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平凡的生命里,我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做了一份职业,这份职业被称为“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2007年,我又多了一个身份,有幸成为武汉市政协的一名委员,如今我担任武汉市政协委员已经有两届。

  • 标签: 武汉市 大学 学生 澳门 政协委员 2007年
  • 简介:为庆祝澳门回归15周年,2014年世界闽南文化节将于今年10月下旬在澳门举办。世界闽南文化节于2012、2013年,已分别在台湾和泉州举办两届,博得海内外同胞的热烈反响。2013年在泉州举办的世界闽南文化节以"弘扬闽南文化,增进合作交流"为主题,来自海内外36个国家与地区4000多人与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第三届世界闽南文化节主办单位为世界(澳门)闽南文化交流协会。

  • 标签: 澳门回归 闽南文化 客人 文化节 合作交流 文化交流
  • 简介:本文在对澳门历史的主要特征及口述资料的重要性做出简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要纂修具有“中国眼光”、“澳门视角”和“世界认识”的澳门方志,必须处理好口述资料的入志工作。进而,文章就口述历史资料与方志纂修的关系,口述历史资料对澳门方志纂修的特殊意义,口述历史资料如何与澳门方志纂修相结合等问题提出了建议。

  • 标签: 口述历史 澳门 方志
  • 简介:朱大仙信仰及水面醮是澳门渔民的一种民间信俗。朱大仙信仰只在船上进行膜拜,打醮活动具浓厚宗教礼仪祭祀色彩,并包含了仪式和节庆的内涵,代表了民族文化多样性中,澳门和香港渔民群体独特的生活方式和信仰,是澳门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本年6月笔者在本刊发表的《澳门朱大仙水面醮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一文的姊妹篇,本文为朱大仙水面醮活动各环节过程的详尽纪录及人物访谈,是民俗文化研究的第一手资料。

  • 标签: 朱大仙 水面醮 祭祀 澳门渔民 非物质文化遗产
  • 简介:对于1945年以前日本人在澳门的活动,国内外的研究尚属薄弱,仅以日本而言,战后对日占时期中国的研究因研究经费的充足而如日中天,出版了大量的论著,但有关1945年以前日本人在澳门活动的却寥寥无几,笔者至今未见一篇论述日本人在澳门的论文,更不要说是专著了。揆其原因,主要是史料的缺乏难寻及在史学界未形成一课题重点。早期日本人在澳门的活动据上海基督教新教长老会出版社《教务杂志》1887年第18卷所刊《澳门历史大事记》第218─219页所收一多少有些磨褪的关于倭寇在澳门活动的汉文石碑,原镌于澳门真塞纳多楼后墙上,时间为1913年7月1日。类似这样的明朝末年倭寇在澳门活动的史料较多。尔后,记载日本人在澳门

  • 标签: 澳门 近代日本人 特务机关 总领事馆 日本陆军 日本外务省
  • 简介:二十年前在某外人处买得“澳门广东全省文会元进士何记荣利全”银票一张。票系直型,长220、宽118毫米。票的上端横书二行“澳门广东全省文会元进士”。其下为一长方形边框,框内上面横书二行“何记荣利全”。其下右边起第一行直书“率卷德厚×定到”字样,并盖有现银等字的朱章壹颗。第二行直书“索字号该银壹大员”,在“索”字上盖有一圆形朱章。

  • 标签: 澳门 荣利全壹大员票 形制 中国 流通范围
  • 简介: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之际,不能不令我联想起一些中国近代名人与澳门的历史情结。如民族英雄林则徐,他曾于1838—1839年,两次为禁烟大事巡察澳门的历史盛况和文化遗迹;又如伟大革命家孙中山,他曾于辛亥革命前的1893年在澳门与土生葡人费尔南德斯一起创办《镜海丛报》,并以“编辑”、“主笔”、“孙逸仙医生”等匿名,发表时论、抨击时局、答问读者,直至成立同盟会澳门支部、酝酿组织反清讨袁、发起辛亥革命的历史情景;当然,更不能不令我联想起著名音乐家冼星海,他的童年曾与澳门和母亲与他共编词曲的澳门民谣《顶硬上》等历史细节。下面,即以此为重点简录六段文字:〔一〕据澳门文化司署出版的1996年春季号中文版第26期

  • 标签: 冼星海 澳门文化 母亲 音乐教育 珠江口 劳动号子
  • 简介:澳门总督是葡萄牙国家机构在澳门的代表,也是澳门地区最高行政机构,他直接受命于葡萄牙国王或总统,在澳门执行萄萄牙政府所制定的政策。从1616年起,澳门便有了澳督之设。300多年中,澳门前后共经历了127届总督。据记载,第一任澳督名为马士加路,1623年到任。历届总督中除了曾三任澳门总督的巴波沙和第125任总督的马俊贤、126任总督文礼治为文官外,其余均由军人担任。其中任职时间最长的是第84任澳督基马良士,共连任12年。任期最短的分别是第81任澳督官也和第83任澳督贾多素,他们的任期都不满一年。复任次数最多是巴波沙,先后担任第107、111、114等三任澳督,而且是首位在任内病故的澳督。“末代总

  • 标签: 民国时期 澳门经济发展 总督 葡萄牙人 澳葡政府 中葡关系
  • 简介:民间财神信仰是中国财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澳门地区最具特色的民间信仰之一,近年来已成为澳门主要的旅游资源之一。财神又是博彩业的行业神,但是由于中国大多数地区禁止博彩,因此关于此类信仰的研究甚少。本文从澳门民间财神信仰出发,分析了澳门民间主要祭祀的财神的功能与形象,并探讨了澳门博彩行业神信仰的神灵系统构成及其具备的特点。

  • 标签: 财神 民间信仰 神灵系统
  • 简介:张仁蠡(1900~1951年),字范卿,河北南皮人,是前清湖广总督张之洞第十三子,也是最小的儿子.他毕业于北京大学,后来又在冀东一带先后任过10年县长,对这一段经历他很为得意.常说,做官要做县官,能够接近百姓,比当什么部长、省长好多了.他还刻了一个"十年县令"的钤记,在为人写条幅时钤用.

  • 标签: 张仁蠡 中国 武汉市 抗日战争时期 局势斗争
  • 简介:10月20日至30日,桂林博物馆精心推出的漓江绘画论坛系列活动,“当代百家画桂林”赴澳门展出。

  • 标签: 当代 桂林市 绘画展览 澳门
  • 简介:澳门是中国东南沿海上的一颗明珠,由三个小岛组成,由北至南依次为澳门岛(MACAU)、氹仔岛(TAIPA)、路环岛(COLOANE),它们各有标志性建筑,澳门岛上有历史留下的大三巴和年轻的观光塔,在塔下盛开着那朵金光闪闪的盛世莲花;氹仔岛上新建了澳门腾飞的起点国际机场;路环岛的路环高顶上矗立着妈祖立像。

  • 标签: 澳门博物馆 龙环葡韵住宅式博物馆 博物馆事业 澳门艺术博物馆
  • 简介:自从葡萄牙殖民者于16世纪采用欺诈手段攫取了澳门以后,明清两朝政府就为澳门问题与葡萄牙政府展开了漫长的交涉。1910年10月,葡萄牙国内爆发了革命,帝制被推翻,成立了葡萄牙共和国。翌年10月,中国也爆发了辛亥革命,结束了满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本来,彼此的革命使中葡两国由专制政体变为民主制度,双方在处理澳门问题上应该有了较多的共同语言。可葡萄牙共和国虽政体变了,对澳门问题的观点却未改变,想继续占有澳门。1913年,葡萄牙公使向北京政府递交照会,请求划定澳门界址。次年中国外交部就此事同葡使进行谈判。由于葡人坚持1909年在香港谈判时所提出的扩张要求,双方未能达成协议。1919年,葡澳当局

  • 标签: 澳门问题 民国时期 收回澳门 葡萄牙 广东国民政府 省港罢工委员会
  • 简介:1996年在北京上映的《大辫子的诱惑》,就是“电影兄弟”蔡安安、蔡元元任制片人、编剧并导演拍摄的。这部洋溢着异域情调、充满美好情爱的故事片,受到海内外观众的热烈欢迎,不仅摘取了百花奖“最佳合拍片奖”的桂冠,而且荣获了葡萄牙电影节等国际大奖。这部由蔡安安任总经理、蔡元元任副总经理的蔡氏兄弟(澳门)影业公司摄制的影片,讲述了在澳门发生的葡萄牙贵族青年阿托欣多与中国平民姑娘阿玲之间浪漫而曲折的爱情故事。诱惑了阿托欣多的是阿玲的辫子,而那条乌黑油亮的大辫子所代表的是东方美。这种纯朴自然全无矫饰的东方美,使一度沉湎于色彩斑斓、人工造作的西方佳丽群中的阿托欣多为之倾倒,以至不畏扁担的伐挞而孜孜相求。然而,

  • 标签: 《大辫子的诱惑》 澳门土生葡人 东西方文化 国际电影节 葡萄牙 蔡氏
  • 简介:7月18—19日.澳门特区政府社会文化司司长办公室主任张素梅率澳门地方志工作小组(以下简称工作小组)一行10人,来我省调研考察地方志书编修。受常务副省长徐少华委托,省政府副秘书长杨绍森会见工作小组,介绍广东省地方志工作情况。18至19日上午,工作小组前往广州、中山、珠海等市地方志办调研考察。19日下午,省地方志办与工作小组座谈,介绍第二轮《广东省志》编修工作等情况,重点就志书编修的运作机制、编纂步骤、审查验收等进行探讨。双方还商谈了粤澳地方志工作交流合作机制的有关事项。工作小组表示,广东调研学习之行收获丰富,对澳门修志工作的开展具有较好的启示作用。

  • 标签: 澳门特区政府 地方志工作 调研 《广东省志》 志书编修 办公室主任
  • 简介:一提到澳门,人们一定会想起大三巴牌坊(见插图)。它不仅是闻名于世的名胜古迹,而且是东西文化艺术交流的结晶。大三巴牌坊原为圣保禄教堂的前壁,建于1582年,其旁的圣保禄学院(ColegioSaoPaulo.1594—1835年)是澳门最早也是远东最早的欧洲中世纪式的高等教育机构。它在澳门教育史、中国教育史和中西文化

  • 标签: 澳门圣保禄学院 耶稣会传教士 高等学府 天主教 利玛窦 中西文化交流
  • 简介:《郑和研究》1999年第3期载《孙中山与澳门的不解之缘》称:“1893年7月18日,在葡萄牙籍好友飞南第的帮助下,孙中山在澳门创办了《镜海丛报》。《镜海丛报》中分中、葡文两种。中文版第一页每期都有一篇针砭时事的文章(相当于现在的社论),这些文章基本上都出于孙中山手笔。”这一说法很成问题,事关澳门历史和伟人史绩,很有必要考证。

  • 标签: 孙中山 郑和研究 澳门 考证 葡萄牙 文章
  • 简介:1937年“七·七”和“八·一三”以后,国内形势发生了急剧的变化:8月19日,蒋介石表示接受中共提出的国共合作宣言,同意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8月25日,中共中央发表“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经过曲折的发展历程,党在1935年“八一宣言”中提出的停止内战合作抗日的主张终于实现了。当时担任淞沪战场(即东战场)右翼军总指挥兼第八集团军总司令的是张发奎。刘晓、潘汉年、夏衍、钱亦石等同志遵照恩来同志的指示,帮助张发奎的第八集团军,于1937年9月25日正式成立了政治部,但蒋介石、陈诚不答应,随后改为战地服务团,仍认为名声太大,最后改为战地服务队。战地服务队首任队长是钱亦石同志。下设总务、宣传、外务

  • 标签: 张发奎 周恩来 服务队 蒋介石 国民党军队 政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