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现如今,随着我国畜牧业发展迅速,2017年总产值30285.04亿元,在农业总产值中占比26.40%,畜牧业已经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畜禽养殖的迅速发展保证了不断增长的畜产品需求,但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养殖废弃物,畜禽粪污问题日益突出。由于畜禽废弃物的不当处置导致的环境问题突出,不仅造成了水源、土壤和空气污染,还容易传播细菌与疫病,降低养殖效率,甚至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养殖户是畜禽废弃物最直接的处置者,也是畜禽养殖产业中最基本、最庞大的微观主体,养殖户个体行为与畜禽养殖发展现状及环境问题息息相关。鉴于此,本文从畜禽养殖户的废弃物处理方式入手,通过实地采访与调研了解养殖户畜禽废弃物的处理现状与行为特点,分析影响养殖户废弃物处理方式选择的主要原因,以期为政府相关部门在政策制定和调整优化方面提供理论支撑和科学依据,同时,也希望对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 标签: 养殖户 畜禽废弃物 资源化处理方式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养殖废水处理较90年代有了非常大的进展。畜禽养殖中的一些污染问题逐渐凸显出来,比如养殖物种退化、养殖过程中的密度过高、随意外排废水等问题,对养殖水生态及水资源造成了不可逆影响,同时严重破坏了区域生态平衡。因此,对畜禽养殖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养殖废水处理中的微生物菌群结构进行了分析。

  • 标签: 养殖废水 细菌群落 水质 抗生素
  • 简介:污损生物是影响贝类养殖业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污损生物不仅附着在养殖网笼上,而且也大量附着在养殖生物的贝壳上。大部分污损生物是滤食性捕食者,这些污损生物与养殖生物竞争食物,氧气与空间导致贝类生长速度减慢,死亡率提高。本实验以大亚湾养殖网笼里的珍珠贝及附着的污损生物为对象,研究有污损生物附着的珍珠贝及没有污损附着的珍珠贝在滤食,耗氧及排泄上的差异,同时对网笼上附着的污损生物优势种的滤食,呼吸及排泄也进行了测定,用以说明污损生物对养殖生物滤食,耗氧和排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有污损附着的珍珠贝及没有污损附着的珍珠贝在滤食率,耗氧率和氮磷排泄率上存在明显差异,有污损附着的珍珠贝的滤食率,NH4-N和PO4-P的排泄率要高于没有污损附着的珍珠贝。同时在网笼上附着的优势污损生物的滤食,耗氧和排泄也不容忽视,他们对食物的滤食,溶氧的消耗及氮磷排泄的贡献也很大。本研究结果表明,不管是附着在养殖生物贝壳上还是附着在网笼上的污损生物与养殖生物之间存在食物及氧气的竞争,污损生物对水中氮、磷浓度的提高贡献也很大,因此在养殖中,污损生物的影响不容忽视。更多还原

  • 标签: 珍珠贝 污损生物 氧消耗率 滤食率 氨排泄率 磷排泄率
  • 简介:摘要:广州增城区生猪养殖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采用格构梁+锚杆+锚索、人字形骨架、抗滑桩+冠梁及挡土墙等边坡支护形式。重点介绍了施工的总体部署、边坡支护施工工艺流程和支护体系施工技术。

  • 标签: 边坡支护 施工工艺流程。
  • 简介: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ICP.AES)方法测定了汕头南澳海水养殖区溶解态的重金属在不同水层中的分布。在龙须菜、鱼类和贝类养殖水域检出Fe、Zn、Mn、Pb等重金属,其中微表层(SML)和底层(BW)是这些重金属的主要存在区域。这些重金属在微表层(SML)中的浓度(Fe27.5—286.5μg,L,Znl3.5—89.0μg,L,Mn3.0—12.0μg/L,Pb7.0—46.0μg/L)明显高于其在亚表层(SSW)中的浓度(Fe23.0—268.0μg/L,Zn11.0—82.2μg/L,Mnl.5—11.0μg/L,Pb6.0—40.5μg/L),表明微表层发生富集现象,富集系数(EF)在1.07—1.39范围内属于轻微富集,其中Mn的平均富集系数最高(EF=1.30),其他金属相近。平均富集系数以贝类养殖水域最高(1.26),其次为鱼类养殖水域(1.19),龙须菜养殖水域最低(1.11),表明贝类养殖水域表面活性最大。龙须菜养殖水域重金属含量较其他养殖水域低。单因子污染评价显示,南澳养殖海域已经受NZn低度污染,部分水域在一定时问内Pb的污染严重。

  • 标签: 微表层 富集系数 重金属:单因子污染指数
  • 简介: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ICP-AES)方法测定了汕头南澳海水养殖区溶解态的重金属在不同水层中的分布。在龙须菜、鱼类和贝类养殖水域检出Fe、Zn、Mn、Pb等重金属,其中微表层(SML)和底层(BW)是这些重金属的主要存在区域。这些重金属在微表层(SML)中的浓度(Fe27.5-286.5μg/L,Zn13.5-89.0μg/L,Mn3.0-12.0μg/L,Pb7.0-46.0μg/L)明显高于其在亚表层(SSW)中的浓度(Fe23.0-268.0μg/L,Zn11.0-82.2μg/L,Mn1.5-11.0μg/L,Pb6.0-40.5μg/L),表明微表层发生富集现象,富集系数(EF)在1.07-1.39范围内属于轻微富集,其中Mn的平均富集系数最高(EF=1.30),其他金属相近。平均富集系数以贝类养殖水域最高(1.26),其次为鱼类养殖水域(1.19),龙须菜养殖水域最低(1.11),表明贝类养殖水域表面活性最大。龙须菜养殖水域重金属含量较其他养殖水域低。单因子污染评价显示,南澳养殖海域已经受到Zn低度污染,部分水域在一定时间内Pb的污染严重。

  • 标签: 微表层 富集系数 重金属 单因子污染指数
  • 简介:针对2014年7月18日12时至2014年7月19日12时"威马逊"台风先后3次在中国华南沿海地区(海南、广东、广西)登陆所带来的暴雨过程,以中国气象局提供的地面观测站点数据作为参考,使用标准化偏差(NB)、相关系数(CC)、均方根误差(RMSE)、命中率(POD)、误报率(FAR)和关键成功率(CSI)等评价指标,对基于2种不同国际主流卫星降水反演算法GSMaP和IMERG的5套高分辨率遥感降水产品进行了小时尺度上的精度验证与分析。结果表明:遥感降水产品在暴雨事件中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低估,但地面校正算法较好地修正了遥感降水产品与地面观测数据间的整体偏差[GSMaP_GAUGE(-6.8%),IMERG_CAL(-0.5%)];遥感降水产品的误差主要来自大于100mm的强降水,降水量超过100mm时,5套产品的误报率(FAR)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命中率(POD)和关键成功率(CSI)呈现下降趋势;由于校正算法的数据来源是低时空分辨率的地面观测数据,校正后的遥感降水产品也在一定程度上丢失了高分辨率下捕捉到的降水变异特征。

  • 标签: “威马逊”台风 华南沿海地区 暴雨 遥感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