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9 个结果
  • 简介:生态效率是环境管理决策的黄金标准。通过构建基于杜邦分析法的生态效率乘数模型,可识别出生态效率背后的销售利润率乘数、资产周转率乘数及环境杠杆等可持续价值的关键驱动因素。对全球主要汽车制造商的效率的研究表明,环境问题并非经济发展的下行线,环境效率与经济效率是互补的,甚至是决定企业在全球竞争中成败的关键因素,企业需要摆脱一味追求经济资本效率的盲目,迎接“绿色化”经营的挑战。

  • 标签: 生态效率乘数 杜邦分析 碳效率 汽车企业
  • 简介:本文从低供应链的视角出发,探求企业销售物流成本管理的方法。本文首先对企业销售物流成本产生流程进行分析,在清晰销售物流流程的基础上,以建立企业销售物流成本数学模型,并在数学模型基础上,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建立仿真模拟,最后根据仿真模拟结果加以分析,对低供应链视角下企业销售物流成本管理措施提出了相关建议。

  • 标签: 低碳供应链 销售物流 成本管理
  • 简介:缺乏国际公认的排放权会计准则,导致排放权会计信息的不可比。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下的国际财务报告解释委员会发布的解释公告IFRIC3,以及美国公认会计准则的排放权会计处理(EITF03-14),都因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而被取消。在对比排放权交易机制基础上,文章分析现有排放权会计的缺陷,提出了基于排放权配额持有意图的混合确认和计量方法,将排放权资产分别按照自用、交易性和可供出售三类核算,可以解决原有IFRIC3的计量不匹配和美国公认会计准则不完整确认排放权的缺陷,从而提高排放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为制定我国排放权会计准则提供参考。

  • 标签: 碳排放权 持有意图 会计模式
  • 简介:本文运用在随机便利收益期限结构下排放期权定价模型估算理论上的排放期权价值,实证结果显示,市场参与者凭借历史排放期货价格市场信息可确定合理的排放期权价格,做出正确的排放期权交易决策。

  • 标签: 碳排放 便利收益 期限结构 期权定价
  • 简介:增加制造企业的生产柔性是应对不确定性市场需求的重要手段。但是,基于解决环境问题而产生的税又对生产企业产能的扩大起到了限制作用。如何对两者进行平衡,是制造企业制定生产、经营决策必须予以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旨在分析税环境下,制造商扩大产能对其生产成本、价格以及供应链上企业利润等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二级供应链(由制造商与零售商组成)在集成决策情况下的表现。研究显示,在制造商扩大产能的条件下,二级供应链可通过加强彼此之间的协同来弱化碳税带来的负面影响。

  • 标签: 碳税环境 供应链绩效 产能 集成决策
  • 简介:随着《京都议定书》的生效,汇造林得到广泛开展,我国参加CDM造林再造林的企业也在不断增加,而目前尚无对汇产品核算的具体规范。本文从微观层面出发,基于林业汇项目引入生物资产组合概念,系统探讨了林木资产以及汇资产的会计确认、会计计量问题,以期为完善林木生物资产会计核算、规范汇资产会计核算提供参考。

  • 标签: 碳汇项目 林木资产 会计核算
  • 简介: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审计与鉴证业务尚处于起步阶段,不仅在《审计法》等法律制度中缺少此方面的相关规定以及配套政策,而且在审计的标准、目标控制等方面也没有系统的制度安排,因此我国审计与鉴证制度框架的构建显得尤为重要。鉴于此,在分析我国审计与鉴证业务发展现状及制度缺陷的基础上,设计环境责任下我国审计与鉴证业务制度框架:从我国企业“足迹”出发,设立审计与鉴证的三维制度评价体系,构建审计与鉴证立法协调机制,制定碳审计与鉴证业务的行业标准,完善现行立法中关于专业人员的资格审查制度,以保障控排企业切实履行环境责任,促进我国绿色低经济更加规范有序地发展。

  • 标签: 碳审计与鉴证 碳排放权交易 碳信息披露 绿色低碳经济 环境治理成本 资源配置效率
  • 简介:“总量与交易机制”与“基准与信用机制”是两种主要的排放权交易制度。通过分析这两种制度的特征发现,虽然两种制度的设计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减排,但实现减排的方式存在很大差异。正是这种特性导致了两种制度会计确认问题的“同与异”。论文深入比较了两种排放权交易制度的会计确认问题,以期为我国排放权交易会计准则的制定提供理论参考。

  • 标签: 总量与交易机制 基准与信用机制 会计确认 会计准则
  • 简介:经济下,针对石化类上市公司低经济发展水平评价问题,通过建立石化类上市公司低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基于粗糙集的模糊综合评价理论作为评价其发展水平的方法。首先运用粗糙集的知识约简方法挖掘评价指标,利用基于粗糙集理论中信息量的概念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在此基础上,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评判各个公司低发展情况,实现公司横向与纵向发展水平的比较,为公司投资人、债权人、管理人提供相关信息。

  • 标签: 粗糙模糊集 约简 指标体系
  • 简介:1温室气体排放与审计近年来.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急剧上升,从而引起全球气候迅速变暖,这已得到世界各国广泛关注.并采取了积极措施来应对。

  • 标签: 温室气体排放 审计 建筑物 引介 香港
  • 简介:环保减排和市场发展的问题已成为各国关注的热点,我国也在逐步建立多个试点市场的基础上不断加快全国统一市场的建设。由此,会计相关问题受到更多学者的关注,因为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会对企业价值产生明显的影响。而且不同会计计量属性下企业价值的变化程度存在显著差异,从而使得不同企业信息使用者的感知和关注重点也不同。本文通过理论分析、专家访谈和实验法,发现各利益相关者的确关注到市场机制对企业经营和价值的影响,而且投资者对资产、负债在公允价值和历史成本计量下对公司未来财务状况的影响存在明显的感知差异,进而显著影响其决策。

  • 标签: 碳会计 计量属性 企业价值
  • 简介:服务业与其他行业相比具有“低”的属性,服务业的规模增加对降低密度应有较大贡献,但我国服务业整体排放水平相比发达国家仍然落后。研究选取1980-2011年数据,对我国服务业和密度进行了格兰杰因果关系分析。结论发现,服务业不是密度的格兰杰原因,密度也不是服务业的格兰杰原因,二者之间没有确定的相互影响关系。因此,依据现实提出了必须提升我国整体服务业的减排技术水平,通过合理的产业政策与技术支持,改善服务业和低经济之间的互动关系,促进服务业发展,实现低经济。

  • 标签: 服务业 碳密度 低碳经济
  • 简介:选取中国各省市2007—2010年面板数据对工业企业异质性特征与地区排放强度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工业企业的规模和技术水平对排放强度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从业人员规模对排放强度具有正向作用,而企业效益与排放强度关系不显著。进一步研究后发现,企业规模和技术水平通过降低能源排放强度、产生减排效果来降低排放强度;单位工业企业从业人员的减少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和能源排放强度,通过节能与减排双重方式降低排放强度;工业企业效益提高了单位资产期望经济产出,没有很好地抑制非期望排放产出,无法降低排放强度。

  • 标签: 企业异质性特征 碳排放强度 节能减排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区域发展 环境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