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drugreaction,ADR)严重影响病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20世纪60年代初,ADR监测体制相继在一些发达国家建立,它虽不能阻止ADR的发生,但却能及早检测出来,可减少ADR对人类的影响,并为药品的安全性提供资料[1].自发呈报是药物上市后ADR监测的最简单、最常用的形式,监测范围广,参与人员,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是ADR的主要信息源,至今仍是上市后药物监测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2].然而自愿报告方式收集ADR,漏报率高,难以反映实际ADR发生例数,有调查表明,5%的住院病人可出现ADR,与自愿报告总数之比为11.4∶1[3].为此,美国卫生系统药师协会(ASHP)曾制订了一系列药学服务的准则,其中包括用于指导药师参与、制订和规范监测和报告ADR的指南[4],本文在此作一全面的介绍.

  • 标签: 美国卫生系统 药师协会 药物不良反应 监测 报告指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药剂科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究解决问题的对策。方法:以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为研究时间区间,从我院选取共计90例门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组方法以在随机数字表法为原则,可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行常规药剂管理措施,观察组患者行针对性管理措施,将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存在问题的发生情况和患者满意度作为组间观察指标。结果:诊断信息不详、终了信息不全以及患者自述不详等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存在问题的发生率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显著显著突出具备统计学价值(P<0.05)。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较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显著较高,显著显著突出具备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诊断信息不详、终了信息不全以及患者自述不详为药剂科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积极实施针对性管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问题的发生率,且得到了患者的满意认可,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药剂科 药品不良反应 监测管理 问题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药剂科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问题情况,提出相关解决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15年2月—2016年4月收集并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ADR)信息,针对药剂科药品不良反应(ADR)监理问题情况,给出针对性解决措施。结果:药品不良反应(ADR)信息份数45份,药品不良反应(ADR)信息上报25份(55.55%),某院药剂科药品不良反应(ADR)信息上报率偏低;不完整情况21份(46.67%),其中,患者自述而信息不全、药品不良反应(ADR)终了信息不全及诊断记录不全各占8.89%、31.11%、6.67%,某院药剂科汇集的药品不良反应(ADR)信息完整度偏低。结论:面对存在的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管理问题,提出针对性应对措施,强化规范化管理,让工作人员高度重视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工作。

  • 标签: []药剂科药品 不良反应 监测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药剂科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问题情况,提出相关解决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15年2月—2016年4月收集并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ADR)信息,针对药剂科药品不良反应(ADR)监理问题情况,给出针对性解决措施。结果:药品不良反应(ADR)信息份数45份,药品不良反应(ADR)信息上报25份(55.55%),某院药剂科药品不良反应(ADR)信息上报率偏低;不完整情况21份(46.67%),其中,患者自述而信息不全、药品不良反应(ADR)终了信息不全及诊断记录不全各占8.89%、31.11%、6.67%,某院药剂科汇集的药品不良反应(ADR)信息完整度偏低。结论:面对存在的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管理问题,提出针对性应对措施,强化规范化管理,让工作人员高度重视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工作。

  • 标签: []药剂科药品 不良反应 监测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慢性胃炎采用潘立酮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2020.2-2021.5,抽取96例慢性胃炎进行研究,通过抽签法分组,采用莫沙必利治疗的48例为对照组,采用潘立酮治疗的48例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用药有效率97.92%大于对照组79.17%(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6.25%小于对照组22.92%(P<0.05)。结论:慢性胃炎采用潘立酮治疗,治疗效果较好,不良反应较少,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慢性胃炎 多潘立酮 莫沙必利 用药有效率 不良反应率
  • 简介:目的分析某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和监测报告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某院2014年ADR报告191例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191例ADR中,以60岁及以上年龄段发生率最高(59.16%);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最多(60.73%);ADR涉及药品113种,以抗肿瘤药物及抗感染药物为主;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多为胃肠系统损害(47例)及皮肤附件损害(43例);新的或严重的ADR22例(11.52%)。结论医务人员应重视ADR监测工作,尤应加强新的一般和严重类型ADR的监测,选择适宜给药途径,特别关注特殊人群如60岁以上年龄的患者。应提高甄别能力和处置水平,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监测报告 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中药制剂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及规律,探讨减少ADR的相关对策。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1月-2013年4月该院的不良反应监测报告168份,分析不良反应与性别、年龄、药物种类、给药途径的关系及不良反应所累及的器官或系统。结果男性ADR发生率略低于女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1岁患者的ADR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脑血管病用药ADR发生率高于其他药品种类(P〈0.05);口服、静脉推注、静脉滴注给药途径引起ADR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肌内注射、外用及其他给药途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制剂造成的器官或系统损害主要有皮肤及附件、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其中皮肤及附件和消化系统的ADR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系统或器官(P〈0.05)。结论加强中药制剂生产监测,规范用药管理,重视老年人用药指导,保证用药安全。

  • 标签: 中药制剂 不良反应 用药管理
  • 简介: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工作是药品监督管理工作的特别是药品安全监管的重要前哨,是各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保证公众用药安全、促进合理用药的重要职责,同时也是一个国家药品监督管理水平和社会进步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在我国ADR监测工作走过20多年的发展历程之后,在新修订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颁布实施之际,本文试图在总结过去、分析当前、展望未来之基础上,依据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核心能力的逐步提升和重点转移,将我国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划分为初级阶段、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并得出监测工作目前已完成初级阶段建设,正迈向以深化评价能力为特征的发展阶段的结论。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发展阶段
  • 简介:摘要:药品安全与人们的生命安全密切相关,由于很多不确定因素,不同的药品都有可能产生副作用,所以,药品生产企业需要对药品不良反应进行全面、有效的监测,根据监测的结果及时发现生产中存在的质量隐患,并据此不断完善生产工艺,提升药品的安全与疗效,从而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安全、更有效的药品。基于此,本文首先简要分析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对药品生产企业的重要作用,随后分析药品生产企业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现状,最后从多个方面阐述药品生产企业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优化措施,以此来供相关人士参考。

  • 标签: 药品生产企业 药品不良反应 监测现状 措施
  • 简介:目的:对西他赛和紫杉醇在抗癌过程中所导致的严重不良反应的特点进行分析。方法:对四川省西昌市人民医院2011年1月至2016年8月因西他赛和紫杉醇导致的45例严重不良反应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采取调查问卷方式调查用药情况、严重不良反应临床表现、对原患疾病的影响、治疗措施及相应的治疗与转归。结果:给药方式均为静脉滴注。9例患者为联合用药,其中西他赛联合表柔比星3例,西他赛联合顺铂1例,西他赛联合卡铂2例,紫杉醇联合卡铂3例。西他赛组和紫杉醇组的不良反应类型以过敏性休克、过敏性反应、骨髓抑制和肠毒性居多;其中西他赛组过敏性休克的发生率低于紫杉醇组(P〈0.05),过敏性反应和骨髓抑制的发生率高于紫杉醇组(P〈0.05)。使用西他赛的21例患者中,因不良反应导致化疗周期延长者8例;使用紫杉醇的24例患者中,7例因不良反应导致化疗周期延长,两种药物对原发疾病的影响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在经停药、吸氧、抗过敏、升白细胞、升血小板等对症治疗后症状逐渐缓解或消失。西他赛组14例好转,7例痊愈;紫杉醇组16例好转,8例痊愈。两组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西他赛组和紫杉醇组导致的严重不良反应特点各不相同,用药时需加强监测力度,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 标签: 多西他赛 紫杉醇 严重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现代医学建设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药品质量管理问题也暴露出来。如药品监督质量审核漏洞、药品不良反应责任纠纷问题、报告质量参差不齐,各级医院药品监督不完善、法律法规制度不健全等。为了全面提升我国药品监督管理质量,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力度,进一步改善我国药品体系,相关单位从工作态度、工作方式以及责权管理予以优化。本文针对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优化建设的措施建议,内容如下。

  • 标签: 中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现状 发展策略研究
  • 简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是药品监督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工作实际出发,就如何加强全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期达到全面提高和推进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质量和整体水平的目的。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监测
  • 简介:目的假冒伪劣医疗产品不仅无法保证用药的有效性,还可能导致一些非预期的不良反应/事件,威胁公众的健康安全。当前对药品质量的检测除了依靠药物分析技术之外,还可以通过对药品上市后安全性数据进行挖掘,从而发现药品质量问题。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几种不合格药品的检测方法,包括不相称测定分析,时间变化监测算法,聚类分析,药品不良事件聚集性信号预警系统进行介绍。结果上述几种检测方法都可以从一定角度发现药品质量问题。结论假冒伪劣医疗产品的检测方法尚无金标准,针对具体数据可采用不同方法进行分析,以期为药品监管工作提供方向和帮助。

  • 标签: 劣质 假造 标签不当 伪造 假冒 医疗产品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应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对抗肿瘤用药优化的影响和价值。方法 将我中心2018年3月~2020年11月期间收集的在我市二级及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接受诊治的146例肿瘤患者临床资料纳入本次实验研究,根据随机抽样法将146例肿瘤患者分成两个小组(对照组73例、研究组73例),分别行常规用药管理和药物安全管理,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并对比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住院时间和满意度情况。结果 对照组共出现20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7.40%,研究组共计6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8.22%,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抗肿瘤药 用药优化
  • 简介:患者女,48岁。因反复头痛、耳鸣3年加重1周于2006年5月23日以“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收入院。入院查体:体温36.6℃,脉搏84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30/76mmHg(ImmHg=0.133kPa)。头颅、百官外观正常,心肺听诊无异常,四肢神经系统未引出病理反射,CT扫描“头颅未见异常”。入院后按医嘱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金纳mlx3支静脉滴注,在输入液体约1min,患者即出现胸闷,喷射状呕吐,吐出胃内容物约100ml,全身冒冷汗,四肢厥冷等症状,立即停止输液拔出针头,给予肌肉注射异丙嗪25mg,

  • 标签: 金纳多注射液 静脉滴注 速发性过敏反应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葡萄糖注射液 入院查体
  • 简介:目的了解医务人员对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相关知识的认识和掌握情况,为更好的开展ADR监测工作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以我院在院医、药、护、技工作人员和进修实习学员为调查对象,采用统一自制问卷方式调查。结果我院医务人员绝大多数对ADR概念、发生的原因有一定的认识,对报告的必要性、上报程序及ADR管理机构明确,但对报告的范围及法律意识认识不足。结论有必要对医务人员进行长期的ADR监测的相关专业知识、法律知识进行培训,提高对ADR监测的认知度,使ADR监测工作成为医务人员的自觉行为。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认知度 医务人员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统计镇江地区近 5年来中成 药致化学性肝损害不良反应( ADR)发生情况,分析相关因素,探讨预防措施。方法:对镇江市 2015年 1月~ 2019年 12月收集到的 56例中成 药致化学性 肝损害 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6例 ADR报告中 ,女性比例占 57%,略高于男性,患者年龄偏大,以中老年人居多; ADR发生时间范围为用药 3 d~ 2年,服药半个月以上者占 53.57%;涉及药品共 26 种,均为 中成药制剂,除雷公藤苷片、克银丸等常见品种外,出现蒲参胶囊、前列倍喜胶囊等新品种;不良反应表现与一般急慢性肝炎临床表现相似,总体预后良好。结论:中成药致化学性肝损害受到多种因素影响 ,须 引起重视,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合理用药,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其 发生率,保障用药安全。

  • 标签: 中成 药 化学性 肝损害 不良反应
  • 简介:1病例患者为中年男性,既往体健,因“发热、腰痛1d”于急诊科就诊.患者1d前受凉后出现咽痛、发热、咳嗽,无咳痰,体温最高为39.1℃,伴有畏寒、寒战,且有尿频、尿痛、双侧腰痛,呈钝性疼痛,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无血尿及排尿困难,无腹痛、黑便,无心慌、胸闷、憋气,口服布洛芬0.2g后体温降至38.0℃.

  • 标签: 严重不良反应 布洛芬 急性肾衰竭 多西环素 血尿 排尿困难
  • 简介:对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民营医院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影响民营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因素,并提出管理对策。

  • 标签: 民营医院 药品不良反应 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