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不仅可以解决旅游产业优化升级的问题,还能赋予文化产业全新的生命力。河南省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中,还存在着资源整合力度不强、财政资金投入不足、市场宣传效果不佳、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包括建立跨产业、跨部门的互动协调机制;建立"河南创意文化旅游"品牌发展战略;拓宽融资渠道,减轻产业开发对政府财政的依赖;加强对高素质跨专业复合型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只有这样,才能有力推动河南省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进一步融合发展。

  • 标签: 河南旅游 旅游产业 文化产业 产业融合
  • 简介:支持社会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绵阳市财政局搞好农村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是我国农村第二步改革深化的重要内容,是推动农村经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动力,是促进农村商品经济发展.加快实现农村小康进程的重要途径。我市从1992年起,即在全市选...

  • 标签: 社会化服务 体系建设 产业结构调 农村经济发展 农村自然资源 农村社会化服务
  • 简介:产业集群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重要经济体,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支持。但我国存在产业集群创新能力弱、产业层次较低、主导企业较少等问题,因此应全面实现产业集群的发展升级,增强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能力,发挥政府在产业集群中的作用,健全完善产业集群的服务体系,积极营造先进的社会文化氛围。

  • 标签: 产业集群升级 问题 策略研究
  • 简介:文章通过构建“土地、人口、产业”城镇发展指标体系,对云南省2005-2015年“土地、人口、产业”城镇耦合协调发展时序特征和空间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从时序上看,三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程度不断上升,从低水平耦合协调上升为中度搞合协调.不同阶段三者所处的地位不相同,其中:2005-2008年、2014-2015年这两个阶段产业城镇居于主导地位,2009-2013年人口城镇居于主导地位.从空间上看,云南省的城镇和协调发展总体水平不高,且区域差异较大.主要表现为:三者均呈现出以昆明市为中心向四周递减的空间格局;民族地区的城镇水平明显落后于非民族地区的城镇水平;滇中地区及周围区域产业城镇水平较高,其他地区人口城镇水平相对超前,仅有德宏州土地城镇水平相对超前.

  • 标签: 土地城镇化 人口城镇化 产业城镇化 协调发展度 云南省
  • 简介:<正>税收既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主要形式,也是国家用于加强国民经济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的重要手段。税法是征税的依据,国家通过税法及税收政策的贯彻落实实现征税目的,依法治税是达到这一目的的重要保障措施,是整个税收工作的灵魂。多年来,依法治税是各级税务部门不懈追求的目标,经过不断地探索实

  • 标签: 依法治税 经济宏观调控 征纳关系 财政收入 公平税负 效率原则
  • 简介:织金县猫场镇是清香型红托竹荪原产地之一,该镇生产的竹荪形态优美,气息清香,味道鲜美,脆嫩爽口,是竹荪家族中的上品,近几年,经县科技人员对本地野生竹荪进行驯化栽培,1985年取得成功,并向群众推广,产量逐年增加,质量不断提高,1999年是竹荪生产规模最大的一年,仅竹荪制种一项创产值1000多万元,为镇财政提供农业特产税20多万元,现已发展到年产量75吨的生产规模,产值达3600多万元,其中90%以上销住海外市场、省内部分竹荪生产者直接将竹荪在猫场交易,使猫场镇一举成为全省最大的竹荪专业市场,民间流传这样的民谣:“中国竹荪在织金,织金竹荪在猫场”,海外商家将猫场镇誉为“竹荪之乡”。

  • 标签: 织金县 猫场镇 竹荪产业 财源建设
  • 简介:ICT产业是信息的基础,也是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性产业。本文以SCP范式为框架,选取市场集中度、创新率以及全员劳动生产率等8个指标作为评价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安徽的ICT产业进行了实证分析和检验。结果表明安徽ICT产业并没有达到有效竞争,并提出对策以促进安徽ICT产业实现有效竞争。

  • 标签: 安徽 ICT产业 有效竞争 SCP范式 主成分分析
  • 简介:产业聚群是高新技术园区内企业乃至整个园区获取竞争优势的一种有效机制,山西高新区有企业空间聚集但缺产业聚群。实施产业聚群战略,推进山西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发展应注重四个方面:在区内建立相互依存的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发挥政府的推动和引导作用,建立高新技术产业聚群发展的区域文化。

  • 标签: 高新技术园区 产业聚群 “产学研”合作机制
  • 简介:日本的公司税制正进行着结构上的改革。在改革进程中,发生了三大变化。第一,由于经济的衰退与税率的降低,公司税收自90年代起大幅减少;第二,日本的公司纷纷进行企业经营结构的改组,以便将其精力集中于那些可获利的经营项目并且关闭那些不盈利的部门。与此同时,税收法规也进行了相应的修改,使公司改组更加简便;第三,金融部门的改革也产生了一些新的作为公司税纳税主体的法人。因此,“公司税纳税人”的定义进一步扩展了。这三种发展趋势相互联系并且很可能对未来产生一定的冲击与影响。

  • 标签: 日本 公司 税制改革 税收
  • 简介:在中原经济区建设过程中,作为主体区的河南省面临着全新的机遇和挑战。各种现实问题、利益冲突和社会风险对河南省政府应急管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河南省政府应急管理工作虽已初见成效,但在综合协调能力、专业和科技水平、绩效评价机制等方面仍存在很多不足。因此,需要进一步立足省情,总结经验,准确查找弱项,加快构建完善的应急管理机制。

  • 标签: 中原经济区 应急管理 管理机制
  • 简介:文章从产业集群与城镇互动关系出发,选择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作为研究案例区,重点分析了产业集群的城镇效应,并运用SVAR模型探测了2000—2015年期间产业集群的发展规模和创新能力对城镇水平和城镇质量的响应轨迹。结果显示:产业集群与城镇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短期内二者呈负向反馈,但短暂波动后产业集群会不断调整,逐渐与城镇相适应;与城镇质量相比,产业集群发展规模和创新能力对城镇水平的影响更为显著;整体来看,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的产业集群与城镇之间的有序性不高,产业集群对城镇的贡献率较小,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 标签: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产业集群 城镇化 SVAR模型
  • 简介:产业蜕变是产业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内外环境因素变化的影响而发生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研究以产业蜕变为切入点,首先结合已有研究中对产业蜕变的分析,构建产业蜕变影响因素指标体系;然后,构建产业蜕变度和蜕变速率的测度模型;进一步,从产业蜕变与转型可行性和意愿度的因果关系入手,以6个主因子的蜕变度为解释变量、产业转型可行性和意愿度为被解释变量构建了产业转型可行性判别方法和映射模型。在这两个模型构建的基础上,从理论层面和企业应用层面给出了产业不同蜕变阶段最优转型模式选取的思路和方法。研究表明,产业蜕变隐性阶段、半隐性阶段和显性阶段的最优转型模式分别为产业深化模式、多元复合型模式和产业更新模式。

  • 标签: 产业转型 产业蜕变 映射关系 判别方法
  • 简介:从2007年世界银行提出"中等收入陷阱"概念至今,这一问题已得到各领域的一定关注。伴随着20世纪后期至今,许多发展中国家没有发展起来反而掉入了"中等收入陷阱"的情况,中国对于"中等收入陷阱"情况愈加重视。历史经验表明,面对现实的高度复杂的经济形势和特殊国情,要顺利地实现产业结构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跨入发达国家行列,首先需要提高对现代经济及其运行的理论认识。为此,本文通过理论分析以及实例比较,一方面吸取成功跨越的典型国家如日本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经验,另一方面根据当前经济状况,选取同我国类似的经济体——马来西亚当前的发展模式和改革方向进行比较借鉴,吸取他国教训,旨在为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提供对策支持。

  • 标签: 中等收入陷阱 东亚 中国 启示
  • 简介:教育产业有利于教育投入产出的自我循环和教育供需平衡,适应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知识和教育的要求,符合“谁受益、谁负担”的基本原则。教育在经济增长中的巨大贡献表明教育产业是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发展教育产业,就必须树立教育产业观,建立多元的办学体制,充分利用外资和金融手段,加强教育产业的法制建设。

  • 标签: 教育产业 经济增长 教育产业化 高校 招生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