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对于我国传统中医而言,方剂配伍是中医理论的核心,通过不同药材配伍所成的方剂可在各类疾病治疗中取得相应的效果,从而有助于患者的康复。但是,因我国传统中医理论的独特行,方剂配伍也有着区别于其他医学理论的规律,因此方剂配伍规律也成为制约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一大难点。为此,本文便通过对相关期刊资料的查询,对方剂配伍规律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简单的梳理和总结,希望能够为中医药现代化进程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帮助。

  • 标签: 方剂 配伍规律 研究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要 】 目的: 研究妇产科阴道不规律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 将我院 2018 年 3 月至 2019 年 9 月收治的 88 例妇产科阴道不规则出血的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入院先后次序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 44 例患者。对照组将给予基本的常规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加用宫血宁胶囊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 93.18% ,明显优于对照组的 65.90% , P < 0.05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 2.27%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9.09% , P < 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对于妇产科阴道不规则出血的患者采用 宫血宁胶囊进行治疗,不仅治疗有效率更高,真正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健康,而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更高,值得应用与推广。

  • 标签: 治疗方法 阴道不规律出血 妇产科
  • 简介:摘要肺炎喘嗽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肺系疾病之一,相当于西医的小儿肺炎,多由病毒或细菌等病原微生物引起,无论发病率还是死亡率均居小儿疾病首位。中医药防治肺炎喘嗽疗效确切,但不同医家对肺炎喘嗽的见解和治疗用药各不相同。本文介绍了小儿肺炎初期、极期、后期发热,喘憋,咳嗽,痰饮等症的用药体会,包括清肺热药、平喘药、止咳药等方药的运用。

  • 标签: 小儿肺炎 用药经验 体会
  • 简介:摘要:柴胡类经方主要指的是少阳证及其变证,临床运用广泛,其主要以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桂枝汤、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加芒硝汤为代表,以上五方都可以和解少阳、调畅枢机,也均有寒热并用、攻补兼施的特点,然而临床运用中各有侧重。本文将对柴胡类方的证治规律进行分析和探讨。

  • 标签: 少阳病 柴胡汤类方 伤寒论 病机 证治规律
  • 简介:摘要医疗设备在医院的发展中越来越重要,从事医疗设备的管理者和维修人员认真研究仪器设备的故障规律,对仪器的不同阶段分别以时施治,对医院医疗设备的宏观管理、维修管理和提高“两个效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使用初期 使用中期 使用后期 主动性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当代医家在中医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有关74位血液病专家有效治疗ITP的中医药方药,用EXCEL2013软件录入单味药,建立数据库。结果74位医家139首方剂中,共使用188种药物1486频次,使用频次在60次以上的有甘草、丹皮、黄芪、生地和当归。其中辨证为热盛迫血型治疗方38首,使用频次在19次以上的主要有生地、丹皮、水牛角和芍药。辨证为气不摄血型治疗方54首,使用频次在27次以上的主要有黄芪、当归、甘草和白术。辨证为阴虚火旺型治疗方36首,使用频次在18次以上的主要有生地、甘草和女贞子。讨论通过分析,可发现中医药治疗ITP以治血、治气、治火为基本法则,按照药物的出现频率高低,初步认为,临床治疗ITP的一般用药为甘草、丹皮、黄芪、生地和当归五味药。ITP从用药归经规律分析,应从肝脾论治,方可奏效。

  • 标签: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中医用药规律 辨证分型
  • 简介:作者结合部队卫生工作的实际,在调查研究、摸索规律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四抓”的经验,即饮食卫生经常抓,季节性疾病提前抓,任务转换主动抓,传染性疾病重点抓,部队卫生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 标签: 部队卫生 饮食卫生 季节性疾病 任务转换 传染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选穴规律及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针灸方案对52例中风所致偏瘫患者进行分类治疗,其中痉挛性偏瘫28例,弛缓性偏瘫24例,总结选穴规律,并比较治疗效果。结果经针灸治疗,总有效43例,其中痉挛性偏瘫治疗总有效率(89.3%)高于弛缓性偏瘫(75.0%),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类患者选穴种类及频次均以十四经穴为主体,主要选用肩髃、曲池、合谷、足三里等手足阳明经穴,并与其他经穴相配伍,比较差异并不显著(P>0.05)。结论针灸治疗中风偏瘫总体选穴有其固有规律,不同分类患者部分经穴配伍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针灸治疗中风所致痉挛性偏瘫效果更为理想。

  • 标签: 中风 偏瘫 针灸 选穴
  • 简介:目的了解大承气汤类方主治病症规律。方法查找《中医方剂大辞典》,得到78首类方元,根据原方出处记载,从“中医病”、“西医病”、症状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大承气汤类方主治“中医病”23种、“西医病”4种、症状78种。结论大承气汤类方古代多主治外感热病,现代多用治急腹症,其症状最多见便秘(或腹泻、大便秘泄不调)、发热(及其伴随症状)、从胸至腹的胀满疼痛,舌苔黄、黑,舌质红绛,脉以实、数、沉、滑最多见。

  • 标签: 大承气汤 类方 主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中药治疗带状疱疹的用药规律。方法搜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12例带状疱疹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就诊的先后顺序分成对照组(西药治疗)和治疗组(中医治疗),每组均分为56例,分析两组带状疱疹患者中医治疗的用药规律。结果治疗组带状疱疹患者应用中医种类为226种,且应用药物次数为1269次。其中应用次数占比最多为当归、其次为甘草、红花、延胡索、桃仁、川芎等中药;治疗组带状疱疹患者的中药效果分类由高到低分别为活血化瘀药、补虚药、理气药物等。结论应用补虚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类中药处方药物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治疗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中药治疗 带状疱疹 用药规律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关注护理服务的成本和价值从护理经济学的角度,该护士长在耗材改进的过程中应该先与医院的耗材科联系,把自己的想法和设计理念告知耗材科的管理人员,取得耗材科人员的支持,在市场上寻找有无相应的产品。如果有相应的产品,由耗材科人员和物价科人员根据当地政府物价政策查找能否作为医用耗材合理收费。如果市场上没有同类产品,而该护士长的设想又非常适合患者使用,可以申请护理专利,找正规厂家设计并制作,投放市场从而服务更多的患者。

  • 标签: 护理服务 客观规律 医用耗材 设计理念 物价政策 护理经济学
  • 简介:通过在校园沙河沿岸及沙河出口布点,在2004至2005年对校园生活污水进行了一年的监测,得出各个水质指标的时空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生活污水的主要污染物是磷(TP)和BOD5。污染物的浓度随时间和区域的变有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总体表现为中午和夜晚时分高,清晨和傍晚稍低:冬、春季节的污染物浓度都要高于夏、秋季节。在区域上,沙河出水口以及学校接待中心排污口的生活污水的污染物含量最高。校园生活污水的可生化性较好,但不适于采用生物除磷。此结果将为沙河污染综合治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校园 生活污水 水质 时空动态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产后身痛中药内服的处方应用规律。 方法: 对万方、知网、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进行分类,收集 2013 年至 2019 年内对产后身痛进行治疗的中药处方,选择 TCMISS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对处方中药物的品种、归类以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进行分析,确认其中的用药配比。 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对共计 516 个中药处方进行分析,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中药为当归 368 ( 71.32% ),其次为黄芪 354 ( 68.60% ),其余常见药物分别为甘草、川芎、芍药、桂枝等;而药物四气为温、平、凉药物。 结论: 在对产后身痛进行中药治疗时,主要选择益气补血和活血通痹为治疗方案常用处方,包括黄芪桂枝五物汤和四物汤,其中最为关键的药物组合以黄芪和当归为主,在对患者进行处方用药时,主要选择补血、活血、温经、益气、通痹为治疗原则。

  • 标签: 产后身痛 产后中风 处方规律 关联规则 分析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中药治疗骨质疏松情况进行分析,重点研究其用药规律。方法:本次研究采用随机抽样方式,将2019年3月份-2020年3月份期间在我院确诊为骨质疏松的患者共计34例。将这34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个小组,其中对照组17例患者选择应用西医治疗方式,研究组17例患者选择采用中药治疗的方式,对比两个小组的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所取得的治疗效果。结果:相对比之下,研究组患者在用药方面对比对照组患者存在优势,患者经过中药治疗后,总有效率较高。两组数据具有一定差异(P<0.05)。结论:经过本次研究可知,在对于骨质疏松患者治疗的过程中,选择中药对比西药存在优势,其用药规律符合患者病情,对患者造成的伤害较小,因此值得临床中广泛应用。

  • 标签: 中药 骨质疏松 用药规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肝肝硬化的中医证治规律。方法2005年1月~2015年1月,医院收治的524例乙肝肝硬化患者,并进行中医辩证论治,调取医院计算机病例系统,分析患者证候特征、舌脉象,治疗与转归相关信息,参阅相关文献,进行文献分析。结果出现频率在10%以上的证候分别为疲倦乏力、腹胀、小便黄例、纳差、双下肢浮肿、身目黄染、口干口苦、不寐、口干、便溏、小便少、肋痛,舌质多见暗红、暗淡、红、淡,有齿痕,舌苔多见黄腻、白腻、薄白,脉相多见脉弦滑、脉弦细、脉弦;单纯证型31.33%,主要为湿热郁结,复合证型主要为肝郁脾虚湿热瘀结、肝郁脾虚湿瘀互结;标本兼治占78.43%,治法为疏肝、健脾、祛湿、活血、清热、凉血等,常用软肝散结类中成药。结论肝气郁结不舒、湿浊内生是乙肝肝硬化关键病机,肝郁脾虚、疲血阻络贯穿于始终,治疗当疏肝健脾、祛湿活血,辅之以清热解毒、活血凉血。

  • 标签: 乙肝 肝硬化 中医证治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