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在当今大发展大融合时代下,“语言接触”时时发生。本文中笔者提出由语言接触产生的语言影响也时时发生。赵江民在《新疆民汉语言接触及其对世居汉族的影响》一书中指出“语言接触不一定必然导致语言影响”,笔者对此经过调查,得出与之相反的观点,并提出语言影响的结果与语言接触密切程度相关,而不是与时间相关。

  • 标签: 语言接触 影响 时间 频率
  • 简介:关于介词“基于”的来源,学界观点有二:其一,源自古汉语动介跨层结构“基+于”;其二,是国人在翻译日语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本文通过分析传统文献用例,以及联系语法发展的一般规律,否定了前说,并结合时代背景及早期用例,论证了介词“基于”乃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日语翻译的影响下由语言接触引发的演变现象,是在对日语“に基づく”摹译的基础上产生的新词,之后又在“至于、关于”等的同化下经历了“前移句首”的快速调整,从而日渐不同于“に基づく”而更加汉语化。

  • 标签: “基于” 考源 语言接触
  • 简介:摘要文章通过对维西县塔城镇玛丽玛萨东巴家藏藏文经书的使用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以其中一本经书(当地藏族喇嘛译为《救命书》)为契机展现当地民族接触在宗教、语言上的一些表现,并为当地藏文文献的保存提供初始材料

  • 标签: 玛丽玛萨人 民族接触
  • 简介:本文通过共时分析和亲属方言土语比较,揭示小陂流苗语受汉语影响已进入核心领域,应属于深层影响,开放型影响;语言影响引起的语言演变已进入与汉语逐步趋同的状态,在词汇、语法、语音等方面都出现了与汉语相同的特点;并用、竞争、弱化、泛化是小陂流苗语语言接触出现的几个特征,是我国不同语言之间语言接触的一种类型.

  • 标签: 语言接触语言演变 变异深层影响
  • 简介:本文全面探讨了现代汉语介词中的欧化语法现象,对这些语法现象的欧化性质、产生时间和发展状态进行了考察,以此说明间接语言接触在汉语语法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特点。

  • 标签: 间接语言接触 汉语书面语 欧化 汉语介词
  • 简介:东晋时期的西行求法僧人法显所著游记《法显传》是研究中古汉语的一部重要的文献,其语言受到了汉译佛典语言的影响。通过对《法显传》中“V+(O)+已”句式的分析,可以揭示出汉译佛典中一些新兴的语法现象首先是通过《法显传》这样一类由具有汉语母语背景的译经者所著的佛教撰述,逐渐扩散到中土文献中去的。

  • 标签: 《法显传》 语言接触 句式
  • 简介:摘要阅读能深刻地影响人的生命质量,制约着人的成长与幸福。提升阅读能力是提升学生素养的一个重要内容。从小学低段开始,引导学生进行真正的阅读,才能逐步提高阅读的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阅读的起点,夯实阅读的基础,细化学生阅读的过程,教授阅读的方法,拓展学生思考的空间,训练阅读的思维,这样才让阅读在课堂上真实发生,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

  • 标签: 阅读材料 阅读思维 阅读活动 学生素养
  • 简介:由中央民族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厦门大学三家主办,泉州师范学院承办的“第一届中国语言及方言语言接触问题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4月14~15日在福建省泉州市举行。与会代表均是近年来在语言接触方面有研究的专家学者。他们来自大陆、香港、台湾等地的10余所高校研究所。

  • 标签: 学术研讨会 语言接触 中国语言 泉州市 方言 中央民族大学
  • 简介:本文全面讨论了元、辅音音素,声调,轻、重音等语音材料与嗓音发声的关系,以及它们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组织方式和表达作用.文章用表征性、调控性、普遍性方式全面理清了音素、韵律特征和嗓音特征三类语音材料之间的复杂关系,通过汉藏语言和印欧语言事实,阐明了声调、轻重音、长短音以及各类韵律特征产生的原因和过程,指出人类语言的表达需求与韵律节奏是各种语言语音材料和组织方式发生发展的源泉.同时也指出,由于语音材料的有限性和相互制约性,各种语言在语音材料的选择和组织方式上必然经历全然不同的复杂过程.

  • 标签: 语音材料 语音表达组织方式 表达需求
  • 简介:本文采用分层多阶段概率抽样方法,调查分析了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在汉语媒介接触中性别因素对其汉语使用变异的影响。这样的研究对补充社会语言学变异理论、传播学效果理论以及验证第二语言习得理论都有积极的作用。

  • 标签: 语言变异 媒介接触 归因
  • 简介:通过对中国境内的倒话、诶话、莫语、回辉话等特殊语言的分析研究,发现深度接触语言间的类型差距大小与其语言质变的不同结构模式存在一定的内在关联,进而探讨了语言质变的充要条件、语言质变结果的预测等理论问题。

  • 标签: 语言类型 语言接触 语言质变 结构模式
  • 简介:古汉语以母字自先秦以来经历的音变至少包括腭化、擦化、塞化、鼻音化、唇齿化等基本类型,并且能够在汉语文献(传世/出土)、方言、民族语等各种材料中得到反映。历史音变、共时变异材料均指向以母字来自上古汉语的边近音*1-的看法。

  • 标签: 以母字 自然音变 类型学 泛时观
  • 简介:2016年6月23日-24日,“第一届汉语史研究的材料、方法与学术史观研讨会暨南京大学汉语史研宄所成立大会”在南京大学举行。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徐兴无教授主持了开幕式和揭牌式,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朱庆葆教授、民盟中央副主席龙庄伟教授、教育部汉语史研究中心主任方一新教授等在开幕式上致辞。

  • 标签: 汉语史研究 南京大学 成立大会 学术史观 材料 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