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7 个结果
  • 简介:抽象与具体的辩证法是马克思辩证法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较多学者误以为抽象与具体的辩证法仅指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而根据马克思的论述,抽象与具体的辩证法应是"具体一抽象一具体"的方法,是从具体上升到抽象与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内在统一。

  • 标签: 辩证法 抽象 具体 研究 叙述
  • 简介: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正确理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根据、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内涵、影响和制约人民群众追求和实现美好生活的现实因素等,是我们有效地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和最大程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前提条件。

  • 标签: 社会主要矛盾 人民群众 美好生活 生活需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解读
  • 简介:2010年春以来,"民工荒"问题蔓延全国,与此同时,"洋黑工"浪潮也加速涌入。有学者将"民工荒"等问题归咎于最低工资标准,也有学者主张中国"应容忍亚非国家向中国大量移民"。本文认为,"民工荒"等问题本质上是资本与劳动的关系问题,受资本积累一般规律的支配,涉及的是马克思的相对过剩人口规律及其在中国的特殊表现;有关劳资关系的主张和政策不应只考虑资方的利益,而应顾及这种主张和政策将对中国工人特别是农民工造成的影响。从马克思的资本理论尤其是相对过剩人口理论来分析,将有助于我们认识和应对我国今后几年仍将面临的"民工荒"以及"洋黑工"问题,反思和转变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

  • 标签: 劳资关系 相对过剩人口理论 民工荒
  • 简介:马克思恩格斯的道德思考不是道德哲学的分析路径,而是道德社会学路径,须在人类解放论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视域内加以展开。马克思恩格斯科学地回答了道德的起源、本质和功能等基本问题,还对资本主义的本质及其道德状况进行了批判。它追求的是“真正的人的道德”理想,反对任何不根本变革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道德批判”。澄清马克思恩格斯道德观的基本主张,有助于反驳两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理解。

  • 标签: 道德 资本主义 真正的人的道德
  • 简介:一本讲述政治家观点的书,20世纪末世界所发生的最重大变化都离不开他的名字,不能不引起有兴趣的读者的热切关注。米·戈尔巴乔夫与鲍·斯拉文的访谈录第二版增补版探讨了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本国历史的现实问题以及当代政治问题。这是世界级政治家与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之间一场生动坦诚、时而也是尖锐的对话,在读者面前展示出苏联第一位总统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侧面,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他开始在苏联实行改革时所遵循的观点和动机。

  • 标签: 戈尔巴乔夫 政治学 21世纪初 马克思主义 重大变化 政治问题
  • 简介: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孕育了中国工人阶级政党文化的品格。中共一大的政治文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初步找到了革命理想的实践之法,实现了对资产阶级政权意识的理论超越,完成了对1914年以来资产阶级革命政权意识的重构,塑造了彻底革命的政党形象,中国共产党革命政党文化始具雏形。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革命型政党文化 发生
  • 简介:中西方在文化、现代性方面有着诸多共同点,但中西方的政治哲学存在着明显不同,西方自由主义与中国文化的政治逻辑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分歧。加强有关中西方权利思想的语境问题的理论思考,有助于对中西方政治生活与政治方式的精确理解,从而促进思想交流,缩小分歧。

  • 标签: 认识论大革命 西方自由主义 中国文化 政治逻辑 语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