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以个体生活资源基本需求为计算单位,探讨青海生态总资源的人口承载力,预测青海人口发展与生态资源的关系。根据本文给出的计算方式,青海耕地资源与人口数量关系将在5年后基本饱和,牧草地资源与牧业人口关系8年后达到饱和,森林资源与人口关系缺口较大,水资源与人口关系富足有余,但工业污水排放问题突出。面对这一现实,青海要进一步推行控制人口增长的计划生育政策;加大保持草场生态平衡的意识和力度;保护好现有森林,充分利用林业用地资源;保护好水资源。

  • 标签: 青海 人口增长 生态资源 生态环境
  • 简介:清代台湾的人口增长与土地开垦马波张瑞清一荷据时代(1624—1661)的人口与垦辟荷据时代台湾的人口由荷兰人、高山族人和汉族移民构成。荷兰人数最少,1660年前后,军民共计2600多人。荷兰文献《被忽视的福摩萨》①一书,收有1654年3月10日台湾长...

  • 标签: 人口增长 清代台湾 台湾人 台湾府 土地开垦 人口密度
  • 简介:邓小平同志指出:“摸清、摸准我们的国情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极端的重要性。”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就是在马克思主义与准确把握中国国情和深刻总结国内国际经验教训相结合的基础上形成的。如何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根据地情特点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达到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已成为西部各省各县极其重要的课题。必须在充分掌握地情和发展特点的基础上,走出有自己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志书是全面、系统、准确的地情资料库,它对科学决策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价值。本文仅就《纳雍县志》对人口、资源、环境的记述作粗浅的评价,不对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 标签: 《纳雍县志》 中国 地方志 编纂工作 人口问题 自然资源
  • 简介:太平军占领南京前,南京城原有人口约54万-90万人,到达南京的军人及其家属约13万-15万人。但至太平天国奠都前,战争、政策失误等导致人口减少约14.5万余人,因而奠都前南京城总人口大约在52.5万-90.5万之间。

  • 标签: 太平天国 南京 人口
  • 简介:返乡农民工既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也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主体。一段时间来,由于对返乡农民工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重视不够,以至于他们对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足,因此,在科学分析与研究的基础上,如何合理引导返乡农民工参与农村文化建设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 标签: 新农村 返乡农民工 先进文化 农村文化建设
  • 简介:以夏朝建立为标志的中国古代文明诞生是中国史前人类社会演进史上一个里程碑,其产生原因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焦点。研究者提出了大量的理论来解释文明社会起源的动因,然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假说能够给出令人满意的解释。本文评述了文明起源最为流行的限制理论的成功与不足,复原了夏朝建立前后的气候变化,发现夏朝的建立恰好对应于4.2-4.0kaBP全球降温事件。本文依据文明起源的战争理论,但认为人口增长本身不是触发人口-资源失衡进而引发战争的一个独立变量,引入气候突变作为独立变量,认为人口增长、气候突变、人口迁徙和地理限制等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人口-资源失衡,引起人群之间的战争是夏朝建立的主要原因。该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中国第一个王朝为何诞生于中原地区而不是其他地区,为何诞生于4.0kaBP前后而不是其他时间。

  • 标签: 夏朝 气候突变 人口增长 限制理论 人口-资源失衡
  • 简介:回鹘文奴隶买卖与人口典押文书五种李经纬在我研究国鹘文社会经济文书过程中,关于奴隶买卖和人口典押方面的材料截止1986年底只见到13件,其中11件经译释先后发表于《喀什师范学院学报》①,1989年又一并收入拙著《吐鲁番回鹘文社会经济文书集注》一书。后来...

  • 标签: 回鹘文 奴隶买卖 马洛夫 社会经济文书 附加成分 证人
  • 简介:西方国家城市人口迁居研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60年代中以前,从人类生态的角度出发,研究人的社会地位、家庭状况、经济收入对人口迁居的影响。60年代中至70年代中,从数量分析、行为分析的角度出发,研究迁居的空间特征、数量模式、迁居行为、住房链。70年代中至现在,从社会结构深层角度来研究迁居,并对绅士化现象作了全面研究

  • 标签: 西方国家 人口迁居研究
  • 简介:本文对区域城镇人口系统地域空间结构的概念及分析内容、影响因素及作用形式和形成与发展的一般过程进行了阐述。笔者认为,区域城镇人口系统地域空间结构包括地域结构和空间场结构两大方面;影响其状态特征及其演变的根本因素是系统的自然环境资源的空间分布;其发展,是依各城镇核心圈、基础圈自然资源及所吸引集聚于城镇内部的社会经济资源的丰厚程度,而推动各结构圈层不断向外扩张,择优位的竞争过程。

  • 标签: 地域空间结构 影响因素 城市域 竞争发展
  • 简介:城市化进程中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问题正成为我国当前的一个重要社会问题。本文运用社会学的社会支持理论,论述了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支持的缺失,分析了社区支持在提高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生存质量与心理水平、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的作用,提出了构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区支持的策略。

  • 标签: 城市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 社区支持
  • 简介:一、韩国生育率的变化朝鲜战争前的1950年,韩国人口为2000万。战争结束后,韩国政府推行奖励生育政策,加之深受"多子多福"的儒教伦理影响,在韩国人特有的"生下来反正饿不死"观念驱使下,韩国出现了婴儿潮,人口暴涨。1960年韩国人口达到2500万人。这10年韩国人口年增加率为3%,每个家庭平均6.3名子女。韩国人口密度比中国东部沿海地区还高。1961年,朴正熙军政府认为人口暴涨会制约经济增长,采取控制人口政策,提出"不节制生育的后果不免是乞丐"的口号;

  • 标签: 人口政策 中国东部沿海 人口经济 儒教伦理 婴儿潮 经济增长
  • 简介:清初直隶地方志所载村落数据问题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不同方志所载村的性质不同,部分方志中的村是指自然村,还有的方志中的村则相当于保甲的“保”。二是在旗、汉混居的地方,村落只包括汉人聚居的村落,旗人聚落没有纳入统计。三是部分地方志的村落数据直接抄自明代中叶的数据,并不是清初村落发展的真实反映。清初直隶地方志所载村落数据问题不仅反映了清初保甲制度的实施状况,也反映了村落作为基层管理单元地位的历史变迁。

  • 标签: 清初 地方志 村落数据 保甲制度
  • 简介:以东部地区城市特色比较明显的6个城市的问卷调查为基础,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构建了衡量流动人口城市融入的指标体系,通过主成分分析对6个城市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入程度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6个城市流动人口融入程度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环渤海的青岛和沈阳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入程度最高,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东莞和长三角的温州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入程度最低,介于两者之间的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无锡和京津冀地区的北京。总体而言,北方城市流动人口的融入程度总体上要高于南方城市。流动人口城市融入程度的差异反映了城市特色或性质的不同。城市规模、城市所在区域的文化特色、城市经济特征、流动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都是影响城市融入的重要因素。对于南北方流动人口城市融入的差异,方言具有很大的影响,推广普通话有利于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入。

  • 标签: 流动人口 城市融入 主成分分析 部地区
  • 简介: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人口地理学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有了新的发展.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美国人口地理学的发展历史,然后重点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人口地理学的新发展作了详细阐述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我国人口地理学应该借鉴的方面.

  • 标签: 人口地理学 近期进展 美国
  • 简介:在存在“城乡二元经济”的情况下,人口农村流入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普遍现象。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人员加入到了城市“流动人口”的行列中。少数民族人口流动是经济社会发展中自然、资源、经济、制度、社会等一系列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少数民族人口流动,不仅意味着人口的城乡流动和空间转移,也意味着城市民族交往的扩展和深化,对现代城市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 标签: 少数民族人口 阶层分化 人口流动 驱动因素 社会效应
  • 简介:本文在建立人口安全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GCPA模型的运用,对西藏2008—2011年的人口安全水平现状进行了动态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近年来西藏人口安全现状的总体水平虽然有所上升,得到了很大改善,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仍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发展差距。

  • 标签: 西藏 人口安全 评价 GCPA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