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9 个结果
  • 简介:各位专家学者,同志们,朋友们:今天,在中国作家协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刚刚圆满闭幕之际,我们在这里举行由海峡两岸学者共同撰写的出版座谈会.

  • 标签: 新文学思潮 中国 台湾省 文坛 诚挚 圆满
  • 简介:张我军,原名清荣,后改名我军,字一郎,笔名有忆、小生、大胜、四光、以斋、迷生、野马、云逸、剑华、废兵、老童生、张四光、张以斋、M.S.等,书斋名野马书屋。民国前十年阴历九月初六(公元一九○二年十月七日)生于台湾台北板桥镇,祖籍为福建南靖。新高银行小工友张我军出身贫穷之家,祖父早逝,父亲名阿昌,原先在板桥

  • 标签: 台湾新文学运动 台湾民报 乱都之恋 九月初 国文系 新文学史
  • 简介:<正>在我国台湾近代诗坛上,丘逢甲(1864—1912)是一位负有盛名的爱国诗人。他字仙根,别号仓海君,台湾彰化人,著有《岭云海日楼诗抄》等诗集。梁启超在《饮冰室诗话》中曾将他与黄遵宪(公度)并称为“诗界革命巨子”。柳亚子则在《论诗六绝句》中赞曰:“时流竞说黄公度,英气终输仓海君。战血澎台心未死,寒笳残角海东云。”可见其在近代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但是,作为与丘逢甲同时代的诗人许南英(1855—1917)却一直鲜为人知。他号允

  • 标签: 丘逢甲 近代台湾 双星 台南 丘菽园 公度
  • 简介:人生是漫长又短暂的旅行.我们在纷杂的人和事的喧扰中跋涉,经历追逐、遂心、失意、成功、磨难和收益,于是,有了恩怨、爱恨和眷恋.

  • 标签: 人生观 自我修省 写作
  • 简介:有"台湾新文学之父"称谓的赖和不仅支持台湾话文运动,而且尝试将台湾话文用于创作,并非如叶石涛所说的那样,是所谓台湾主体意识愈见强烈的证据,而是他主张以台湾大众日常所使用的台湾方言土语,去建设言文一致的大众化文学,藉着口语中方言、俚语、俗语的运用,不仅要呈现出台湾的乡土特色,更要将反帝反封建的意识,直接打进广大的社会群众中,以达致文章救国的初衷.

  • 标签: 赖和 台湾话文 大众化
  • 简介:飞抵台北飞机低低地掠过一片农田之后,降落在台北机场.飞机在跑道上缓缓行驶,驶向机场大楼.我见到机场大楼上方,竖着"中正国际机场"六个大字.中正,也就是蒋介石.在中国大陆,叫惯了蒋介石.其实,介石是他的字,中正是他的名.中正国际机场,就是用蒋中正的名命名的.

  • 标签: 台湾社会 宝岛台湾 社会风情
  • 简介:<正>女性意识是女性文学区别于男性文学的根本标尺,它既受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精神生活等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又随着各种社会思潮的兴起衍进而不断充实发展。台湾八十年代新女性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朱秀娟,在她的长篇小说《女强人》中建构了一种独特的女性意识,它既不囿于女性文学“寻找男人”或“雄化女人”的框架,又跳出“阴柔美”的男性视角,不弱化女性;既有女性自我的复归与生长,又努力实现对自我的超越与升华,体现出对传统女性意识的淡化和对新女性主义的高扬。

  • 标签: 女性意识 新女性主义 台湾女性文学 女强人 女性自我 女作家
  • 简介:本文将台湾散文诗放在世界散文诗历史和中国散文诗历史的宏观视野里加以观审,概述台湾散文诗的历史发展进程,论述台湾散文诗语言风格和精神指向的独特性,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台湾散文诗作品的分析和阐释,指出其与现代派诗歌理念如象征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内在关联.

  • 标签: 散文诗 现代主义 象征主义 超现实主义
  • 简介:近年来我与台湾、香港及大陆的学者谈及大陆出版台湾作家的书,许多人都着眼于经济效益,出版一些言情小说或其他一些畅销书。其实台湾有些实力派作家的书并未介绍到大陆来,尤其是有些敢于针砭时事、反映台湾几十年来社会变革中人情世态的作品在大陆未作应有的评介。

  • 标签: 台湾作家 怀人散文 言情小说 世态 作品 人情
  • 简介:2000年8月16日-8月21日,由中国作家协会、江苏省文化艺术发展基金会、江苏社会科学院、江苏作家协会主办的“台湾新文学思潮(1947-1949)研讨会”在苏州大学召开。应邀出席会议的60多位代表分别来自中国大陆、台湾和美国、日本。台湾代表团由著名作家陈映真、台湾清华大学教授吕正惠率领,成员有淡江大学教授施淑、中央大学教授李瑞腾、资深文艺评论家孙达人、诗人施善继、作家蓝博洲、学者曾健民、以及8位年轻的博士生。旅日学者朱实、旅美学者叶芸芸、美籍华人作家刘诞丽和4

  • 标签: 新文学思潮 中国作家协会 中国 台湾省 文艺评论家 陈映真
  • 简介:中华民族是一个整体.两岸同胞都是中国人,大陆和台湾都是中国领土,我们共同的家园.遗憾的是,由于国民党集团部分军政人员1949年退据台湾,造成了海峡两岸的分离.中华民族走上了一条艰难曲折的祖国统一之路,金瓯有缺不是民族的光荣,而是民族的悲哀.1949年后的近40年间,台湾当局虽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代表全中国的合法地位,却仍然坚持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和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立场,反对制造"两个中国"和"台湾独立".历史车轮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未90年代初,情况开始变化.列宁缔造的苏联分崩离析,东欧一些国家多米诺骨牌般纷纷易帜,西方反华声浪甚嚣尘上,妄图把巍巍中华一口吞掉.李登辉利用乱世,乘虚而入,蓄意背弃一个中国原则,打着"本土化"的幌子,采取"不宣而战"的办法,推行实质性的"去中国化"政策.陈水扁上台之后,变本加厉,在分裂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已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 标签: 中国 台湾省 祖国统一 民情 中国领土 中华民族
  • 简介:90年代的台湾,女性主义思潮在与各种新思潮的撞击与融合中发生着变化,有了所谓“激进的女性主义”与“温和的女性主义”的区分。“激进的女性主义者”的“激进”表现之一便在于其所倡导的“情欲解放”。1994年,女性主义学者何春蕤出版了一本名为《豪爽女人》的书,这本书从现实社会中“性压抑的身体情欲逻辑、贫瘠的情欲文化”入手,指出女性长期为文化机制与社会传统规定的性压抑处境,呼唤“情欲自主”的“豪爽女人”,鼓励现代女性争取被剥夺的性自主权。“情欲解放”不仅很快成了新一轮妇

  • 标签: 情欲 女性主义 为文 小说 解放 激进
  • 简介:“台独”思潮的泛滥,使当今台湾文化界“政治挂帅”般的泛政治化倾向越来越突出,台湾文学批评更首当其冲,这可谓是文学与政治畸形扭结的典型表现。因此,海峡两岸的学者们联手协作,守护住我们共同的文化传统和精神家园,还台湾文学一片纯净的天空,已成当务之急。

  • 标签: 台湾文学 “本土”意识 泛政治化
  • 简介:大陆的台湾文学史著述卷帙纷繁,入选的样本有刘登翰等人主编的《台湾文学史》、杨匡汉主编的《中国文化中的台湾文学》、黎湘萍著的《文学台湾--台湾知识者的文学叙事与理论想像》以及朱立立著的《知识人的精神私史--台湾现代派小说的一种解读》.在这几部编著中,前两部带有较明确的全面系统梳理台湾文学发展变迁历史的意图与实践,后两部并非完全意义上的线性文学历史,但因为它们都注意到了文学发展的历时性轨迹,并试图沿着这条轨迹追踪某种逻辑性规律,一定程度上符合历史写作的基本特征,因此将它们也归入'台湾文学史'写作的总体格局中,以期在开阔的研究视域中丰富理论建构体系.

  • 标签: 国族想像 精神私史 大陆学者 台湾文学史 理论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