽然地处边陲,但青年学生在五四精神的洗礼下,也表现出了新的觉醒,在广西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亮丽的一笔。爱国热情空前...

  • 标签: 五四运动 青年学生 广西 抵制日货 马列主义 学生联合会
  • 简介:根据中共中央的统一部署,1955年7月至1958年底山西开展了肃清暗藏的反革命分子的运动,即肃反运动。肃反运动是解放初期山西开展的一场重大的政治斗争,但迄今为止尚未有专文对这一运动作一个较全面、系统和深入的研究。本文试就这一问题作一些粗浅的考察。

  • 标签: 肃反运动 解放初期 政治斗争 革命 中共中央 统一
  • 简介:戊戌维新运动性质的再认识郑永福1898年戊戌维新是一场资产阶级改革性质的运动,似乎已成定论。但仔细研究起来,好象还有重新认识的必要。笔者在1984年一次学术研讨会的发言及其后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明确提出:戊戌维新运动是资产阶级维新与地主阶级自救发生“共...

  • 标签: 戊戌维新 地主阶级自救 运动性质 那拉氏 资产阶级维新派 戊戌变法
  • 简介:30年代初,在中国共产党发动和领导下,以上海为中心,包括北平、天津、武汉、广州等全国许多大中城市,曾兴起一个很有声势的左翼文化运动。一大批党内和受党影响的文化人士、革命青年学生,冲破当时国民党反动政治的压迫,积极从事马克思主义宣传和革命文艺创作等活动。广州的左翼文化人士和青年学生在这场运动中,也经受了血与火的考验,在革命的思想文化阵地上取得了卓越的成绩,有力地配合了当时蓬勃开展的抗日救亡运动。左翼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广州左翼文化运动起源于1931年。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实行白色恐怖统治,在加紧对工农红军和革命根据地进行军事围剿的同时,在白区也大肆进行文

  • 标签: 青年学生 左翼文化运动 国民党 广州 文化团体 30年代
  • 简介:提倡白话文,反对文官文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项主要内容,白话文的酝酿却并不是在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北京,而是远在大洋彼岸求学的中国留学生中间。本世纪初,中国掀起了一股留学热潮,一批肩负民族希望的中华学子踏上异乡国土,探求科学真理。其中,庚款留学的胡适就是留学大军中的一员。胡适是1910年以第55名考取官费留学的。另外,像后来在中国学术界颇有名气的任叔永、梅光迪、杨杏佛、赵元任等都是胡适在美国求学的朋友。白话文运动就在他们中间开始酝酿。白话文运动的起因,跟一个美国人钟文鳌有一定联系。钟文鳌虽不是中国人,但却关注着中国变革。他在负责留美学生生活费的发放时,经常向留学生宣扬“不满25岁不娶妻。废除汉字

  • 标签: 白话文运动 留美学生 胡适 梅光迪 中国文学 文言文
  • 简介:1947年5月20日,在戒备森严的国民党政府首都南京,爆发了以"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为中心口号的爱国学生运动,并且迅速波及北京、上海、天津等60多个大中城市,极大地动摇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基础.三天后,新华社发表时评,认定这次爱国学生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只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和一二·九运动可以与之相比,而"这次群众运动的规模气概为以往任何时期所未有".十天后的5月30日,毛泽东以极其兴奋的心情,写下了《蒋介石政府已处在全民的包围中》的评论,盛赞这次爱国学生运动,标志着中国境内已出现了反对蒋介石政府的第二条战线.

  • 标签: 学生运动 记学生 运动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