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新疆有两个生活在马背上的民族,分别是哈萨克族和柯尔克孜族,哈萨克族的代表性乐器是冬不拉,柯尔克孜族的代表性乐器是库孜。冬不拉和库孜在两个民族中都是极为重要的乐器,有着极为显著的民族艺术特色。这两件乐器流传久远,共同见证了哈萨克族和柯尔克孜族世世代代的游牧生活,承载着两个民族的音乐文化记忆。在我国很多人对民族乐器进行了专题性研究,其中就有对冬不拉与库孜的介绍与研究,笔者对这些文章进行梳理与总结,能使我们更全面的认清民族音乐的文化价值,从而对两个民族的音乐文化有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

  • 标签: 哈萨克族 柯尔克孜族 库姆孜 冬不拉 综述
  • 简介:在新近成立的厦门市音乐家协会音乐文学学会微信群里,有人转发了一段视频引起会员众说纷纭。原来,闽南地区某高校的一位教授(以下简称某教授)将《鼓浪屿之》(张藜、红曙词,钟立民曲)重新填词的视频在网站上转发播放。大家对此举议论纷纷,绝大多数人对某教授这种做法不予认同。大家认为,《鼓浪屿之》已经成为厦门人民普遍接受、喜闻乐见的名曲。

  • 标签: 鼓浪屿 填词 歌曲 音乐文学 闽南地区 厦门市
  • 简介:新疆维吾尔木卡是我国的艺术瑰宝,2005年被联合国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此后,我国各高校、研究机构和文化部门加深了对木卡的研究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以知网数据库为个案.对检索出的600余条各类论文和文章加以科学分类,发现1985—2016年间相关论文共74篇。客观公正地评述这些科研成果,总结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同行学者指出研究方向和努力方向,以期进一步推进木卡研究。

  • 标签: 知网 维吾尔木卡姆 研究综述
  • 简介:《内地》(Interior)是新西兰作曲家杰克·蒂(JackBody)结合中国原生态音乐素材创作的一部混合媒介室内乐作品。该作品结合多种音响媒介,原汁原味地再现出我国少数民族音乐的原始特点,堪称外国作曲家运用中国音乐素材创作的不可多得的杰作。通过对该作品音高组织手法的分析,继而揭示作曲家在结合中国原生态音乐素材创作中所表现的独特观念和音高组织思维。

  • 标签: 杰克·波蒂 原生态音乐 《内地》 音高组织
  • 简介:(1964年2月——1965年6月)一新中国建立以后,党和政府对于民族民间艺术给予了多方面的关注和投入,也得到了文艺界大批有识之士的支持。但不容忽视的是,在相当长的一个时间内,文化艺术界崇尚西洋之风气十分盛行,给保护、推行、弘扬民族传统的文艺政策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

  • 标签: 第六章 乐章 尾声 生命 民族民间艺术 党和政府
  • 简介:1942年2月初,受陕甘宁边区的委托,鲁艺委派著名版画家马达与安为鲁艺河防慰问团正副团长,带领美术系的焦新河与庄言,文学系的邢立斌与张潮,中国民间研究会号称“民歌五人小组”的另外四人:马可、张鲁、刘炽、关鹤童,去山西和陕西交界的黄河西岸一带,慰问英勇保卫党中央、保卫陕甘宁边区的河防将士们。这一次的慰问演出,对安以后的音乐艺术创作起到了升华跃进、化蛹成蝶的催生作用。

  • 标签: 1937年 民歌 陕甘宁边区 中国民间 慰问演出 艺术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