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气象科技合作动态》创刊于1973年,由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主办,双月刊,内部刊物。主要报道世界气象组织各项研究计划和规划、世界各国气象水文部门的组织结构、最新科研及业务发展情况,国际会议和学术动态,以及中国气象局及相关研究单位与其他国家在大气科学领域的多边和双边合作及科技交流等情况。欢迎从事大气科学及相关学科研究的科研、业务、管理和教学人员投稿,来稿请注明动态投稿。本刊不收版面费并酌致稿酬。

  • 标签: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科技合作 世界气象组织 业务发展 大气科学 中国气象局
  • 简介:《气象科技合作动态》创刊于1973年,由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主办,双月刊,内部刊物。主要报道世界气象组织各项研究计划和规划、世界各国气象水文部门的组织结构、最新科研及业务发展情况,国际会议和学术动态,以及中国气象局及相关研究单位与其他国家在大气科学领域的多边和双边合作及科技交流等情况。

  • 标签: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科技合作 世界气象组织 中国气象局 组织结构 水文部门
  • 简介:《气象科技合作动态》创刊于1973年,由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主办,双月刊,内部刊物。主要报道世界气象组织各项研究计划和规划、世界各国气象水文部门的组织结构、最新科研及业务发展情况,国际会议和学术动态,以及中国气象局及相关研究单位与其他国家在大气科学领域的多边和双边合作及科技交流等情况。

  • 标签: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科技合作 世界气象组织 中国气象局 组织结构 水文部门
  • 简介:1.1高时空分辨率数据融合模型研究本研究对基于MODIS产品(高时间分辨率、低空间分辨率)和Landsat卫星数据(高空间分辨率、低时间分辨率)光谱相似性、像元空间尺度和时间差异的数据融合模型STARFM进行如下改进:(1)将MODIS双向反射率数据校正为天顶方向,根据地表覆盖类型数据实现BRDF产品的缺测值填图;(2)利用滑动窗技术,计算得到MODIS和Landsat数据的最大相关系数,进而实现MODIS和Landsat数据的几何精度校正;在此基础上构建集成的数据融合模型框架(IntegratedSTARFM,ISTARFM),实现模型半自动化运行。该模型框架可以实现两类数据在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的向上融合,为高时频、精细化冬小麦区域干旱监测服务。(王培娟)

  • 标签: 农业气象 数据融合模型 高时间分辨率 高空间分辨率 MODIS 生态
  • 简介:科学、准确地对农业气象服务效益进行评估和分析,对政府和企业正确决策,提高农业气象防灾减灾能力,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结合农业气象服务的特点,采用剂量一反应分析和德尔菲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提出了农业气象服务效益评估模式。该评估模式以典型单位的气象服务贡献率的实际测定值为参考值,运用专家评估法,由农业专家估测气象服务在农业生产中的贡献率,以此为基础分析评估农业气象服务效益值。应用评估模式,对河南省农业气象服务效益进行实证分析评估。结果表明:种植业气象服务贡献率为6.90%,而后依次是牧业为4.20%、林业为3.93%、农林牧渔服务业为3.36%和渔业为2.90%。分析2007年以来河南省农业气象服务效益的动态变化表明,气象服务效益值随农业产值的增加而不断提高,从2007年128.27亿元攀升至2010年191.65亿元,年平均增速达14.32%。河南省农业气象服务平均贡献率保持在5.69%—5.88%,这一比率远高于全国,也说明了农业气象服务对河南省农业生产的重要作用。

  • 标签: 气象服务 效益评估 农业
  • 简介:l概况应奥地利中央气象和地球动力研究所(ZAMG:ZentralAnstaltftirMe—teorologieundGeodynamik)数值预报中心(DepartmentofForecastingModels)邀请,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李跃清研究员、云南省气象局孙绩华副研究员、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徐洪雄博士,于2014年1月7—12日访问了该数值预报中心,就山地科学观测试验、观测资料分析应用、复杂地形数值模式等问题与奥地利专家进行了研讨交流。

  • 标签: 奥地利 科技合作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中国气象局 数值预报 高原气象
  • 简介:1概况应WMO与法国气象局的邀请,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CMATC)常务副院长高学浩和教师陈金阳作为CMATC代表,于2013年9月2—6日赴法国图卢兹出席了WMO第12届教育培训研讨会(SYMET-12)。

  • 标签: 培训研讨会 WMO 法国 教育 中国气象局 干部培训
  • 简介:IPCC第二工作组在第五次评估报告中客观而审慎地评估了气候变化已经发生和潜在的影响,各个领域与区域的敏感性和脆弱性。针对农业生产与粮食安全,报告表明,气候变化对全球大部分地区作物、畜牧、渔业产生了影响,且负面影响更普遍;不仅影响到生产过程,也影响到非生产系统因素,但这些影响存在区域差异。极端事件(如极端高温)对作物产量、品质及市场价格的负面影响明显。大气中CO2浓度增高有利于作物产量提高,但是与温度、臭氧以及水分利用、病虫草害等协同效应仍然不明确。增强适应可以克服增温对农业的负面影响,并减少粮食损失。关于气候变化对粮食安全非生产系统因素的影响及如何开展适应,还需要搜集更多的证据。

  • 标签: IPCC第二工作组 第五次评估报告 气候变化 农业生产 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