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利用极化注射仪—I型,对混有青鱼体外培养细胞的草鱼,鲢鱼成熟未受精进行正弦交(?)电场处理,使细胞与紧密接触,继而进行两次电脉冲。结果在673粒草鱼实验中有45粒发育至囊胚期,12粒发育至血液循环期,孵出鱼苗8尾。在224粒鲢鱼实验中,有68粒发育至囊胚期,13粒发育至血液循环期,孵出鱼苗6尾。鱼类体外培养细胞和未受精卵融合后,能继续分裂发育,说明已分化的体细胞核仍具有发育的全能性。

  • 标签: 鱼类 体细胞 电融合
  • 简介:本文首次报道了陆封型大西洋鲑发眼孵化技术,孵化水温3-11℃,积温达到140-221度日破膜孵出稚鱼,孵化率北京房山87.6%,黑龙江渤海81.9%,经21-28d胚后发育上浮平游开食.同时介绍了苗种培育技术和管理方法.

  • 标签: 陆封型 大西洋鲑 发眼卵 孵化 苗种 培育试验
  • 简介:本文报道了从美国引进的陆封型大西洋鲑发眼孵化和稚鱼养殖试验情况.经42天孵化,发眼的孵化率为81.85%,仔鱼至上浮稚鱼成活率为96.8%,稚鱼成活率为80%.

  • 标签: 陆封型 大西洋鲑 发眼卵 孵化 稚鱼养殖
  • 简介:从1985年以来,世界各国先后应用不同外源基因导入虹鳟鱼、鲤鱼、鲶鱼等有经济价值的养殖鱼类。但受精发育到何时注基因源射外获得高的成活率(孵化率)和整合率一直是研究人员所关心的问题。法国的Chourout等在1986年就做了虹鳟鱼受精不同发育时期注射外源基因与孵化率关系实验。美国的Thoms.T.then等人也做了鲤鱼等受精在不同发育时期注射外源基因对其成活率、整合率影响的研究。由于外源基因对受体鱼的整合机理比较复杂,不仅这方面的研究不多,而且各实验室之间的研究结果也很不一致,因此至今对某种鱼类的受精印发育到何时是注射外源基因的最佳时期还没有形成一致的意见。本研究以鲤鱼受精为材料,通过显微注射技术,在受精的不同发育时期把鲤鱼MT启动因子基因,大麻哈鱼CH基因的融合基因导入受精中,按孵出的鱼苗数分别计算成活率,再通过斑点杂交和SouthernBlot杂交检查整合情况,计算整合率,以探索外源基因导入鲤鱼受精的最佳时期。

  • 标签: 转基因鱼 发育 整合率
  • 简介:在池塘养殖环境下,检测2龄伊河团头鲂春季性腺发育程度,发现4月底2龄伊河团头鲂部分雄性个体精液可以自然流出。5月中旬雌性性腺成熟系数最高可达14.00%,平均成熟系数为8.85%,达到人工催产条件,雌性相对怀量均大于150粒/g,平均达到180粒/g。

  • 标签: 池养 伊河团头鲂 成熟度 怀卵量
  • 简介:本文报道了利用显微注射技术导入外源基因分别对鲤鱼和虹鳟鱼授精孵化率影响的研究.从1993年-1996年4年中,我们用显微注射方法,将全鱼生长激素基因导入虹鳟鱼授精(包括囊胚期)5,676粒,孵出鱼苗364尾,孵化率为6.4%(4年平均,虹鳟鱼正常孵化率为80%);而用这种方法,将全鱼生长激素基因导入鲤鱼授精12,196粒,孵出鱼苗4,290,孵化率为34.0%(4年平均,鲤鱼正常孵化率为70%左右).实验结果:显微注射技术在虹鳟鱼和鲤鱼两种受精上的效果明显不同,斑点杂交和SouthernBlot杂交结果相近.

  • 标签: 显微注射技术 外源DNA 鲤鱼 虹鳟鱼 受精卵 孵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