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本研究分别依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标准》WS1-(X-056)-2011Z和液相色谱法测定氟他胺片的含量,来观察这两种方法的优缺点。方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条件为紫外分光光度计Cary100,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条件为高效液相色谱仪Waters2695/2489,流动相:甲醇:水(60:40),测定波长:230nm,进样量:20μl,色谱柱: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流量:1.0ml/min,温度35℃。结果 含量测定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快速简便,结果准确,重现性好,样品处理简单,可以用于氟他胺片含量的测定,而氟他胺片现行标准采用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结果准确,重现性好,样品处理简单,计算快捷,但时间较长。结论 综上所述,我公司中间产品的检验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

  • 标签: 氟他胺片 含量测定 紫外分光光度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外标法
  • 简介:目的:建立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中镁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FlameAtomicAbsorptionSpectrometry,FAAS)测定样品中镁元素的含量,结果:线性范围为0.05~0.25μg·mL-1,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8%(n=9)。结论:该测定方法简便、精密度高、重复性好,适用于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中镁含量的质量控制。

  • 标签: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测定
  • 简介:顺铂淬灭红细胞膜蛋白的内源性荧光存在浓度依赖关系,这种性质可用以测定铂与膜蛋白的作用程度,在氯离子和硫酸根存在下,顺铂的淬灭作用减弱,二者作用也与pH有关,低pH条件作用较强,根据顺铂对醋酸汞荧光素标记膜蛋白的荧光的影响,认为铂与膜蛋白巯基结合,基于共存阴离子的影响,讨论了顺铂-膜蛋白可能的反应机制。

  • 标签: 顺铂 红细胞 膜蛋白 相互作用 荧光分光光度法
  • 简介:本文报道了基于氯氮革与2,4-二硝基苯酚在水溶液中的荷移反应测定氯氮革含量的方法。详细研究了荷移反应的条件和影响荷移反应的因素,结果表明,氯氮革与2,4-二硝基苯酚于20℃水溶液中恒温20分钟即可形成l:l的络合物;在其最大吸收波长444nm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ε=1.48×10^3L·mol^-1·cm^-1;并在2.8-96μg·mL^-1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32%。将拟定的方法应用于氯氮革片剂样品含量的测定,并与药典法相比较,结果基本一致。

  • 标签: 含量 药典法 二硝基苯 片剂 分光光度法 荷移反应
  • 简介:目的:建立测定尿囊素维E乳膏中维生素E含量的双波长紫外分光光度法。方法:采用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维生素E的含量,测定波长为285nm,参比波长为293.2nm。结果:维生素E在31.96~95.88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O.9999),平均回收率为100.80%,RSD为1.21%(n=-9)。结论:该方法准确、灵敏,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对尿囊素维E乳膏质量控制标准的提高具有参考意义。

  • 标签: 维生素E 尿囊素维E乳膏 含量测定 分光光度法 紫外线
  • 简介:目的:建立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乳酸盐血滤置换液中钾(K)、钙(Ca)、镁(Mg)、钠(Na)4种金属元素的含量。方法: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钠、镁元素以氯化锶为掩蔽剂,钙元素以氧化镧为掩蔽剂,钾、钙、镁、钠4种元素分别于766.5、422.7、285.2、589.0nm波长处进行测定。结果:钾元素在0.2029~1.6228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5),平均加样回收率(98.1±0.98)%;钙元素在5.0704~15.21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100.0±1.80)%;镁元素在0.0800~0.40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6),平均加样回收率(100.4±1.60)%;钠元素在0.2044~1.6356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3),平均加样回收率(100.7±1.91)%。结论: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操作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靠,重复性好,适用于乳酸盐血滤置换液的质量控制。

  • 标签: 血滤置换液 含量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 简介:本文研究了双波长差示一阶导数分光光度法运用于作为对照品的一氧化碳(CO)饱和水浓度标定及定性与定量测定微粒体代谢中生成的一氧化碳的方法。本法的优点在于能显著消除试样本底干扰,大大提高了定量准确性及灵敏度,在CO浓度2-10umol.L^-1范围内与导数光谱峰(415nm)和谷(426nm)之间距离(D)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n=5),回归方程C(mmol.L^-1)=17.6D-0.4.最低检测浓度低于0.1umol.L^-1CO。系统回收率和加样回收率(x±RSD)分别为102.1±2.9%(n=7)和79.7±6.8%(n=12);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分别为4.4%(n=18)和6.1%(n=16),将本法用于4个三卤苯胺和一个三卤苯的体外代谢测定,结果表明,仅2,4,5-三氟苯胺和体外能被大鼠肝微粒体,NADPH和分子氧代谢生成一氧化碳,苯巴比妥和地塞米松等肝药酶诱导剂能显著提高一氧化碳的代谢转化速率,它们分别为空白对照组的3或8倍。

  • 标签: 双波长差示一阶导数分光光度法 体外 外源性化学物质 微粒体代谢 一氧化碳 定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