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3 个结果
  • 简介:加西亚·马尔克,1927年3月6日出生,哥伦比亚作家、记者和社会活动家,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代表作有《枯枝败叶》《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等,2014年4月17日下午(墨西哥时间)在位于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的家中逝世,享年八十七岁。

  • 标签: 魔幻现实主义文学 《百年孤独》 马尔克斯 加西亚 文学大师 《霍乱时期的爱情》
  • 简介:戴震的“以理杀人”说共有三层意蕴,分别为“以理灭欲”“以意见为理”及“以势杀人”。与“以理杀人”的前述三层意蕴相应,戴震又分别提出了肃清“以理杀人”现象的三套方案,即阐明“理欲统一”、标举“理在事中”及践行“以情挈情”。然而,依照列维纳伦理学的有关分析,戴震的解决方案并不彻底,“杀人”之祸仍未从根本上免除。当代儒者在传播儒学时,不仅应当从戴震对“以理杀人”的批判中领受教益,而且也要吸取列维纳伦理学的有关启示。

  • 标签: 以理杀人 列维纳斯 戴震
  • 简介:人民网南宁9月23日电9月19日上午,广西师范学院文学院为本院资深教授卢飞举办“文学教育的传承与创新”学术研讨会。100多名来自四面八方的宾客及卢飞教授的学生参加了研讨会。研讨会上,卢飞教授回顾自己与学校的“结缘”,他认为,作为教师,“其乐多矣”。一乐新苗茁壮,脱颖而出,薪火相传,生生不已;二乐可常“充电”,更新知识,追求新知。

  • 标签: 广西师范学院 学术研讨会 教授 师院 文学教育 “充电”
  • 简介: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1934—1940年卡德纳执政期间的土地改革进行研究,从一个侧面揭示卡德纳主义的本质。本文认为,就其动机和目标而言,卡德纳主义的确是一场激进的社会改革运动,但是,由于各种敌对力量的抵制,也由于改革缺乏精密的规划和设计,卡德纳政府的土地改革在很多情况下并未达到预设的目标,有时被原来的土地所有者阶层所利用。在执政的最后两年,卡德纳政府的土地改革速度放慢了。卡德纳下台后,墨西哥政府的土地和农业政策转向保守。

  • 标签: 卡德纳斯政府 墨西哥卡德纳斯 政府土地改革
  • 简介:自科学革命以来,科学在现代文明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科学与历史社会语境的对话所形成的'科学文化',也日益成为学术界关注的对象。本文通过对威尔思想和活动的研究探讨了'科学文化'在1870年到1950年的欧洲是如何形成的。

  • 标签: 威尔斯 西方科学 现代文明 历史社会 莫洛克 社会达尔文主义
  • 简介:“骨子里的呐喊”──记法国当代诗人西莫诺米关慧泉RESUME:…JacquesSimononds(1940 ̄)poetefrancaisbatituneoeuvreafacettes,trisdiverse,originale,voireincla...

  • 标签: 邮件分拣 铁路邮车 法国 登记号 真实情感 行间跳动
  • 简介:灵魂的自省──读贡当的心理小说《阿道尔夫》董芳Resume:cetarticlesedonnepourtached'etudierquelquesprocedescaracteristiquesd'AdolphedeB.Constant-visio...

  • 标签: 阿道尔夫 贡斯当 心理小说 心理分析小说 现代小说 出版商
  • 简介:<正>约瑟夫·房德里耶(JosephYendryès)是法国著名语言学家。出生于1875年。长大后在巴黎从梅耶(A.Meillet)和格拉蒙(M.Grammont)等老前辈学习语言学,精于希腊语、拉丁语等古典语言和克勒特语,先后写过《关于语言定律的意见》(Réflexionssurlesloisphonétiques》、《论专有名词研究的困难》(Surquelquesdifficultés

  • 标签: 学习语言 语言学研究 语言学家 古典语言 法国社会学派 名词研究
  • 简介:德国历史学派提出的"亚当·密问题"涉及两个密,一个倡导"利他"(《道德情操论》),一个倡导"利己"(《国富论》)。本文着力考证密在1772年苏格兰货币危机后对《国富论》草稿和《道德情操论》第六版所做的修改,以说明密的思想转变:一个是任教于格拉哥大学的"学院内的密",乐观的经济伦理主义者;一个是"社会里的密",悲观的批判现实主义者。密的转变可以用苏格兰货币危机对其思想体系的冲击来解释。这不同于德国历史学派对密的理解。

  • 标签: 国富论 《道德情操论》 货币危机 格拉斯哥大学 历史学派 自由主义经济
  • 简介:基于现代社会的问题与危机,莫回溯古式社会的交换形式——“总体呈献体系”。找到了疗治现代社会病症的药方——社会的“总体性”构建——由德性自觉、经济理性和制度强力彼此交融而成的社会规范和行为方式,并视之为引领社会进步和光明的根本指南。但各种多变而混乱的社会事实表明莫的现代旨趣呈现的是一种鸟托邦式的美妙幻想。

  • 标签: 总体性 制度 社会构建
  • 简介:杨一奥洛夫万特森博士是瑞典伦德大学(LundUniversity)语言学和语音学系副教授。该大学创立于1666年,是目前瑞典最大的大学。万特森博士的高等教育都是在伦德大学完成。他最早修的是数学专业,之后是汉语专业,最后又修了普通语言学专业。1993年他在伦德大学获普通语言学博士学位,他的博士论文研究的是老挝的克木(Kammu)语。万特森博士的研究方向是语音学和音位学。他在蒙古语的元音和谐和音节结构分析方面也有自己的见解,并表示今后的努力方向仍然如此。万特森博士最早接触蒙语是在1983年。当时美国的蒙古学学者包森(Bosson)教授到伦德大学教授蒙语,万特森先生开始听他的蒙语课并对蒙古

  • 标签: 蒙古语文 语言学家 元音和谐 普通语言学 瑞典 音节结构分析
  • 简介:安娜·路易·斯特朗,美国著名的进步作家和记者,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斯特朗出生于一个中产阶级的家庭。她父亲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母亲是一个社会工作者,热衷妇女组织运动,性格独立,用她的话说“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小时候的斯特朗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孩子,智力水平很高,阅读和书写突出,但待人接物能力差一些。

  • 标签: 中国人民 安娜 访谈录 社会工作者 中产阶级 基督教徒
  • 简介:阿莱科修一世是拜占廷帝国晚期的著名皇帝之一,科穆宁王朝的创建者。他实行的政治体制改革使其统治颇具特色,具体内容为:革新宫廷荣誉头衔体制,重新确立荣誉头衔和高级官职的授予原则,使与皇室的亲属关系成为宫廷等级制度的基础,高级官职的任免完全取决于跟皇帝关系的亲疏远近。其改革根源于贵族家族势力的发展壮大和紧迫的战争形势,并对帝国晚期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 标签: 阿莱科修斯一世 政治体制 拜占廷帝国 科穆宁王朝
  • 简介:霍费尔的地缘政治说是德国20世纪上半叶的国家安全论。该学说首先注重国际格局的整体变化,强调了一战后世界各国依托自身大陆建立"空间集团"的国际政治新特点。豪霍费尔由此提出,德国应建立"欧亚区域"战略同盟,通过大陆经济自给抗击英、美海上封锁,挑战西方霸权。地缘政治说为纳粹的"欧洲新秩序"设想提供了国际化的注解。但从未在希特勒的对外重大决策中发挥直接的、决定性的影响。

  • 标签: 地缘政治 豪斯 费尔 国际政治 国家安全论 纳粹党
  • 简介:对于英国社会学家吉登结构化理论的阅读,增进了我们对于中国社会与文化转型的新理解。这种转型意味着一种结构的新逆转,它为人类学对于现代世界的关注提供了一种正当性的契机。人类学研究异文化,也同时关注当下的世界转型。这种基于人类认知能力的结构化的转型为未来开启了一片新的研究天地,中国人类学必然会从中获得关于自身发展的启示性的意义。

  • 标签: 吉登斯 结构化 转型
  • 简介:布列特和约签订之后,德国并没有放弃侵略苏俄的政策,苏俄政府在军事和外交上仍面临着德国的重压,战争危机险象环生.为了维持俄德关系的现状,恢复经济,休养生息,苏俄奉行了妥协与抗争相结合的对德外交,布列特和约补充协议的签订集中表现了苏俄政府维护和平斗争的艰难性和外交工作的务实性.喘息时间的准战时性以残酷的方式昭示了苏俄国策的难点,在被动中为千头万绪的要务的展开指明了重点,从而为未来反协约国武装干涉做了主动的准备.

  • 标签: 布列斯特和约 俄德关系 妥协 抗争
  • 简介:国际史学史名家格奥尔格·伊格尔先生于2017年11月26日去世,这是史学史领域的一大损失。伊格尔生前与本文作者有师生情谊,并合作出版了包括《全球史学史》在内的著作。在伊格尔逝世之际,作者对史学史研究的今后走向,就两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第一是如何具有全球的眼光,平等地对待世界各地文明历史意识的不同表现,克服将书写的历史作为史学史研究唯一对象的偏见。第二是提倡史学史研究的时代感和批判意识,从时代变化的角度探究历史研究和写作的变化,并对以往的历史书写,具有批评的态度,以求促进历史学的进步。

  • 标签: 伊格尔斯 史学史 中外史学比较 兰克史学 浦朗穆
  • 简介:顾颉刚创立的“古史层累说”理论具有普遍适用性,不仅适用于中国古史研究,也适用于其他地区古代史的研究。本文以“古史层累说”的理论为指导,分析毕达哥拉从人到神的演变过程以及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背后原因,进而通过这个具体个案的研究,来论证顾颉刚“古史层累说”理论所具有的普遍意义。

  • 标签: 顾颉刚 “古史层累说”理论 毕达哥拉斯 毕达哥拉斯学派 阿波罗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