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为准确掌握每年土地利用实际变化情况,保持土地调查数据的现势性,充分发挥土地管理参与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需对调查数据进行更新。文章对数据更新过程中的一系列典型问题进行探讨,在充分考虑数据标准的基础上,对某些存在逻辑一致性、完整性、属性正确性的数据质量问题提出了详细的解决方案,这样既保证更新数据的合理性也保证下一年度土地利用数据的准确性。

  • 标签: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 土地利用 数据库 年度更新
  • 简介:文章详细介绍了云南省集体土地所有权建软件的设计思路与流程。以实施细则为基础,分析所有权确权流程,构建特色建软件,使项目流程标准化、规范化、统一化,提高建效率和所有权数据的整体质量。

  • 标签: 集体土地所有权 所有权建库软件 软件功能
  • 简介:为了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矿产资源,亟需建设智慧地矿,构建地矿综合管理平台,通过应用3S、现代通讯、互联网、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将工作流程、公共数据、应用软件、基础设施和各种标准联系起来,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不同应用系统和数据之间的无缝集成和信息共享,充分利用地质大数据,为政府决策、矿产勘查、环境监测和公共服务等提供技术支撑,为地矿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 标签: 智慧地矿 矿产资源 信息共享
  • 简介:地面激光扫描仪可以获取目标表面密集高精度离散的三维点云数据,摄影测量可以获取目标表面丰富高质量连续的纹理影像数据,将地面激光扫描仪点云和近景数码影像进行有机融合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提出了一种通过基于激光点云强度图像和数码影像自动配准来实现两种异源数据间的精确融合.其中,针对异源数据成像模型不同的问题,将点云数据严格地转换为相机中心投影方式的强度影像;在点云强度图像和数码影像间特征点的提取与匹配过程中,采用了由粗到精的稳健策略;根据高精度的匹配点利用空间后方交会获取相机的准确外方位元素,恢复图像在摄影瞬间相对点云目标的位置和姿态.实验证明,该方法可实现地面激光点云数据与近景数码影像的有机融合.

  • 标签: 地面激光 数码影像 配准方法 强度图像
  • 简介:数字县域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是设区市数字城市建设的补充和应用扩展,为县政府的信息化工作提供基础保障。为此,文章以数字古田地理空间框架的建设为例,对数字县域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背景、目标、内容和实现以及应用等进行了详细阐述,并针对建设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

  • 标签: 数字县域地理空间框架 数字古田 示范应用
  • 简介:研究区位于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部,该区复杂的地质演化历史导致了成矿地质背景的复杂性和成矿作用的多样性。基于ASTER多光谱遥感数据,以已知地质背景资料为基础,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波段比值法开展工作区蚀变信息提取及矿产资源潜力遥感评价。在重点预测区内进行野外查证,新发现两处矿化线索——胡卜赖铜矿化点和塔色勒垄磁铁矿化点。经化学分析,胡卜赖铜矿化点样品银品位在0.39%-5.36%之间,平均为2.377%,铜品位在0.337-2.376%之间,平均为1.289%,表明该区域为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重点成矿潜力区。塔色勒垄磁铁矿化点围岩主要是磁铁矿化超基性岩,表明该处很可能为西藏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封闭的位置,地质意义重大。

  • 标签: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 ASTER 蚀变信息提取 铜多金属矿 找矿预测
  • 简介:根据低丘缓坡资源的适应性评价原则,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和评价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征询法确定研究区各评价因子的权重,建立土地适应性评价模型,以GIS的空间分析和统计分析功能为技术支撑,对研究区域内可开发利用的低丘缓坡资源进行适应性评价和分级.研究结果表明:利用GIS的空间分析技术,使得对刚性因子的处理更为直观快速,整个评价过程不仅是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的结合,还融入了定位分析的技术,使分析结果更加的准确和客观;另外,通过对研究区建设开发的适宜性进行评价,可以精确定位适宜建设区,大大降低了开发利用的风险及成本;研究区内-等适宜区仅占总低丘缓坡资源的4.85%,因此对其进行有效合理的开发利用显得尤其重要.

  • 标签: 低丘缓坡 土地适宜性评价 地理信息系统 适宜性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