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对区域生物多样性重要生态过程影响深刻。以1987~2000年间Landsat/TM影像作为基本信息源,利用GIS空间分析统计分析功能,从景观生态学角度构建生态效应指数来反映三江平原东北部地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所带来生态效应,并且定量评价了该区生态效应与土地利用、土壤以及土壤侵蚀之间关系。结果表明,与1987年相比,2000年研究区水田耕地面积都增加了2000km^2以上,毁林、毁草沼泽湿地开垦为耕地等人类活动导致该区生态系统更加脆弱;研究区2000年全区平均生态效应指数比1987年高0.02;2000年,研究区中同江市生态风险最高;土壤类型与生态效应指数对应关系显示,泥炭土区黑土区存在较大生态风险;土壤侵蚀等级越大,生态效应指数越高,2000年各等级土壤侵蚀强度生态效应指数均高于1987年。

  • 标签: 土地利用 生态效应指数 三江平原东北部
  • 简介:以1996—2005年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标准差、变差系数对我国3大地带及地带间地面交通线路密度绝对差、相对差进行了测度,表明3大地带内部及地带间相对差绝对差都很大且存在扩大趋势.区位熵进一步分析表明:区位熵大于1省域集中在东部,西部区位熵普遍偏低,尤其是西北地区西藏、青海、新疆、内蒙古、甘肃、宁夏等省域区位熵都在0.5以下极低水平.对主要人文影响因素相关分析主成分回归分析表明:地面交通线路密度与经济、社会诸多因子相关性都很强,其中与城市化水平相关性最强,与第一产业产值比重、工业化水平及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相关性较强.

  • 标签: 地面交通线路密度 区域差异 人文影响因素
  • 简介: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资源耗竭、环境污染等生态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焦点。自然资本作为绿色经济发展基础,评估其利用状况是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重要内容。以重庆市为案例,在二维生态足迹分析基础上,进一步通过三维生态足迹模型分析重庆市自然资本利用状况。结果表明:(1)由于生态足迹上升超过了生态承载力变化,2000—2015年间重庆市生态赤字随着年份增长在逐步增大,亟需通过生态建设促进自然资本合理利用以提高区域生态承载力,降低生态足迹,缓解生态赤字;(2)2000—2015年间重庆市足迹深度上升至2.565,足迹广度变化不大,重庆发展需要尽量减少化石能源总使用量,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以减少足迹深度;(3)重庆市自然资本存量耗用比例高,2015年资本存量消耗量已接近资本流量占用量2.18倍,需要通过生态补偿等措施来引导资本流量增加、资本存量消耗减少,促进区域自然资本增值,提高自然资本流动性盈利能力。

  • 标签: 三维生态足迹 自然资本 重庆市
  • 简介:地下水在饮用水、灌溉农田工业生产供水中占有重要地位,湛江市发展离不开对地下水开发利用.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湛江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污染,水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本研究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湛江市市区在2001年2011年丰水期期间中浅层地下水水质监测点水质状况进行评价分析,探讨了10年间湛江市地下水水质状况变化,从评价结果可以看出,2001年Ⅰ类水仅占13%,Ⅴ类水比重高达67%,2011年接近一半监测点属于Ⅴ类水,超过六成监测点处于Ⅳ、Ⅴ类水.对比2001年2011年可以看出,2001-2011年期间湛江市市区中浅层地下水水质状况未有明显变化,地下水受污染程度严重,主要污染物为NH4+,NO2-Fe.

  • 标签: 模糊综合评判法 地下水 水质评价 湛江市
  • 简介:本研究通过收集国内已发表文献中具有凋落物分解常数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综合分析中国森林凋落物分解速率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凋落物类型对凋落物分解速率有显著影响(P〈0.05),凋落叶氮含量与分解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在同一样研究中,混合分解凋落叶分解常数极显著高于单独分解(P〈0.01).叶习性对凋落叶分解速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在中国温带地区则有显著影响(P〈0.05).在全国尺度上树种组成对凋落物分解速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凋落叶分解速率与经度、年均温和降水量成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纬度海拔成极显著负相关(P〈0.01).凋落叶分解速率Q10值为1.768.网袋孔径与土壤类型对凋落叶分解速率亦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

  • 标签: 森林凋落物 分解速率 影响因素
  • 简介:利用陆卫星遥感影像资料(2000年5月16日)以及地面采集定点数据,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得到了武汉市湿地面积及其分布状况.通过对武汉市湿地类型特点分析,武汉市湿地划分为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沼泽化草甸湿地、稻田5种类型,并测算出各类型湿地面积,研究了影响湿地分布现状主要因素,最后针对武汉湿地分布现状存在问题,对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提出了建议.

  • 标签: 湿地 湿地类型 分布 武汉市
  • 简介:以1992年2004年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从景观生态学角度,对1992年2004年莱州湾南岸湿地及其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1992年相比,2004年研究区湿地面积减少了32.339km2,其中,自然湿地面积减少了246.189km2,而人工湿地面积却增加了213.851km2,至2004年,人工湿地面积已占研究区湿地总面积78.22%;湿地景观多样性指数下降了0.1077,景观优势度指数景观破碎化指数分别上升至0.1090.0089。自然湿地被大面积垦殖,湿地淡水资源不足,大规模开采沿海卤水资源,环境污染加剧,风暴潮等自然灾害频发,是导致研究区自然湿地萎缩主要因素。

  • 标签: 莱州湾南岸 滨海湿地 变化 影响因素
  • 简介:根据福建省气象台宁德市气象台提供超强台风“桑美”风情、雨情、水情、潮情灾情资料,基于灾害系统理论,对“桑美”致灾机制灾情特征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桑美”致灾因子强度超强,最大风力超过“卡特里娜”飓风,主要通过狂风、暴雨和风暴潮及其引发灾害链致灾;灾情特重,主要以人员伤亡船只沉毁、房屋损毁为主.造成巨大损失原因与台风致灾因子强且“三碰头”有关外,还与福建东北部多山、港湾地形潮水上涨巨大、山地性河流短促、人们防灾意识薄弱、防灾工程水平低、灾害预警机制不够完善等有关.为此,提出若干减灾对策.

  • 标签: 超强台风 “桑美” 致灾机制 成灾模式 减灾对策 福建省
  • 简介:运用ArcGIS软件解译大伙房水库汇水区卫星影像数据,结合行政区划图确定汇水区3条主要河流两岸1000m为农村生活污染负荷评估范围,采用排污系数法估算农村生活污染负荷。结果表明,研究区农村生活污染负荷为8420.28t/a,其中,生活污水污染负荷占总量99.40%。农村生活污染对流域水质贡献率为27.84%,所排放污染物对河流贡献率大小依次是氨氮(34.95%)、总磷(27.81%)、化学需氧量(25.53%)总氮(23.08%),农村生活污染已成为大伙房水库汇水区水体污染重要源。

  • 标签: 大伙房水库汇水区 农村生活 污染负荷 “3S”技术 排污系数法
  • 简介:南海地区拥有大面积浅海和丰富热带生物多样性,支持着一个世界重要渔场,同时南海周边国家也是目前亚洲太平洋地区工业化经济快速增长中心,关系着东南亚及相邻地区政治经济稳定.由于受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巨大压力,南海湿地破坏严重,退化趋势明显.虽然南海周边国家过去都实施了相应海洋环境保护行动计划,然而由于缺乏区域协调措施,大大降低了这些行动有效性.在对南海地区海岸湿地利用现状退化原因进行分析基础上,提出南海地区海岸湿地资源保护与管理建议,以期能在双边区域层面上共同协作,采取适当措施去扭转南海环境退化趋势.

  • 标签: 海岸湿地 退化 保护 南海
  • 简介:转移矩阵是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出发点,但是研究者们并未能从转移矩阵中获取足够信息分析土地利用变化潜在过程规律.本研究采用一种新土地利用系统转移分析方法,以农业集约化程度较高闽东南平和县为例,基于1996、20022007年3期遥感影像数据分析土地利用变化模式与过程,并探讨引起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平和县近10a来主导土地利用类型为自然用地农业用地;土地利用变化总体有加快趋势;农业用地建设用地之间存在系统转移过程;社会经济、政策因素是研究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主要驱动力.

  • 标签: LUCC 土地利用 系统转移 驱动力
  • 简介:根据南四湖1987年、1991年、1999年2007年TM/ETM遥感影像解译分析结果,结合对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特征分析,研究了南四湖湿地景观格局变化过程与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87年以来南四湖自然湿地面积锐减,其中挺水植物区面积减小了近538km^2,而台田—坑塘、人工养殖区等人工湿地以及农业用地面积分别增加了171km^2、327km^2、86km^2。1991年之前,南四湖湿地类型变化主要受湖泊水位等自然环境因素影响,其中,1988—1990年南四湖几近干涸,使得挺水植物区分布向湖心区迁移,而近岸地区挺水植物区面积大大减小;这一时期南四湖水位降低加剧了近岸湖区围垦,农业用地面积增加。1991年以来,南四湖湿地类型变化主要受人类活动影响,由于大规模围垦圈圩,台田-坑塘、人工养殖区面积大幅增加。

  • 标签: 景观格局变化 自然环境条件 人类活动 南四湖
  • 简介:对长汀县2000年以来生态补偿措施进行分类,总结出各生态补偿方式具体形式补偿客体;并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系统阐述了各生态补偿方式对农户生计资本、生计策略生计结果影响.结果表明,现金补偿部分缓解了因封山育林等措施对农户生计造成不利影响;实物补偿增强了主要参与农户物质资本,并确定了以农业为主生计策略相对稳定纯收入;政策补偿主要使主要参与农户获得具有稳定产权山地资源;技术补偿产业补偿作用相对较弱.最后,为增强今后各类农户可持续生计,提出技术补偿、政策补偿产业补偿方式方面的具体对策.

  • 标签: 生态补偿 农户 可持续生计 水土保持 长汀
  • 简介:为了进一步揭示晋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水文效应,基于SWAT模型,分别模拟了1985年2006年2种土地利用条件下,2002—2010年气象条件时年、月水文过程,以定量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年、月蒸散发、土壤剖面渗漏、地下径流地表径流影响。研究表明:与1985年土地利用相比,在2006年土地利用涵养水源能力较好林草地减少了,而不透水面积增加,降低了流域降雨截留能力土壤下渗能力,地表蒸散发量地下水随之减少,而减小水量则转为地表径流直接汇入河道,其中晋江全流域蒸散发量、土壤渗漏量地下径流量年平均减少11.86mm、48.86mm25.62mm,年平均减少幅度分别为2.23%、11.27%16.69%,而地表径流量年平均增加76.06mm,年平均增幅为26.12%;土地利用变化水文过程效应与年内降水分布具有密切关系,降雨量越小,蒸散发地表径流效应越显著,而土壤剖面下渗地下径效应则相反。

  • 标签: 水文效应 土地利用变化 SWAT模型 晋江流域
  • 简介:湿地与周边水文系统通过复杂水文过程相互联系影响,具有整体性复杂性。研究湿地与周边水文系统相互作用过程机理,对湿地保护恢复起着重要作用。以美国奥克弗诺基(Okefenokee)流域为案例,构建包含沼泽地表水、沼泽地下水、高地地表水高地地下水4个水文子系统流域水文网络模型,采用生态网络分析方法中效用、控制单位元分析研究水文单元间作用关系。控制分析结果显示,高地地表水地下水两个子系统对沼泽地表水地下水子系统支持程度达到100%。无论是沼泽还是松林高地,其地表水地下水之间存在高度相互依赖互补性。效用分析结果表明,沼泽地表水高地地下水之间存在着互利水文关系。而单位元分析结果显示,沼泽地下水深层渗漏高地松树生态系统蒸散过程是袭夺流域湿地系统水资源重要一环。上述结果表明,生态网络分析方法可以有效分析水文单元之间作用过程、描述水文单元之间直接间接水文关系,可以用于流域湿地水资源管理。

  • 标签: 奥克弗诺基 沼泽 湿地 水文关系 生态网络分析
  • 简介:金衢盆地连片、集中分布有较厚第四纪古红土。选择汤溪(TX)加积型红土剖面进行了磁学、色度粒度测量,研究结果表明:1)剖面上段表土层均质红土层磁化率高,磁性矿物以亚铁磁性矿物为主;剖面中段网纹红土层磁化率低,磁性矿物以不完整反铁磁性矿物(如赤铁矿)含量为主;剖面底部黄色网纹化砾石层磁化率低,磁性矿物以不完整反铁磁性矿物为主。2)色度指标值(a*、b*、L*)偏高说明东部季风区湿热气候条件,不同层位差异说明不同层位具有不同成土环境。3)粒度组成显示有一定风成沉积特征,比较一致,以粉砂为主,但不同土壤层之间存在差异。剖面底部黄色网纹化砾石层可能为干冷早期河流沉积环境;中部网纹红土层反映是暖湿多水而且干湿交替变化频繁沉积环境;上部均质红土层则反映了与现代区域气候相似的沉积环境。

  • 标签: 金衢盆地红土 环境磁学 粒度 色度 环境记录
  • 简介:经济空间集聚扩散动力机制探讨何承耕(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工业化经济发展在空间结构上演变存在着对立统一两种趋势:集聚扩散。这两种趋势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集聚中意味着扩散,扩散中又含有集聚。从宏观上看,经济向少...

  • 标签: 集聚和扩散 经济空间 动力机制 生产要素 市场机制 落后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