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ICU误吸预防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旨在为ICU住院患者误吸预防护理质量的监测和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结构-过程-结果"质量模型为框架,结合文献检索、半结构式访谈和小组讨论,初步构建质量评价指标条目池和初始问卷;应用德尔菲法结合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体系及其权重。结果2轮问卷函询回收率分别为100%和96%,权威系数为0.894和0.912,判断系数为0.960和0.964,熟悉系数为0.828和0.860,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072和0.189。ICU住院患者误吸预防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结构指标、过程指标和结果指标)、12个二级指标和48个级指标。结论本研究构建的ICU住院患者误吸预防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科学性、可靠性、指导性较强,为ICU护士的临床实践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提高了ICU护理质量和保障患者安全。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误吸 护理质量 评价指标 德尔菲法 三维质量模型
  • 简介:目的:建立口腔癌细胞/成纤维细胞共培养模型。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口腔黏膜正常成纤维细胞(NFs),与口腔癌细胞Cal27共培养构建模型,通过HE及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共培养模型中Cal27和NFs的生长情况及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通过原代培养成功获取NFs。共培养悬浮培养4d,胶原凝胶收缩,Cal27细胞呈单层生长;胶原凝胶转移到支架上,气液相界面培养条件下,Cal27细胞呈多层生长,培养3d时癌细胞基底部出现类基底膜样结构,培养9d时基底膜样结构趋于完整。结论:气液相界面培养模型不同于二细胞培养,其构建了类似于人体口腔组织的上皮层及其下面的间质细胞层,使口腔癌细胞在生长模式上更接近人体组织,从而为研究口腔癌的侵袭转移提供新的方法和手段。

  • 标签: 三维共培养 气液相界面培养 口腔癌细胞 成纤维细胞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回顾近几年来同时采用二超声检查的孕龄介于20—36周1625例孕妇中156例148处畸形,探讨超声在胎儿畸形检查的价值。方法对近几年我院利用依序连续超声检查方法1,检出的经产后或引产后结果证实的胎儿畸形进行回顾分析,比较二超声及超声诊断的结果结果差异。结果二超声总体诊断符合率96.8%,12处畸形漏诊,超声多查出4出畸形,一例由二超声怀疑得到确诊,而却有12例21处畸形二超声清晰显示并诊断,但超声显示不清而无法做出诊断。结论超声对胎儿器官的显示率明显低于二超声,对胎儿畸形诊断意义不大。

  • 标签: 胎儿畸形 二维超声 三维超声
  • 简介:心室功能测量和评估是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常规项目,准确评价心室功能对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选择以及预后评估至关重要。传统评价室壁运动和心室功能的方法多为半定量法,或虽为定量评价但在准确性和可重复性上存在局限性。因此,寻求准确评价心室功能的方法一直是心血管领域的研究热点。

  • 标签: 超声心动图检查 斑点追踪成像 心血管疾病 心室功能 三维 二维
  • 简介:摘要作为筛查颈动脉斑块的新型技术,超声在临床及科研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的研究显示,超声结合各种新型算法可有效评估颈动脉斑块负荷及其易损性。超声存在容积探头成本高、体积大影响探测角度等问题,尚未在中国广泛使用。文章综述了超声在评估易损斑块及斑块负荷方面的优势,以期对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颈动脉疾病 斑块,动脉粥样硬化 超声检查 成像,三维
  • 简介:比较分析了断口定量测算的各种方法,重点介绍体视学技术在定量断口学中的应用,例举了以立体对断口照片,按照体视学原理进行测算断口几何尺寸,求剖面截线及断口分维数的实验结果。

  • 标签: 定量断口 体视学 分维
  • 简介:摘要随着技术的发展,游戏已经成为当今最主流的游戏类型。建模是游戏的必要过程,指通过软件利用一些基本的几何元素,如立方体、球体等,通过一系列几何操作,如平移、旋转、拉伸以及布尔运算等来构建复杂的几何场景。本文通过展示使用SolidWorks进行游戏道具的建模,具体描述了通过SolidWorks创建功能性游戏《化学物语》中的游戏道具——启普发生器的过程,并对建模软件、仿真软件与功能性游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 标签: SolidWorks,三维游戏,道具建模
  • 简介:摘要核磁共振成像以其非介入性、非损伤性、很少受目标物体运动的影响等特点,己被广泛运用于医学图像拍摄,并在临床医学上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磁共振(MR)图像可以提供脑内部组织解剖结构的高分辨率和高对比度的(3D)医学图像。医学图像分割技术就包含了从多模式医学图像中提取和分割出各种脑组织结构的方法。然而,医学图像分割是医学图像分析中最具有挑战性和最困难的问题之一。本文通过探究,得出ITK算法获得较为理想的分割效果,算法简单、分割速度快,避免了脑灰质和脑脊液误分割现象,有效性强,为进一步研究脑组织的内部特征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 标签: 脑部 核磁共振图像 分析
  • 简介:摘要随着技术的发展,游戏已经成为当今最主流的游戏类型。建模是游戏的必要过程,指通过软件利用一些基本的几何元素,如立方体、球体等,通过一系列几何操作,如平移、旋转、拉伸以及布尔运算等来构建复杂的几何场景。本文通过展示使用SolidWorks进行游戏道具的建模,具体描述了通过SolidWorks创建功能性游戏《化学物语》中的游戏道具——启普发生器的过程,并对建模软件、仿真软件与功能性游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 标签: SolidWorks,三维游戏,道具建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超诊断胎儿唇裂的价值。方法对1500例孕18周以上的孕妇进行常规彩超检查,并尽可能显示及观察胎儿颜面部。结果检出胎儿唇裂11例,检出率为100%。5例为唇裂合并腭裂,6例为单纯唇裂。结论彩超对评价胎儿面部畸形具有重要作用,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唇裂切实可行,是诊断胎儿畸形的首选方法。

  • 标签: 彩超 胎儿唇裂 畸形
  • 简介:目的通过手术导航系统确定计算机辅助手术的位置,制定手术方案,保证手术成功。方法我们简要地回顾了医学图象配准,对导航系统的注册过程进行了数学描述,总结了目前常用的注册方法。结果手术导航是医生在术前通过医学影像获取患者的图像模型,术中根据图像模型进行手术治疗的过程。为将影像坐标系与人体坐标系统一起来,需要进行空间变换的配准。最近点迭代算法是点云数据配准中最常见的一种配准算法,它算法简单,有一定的通用性。在手术导航人体标志点的注册中引入和发展最近点迭代算法能提高注册精度,使注册更加简便,从而提高整个导航系统的精度。结论手术导航要求很高的精确度,因此引入和发展最近点迭代算法十分必要。

  • 标签: 外科手术 计算机辅助 成像 三维 注册
  • 简介:摘要近年来超声图像获取的途径集中在以下四种方法机械扫描、自由臂扫查法、探头法、电子相控阵方法。其中,前两种方法是由传统二超声改进而形成的。

  • 标签: 三维超声成像 虚拟仪器 图像处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通过乳胶-氧化铋对比剂与显微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CT)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完成家兔腹盆腔器官内血管系统的数字化图像重建.方法6只4月龄雌性健康家兔作为研究对象.试验动物均进行腹腔麻醉.麻醉成功后纵行切开家兔腹壁,暴露盆腹腔血管,完成腹主动脉插管(用于子宫、膀胱、小肠的对比剂在体灌注)及肾动脉插管(用于肾脏的对比剂在体灌注).选择乳胶-氧化铋混合溶液(氧化铋颗粒/乳胶溶液=1g/mL)作为血管灌注对比剂.血管灌注成功后选取家兔的子宫、膀胱、小肠和肾脏作为研究器官.利用SkyScan1076型Micro-CT对目标器官进行扫描,使用NRecon软件对扫描获得的原始图像进行处理和转化.采用Mimics17.0软件对目标器官内的血管图像进行重建,获得家兔不同器官内的血管树图像,分析家兔不同器官内不同血管树的分级和分支特点.结果目标器官的血管树数字化重建模型均构建成功.家兔膀胱血管树的最小可测量血管分级为二级,直径为(0.41±0.08)mm;子宫血管树的最小可测量血管分级为级,直径为(0.39±0.08)mm;小肠和肾脏血管树的最小可测量血管分级均为四级,直径分别为(0.27±0.04)mm和(0.19±0.03)mm.结论采用乳胶-氧化铋混合对比剂进行动物血管灌注Micro-CT成像,通过相关软件可成功重建动物器官内血管树的图像,可显示家兔器官血管树的走行并测量血管直径,对于小动物腹盆腔器官血管系统尤其是微小型血管网数字化模型的建立具有较大优势,为小动物腹盆腔器官疾病模型中血管解剖结构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 标签: 血管造影术 X线显微体层摄影术 对比剂 成像 三维
  • 简介:摘要:目的;对在体女性盆腔动脉血管网数字化模型构建方法及意义进行探究。方法:基于双源CT血管成像(CTA)技术获取l例子宫腺肌病患者的Dicom 3.0原始二断层图像数据集。在软件分析下重建并配准融合骨盆、盆腔动脉血管网。结果:构建的在体女性盆腔动脉血管网数字化模型对髂总动脉、髂外动脉、髂内动脉及其多级分支进行清晰显示,和重建骨盆配准融合后,各支动脉血管的解剖走行及供血范围更明确。结论:利用计算机软件对在体女性盆腔动脉血管网数字化模型进行构建有明确的意义,有助于术前的模拟真人化,对疾病诊疗都有一定的帮助。

  • 标签: 在体女性盆腔动脉血管网数字化三维模型 构建方法 构建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自行研发的可视化阻生牙拔牙模型在口腔本科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同济大学2018级口腔医学专业41名本科生,其中男性19名,女性22名,年龄(22.4±0.8)岁,采用单纯随机分组法将41名学生分为传统组和试验组,传统组(21名,男性8名,女性13名)采用理论讲授、观看操作视频、在仿真头模上进行阻生牙拔除的操作;试验组(20名,男性11名,女性9名)在仿真头模上进行拔牙操作之前,增加利用可视化阻生牙拔牙模型进行阻力分析和模拟拔牙的训练环节。课后对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并由教师对其在仿真头模上的操作结果进行评价。结果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试验组学生在能够想象阻生牙与毗邻结构关系(U=114.00,P=0.006)、拔牙过程中避免损伤邻牙(U=87.00,P<0.001)及下牙槽神经(U=111.50,P=0.006)、对今后的临床操作更有信心(U=120.00,P=0.013)等条目上的评分均显著高于传统组。在仿真头模上拔牙的评价结果显示,两组操作时长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138.50,P=0.056)。试验组中造成邻牙松动者占5%(1/20),造成过大骨缺损者占15%(3/20),均显著小于传统组[分别为38%(8/21)和48%(10/21)](P=0.021;P=0.043)。两组磨除阻生牙深面骨质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2)。结论可视化阻生牙拔牙模型应用于口腔本科生实验教学的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 标签: 教学 口腔实验教学 三维打印 牙,阻生 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