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研究了氮、磷、钾配比施肥对山槐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氮、磷、钾配比施肥对山槐苗木各项生长指标均有显著地影响.在9种施肥处理中,以和N2P2K3处理各项指标表现最优,适宜的氮、磷、钾施肥量分别为10g/m^2、15g/m^2和5g/m^2或者20g/m^2、10g/m^2和15g/m^2.

  • 标签: 山槐 施肥处理 苗木生长
  • 简介:摘要研究了不同种子处理方法对樟子松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子处理方法对樟子松幼苗生长影响明显,以10°C冷水浸种催芽处理效果最好;沙床催芽法效果次之;50°C温水浸种催芽法效果最差.建议在樟子松幼苗培育中采用冷水(10°C)浸种催芽方法和混沙埋藏催芽方法进行种子处理.

  • 标签: 樟子松 种子处理 幼苗生长 浸种 混沙埋藏
  • 简介:研究了4种伐桩处理强度(0株/hm2、225株/hm^2、450株/hm^2、675株/hm^2)对毛竹林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伐桩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毛竹用材林的生产力和竹材质量;随伐桩处理强度加大,新竹生物量、新竹质量呈稳定提高的趋势;伐桩处理强度为675株/hm^2的处理效果优于其他处理强度;在伐桩处理强度为675株/hm^2的毛竹林中,新竹生物量高达35.4t/hm^2,较伐桩未处理林地提高了27.57%,大径级好(DBH〉10cm)新竹密度是伐桩未处理林地的1.43倍,新竹胸高处节间长度比伐桩未处理林地增加1.8cm.此外,伐桩处理能显著提高中、小径级新竹的品质,继而提高毛竹材用林培育的整体效益.

  • 标签: 毛竹林 伐桩处理 竹林生产力 竹材品质
  • 简介:本文综述了我国草花种子采后处理技术现状,表明现阶段我国草花种子采后处理技术研究主要包括以降低种子含水量为目的的种子干燥技术和以提高种子发芽率戈目的的包衣等技术;我国现阶段草花种子采后处理技术存在两方面问题,即完整专业的革花种子技术体系较少,专门的草花种子处理设备较少;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增强对草花种子采后处理技术的研究及加工机械研发的建议;并对我国自育的草花新品种种子采后处理技术的现状进行分析和展望。

  • 标签: 草花种子 采后处理技术 研究进展
  • 简介:通过对南方红豆杉裸根苗不同处理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生根剂、保水剂和杀虫剂对南方红豆杉裸根苗进行处理,能显著提高造林成活率、造林保存率,促进地径、树高和冠幅生长;生根剂、保湿剂和杀虫剂同时混合使用的效果最好。

  • 标签: 南方红豆杉 不同处理 造林 效果
  • 简介:根据浙江龙湾潭国家级森林公园规划实施情况,分析总规修编中出现的森林公园主体功能特色未充分体现、旅游产品与保护规划占比失衡、旅游要素资源配置不当等相关问题,提出了突显森林公园三大主体功能、以生态文明理念规划旅游产品、完善协调旅游要素工程等对策,力图促进森林公园真正实现青山常在、永续利用。

  • 标签: 森林公园 龙湾潭 总体规划 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