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3 个结果
  • 简介:海草的种内差异是它在特定环境中形成生长策略的关键因素。本研究通过将现场实测数据和文献记录进行类比以探讨新村湾海黾草(Thalassiahemprichii)的生长策略。研究结果表明海黾草地下茎伸长速率的差异可以解释该海草生物量和生长的大部分种内差异;新村湾海黾草垂直地下茎和水平地下茎的伸长速率在夏季分别为2.38cm/yr和24.4cm/yr,在冬季分别为1.87cm/yr和29.2cm/yr。海黾草茎枝密度的变化范围是822shootsm^-2至941shootsm^-2,最大值出现在夏季而最小值出现在冬季,生物量的季节变化与此类似。新村湾海黾草通过交替调节垂直地下茎和水平地下茎的伸长速率以适应光照强度和温度的季节变化,从而导致茎枝密度和地上生物量的相应变化。通过这样的生长策略,海黾草可以把夏季干旱和冬季光照强度下降对其生长造成的消极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

  • 标签: 海黾草(Thalassia hemprichii) 种内差异 地下茎伸长速率
  • 简介:基于树木年代学的研究理论与方法,建立了福建长汀地区福建柏(Fokieniahodginsii)的树轮宽度的标准化年表,并探索了其径向生长与1956—2013年期间前年3月到当年11月的月均温、月降水量气候因子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福建柏的径向生长主要与当年秋季(9—10月)温度气温与前年春夏季(4—8月)降水显著正相关(P〈0.05);25a滑动相关分析发现两者相关显著的时段比较一致,均集中在1970s—1990s时段,说明该时段气候因子对树木生长的限制作用更为明显。响应面回归分析表明,仅气温温度或降水的改善,并不能显著促进福建柏的径向生长,只有当两者同时改善后,树木的生长才会加速。

  • 标签: 长汀 福建柏 树木年轮 气候响应
  • 简介:分析甘肃黄土高原的年降水量和林木蒸散耗水量得出,这里大部分地区水分条件不能满足林木生长的需求。提出了一系列干旱造林应重视的问题和需要采取的方法。

  • 标签: 黄土高原 林木 水分条件 造林
  • 简介:文章采用逐步分析的方式对影响热量条件的少变因素(经度、纬度、海拔)与无霜期日数及稳定通过10°C积温进行分析,建立影响玉米生长的热量资源推算模型,再通过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的栅格计算分析功能进行空间分布计算得到要素空间分布图,实现对赤峰市热量资源分布趋势的直观体现。

  • 标签: 赤峰市 10°C积温 无霜期 逐步回归
  • 简介:到21世纪末全球平均气温将升高1.1-4.6℃[1]。温度升高能够促进植物自身的光合特性以及土壤特性(包括土壤含水量、养分有效性、pH等)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生物量的生产及分配、群落结构及生物多样性[2-3]。在过去十几年里,许多生态学者针对植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做了大量的相关研究。如徐满厚等[4]研究发现,增温能增加高寒植被的高度以及地上生物量,

  • 标签: 生长特征 地上生物量 全球平均气温 土壤含水量 土壤特性 养分有效性
  • 简介:摘要:沉水植物在我国的自然水环境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对于过我湖泊系统的影响是多种多样的。本文分析了沉水植物的功能和影响沉水植物生长的因素,以期对沉水植物改善水质提供一些参考。

  • 标签: 总氮浓度沉水植物生长
  • 简介:四川康定民族高等师范专科学校1988年建校以来一直受其前山危岩灾害威胁。实地调查发现,前山危岩具有规模大、分布广、相对高差大、失稳模式多样等特征。经过对危岩崩落的运动特征参数进行计算,提出了采取主、被动相结合的方式,以SNS柔性防护网工程为主的应急治理方案。

  • 标签: 危岩 SNS柔性防护网 四川康定师专
  • 简介: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主要的储渗空间是裂缝和溶蚀孔洞,研究裂缝空间发育的展布规律对于正确认识储层和采取科学的布井、试油和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地应力与裂缝的空间发育规律有直接的联系,利用测井资料研究裂缝和地应力分布规律,可以为勘探开发提供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

  • 标签: 裂缝发育 地应力分布 塔河油田 奥陶系 规律研究 储层
  • 简介:在萨斯奎汉纳/页岩山(susquehanna/shaleHills)观测站(SSHO),我们利用小角度和超小角度的中子散射(SANS/USANS)研究了正在风化的罗斯山(RoseHill)组页岩的超微尺度特征的演化。这里称为中子散射(NS)的SANS/USANS技术可以描述大小为3nm上下到几个微米的孔隙。利用NS研究了在山顶用气动钻获取的页岩碎片(“风化岩”)或手控螺旋钻获取的页岩碎片(“风化层”)。可以推测大约在20m深度溶蚀作用已使铁白云石在基岩中消失,而用于NS研究的所有页岩碎片都采自这一铁白云石溶蚀带的上方。NS研究证实,无铁白云石岩石的总体积有5—6%是由分隔的粒内孔隙构成的。在5m深度,孔隙度和表面积的突然增大对应于有关风化岩中长石溶蚀作用的开始,因而其主要成因可以归结为15000年前开始的冰穿边缘作用。在风化岩一风化层界面以下几十厘米处,由于绿泥石和伊利石开始发生溶解,所以孔隙度和表面积也有明显增加。这些黏土矿物的溶解反应促进了风化岩向风化层的转化。在整个风化层,页岩碎片的粒内孔隙连接成为较大的粒问孔隙,而散射特征也由深处的体分形变为接近地表的面分形。孔隙形态也由深处的各向异性变为最上部的各向同性,前者可能与早先的大地构造活动在岩石中形成的铅笔劈理有关,而后者的成因在于黏土的风化。在风化作用最强烈的风化层,高岭石和氢氧化铁发生沉淀,堵塞了一部分连通的孔隙。这些沉淀物的出现以及因黏土风化而使更多石英暴露出来,都对最上部样品的矿物一孔隙界面面积的下降有作用。这些观测结果符合SSHO的基岩一风化岩一风化层的转化,其原因在于:(1)有反应物(即水、氧气等)运移进入了原生孔隙和由构造事件和冰川边缘效应所形成的裂缝中;(2)矿物一水反应以及颗�

  • 标签: SANS/USANS 风化层 孔隙度 分数维 黏土矿物 表面积
  • 简介:长期以来,在淮南煤田煤炭勘查中,对上石盒子上部煤层勘查重视程度不够,分析、对比与评价不足,本文以潘集煤矿外围煤炭勘查实践为例,详述了区内上石盒子组上部可采煤层发育特征,评价了上部煤层的可采性、稳定性,估算了各可采煤层的煤炭资源量,旨在为淮南煤田今后的煤炭勘查提供有益的启示、

  • 标签: 潘集煤矿外围 上石盒子组上部 可采煤层 发育特征
  • 简介:从气候变化出发,介绍藏东南林芝地区泥石流类型、分布及活动特征,确定泥石流形成条件和临界指标,揭示林芝地区泥石流发育规律。温度和降水波动性变化以及不同水热组合影响林芝地区泥石流发育。冰川泥石流在温度升高或降雨增大情况下都有可能被激发。日降雨量〈5mm时,主要为温度激发的冰雪消融型泥石流;日降雨量5~10mm时,主要为冰川降雨型泥石流;日降雨量〉10mm时,为降雨型泥石流。冰川泥石流在升温条件下发生次数占80%以上,降温条件下约占20%;降雨型泥石流在升温条件下发生次数占60%,降温条件下占40%。从激发泥石流的规模、次数和灾害大小看,高温多雨年代和低温多雨年代都有利于泥石流发生。

  • 标签: 泥石流 气候变化 林芝地区
  • 简介:Thegoalofthisstudyistoprovideinformationontheprocessofpotholegrowthonagorgestreambed.PotholegeometriesweremeasuredinareachoftheDaburiverbedattheheadofagorgemorethan200mdeeplyincisingintoa650-750mhighplanationsurfaceformedinthemiddleMioceneinnorthernGuangdong,China.Geometricandderivativedataofthepotholesobtainedfromfieldworkwereinterpretedusingstandardstatisticalmethodologies.Ourstudyshowsthattheformationanddevelopmentofastreampotholewereonlyrelatedtolocalconditionsofastreamreachwherethepotholeoccurs;theweaknesses,whichareusuallyintersectfractures,typicallyinterconnectedverticaljoints,ortriangularpitsgeneratedbyhittingofrockfragmentsduringfloods,initiatethepotholedevelopmentonastreambed;thegeometricaldimensionsofthepotholesarecontrolledbytectonicjointsdevelopedinbedrockofthestreamreach;theradiusandthedepthofpotholesarestrongly(log)positivecorrelated;thepotholeshapesandtheflowpatternsareinconstantduringpotholegrowth;apotholecanbeformedwithinashortperiod,butcannotbefullydevelopedandmaintainedforalongtimeinastrongincisionstreambed.ThefindinginourstudycanimprovetheunderstandingofQuaternaryenvironmentinGuangdong.

  • 标签: GUANGDONG GORGE STREAM pothole MORPHOLOGICAL FEATURE
  • 简介:天坑是我国学者朱学稳最早提出的,区别于普通漏斗、发育于大型暗河通道上的塌陷地形。根据小岩湾天坑形成的基础条件(沉积环境、气候与水文条件、地区地层条件以及该地的地下河条件)进行分析,并对其发育过程作了深入探讨,研究结果显示,小岩湾天坑完全符合天坑的定义,是一个发育完好并处于的成熟阶段的特大天坑。

  • 标签: 天坑 地下河 喀斯特 四川兴文小岩湾
  • 简介:基于大渡河中游泸定一石棉河段野外观察和阶地沉积物研究,分析河流的发育特征,影响及其发育演化史。研究表明,该区存在多级构造裂点或岩性裂点,发育有三级夷平面和4~6级阶地,并对阶地沉积物的ESR年代测定,结合前人的阶地测年的数据,阐述了大渡河河谷第四纪的形成过程和青藏高原形成的响应。

  • 标签: 河流阶地 ESR测年 演化史 大渡河
  • 简介:摘要:花岗岩区地质灾害属于高原环境特殊岩土体地质灾害的一种。通过收集分析资料和现场调查,对滇西花岗岩分布区的典型地质灾害链进行研究,查清花岗岩不同风化层特征,花岗岩区主要发育滑坡及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链,地质灾害沿构造带分布密集,滑坡泥石流灾害链成灾模式为连续强降雨→表层风化土体饱水→风化层滑坡+植被倒塌或坡面泥石流→堵塞沟谷→堰塞体溃决→溃决型泥石流,防治对策主要有三种:一是以稳固物源断链为主,拦挡固床结合;二是以拦挡为主,综合治理;三是以排导为主,排拦结合。滑坡治理采用“稳坡固脚、地表水疏排、坡面水土保持”等综合手段,尤其重视坡面生态修复重建。

  • 标签: 花岗岩 滑坡 泥石流 灾害链 发育特征 防治
  • 简介:1前言葡萄是大众喜爱的水果,市场需求量很大。南方葡萄原是庭院零星种植,20世纪80年代巨峰葡萄种植成功后,发展很快,但南方种植品种主要以巨峰葡萄为主,优质品种欧亚葡萄被限制在年降雨量600mm以北地区栽培,南方很难获得成功,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上海市农科院等单位采用避雨大棚引种欧亚种葡萄相距获得成功,随后避雨大棚栽培葡萄在南方有较快的发展。

  • 标签: 葡萄生长 大棚栽培 调控技术 小气候 南方葡萄 上海市农科院
  • 简介:利用2007—2016年烟株大田生长期陇县国家气象站逐日常规气象数据,采用相对热效应(RelativeThermalEffectiveness,RTE)计算分析陇县烟草不同生长期的温度条件及其灾害特征。结果表明:近十年陇县烟草生长的温度条件基本良好,适宜温度条件(RTE值>0.9)可维持大田期的85%以上;不适宜温度条件出现概率极低,对烟草种植业危害不大。不适宜温度条件均由偏低的日平均气温引起,并主要集中在烟株生长的成熟期,对烟草产量的不利影响较轻,对烟草品质的不利影响较重。烟草不同生育期内均有遭受高温热害的风险,其中团棵期、成熟期受灾风险略高于旺长期。高温热害事件总体程度较轻,高温热害事件主要由略高于35E的“弱高温”天气引起,单日高温热害强度指数不高,但长时间持续的“弱高温”天气也能造成重度高温热害事件。

  • 标签: 陇县烟草 温度*目对热效应 高温热害
  • 简介:用黄土高原代表站甘肃省庆阳西峰站1971-2005年5、10、15、20cm地温和1981~2005年冬小麦发育期资料,分析了地温的时间变化规律及对冬小麦发育期的影响。结果表明,西峰10cm地温除夏季外,其余季节呈持续升高的趋势。地温与冬小麦发育期成负相关,与冬季地温相关最显著的是乳熟期,相关系数为-0.57~-0.65,与春季地温相关最显著的是返青期,相关系数为-0.60~-0.63。冬季典型年份各平均发育期差异最显著的是冬小麦的起身期提前了15d,春季典型年份最显著的是冬小麦的全生育期提前了23d。

  • 标签: 西峰 地温变化特征 冬小麦发育期 影响分析
  • 简介:为了比较CO2引起的海水酸化和HCI引起的海水酸化对棘皮动物的影响,本研究以中国北方海岸带土著种一马粪海胆(HemicentrotuspulcherrimuS)为对象,分析比较了两种海水酸化模式对马粪海胆胚胎和骨针发育的影响。根据IPCC对2100年海水酸化程度的预测,在实验室条件下,建立了自然海水组(pH=806±001)和六个海水酸化处理组(三个CO2处理组和三个HCI处理组)。结果表明:(1)与自然海水组相比,酸化处理组马粪海胆胚胎的卯裂率呈现随海水pH下降而延长的趋势,与HCI酸化处理相比,CO2处理对马粪海胆胚胎卯裂率的影响更为严重;(2)两种海水酸化模式下,马粪海胆浮游幼体四腕浮游幼体均出现对称性缺失和骨针外露现象;(3)与自然海水组相比,两种海水酸化模式对马粪海胆四腕浮游幼体骨针发育具有不同影响,HCI酸化处理组浮游幼体呈现骨针变短现象,而CO2处理组四腕幼体的骨针则出现变长现象;(4)扫描电镜结果显示,海水酸化可影响马粪海胆浮游幼体骨针的钙化结构,当海水△pH=0.5时,CO2处理组马粪海胆浮游幼体骨针的腐蚀程度要比HCI处理组更为严重。本研究结果提示.不同的海水酸化模式对马粪海胆胚胎和骨针发育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相比强酸(HCI)引起的海水酸化而言,CO2引起的海水酸化对马粪海目旦的影响可为严蕈。

  • 标签: 海水酸化 马粪海胆 胚胎发育 浮游幼体 骨针发育
  • 简介:安徽省桐城市地质环境复杂,是安徽省地质灾害多发频发的地区之一,尤其以小规模的崩塌、滑坡为主,给桐城市人民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并严重威胁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本文在地质灾害调查的基础上,对桐城市地质灾害发育规律及特征做进一步的分析研究,以期对桐城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所借鉴。

  • 标签: 地质灾害 诱发因素 安徽省桐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