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此次研究针对宫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实施不同护理措施,并进一步分析对其介入整体护理的作用及有效性。方法 参与此次研究对象皆来自本院2021-2022年间收治的宫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90例),将其分组进行对比分析,并鉴于研究的准确性、科学性,两组患者病历资料均完整,且无异样。对其分别给予不同护理措施,后续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并将相关数据予以整合做详细阐述。结果 经检测分析后,试验组在治疗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两项数据指标均优于常规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组间数据达到P小于0.05,存在对比性。结论 对宫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运用整体护理措施,对其制定和实施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案,可最大程度上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效提高整体治疗有效性,该护理对患者有实质性作用,获患者高度认可与满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建议推广。

  • 标签: 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 整体护理 治疗效果 并发症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分析耳穴压豆刺激治疗在产后宫疼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为:产后宫疼痛患者(共70例,病例选取时间开始于2020年5月,截止时间为2022年6月)。按照检验方法的不同命名为2组(每组均为35例),一组为对照组(应用未应用耳穴压豆刺激方法),另一组为实验组(应用耳穴压豆刺激方法)。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宫底高度、恶露量。结果:治疗前,两组疼痛评分、宫底高度、恶露量等指标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显著(P<0.05)。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表明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耳穴压豆刺激治疗在产后宫疼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耳穴压豆刺激治疗 产后宫缩疼痛 常规镇痛方法 临床疗效 疼痛评分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宫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在治疗期间接受整体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21年12月在我院进行分娩后出现宫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患者52例,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26例患者接受常规产科护理;观察组中26例患者接受整体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成功止血时间和产后住院时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护理前后凝血功能相关指标水平。结果 观察组研究对象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成功止血时间和产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护理前后凝血功能相关指标水平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结论 宫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在治疗期间接受整体护理干预,能够帮助改善机体凝血功能,缩短持续出血时间和产后住院时间,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使护理满意度提高。

  • 标签: 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 整体护理 凝血功能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胰岛素强化治疗联合己酮可可碱治疗对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PLT,MPV,PDW,PCT水平的作用分析。方法:以本院2019年6月至2021年11月期间接收的84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展开,随机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行胰岛素强化治疗联合己酮可可碱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血小板参数水平。结果:观察组的血小板计数(PLT) 、 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 、血小板压积(PCT) 水平检测结果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2型糖尿病肾病 胰岛素强化治疗 己酮可可碱治疗
  • 作者: 杨霞  徐黎明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2-07-21
  • 出处:《中外医药研究》2022年2期
  • 机构:重庆市璧山区中医院  重庆   400000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宫抑制剂治疗先兆早产的临床效果以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本院2020年3月-2021年5月收治的80例先兆早产患者作为本研究的对象,然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所选对象进行分组,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通过硫酸镁治疗,观察组患者通过利托君治疗,两组患者同时采用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延长妊娠时间、保胎成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延长妊娠时间、保胎成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5.73±4.37)d、92.5%(37/40)、10.0%(4/40),对照组患者的延长妊娠时间、保胎成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5.26±2.16)d、75.0%(30/40)、7.5%(3/40),两组的延长妊娠时间、保胎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兆早产患者通过利托君治疗,其各方面临床疗效均优于硫酸镁,提升保胎成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宫缩抑制剂 先兆早产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麦角新碱联合宫素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近一年内(2021.01-2022.01)来院分娩并发生产后出血的产妇,进行分组治疗,观察记录并研究。其中A组产妇,为其仅采用宫素治疗并进行观察记录结果;另一组B组产妇,在宫素之外加入麦角新碱进行联合治疗,做结果观察记录并报告。结果:在无其他客观因素干扰时,B组产妇的治疗效果各项数据(产后宫底高度、产后出血量)均优于A组产妇。结论:通过对两组实验病例的观察调研报告可知,对产后出血产妇进行麦角新碱与宫素的联合治疗,能提高治疗效果,改善产妇出血症状,此法值得推广。

  • 标签: 产后出血 麦角新碱 缩宫素 联合治疗 效果分析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宫素+麦角新碱对于产后出血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入2016年6月-2021年5月间入院分娩的486例产妇,随机数字表分组,A组243例予以宫素+麦角新碱治疗,B组243例予以宫素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A组产妇的产时产后出血量明显少于B组,A组产妇的临床指标优于B组(P<0.05)。结论:宫素+麦角新碱能够积极预防产后出血,且能优化产妇的临床指标。

  • 标签: 缩宫素 麦角新碱 产后出血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中药封包对干预瘢痕子宫剖宫产术后宫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3月至2022年2月在我院经剖宫产分娩的100例瘢痕子宫的单胎足月(孕周≥37周)经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按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中药封包干预,产后6h、24h、48h分别采用国际数字疼痛分级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对宫疼痛程度进行评估,产后6h、48h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两组产妇焦虑、抑郁状态,产后48h调查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结果 产后6h、24h、48h观察组疼痛分级NRS评分均小于对照组,产后6h、48h 观察组焦虑、抑郁状态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封包可有效缓解瘢痕子宫剖宫产术后宫痛,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状态,提高医护满意度。

  • 标签: []剖宫产分 瘢痕子宫 中药封包 术后宫缩痛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循证护理在宫素治疗产后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本院2017年1月到2020年2月期间所收治的60例产后出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使用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参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对比两组的临床护理满意度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经比较,观察组的临床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结论 使用循证护理方式,对宫素治疗产后出血患者进行临床干预,能够在改善患者基本情况的同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从而进一步提高她们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

  • 标签: 循证护理 缩宫素治疗 产后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产后出血产妇采取麦角新碱联合宫素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22年1-5月收治的产后出血产妇11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双盲分组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产妇各58例,对照组产妇使用宫素治疗,研究组产妇使用麦角新碱联合宫素治疗,比对分析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量、血红蛋白水平及治疗有效率。结果:研究组产妇产后1h、6g、24h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组间比对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1.38%,与比对组治疗有效率67.24%相比明显更高,统计学分析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产后出血产妇采取麦角新碱联合宫素治疗的效果确切,可给予广泛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产后出血 麦角新碱 缩宫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胎盘滞留的临床治疗中脐静脉注射宫素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在我院产科分娩的胎盘滞留产妇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产妇在产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胎盘滞留,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产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5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肌肉注射宫素后行胎盘剥离,治疗组患者则在胎儿娩出后进行脐静脉的宫素注射后行胎盘剥离,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相关指标,包括患者的胎盘娩出时间、产后出血量、产褥感染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患者的胎盘娩出时间、产后出血量产褥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胎盘滞留脐静脉注射 缩宫素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针对自然分娩的患者产后出血的情况进行治疗和效果分析,进而降低患者产后出血的现象。方法:本文将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该时间段本院接收的自然分娩的产妇114例,将其作为研究样本。为了进一步观察对患者治疗的效果,将选取的患者分为均等的两组,分别使用宫素以及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不同治疗方式下患者产程变化,并对治疗后三十分钟以及两个小时内患者的出血量进行汇总,对比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现象。结果:在使用上述方式对选取的患者进行治疗后,不同用药方式呈现的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从治疗的相关数据上来看,使用两种药物联合治疗方式的患者,其产程有明显的缩短,在对患者治疗后的三十分钟和两个小时内,患者的出血量得到了明显的控制,且对患者用药后,患者的并发症的现象有明显的降低,对于患者的治疗更有意义。且两组患者最终的研究数据存在明显的差异,可为此次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结论:从以上研究内容和研究结果可以看出,使用宫素联合索米前列醇的方式对产后出血的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最大程度的提升对患者治疗的效果,在缩短患者产程的同时,降低患者并发症现象出现的可能。因此,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应对该种治疗方式进行积极的推荐和应用。

  • 标签: 缩宫素 米索前列醇 产后出血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宫抑制剂治疗先兆早产的临床效果以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本院2020年3月-2021年5月收治的80例先兆早产患者作为本研究的对象,然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所选对象进行分组,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通过硫酸镁治疗,观察组患者通过利托君治疗,两组患者同时采用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延长妊娠时间、保胎成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延长妊娠时间、保胎成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5.73±4.37)d、92.5%(37/40)、10.0%(4/40),对照组患者的延长妊娠时间、保胎成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5.26±2.16)d、75.0%(30/40)、7.5%(3/40),两组的延长妊娠时间、保胎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兆早产患者通过利托君治疗,其各方面临床疗效均优于硫酸镁,提升保胎成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宫缩抑制剂 先兆早产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在产妇分娩过程中,采用宫素联合无痛分娩并给予相关护理干预,观察其作用情况。方法:本次研究开始时间为2020年1月,结束时间为2022年6月,将70例产妇分组对比,A组采用麻醉和无痛分娩,B组在A组基础上使用宫素并给予相关护理干预,观察两组产程时间和产妇满意度情况。结果:A组和B组产程时间和产妇满意度对照中,A组产程时间明显高于B组,A组产妇满意度为79.31±4.35(分),B组为93.64±3.32(分),(t=14.453,p=0.008),两组结果有差异。结论:在产妇分娩过程中,采用宫素联合无痛分娩并给予相关护理干预效果优越,值得推广。

  • 标签: 产妇分娩 缩宫素 无痛分娩 护理干预 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预防性护理对产后宫乏力性出血的影响。方法:挑选本年度于我院妇产科中生产的50例产后宫乏力性出血患者作为此次实验的研究主体,采用奇偶数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参照组(n=25)和研究组(n=25)两个组别。两组分别采用不同的护理方式实施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宫乏力性出血率、产后出血量、产后持续出血时间及住院时间,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产妇产后宫乏力性出血事件仅发生1例(4%),低于参照组(20%),且研究组的出血量、持续出血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参照组,临床护理满意度为(96%)高于参照组(76%)。结论:通过对产妇采取预防性护理后,临床护理效果显著,可降低宫乏力性出血的几率,有效控制产后出血程度,缩短出血时间及住院时间,且产妇对临床护理满意度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预防性护理 宫缩乏力性出血 出血时间 出血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19.1--2021.12期间,共选取45例产后出血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产妇采用宫素治疗,而实验组产妇采用米索前列醇联合宫素治疗。主要评估指标为两组产妇的治疗效果、出血量及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化。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治疗效果、出血量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联合宫素对产后出血的治疗具有更为显著的临床效果,可作为该类病例的治疗推荐方案。

  • 标签: 米索前列醇 产后出血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颈扩张球囊联合宫素用于足月妊娠引产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枣庄市妇幼保健院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74例足月妊娠引产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7例。对照组应用宫素引产,观察组应用宫颈扩张球囊联合宫素引产。比较两组促宫颈成熟效果、诱发临产时间、引产成功率、剖宫产率及产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促宫颈成熟效果为94.59%(35/37),高于对照组的72.97%(27/37),引产成功率为91.89%(34/37),高于对照组的70.27%(26/37);诱发临产时间为(12.05±4.25)h,剖宫产率为8.11%(3/37),均低于对照组的(18.54±5.16)h、35.14%(13/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产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11%(3/37),低于对照组的32.43%(12/37),P<0.05。结论足月妊娠引产产妇在采用宫素的同时应用宫颈扩张球囊进行引产,一方面能促进宫颈成熟,提高引产成功率,另一方面可缩短诱发临产时间,降低剖宫产率与产后并发症率。

  • 标签: 妊娠 足月 引产 宫颈扩张球囊 缩宫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心脏多切面检查对胎儿主动脉窄(COA)的诊断价值。方法抽取枣庄市妇幼保健院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超声心脏多切面检查疑似为COA的胎儿90例,根据出生后超声心动图检查或尸检病理结果分为COA组(30例)与非COA组(60例)。比较两组超声心脏多切面相关参数。结果COA组胎儿主动脉峡部Z-分数、升主动脉Z-分数、肺动脉/升主动脉、右室横径/左室横径、主动脉峡部/动脉导管、主动脉峡部/升主动脉与非COA组胎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显示,主动脉峡部/动脉导管有较高准确性(AUC>0.9),而主动脉峡部Z-分数、肺动脉/升主动脉、主动脉峡部/升主动脉有一定准确性(AUC为0.7~0.9),升主动脉Z-分数、右室横径/左室横径有较低准确性(AUC为0.5~0.7)。结论胎儿主动脉窄应用超声心脏多切面检查,有一定的提示价值,根据超声心脏多切面相关参数,可为临床诊断提供一定的依据,其中主动脉峡部/动脉导管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但临床还需配合其他参数联合诊断,才能进一步提高诊断效果。

  • 标签: 主动脉缩窄 胎儿 超声心脏多切面检查 超声参数 超声心动图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胎儿主动脉窄的妊娠期管理及预后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1年7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超声诊断的52例主动脉窄胎儿的临床及超声检查资料,随访新生儿的出生情况、分娩方式、手术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及生长发育情况。结果(1)诊断孕周及合并畸形:52例主动脉窄胎儿的诊断孕周为(28.0±4.9)周,常见的合并畸形包括室间隔缺损25例(48%),永存左上腔静脉11例(21%),左房室腔偏小9例(17%),胎儿生长受限6例(12%),主动脉瓣狭窄5例(10%),泌尿系统畸形5例(10%),主动脉瓣二瓣化4例(8%)。(2)产前咨询:11例行侵入性产前诊断的主动脉窄胎儿中,2例(2/11)存在致病性微缺失。52例主动脉窄胎儿中,27例选择终止妊娠,终止妊娠主要原因为合并畸形和染色体异常;20例继续妊娠;5例失访。(3)分娩情况:20例继续妊娠者定期随访胎儿生长发育及子宫颈管长度,1例早产,19例足月分娩;分娩方式为9例自然分娩,11例行剖宫产术。早产儿出生体重2 980 g,其余19例足月新生儿出生体重2 000~3 850 g,其中4例妊娠期诊断为胎儿生长受限,分娩后证实新生儿为小于胎龄儿。(4)分娩后诊断及治疗:20例主动脉窄新生儿出生后经超声心动图证实为主动脉弓窄17例(85%,17/20),专科医院评估后12例行手术治疗,均成功,5例为轻度主动脉窄,无需手术。随访时间1~8年,17例患儿目前生长发育均正常范围,无高血压发生;无新生儿死亡。结论产前超声诊断胎儿主动脉窄的阳性预测值较高,后续治疗成功率高。超声检查发现胎儿主动脉窄后,需详细评估有无合并畸形及畸形的严重程度,多学科会诊充分咨询后,可继续妊娠,分娩方式依据产科指征而定。分娩后及时评估,适时手术,新生儿可获得良好预后。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宫素联合葡萄糖酸钙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21年3月至2021年12月入选的86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根据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宫素治疗,观察组采用宫素联合葡萄糖酸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产后出血量。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95.35%,高于对照组79.07%,P

  • 标签: 缩宫素 葡萄糖酸钙 产后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