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927年6月,发生了四川军阀屠杀学生的“三·三一”大惨案,当时范希天还是一个17岁的中学生,他只身流亡到武汉,参加了第二十军的学兵营,当了一名小兵。后来他随营开拔到南昌,并正式进入以贺龙为军长的第二十军,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起义失败后,他跟着撤退的部队,辗转到过潮汕、广州、福建、江西,后来到了南京。

  • 标签: 新闻社 范长江 国际 南昌起义 中学生
  • 简介:常设国际阿尔泰学会(PIAC)第40届会议,于1997年6月2日~7日在美国犹他州普罗沃(Provo)市,由杨伯翰大学(BrishamYoungUniversity)主持召开。中国学者斯钦孟和和王鹏林(香港)参加了会议。此外,出席会议的日本学者有冈田。宫胁夫妇、斋藤纯男、石井博等四人:俄罗斯学者有阿尔巴托夫、波伊科娃、来采夫夫妇。瓦西里耶夫、杜嘎罗夫;哈萨克斯坦学者肯迪尔拜娃等。东道主美国出席会议的有保罗·海尔(PaulHer)名誉教授及其夫人卡连(Karen)、札奇斯钦名誉教授及其夫人乌云格日勒等。共有40多名学者出席了本届会议。6月3日,举行了开幕式。首先由本届会议主席戴维·哈尼(Davi

  • 标签: 阿尔泰学 会议简介 发表论文 语言学 主持人 蒙古语
  • 简介:<正>第32届国际阿尔泰学会议于1989年6月12日至16日在挪威奥斯陆大学召开。19个国家的92名学者出席了会议。其中(按在住国分)苏联17名,西德13名,土耳其11名,挪威7名,芬兰6名,匈牙利6名,美国6名,东德4名,波兰4名,瑞典4名,台湾3名,荷兰2名,日本2名,意大利2名,

  • 标签: 阿尔泰学 土耳其语 匈牙利 阿尔泰诸语 奥斯陆 蒙古语
  • 简介:如果竞争力极巨大的森林茶叶——中国茶不从遥远的东方传入到我们的生活中来,谁知道,说不定我们至今在家里喝着的仍只是有益于健康的像莓实茶或者越桔或者牛至这类极为普通的茶。中国茶虽不是草,而是一种晒干的灌木丛叶,但仍可称其为中国干草。1638年,俄国大使斯塔里科夫给莫斯科大公米哈伊尔·费德洛维带来了蒙古汗赠送的4普特(约65公斤)茶叶作礼物。大使担心大公会不高兴,请求将这干草换成毛皮或者宝石,但蒙古汗仍坚持送了茶叶。起初,贵族们并未能喜欢茶叶的苦涩味。但后来,他们发现在教堂长久祈祷时或杜马令人疲倦的会议时喝茶“可以防困提神”,听说还可以清血。就这样赠送的茶叶被喝完,莫斯科宫廷也开始逐渐忘却茶叶是什么

  • 标签: 金丝桃 柳叶菜 莫斯科公国 俄罗斯人 茶树种植园 薄荷茶
  • 简介:一说来也真有点蹊跷,我从一个学历只有初中一年级的农村孩子,参加革命后竞做了大半辈子的文字工作,被组织上当作“笔杆子”使用,指派研究国际问题,前后加起来也有三四十年。对于国际问题研究,我倒是真可以谈点缘起和感受。当然,在新中国的体制下,不可能有毫不间断的研究,

  • 标签: 国际问题研究 心得 初中一年级 农村孩子 文字工作 被组织
  • 简介:<正>1940年6月22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德国向法国及其盟国投降的地方——贡比涅森林的一节火车车厢里,法国代表被迫接受希特勒“冷酷无情的条款”,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法国败降是法兰西民族历史上最惨痛的一页,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大事件之一。对此,近年来国内不少学者都曾作过详尽的研究,然而大多是分析法国失败的原因,而对这一事件所

  • 标签: 法国败降 反法西斯 第二次世界大战 德国 希特勒 第一次世界大战
  • 简介:抗日战争已进行到最后阶段,1945年1月,我被调到金萧支队诸义东县自卫大队(前身为坚勇大队)二中队任政治指导员。在从诸北到义北的途中,大队政委江征帆和我谈起一位反对侵略而投奔新四军的日本兵坂本寅吉。不久,我在大队部里见到了坂本,初次见面他就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 标签: 国际主义战士 新四军 抗日战争 侵略 反对 阶段
  • 简介:第35次国际阿尔泰学会会议简况国际阿尔泰学会第35次会议于1992年9月12日至17日在中国台北市召开,来自各国的110名学者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由台湾大学和《联合报》共同主办.《联合报》文化基金会国学文献馆馆长陈捷先担任会议主席。9月12日下午进行...

  • 标签: 阿尔泰学 俄罗斯科学院 文化研究 萨满教 印第安纳 非语言
  • 简介:  1900年6月17日中国清政府与列强之间的战争正式爆发.紧接着,慈禧召集"御前会议",下令颁布.一个女人以惊人的胆量,一改昔日软弱无能、投降卖国的形象,不顾国家实力,匆忙向列强发布战争动员令,让人委实难以理解,结果也可想而知.……

  • 标签: 交涉内情 国际交涉 庚子赔款退款
  • 简介:<正>如果把亚细亚的特色用一句话表示,我则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地理的、历史的多元性。”亚细亚的社会和文化不负其各种自然条件,显得异常复杂多样。它们象是十几块各种各样不同色彩的板块拼成的一样,所以,这种色彩纷呈的现象,无论如何,不能用单一性较强的、欧洲诸学问中产生的理论和尺度来论述。更何况用旧时的中国史的标准和时代划分去衡量东洋史无异是一种粗鲁的行为。亚细亚具有许多异质的社会和文化并驾齐驱,仅仅与国际间的交流就值得重视。因此,“东西交流史”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而且,如果它与“南北交流史”配合在一起的话,可以说这是形成当今亚细亚史的最好手段。

  • 标签: 吐谷浑 亚细亚 青海路 史论 西藏 拓跋
  • 简介:苏联对外政策的决策一直是严格保密的.苏联党、政、军、警各自在其中占有何种地位,发挥何种作用,维持何种关系,尤其是苏共中央国际部在其中扮演何种角色,更加鲜为人知.有的学者认为:苏共中央国际部掌握着苏联对外政策的决定权,外交部只是执行决定的行政机构.

  • 标签: 国际部苏联 对外政策 苏共中央国际部
  • 简介:中国文化是长期存在没有中断的一种东方文化。在中国强盛的时代,声教文物。远播四方。使四邻国家人们的生活,无论是在物质上还是在精神方面。都或多或少地受了中国文化的影响。历史上我国的对外交往。源远流长。主要有陆路与海路两条路线。其中又分为南北两道。由张骞开端而逐渐形成的陆上“丝绸之路”。在沟通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做出了重要贡献。海路方面。我国人民很早就同亚非人民经由海上进行经济、文化交流。早在西汉时期,中国的使者就乘船到达了印度和斯里兰卡,用丝织换取珍珠、琉璃和其他一些奇石异物。

  • 标签: 东方文化 文明交流 使者 经济文化交流 中国文化 国际
  • 简介:美国圣迭戈州立大学历史系教授、美籍山西人朱葆瑨,英文名PaochinChu,是国际知名的文史学家,研究中国史的权威。1928年8月5日,朱葆瑨出生于山西太原。其父朱增荫系山西法政专科学校毕业生,精通蒙文,时任职于平津卫戍司令部交际处。朱葆瑨在1岁时曾随父母赴北京居住。阎锡山、冯玉祥"倒蒋"失败后,朱葆瑨举家返回太原,其父服务于山西高等法院。

  • 标签: 历史系教授 阎锡山 圣迭戈 中国史 进山中学 山西人
  • 简介:杰斐逊从人类理性和人性善的观点出发,坚持洛克式自由主义观点,激烈批判欧洲社会的无政府状态,表达了对欧洲强权政治的极端厌恶,强调国际关系中的道德和正义原则。在此基础上,他认为美国作为人类社会未来理想的先行者和试验者,其外交必须具有崇高的道德目标,为非道德的国际关系作出榜样。杰斐逊外交思想融合了美国例外论与古典自由主义理念,是美国理想主义外交传统的起源,对当时和后来的美国外交产生了重要影响。

  • 标签: 杰斐逊 外交思想 国际政治 国际关系 美国外交 正义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