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一例44岁女性突发头晕、左侧肢体乏力5小时,诊断右侧丘脑梗死、右侧大脑中动脉狭窄。应用替非班20个小时后出现出血及极重度血小板减少。予以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和血小板,3小时后血小板回升,2天后血小板正常。

  • 标签: 替罗非班 脑梗 血小板极减少
  • 简介:目的观察替非班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及其他抗心绞痛药物,治疗组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替非班。结果治疗组能明显减少心绞痛发作频率(P〈0.05),改善临床症状,对改善缺血性ST段压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对出、凝血指标影响不大(P〉0.05)。结论在常规抗心绞痛治疗基础上加用替非班对NSTEMI安全有效。

  • 标签: 替罗非班 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 临床分析 疗效
  • 简介:目的:确定哌卡因(ropivacaine,Rop)蛛网膜下隙分娩镇痛的剂量~效应关系。方法:100名拟实施分娩镇痛初产妇,按蛛网膜下隙Rop剂量不同,随机分为Rop1.0mg(R。)组、1.5mg(R2)组、2.2mg(Rj)组及3.3mg(R4)组,每组25名。有效镇痛的标准为蛛网膜下隙注射Rop10min内产妇宫缩时VAS评分0~2cm。运用概率单位回归分析(Probit法),建立有效镇痛产妇比例的概率单位(Z值)与蛛网膜下隙Rop对数剂量的回归关系方程,并计算Rop的E%及E%。结果:有效镇痛产妇比例的概率单位(Z值)与Rop对数剂量的回归关系方程为:Probit(Z)=-1.00478±5.67816(10g剂量);Rop蛛网膜下隙分娩镇痛的ED50为1.50mg(95%可信区间:1.31~1.70mg),ED。为2.93mg(95%可信区间:2.42~4.16mg)。结论:Rop蛛网膜下隙分娩镇痛的ED50为1.50mg,ED95为2.93mg。

  • 标签: 罗哌卡因 蛛网膜下隙 分娩镇痛 剂量 效应
  • 简介:目的:探讨库溴铵在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临床治疗中的量效关系和时效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6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30例(A组),非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30例(B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非心脏病患者30例作为对照(C组).研究分为两部分P(1)量效关系研究.从A组、B组、C组中各抽取15例患者,采用单次给药技术建立库溴铵量效关系曲线分别计算各组ED〈0和ED;5.(2)时效关系研究.将A组、B组、C组中其余的15例患者静脉注射库溴铵600Pg/kg后,记录起效时间、作用时间和恢复时间.结果:A组患者的ED5.和ED;5显著性大于B组和C组(P〈0.05),且B组患者的ED5.和ED;5显著性大于C组(P〈0.05).A组的起效时间显著性长于B组与C组(P〈0.05),而3组作用时间和恢复时间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使用库溴铵的ED5.和ED;5较大,敏感性差,且起效慢,因此应在术中全程检测肌松水平,实施个体化给药方案.

  • 标签: 罗库溴铵 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 量效关系 时效关系
  • 简介:目的分析手术患者压疮发生的手术室相关原因和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12月105例医院收治压疮患者,随机将入选105例患者分为观察组(53例)与对照组(5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在采用手术室压疮风险门罗评估表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采取相应的护理预防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术后3天压疮发生情况以及住院时间和生活质量评分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术后3天压疮发生率和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患者压疮发生的手术室相关原因较多,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解决此类问题。

  • 标签: 手术 压疮 手术室 相关原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对盐酸替非班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疗效进行研究和判定。方法我院将2013年2月至2015年1月收治80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患者进行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医护人员在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的治疗方案(口服阿司匹林、氢氯吡格雷及他汀类药物),同时予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其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盐酸替非班进行治疗,并观察2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总概率及TIMI总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患者的心功能情况、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总概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TIMI血流总成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予以替非班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患者进行治疗,其效果较为可观,如配合其他药物及PCI一同治疗时,可有效的降低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概率及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从而对患者身体康复具有促进作用,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盐酸替罗非班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心功能 TIMI血流分级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主要目的是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替非班注射剂治疗后的效果。方法 以2020年1月-2021年4月为时间节点,选取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50例参与研究,以治疗方式的不同对患者进行分组,接受常规治疗的75例患者纳入参照组,另外接受替非班注射剂治疗的75例患者纳入研究组,同时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治疗疗效。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高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舒芬太尼联合哌卡因在分娩镇痛中对产间发热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9.2-2021.3收治的产妇164例进行研究,随机将其分为参照和实验两组,每组82例。参照组应用哌卡因进行治疗,实验组应用舒芬太尼联合哌卡因进行治疗。观察两组产妇和新生儿相关指标情况并比较;对于两组产妇产间发热和剖宫产率进行观察并对比;并且,观察两组产妇各时间点鼓膜体温情况并对比。结果:实验组产妇在产程时间、破膜到分娩时间以及镇痛时间上优于参照组,P

  • 标签: 舒芬太尼 罗哌卡因 分娩镇痛 产间发热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盐酸哌匹隆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为我院2020年02月-2022年02月收治,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分别采用利培酮治疗、盐酸哌匹隆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前SANS(阴性症状量表)评分以及血清NSE(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MBP(髓鞘碱性蛋白)水平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为精神分裂症患者行盐酸哌匹隆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盐酸哌罗匹隆 奥氮平 精神分裂症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替非班注射剂治疗的效果。方法: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并批准后实施,选择于本院2020年5月~2021年5月接诊的60例,按照治疗方案不同进行组别划分,对照组及观察组分别选择肝素及替非班注射剂进行治疗,各30例,比较两组血流分级及血小板活动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血流分级3级比例高,0级比例低,且PACI、CD62P水平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采用替非班进行治疗,可让患者的血流分级情况起到改善作用,限制血小板活动,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效果显著。

  • 标签: 替罗非班注射剂 急性心肌梗死 肝素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评价采用美沙特联合丙酸氟替卡松治疗老年 COPD 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入本院 2017.9-2019.1 收治老年 COPD 患者 86 例,随机分为实验组( 43 例施常规治疗及美沙特联合丙酸氟替卡松治疗)与常规组( 43 例接受常规治疗),对照两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 实验组治疗有效率较常规组显著更高( P < 0.05 )。 结论: 沙美特联合丙酸氟替卡松治疗老年 COPD 可取得较好治疗效果,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可推广。

  • 标签: 沙美特罗 丙酸氟替卡松 COPD
  • 简介:目的探讨以西莫司为主的联合免疫治疗方案(SCTR)对肝癌肝移植受者体内调节性T细胞(Treg)和效应性T细胞表达的影响。方法对2010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应用SCTR干预的肝癌肝移植2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术后不同时间点CD3、CD8+的表达,并对其与Treg的表达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SCTR干预下,肝癌肝移植受者术后12个月内,FoxP3+Treg的比例从术前峰值降低到术后1个月谷值,随后逐渐升高,3个月时在正常值水平(P〉0.05),术后12—18个月水平逐步维持在较低水平,与正常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12和18个月FoxP3+Treg和CD3、CD8+T淋巴细胞的变化呈反向趋势。FoxP3+Treg与CD3和CD8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6.37、-7.12,P〈0.001)。肝癌肝移植术后白介素-10、B型转化生长因子和甲胎蛋白水平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且其变化与Treg呈正相关。结论SCTR可降低肝癌肝移植术后FoxP3+Treg、IL-10、TGF-β的表达,并不增加排斥反应,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 标签: 西罗莫司 联合免疫治疗 肝肿瘤 肝移植
  • 简介:目的评价两种比重甲磺酸哌卡因在剖宫产术中应用的优缺点。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拟行剖宫产手术病例80倒,随机分为重比重组(1.192%甲磺酸哌卡因1.5m1+10茗葡萄糖1ml)和轻比重组(1.192%甲磺酸哌卡因1.5ml十注射用水4.5m1),每组各40倒,用联合腰麻-硬膜外麻醉(CSEA)技术经L2—3间隙实施腰麻,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麻醉镇痛和肌松均能满足手术需要,与重比重组相比,轻比重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较长,运动恢复时间较快,术中低血压、恶心呕吐发生少,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轻比重甲磺酸哌卡因运动阻滞恢复快,低血压、恶心呕吐发生率较低,较重比重组在剖宫产手术中具有明显的优势。

  • 标签: 比重 甲磺酸罗哌卡因 腰麻 剖宫产术
  • 简介:芬太尼是目前最常用的阿片类镇痛药,镇痛效果强,但同时恶心、呕吐、尿潴留等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地佐辛为阿片类受体混合激动拮抗剂,不产生依赖性,能产生良好的镇痛作用。我们观察了地佐辛、芬太尼分别配伍哌卡因用于PPH术后患者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现报道如下。

  • 标签: 硬膜外自控镇痛 镇痛效果 PPH术 罗哌卡因 芬太尼 不良反应发生率
  • 简介:哌卡因是一种新型、长效、酰胺类局麻药,可用于硬膜外、腰麻等局部麻醉,临床应用广泛。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住院病例中老年患者的比重近几年愈见增多,而老年患者由于生理退变,循环系统的代偿调节能力下降,当体位改变或麻醉引起回心血量下降时,易引起血压下降,甚至严重的循环抑制。现报告如下。

  • 标签: 中老年患者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罗哌卡因 血压下降 酰胺类局麻药 局部麻醉
  • 简介:目的:建立拆分阿洛尔手性对映体的手性固定相HPLC法。方法:采用纤维素直链淀粉类手性固定相ChiralpakAI)_H色谱柱(250mm×4.6mm,5μ/lm),考察了流动相比例、流速、碱性添加剂等因素对阿洛尔手性对映体拆分效果的影响。结果:确定了最佳拆分条件:流动相为正己烷一乙醇一二乙胺一三乙胺=30:70:0.1:0.1(V/V),流速为0.4ml/min,检测波长为315nm,柱温为25℃,阿洛尔对映体拆分的分离度为3.033,对映体能够得到良好的拆分。结论:该法操作简便,可用于阿洛尔对映体的分离及质量控制。

  • 标签: 阿罗洛尔 手性拆分 淀粉类手性固定相 色谱法 高效液相
  • 简介:目的研究阿洛尔联合依那普利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6年12月在宝鸡市人民医院进行诊治的106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3例。对照组口服依那普利治疗,每次5mg,每天2次,观察组联合口服阿洛尔治疗,每次5mg,每天2次。两组均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N端脑钠肽前体水平以及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等心功能。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2.45%(49/5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36%(41/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升高,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左心室后壁厚度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左心室后壁厚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N端脑钠肽前体水平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阿洛尔联合依那普利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降低N端脑钠肽前体水平,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阿罗洛尔 依那普利 充血性心力衰竭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实验将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使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并结合使用替非班,分析临床应用疗效。方法:实验选取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用于剖宫产手术麻醉的临床疗效。方法:2023年1月到2023年8月,选取剖宫产手术麻醉产妇80例进行研究,经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采用布比卡因,观察组采用哌卡因。结果:观察组感觉阻滞起效、运动阻滞起效、感觉阻滞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运动阻滞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哌卡因、布比卡因均可在剖宫产手术麻醉中发挥良好效果,其中哌卡因的麻醉效果、麻醉安全性均优于布比卡因。

  • 标签: 剖宫产手术麻醉 罗哌卡因 布比卡因 麻醉效果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在剖宫产手术中施行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麻醉的效果。方法 借助信封随机法将2013年12月至2020年12月我院102例剖宫产手术产妇分为对照组(51例,施行哌卡因麻醉)、观察组(51例,施行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麻醉)。对比两组麻醉优良率、镇痛维持时间、疼痛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1)在麻醉优良率方面,观察组(96.08%)高于对照组(84.31%),P<0.05;(2)观察组镇痛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术后6h、12h、24h疼痛评分均少于对照组,P<0.05;(3)对比不良反应发生率发现,观察组(3.92%)低于对照组(15.69%),P<0.05。结论 在剖宫产手术中施行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麻醉的效果更优,且有助于减轻术后疼痛。

  • 标签: 剖宫产 罗哌卡因 舒芬太尼 疼痛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