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贵州毕节试验区建立21年,中共毕节地委、毕节地区行署带领700多万各族人民,肩负"近期作示范,长远探路子"的使命,唱响"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坚持扶贫当头,全面实施开发扶贫、生态扶贫、智力扶贫并举和自力更生与争取外援相结合的战略.努力征战人口膨胀、生态恶化、经济贫困痼疾.实现了贫困人口大幅降低,贫困程度持续减缓,经济增长速度加快,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历史性跨越.开创了一条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崭新道路。

  • 标签: 毕节试验区 科学发展 贵州省 可持续发展 历史 开发扶贫
  • 简介:[摘要]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本”,农产品质量安全是食品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工作是保证农产品质量的关键,因此完善检验检测机构制度,加大检验检测力度,检验检测技术推广,对农产品的各环节严格按法律法规进行质量检测,以保证辖区内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而检验检测技术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手段。因此,本文对辖区内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技术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推广的措施,旨在提高我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水平,为我区农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 标签: [] 食品 农产品 质量安全 检验检测技术推广
  • 简介:从解决毕节市核桃产业化发展的瓶颈制约因素和加快农村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对全市核桃品种资源进行了调查。经过调查、实测,认为毕节市核桃的优良地方品种有串核桃、浅黄壳泡核桃、薄麻壳泡核桃、大泡核桃、早实薄壳核桃等5个品种。

  • 标签: 毕节市 核桃 优良品种 性状 分布 评价
  • 简介:【摘要】“法治毕节”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依法治市永远在路上。本文笔者从自身工作实际出发,浅显分析“法治毕节”创建过程中亟需解决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一些完善的对策建议。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毕节市居民遗体捐献顾虑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于2016年10月-2017年4月对毕节市七星关区、大方、金沙、织金、纳雍、赫章等地区1200人进行调查,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有27.3%的人考虑过器官遗体捐赠并自愿捐赠,41.6%的人考虑过但并不准备捐献,从不考虑捐献的人数占31%。影响捐献意愿的因素依次是受传统观念影响希望保持遗体完整(56.85%)、担心家里人心里不舒服(51.35%)、认为捐献程序麻烦不愿意捐献(49.34%)、心里对遗体捐献感到恐惧,不知道捐赠的遗体将被作何用途而不愿意捐献(46.84%);担心遗体捐献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31.83%);怕后人祭拜找不到地方不愿意捐献的(22.12%)。结论加强遗体捐献知识普及和宣传,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给予捐献者或家属一定补偿,会对毕节市遗体捐献事业发展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 标签: 毕节市居民 遗体捐献 捐献意愿 顾虑因素
  • 简介:系统分析毕节试验区旅游发展的环境,毕节将以其综合旅游资源的突出优势,构成民族地区独特的旅游资源

  • 标签: 开发S 旅游开发 毕节试验区
  • 简介:2015年11月份,贵州省召开“法治毕节”创建工作动员会,正式以毕节市作为“法治贵州”创建的首个试点城市。“法治毕节”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毕节市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实施“六大工程”为抓手,从影响民生福祉及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入手,在公正司法、依法行政、民生保障、普法宣教、矛盾化解等方面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大胆探索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和路径,

  • 标签: 毕节市 法治 社会和谐稳定 创建工作 民生保障 试点城市
  • 简介:社区教育是指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对社区居民所开展的提高其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社区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活动。毕节市社会经济要保持可持续发展,必须做好社区教育工作,促进社区教育发展。文章在政策引领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论证了毕节市发展社区教育的必然性,分析了电视大学开展社区教育的动力和比较优势,并提出了毕节市开展社区教育的对策。

  • 标签: 社区 社区教育 电大转型 对策
  • 简介:毕节试验区成立近30年以来,始终坚持"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为全域旅游化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市县区结合本地实际,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为旅游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基本保障。总体来看,旅游业的顶层设计更加合理,推动旅游发展的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有关政策资源得到充分的挖掘利用。通过多形式多手段的宣传打造,毕节旅游业业已成为本地的一大经济支柱。随着全域旅游化的步伐加快,一些不适应当下发展需要的顶层设计、体制机制、队伍建设、文化打造等短板也涌现出来,急需加以重视、优化和解决,以便实现旅游大市的战略目标。

  • 标签: 毕节市 全域旅游 探索实践 短板 原因分析 路径选择
  • 简介:毕节试验区是西部贫困地区和生态脆弱地区高度重叠的代表之一,也是贵州省脱贫任务最重的地区。绿色减贫是在扶贫开发过程中为了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减少资源浪费而推行的一种减贫理念。新形势下,绿色发展引领脱贫攻坚是实现同步小康的重要举措。将绿色发展与精准扶贫相结合,探析绿色减贫对策,不仅是符合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的试验主题的,也是今后突破资源能源和环境制约,实现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稳定脱贫、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关键。

  • 标签: 毕节试验区 绿色发展 减贫 对策
  • 简介:近日,毕节市关工委主任周长琦一行赴七星关区层台中学开展“学习三史三情,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主题教育宣讲。宣讲结束后,市关工委还向层台中学20名贫困学生、留守儿童发放慰问金。

  • 标签: 主题教育 关工委 毕节市 贫困学生 留守儿童 中学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毕节市乡村产业的深入广泛调研,分析和探索了毕节市乡村产业的发展道路,有针对性地研究了适合毕节市乡村产业发展的对策,并提出了当前存在的困难及问题,为毕节市乡村产业化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 标签: 乡村产业 对策研究 贵州毕节
  • 简介:礼乐文化是儒家文化的核心。自汉武帝大力开发西南夷,派遣唐蒙入使夜郎以后,礼乐文化也逐步传入了偏远的贵州地区。从贵州清镇、平坝、黔西等地汉墓所出土的文物就可以看到这种影响。

  • 标签: 贵州 汉墓 儒学 礼文化 乐文化
  • 简介:<正>都匀毛尖又名"白毛尖"、"细毛尖"、"鱼钩茶",产于贵州都匀县,属布衣族、苗族自治区。都匀毛尖主要产地在团山、哨脚、大槽一带,这里山谷起伏,海拔千米,峡谷溪流,林木苍郁,云雾笼罩,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宜人,年平均气温为16℃,年平均降水量在1400多毫米。加之土层深厚,土壤疏松湿

  • 标签: 都匀毛尖 年平均气温 都匀县 土壤疏松 大槽 雪芽
  • 简介:龙大道(1901—1931)又名龙康庄,字坦之,贵州锦屏人。1919年到武汉鹦武洲就读,参加学生爱国运动。四年后考入上海大学,阅读大量进步刊物,接受共产主义学说并参加革命活动。1923年11月23日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秋赴莫斯科东方大学读书。1925年回到上海从事工人运动。之后任中共上海曹家渡部委书记,又到上海总工会组织部工作。1927年2月参加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战斗取得辉煌胜利。

  • 标签: 贵州 上海大学 党史 共产主义学说 工人运动 中国共产党
  • 简介:城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贵州在秦代可能就已经有城了。城在贵州地区长期未能发展起来,原因是多方面的。明清两朝在经略贵州的过程中,筑了不少的城,虽然当初主要是出于军事上的考虑,客观上却对贵州的社会发展起了相当大的作用。本文拟对贵州古城这一历史文化现象作初步的叙述、探讨,以为引玉之砖。文中所要讨论的城,是指巡检城、营城以上的城,不包括那些驻官级别过低的讯城之类,因它们在方志中缺乏全面而清楚的记载;所说的筑城年代,指竣工之年。另外参阅了王燕玉先生的《贵州史专题考》及其它书籍,故有关资料不尽与方志符

  • 标签: 王燕玉 历史文化现象 州史 思南府 遵义府 夜郎国
  • 简介:关于贵州的民族织锦,早在晋人干宝的《搜神记》和刘宋范哗的《后汉书》中就有记述说"西南夷……绩织木皮,染以草实,好五色衣"。以后的《旧唐书》、《元和郡县图志》、《溪蛮丛笑》、《五溪蛮图志》、《贵州图经新志》、《贵州通志》等历代文献都有记载。显然织锦这种工艺在贵州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受

  • 标签: 民族织锦 贵州民族
  • 简介:“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决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贵州代表团审议时,为贵州的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

  • 标签: 贵州 保护生态环境 气质 生态文明建设 生产力 代表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