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7 个结果
  • 简介:新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作家关注底层民众的艰难生存,叙写他们的人生苦难,也指出现实社会的当下景观的另一面就是越来越多的底层民众的物质利益被牺牲,精神被摧残,人格尊严遭凌辱,他们是沉默的大多数,是常常怨愤难平、以泪洗面的受伤害者。闫文志的中篇小说《苏醒记》通过一个

  • 标签: 底层社会 中篇小说 现时代 现实社会 少年 离家出走
  • 简介:三位湖南“80后”作家毕亮、郑小驴和李傻傻均出生于农村,有底层生活的体验,考上大学离开乡村后又经历城市“漂泊”的特殊人生。他们在书写和自己有着相似境遏的同代人时,对于现实之弊与底层青年的生存问题有着最强烈的痛感。他们把底层经验融入个人叙事中,书写从农村到城市的“80后”一代“漂泊”的成长状态,以少年视角下的“创伤书写”展现了底层农村生活的真实画卷,用“边缘人”的感受揭示个体发展难题与精神难题,表现出现实探索的新路向。

  • 标签: “80后”作家 底层青年 创伤性记忆 “边缘人” 现代性焦虑
  • 简介:石一枫(1979-)的《世间已无陈金芳》(2014年)最初刊载于《十月》2014年第3期,后收入同年的《中篇小说选刊》,是近期受到大陆文学与文化圈高度重视的中篇小说。2014年8月初,在北京参加两岸青年文学评论工作会议时,评论家李云雷向我们推荐了这篇新作,他以老舍来类比,给予了高度评价。因此,在北京时我就立刻粗读了一遍,也能约略看出此作的社会分析的写法与视野,以及它受到费兹杰罗《大亨小传》

  • 标签: 世间陈金芳 幻象生产 底层精神
  • 简介:中篇小说《涂自强的个人悲伤》(以下简称《涂》)于2013年2月首发于资深文学期刊《十月》,甫一发表即引发诸多共鸣,备受好评,并屡次获奖,成为新世纪以来书写底层、反映社会阶层流动问题的名篇。

  • 标签: 底层书写 悲伤 个人 自强 创作 批评
  • 简介:“80后”作家郑小驴的写作独具一格,其作品中凝聚着自由独立的思考精神,他以触摸大地的姿态,书写同龄普通人个体命运的遭遇与变迁,观照他们在现实与精神双重压力下惶惑无奈的心理症结。其小说集《蚁王》以“底层写作”意识直面“80后”一代的现实困境,坦露底层人物无法自主支配的支离破碎的生活和情感,其中蕴涵着存在主义的哲学况味,具有思想层面的独特价值。

  • 标签: “80后”作家 郑小驴 《蚁王》 底层写作 存在主义
  • 简介:短短几年的时间,青年作家丁肃清的新作如雨后竹笋般浮出地表,可喜可贺.他的散文集站在平民知识分子的本位立场上观察生活,论说世相人生,张扬个性,坦诚直言,宣泄了大众情绪,引起了平民世界的情感共鸣,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长篇小说以商界生活为圆心,辐射了城市生活的各个侧面,反映了深广的社会内容,显示了作者驾驭长篇的艺术功力.

  • 标签: 丁肃清 小小说 《楼上楼》 中国 文学评论 艺术形式
  • 简介: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和舱0作与评论》杂志社去年在北京大学理科五号楼438多功能厅联合开展了以“电影《我的诗篇》暨‘底层’的诗性、诗情与影像的开阔空间”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由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主任陈旭光教授主持,来自荷兰莱顿大学、北京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山东艺术学院等国内外著名专家、纪录电影((我的诗篇》导演秦晓宇、著名导演宁敬武、陈家坪等8人齐聚北大,围绕纪录电影((我的诗篇》展开了一场关于“‘底层’的诗性、诗情与影像的开阔空间”的深人研讨。

  • 标签: 纪录电影 研讨会综述 诗篇 诗性 影像 诗情
  • 简介:老长的中篇小说《死亡证明》写的是当前都市底层人民的现实生活。小说围绕着一起死亡事件展开,呈现了底层人民在面对警察、律师时的无力感和无奈感,更兼社会诚信的丧失直接威胁到他们的切身利益,家庭亲情的沦落也使得底层人民的身心丧失了最后的退守之地,于是压抑怨怒的情绪最终导致暴力化恶果,让人不由得心生惧意,深长思之。

  • 标签: 暴力化 死亡证明 底层人民 社会诚信 死亡事件 无力感
  • 简介:即使再闭目塞听、感觉迟钝的人,要他谈谈对近二十年中国社会的认识和感受,也许他都会意识到一个基本现实,那就是一面是少数先富之人的穷奢极欲、挥金如土,他们或购私人飞机代步,或豪掷千万为儿女举办顶级奢华的婚礼,或到欧美世界去疯狂地横扫各种奢侈品;一方面

  • 标签: 中篇小说 底层 燕子 窒息 尊严 幸福生活
  • 简介:诗人西川在《书籍》一诗中曾说过颇具经典意义的话:"历史仅记录少数人的丰功伟绩/其他人说话汇合为沉默"。的确,宏大历史总是删繁就简,只关注那些功勋卓著、声名赫奕者或大奸巨恶、遗臭万年者,仿佛浩浩历史长流

  • 标签: 中篇小说 中国农民 盲人 底层 历史 民间
  • 简介:杨恩智的中篇小说《索赔》情节并不复杂。小说主人公田世能是一位老农民,他人的一次车祸撞断了他地里的三棵板栗树,还损坏了不少苞谷、洋芋,在得知可以从保险公司那里获得赔偿款后,他就开始踏上了索赔之路。他之所以要积极索赔,最关键的原因就是他家几代单传,儿子已经生了三个女儿,现在躲到外地打工,逃避计划生育,终于为他生下了一个孙子,于是田世能想用索赔的钱去替孙子交计划生育罚款。索赔过程并不顺利,田世能到城里颇费周折地找交警,找保险公司,最终得到保险公司的明确告知,可以获得两万八千块钱的赔偿,

  • 标签: 索赔过程 义利之辨 外地打工 板栗树 乡土伦理 小说主人公
  • 简介:198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引发了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经济分化造成的社会重新分层是其中最为显著的部分之一。在后社会主义时期的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时期决定社会阶层的政治标准为经济标准所取代,市场经济结构决定并规划了新的社会结构,个体的经济地位决定着个体的社会地位和文化认同,阶级分化和阶级意识成为一个不能回避的社会问题,新兴的权贵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正在成为社会整体的意识形态准则。而广大的市民、农民正堕入社会的最底层,成为这个社会经常忽略却又不得不时时注目的阶层,他们的存在和作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社会的稳定与否,同时也影响着权贵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1990年代后期以来,对于底层民生的关注其实就是社会整体性的阶级意识的浮现,而文艺作品中所谓的底层意识、底层经验以及底层表述其实也是一种新的具有自觉的阶级意识的文艺观。虽然由于历史的原因,阶级的字眼在当下中国的社会话语建构中讳莫如深,不得不以匿名性的话语表达加以掩饰,譬如以底层指代无产者,以下岗指代失业等等,甚至以性别、种族等其它话语形态遮蔽阶级话语的存在,但是“匿名”的状态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在社会重构过程中阶级问题的凸显,以及这个问题在当代中国社会语境中的意义和价值...

  • 标签: 命运阶级 底层影像 时代盲井
  • 简介:一、吴越文化作为艺术精神的建构文化是人类的重要创造。江南地区的文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呈现出日益壮大的强势,润泽妩媚的吴越文化对小说家杨静龙的创作有着很深的影响与渗透。或者可以说杨静龙陶醉于其中,自觉地以吴越文化的姿态进行写作,是这种文化异常坚定勤恳的信使。

  • 标签: 吴越文化 小说创作 审美特征 杨静 社会生活 艺术精神
  • 简介:对比研究是全面理解张炜及其作品《古船》的重要路径。曾有研究者对张炜的《古船》和贾平凹的《浮躁》进行比较。王彬彬认为,在写农民之前,作者的思想境界必须达到俯瞰农民的高度。《古船》的成功就在于张炜在理智和情感上都超越了农民,而《浮躁》的局限就在于贾平凹自身的农民意识的局限,他对农民的无条件的爱导致了理性的丧失。

  • 标签: 《古船》 《平凡的世界》 底层写作 改革小说 对比 非主流
  • 简介:何谓文学?翻开任意一本手头的中外词典,都有清晰可见的注解与明确的标示,大致陈述为:以语言文字为工具通过形象来表现社会生活和表达作者情感的艺术。即使存在细微的差别与区分,但总体的精髓内核是不会改变的,即都会强调以语言文字为工具抑或载体,而形象的诉诸与表达则为文学所倚靠的主要表现方式与使用方法,其最终目的则在于表达作者所内蕴的深厚情感及其对丰富社会生活的折射与描摹。

  • 标签: 语言文字 底层文学 立场问题 话语建构 方言写作 方音
  • 简介:资深作家方方和文坛新锐孙睿,以其观察现实矛盾的敏锐性,将笔触伸向了近年来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80后”新底层群体。两位新老作家以他们不同的视角和书写基调展现了“80后”新底层的人生轨迹与心路历程,他们的文本形成互补和映衬。通过代际视角研究,能更加充分地解读“80后”新底层群体的现实处境和精神诉求,以及两住作家对时代、对社会的冷峻思考。从创作主体潜在的性别文化立场的差异切入,则更能深入领悟作品中的悲剧意蕴。二位新老作家对“80后”新底层题材的书写体现了作家应有的责任与担当,值得肯定。

  • 标签: “80后” 新底层群体 代际差异 性别立场
  • 简介:《蚁族——大学毕业生聚居村实录》等非虚构文学首次全方位披露底层青年知识分子群体的生存状态、社会心理和精神诉求。“蚁族”构成一代人与一个时代的镜像——折射出“80后”在中国社会急速转型背景下的特定经历、形象表征和思想状态,他们切身经历着社会结构的失衡与贫富阶层的分化,对各种现实矛盾与困境有着直接而敏锐的感触,因此也最深刻地体验着这个时代共有的焦虑与期盼。“蚁族”的文学纪实重构当代文学的时代精神和现实关怀意义,由此确立了新的探讨空间和价值维度。

  • 标签: 蚁族 “80后” 非虚构 社会转型 时代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