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3 个结果
  • 简介:  脑血管储备(cerebrovascularreserve,CVR)又称脑血流储备、脑循环储备等,是指在生理或病理因素刺激下,脑小动脉和毛细血管通过扩张或收缩,维持脑血流稳定或调控脑血流量以适应脑功能的需要,其功能受损在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中有重要作用,是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1-3].……

  • 标签: 脑血管储备 经颅多普勒 乙酰唑胺
  • 简介:婴儿痉挛症发病约占新生儿的1/3000~4000,90%伴有智力障碍,肢体运动障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临床表现:发作频繁,发作时间极短,全身尤其是头部和上半身向前屈,身体失衡跌倒[1].

  • 标签: 婴儿痉挛症 功能性半球切除术
  • 简介:目的总结25例听神经瘤显微外科手术中面神经功能保护的经验。方法对25例听神经瘤采用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结果肿瘤全切除20例(80%),次全切除5例;面神经解剖保留22例(88%),功能保留19例(76%),术后无死亡病例,随访3个月至5年,根据House-Brackmann面神经分级标准,15例(60%)术后3个月内面神经功能为Ⅰ-Ⅱ级,6例(24%)为Ⅲ-Ⅳ级,4例(16%)为Ⅴ-Ⅵ级。结论熟悉面神经与肿瘤的病理解剖关系,采用正确的手术处理原则,熟练掌握显微手术技巧,可提高面神经的保护功能

  • 标签: 听神经瘤 面神经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总结术中神经电生理功能监测的经验,分析监测结果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及影响因素。方法使用美国Nicolet公司生产的Viking-IV型和Axon公司的EpochXP型监测仪,共对661例手术患者进行了术中神经电生理功能监测。其中听神经瘤220例,颈动脉狭窄237例(249侧),颅内动脉瘤64例,脑干肿瘤21例,其他桥小脑病变47例,垂体瘤45例,颈静脉孔区肿瘤12例,侵犯海绵窦肿瘤15例。结果通过诱发肌电图、EEG、SEP、ABR、F-VEP及MEP的监测,可以准确判断颅神经的位置或脑实质的功能状态,颅神经的监测可以最大程度避免颅神经的损伤,长束功能监测可以提供神经系统的整体功能状态,如脑供血的情况功能区脑灌注状态。结论术中神经功能的监测,对神经外科手术的安全性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减少了手术的风险。使用得当可降低手术的致残率,应该成为神经外科手术的常规工作。

  • 标签: 术中监测 诱发肌电图 诱发电位
  • 简介:目的应用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tensorimaging,DTI)技术探讨轻中型颅脑损伤病人不同部位脑白质微结构改变与其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分析127例轻中型颅脑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伤后10d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定有无认知功能障碍,并常规行头颅MRI检查,采集DTI数据,测量两侧额叶、颞叶内侧、顶叶,胼胝体膝部和压部,中脑部位的感兴趣区各向异性分数(FA值)、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并与MoCA评估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以MoCA量表为标准评定,无认知功能障碍41例(32.28%,无认知障碍组),存在认知功能障碍86例(67.72%,认知障碍组),主要表现为视空间与执行功能、注意力和计算力、语言、抽象能力、延迟记忆的障碍。与无认知障碍的病人相比,认知障碍的病人两侧额叶、颞叶内侧、胼胝体膝部FA值降低,ADC值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轻中型颅脑损伤病人早期存在显著认知功能障碍,以视空间与执行功能、注意力和计算力、语言、抽象能力、延迟记忆障碍为主。颅脑损伤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病人额叶、颞叶、胼胝体白质受损密切相关。

  • 标签: 颅脑损伤 认知障碍 磁共振成像 弥散
  • 简介:目的了解老年精神病住院患者抗精神病药应用情况。方法采用一日法对北京回龙观医院老年精神痛患者的抗精神病药的处方进行调查。结果(1)单一用药及合并用药中利培酮处方量均第一;(2)新型抗精神病药比典型抗精神病药应用更广泛且以单一抗精神病药为主;(3)抗精神病药的使用剂量均在推荐的安全剂量之下。结论老年患者的抗精神病药的,1名床应用情况发生了较大改变,新型抗精神病药使用越来越广泛,药物选择更趋多样化;对于药物的选择和用量考虑疗效的同时应特别关注老年人药物的耐受性问题。

  • 标签: 老年精神病患者 抗精神病药 处方 调查
  • 简介:目的探讨复杂部分性发作(CPS)癫痫患者的认知功能和头颅核磁共振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0例临床确诊的CPS患者进行认知功能和MRI检查和分析。结果(1)CPS癫痫患者认知功能障碍(52.5%)显著〉对照组(20.8%),P〈0.05;(2)CPS患者组中MRI异常占57.5%,MRI和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3)认知功能和MRI异常呈负相关(r=-0.018~-0.286,P〉0.05)。结论认知功能、MRI检查对CPS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复杂部分性发作癫痫 认知功能 核磁共振
  • 简介:目的分析男性精神病人性功能障碍及相关因素。方法通过与病谈心及向家庭了解,对男性精神病人性功能障碍36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性功能障碍表现多样,以性欲减退(75.0%)和勃起障碍(58.3%)为多见;引起性功能障碍主要有三方面因素:药物因素,精神病因素和心理因素·舒必利,甲硫哒嗪和氯氮平是引起性功能障碍的主要药物;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可获良效。结论应重视精神病人的性功能障碍问题,需要医生,患者和家属的共同努力。

  • 标签: 男性 精神病 性功能障碍 心理治疗 抗精神病药
  • 简介:目的:探讨针灸对脑卒中患者恢复期运动功能与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3月至2017年1月期间荣誉军人康复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针灸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运动功能以及睡眠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各项运动功能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2组患者睡眠质量差距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为(0.32±0.10),对照组为(1.87±0.27),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灸治疗方式可显著提高脑卒中患者恢复期的运动能力,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针灸 脑卒中 运动功能 睡眠质量
  • 简介:目的分析前交通动脉动脉瘤显微手术后患者认知功能变化的相关因素。方法用韦氏智力量表和韦氏记忆量表对24例前交通动脉动脉瘤夹闭术后的患者和对照组20例正常人进行认知功能测试。结果患者组与对照组相比,言语智商、操作智商、总智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及记忆商的分值均明显降低(P〈0.05),切除直回组与保留直回组相比短时记忆分值明显降低(P〈0.05)。结论部分前交通动脉动脉瘤显微术后的患者在言语智商、操作智商、总智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及记忆商等认知功能方面均存在障碍。直回切除对短时记忆有明显影响,而不参与智商的改变。

  • 标签: 前交通动脉动脉瘤 直回切除 认知功能障碍
  • 简介:传统上认为帕金森病(IPD)是黑质和黑质纹状体通路的变性,造成运动系统障碍的一种疾病.但近年的研究表明IPD的病变范围非常广泛,所以临床上IPD患者往往伴有情绪、认知、感觉和ANS障碍等方面的改变,有时上述病变甚至成为主要的临床表现.

  • 标签: 帕金森病 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治疗 发病机制
  • 简介:目的探讨分次血管内介入栓塞技术治疗功能区大型脑动静脉畸形的疗效和策略。方法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对34例功能区大型脑动静脉畸形患者行分次血管内栓塞治疗。动静脉畸形位于额顶叶16例,额颞顶9例,颞顶叶9例。动静脉畸形患者首次栓塞60%后,平均间隔2~3个月再次行栓塞,残留<20%的患者予以伽玛刀放射治疗,<10%者予以随访观察。结果经过2~3次的栓塞治疗,34例患者中完全栓塞者16例,残余10%以下者6例,残余10%~20%者12例。随访半年,本组患者均无严重功能障碍,无死亡病例。结论分次血管内栓塞技术治疗功能区脑动静脉畸形的效果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分次栓塞 动静脉畸形 功能区
  •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数字化三维塑形钛网在颅骨缺损修补治疗患者脑血流与记忆功能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2年8月50例应用三维塑形钛网进行颅骨缺损修补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手术前及术后3个月相应修补区大脑皮层脑血流改变与记忆量表改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颅骨修补术后相应区域皮质区CBF明显高于术前,记忆量表也有明显的改善。结论三维塑形钛网技术修复颅骨缺损可对患者的脑血流和记忆量表的改善起到积极的作用。

  • 标签: 颅骨缺损 钛网修补 三维重建塑形
  • 简介:目的探讨自发性颅内血肿伴有凝血功能障碍手术治疗的时机和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大学附属金坛医院自2013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20例凝血功能障碍自发性颅内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临床表现重,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time,P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ctivatedpartialthromboplastintime,APTT)以及血小板计数等有不同程度异常,其中轻度凝血功能异常16例,重度凝血异常4例;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8分,均急诊全麻下行开颅血肿清除术。结果轻度凝血功能异常患者,15例在术后未出现迟发性血肿并且恢复良好,1例处于植物生存状态;而重度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均出现迟发性血肿,3例处于植物生存状态,1例死亡。结论对于凝血功能异常的自发性颅内血肿患者,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创伤,术中及时输成份血,可改善预后。

  • 标签: 脑出血 凝血障碍 手术策略 输血
  • 简介:目的研究珠心算教学对儿童的启智和教育功能。方法对珠心算实验班及两个对照班儿童进行五年瑞文智力跟踪测验,并根据影响智力的六个因素进行配对分组,进行韦氏智力、临床记忆、非智力因素和艾森克个性测验,阅读和写作能力测定,同时收集分析小学和初中各学期各科成绩和综合考绩资料。结果珠心算教学可显着提高学生的智商,增加短时记忆容量,对儿童智力发育有促进作用;珠心算教学达到一科实验,多科受益的教育目的,各门学科都取得了骄人成绩,能够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对非智力因素的形成和发展影响不大。结论珠心算教学是促进儿童智力发育,培养和造就人才的有效途径,宜大力推广、普及。

  • 标签: 珠心算 启智 教育 前瞻性研究 教育功能 心算
  • 简介:要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产生的机制。方法结合有关精神分裂症发病假说与神经元功能特性的研究资料进行探讨。结果与结论神经元功能的异常导致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并产生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和其他症状。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脑神经元 阴性症状 发病 阳性症状 假说
  • 简介:目的探讨脑出血致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OrganDysfunctionSyndrome,MODS)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防治措施及预后.方法总结2002年6月~2004年12月我院脑出血住院病人资料,并分为出血量≥30ml组及<30ml组;破入脑室组及未破入脑室组,分别统计其发生MODS例数,以及发生MODS后死亡例数.结果206例脑出血患者86例发生MODS,68例出血量≥30ml组发生MODS62例,134例出血量<30ml组21例发生MODS,二者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56例破入脑室系统组51例发生MODS,153例未破入脑室系统组35例发生MODS,二者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86例发生MODS死亡32例,123例未发生MODS死亡5例,二者比较亦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脑出血后易发生MODS,尤以出血量大及破入脑室系统为著,且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治疗上要采用"鸡尾酒疗法"综合、序贯治疗.

  • 标签: 脑出血 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 鸡尾酒疗法
  • 简介: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可造成严重的躯体、运动、感觉障碍,亦可导致泌尿系统、消化系统等内脏功能紊乱,导致严重并发症。早期,有关SCI后肠功能变化的研究极少。20世纪90年代开始,人们开始发现并意识到SCI后可产生不同程度的神经源性肠功能障碍(neurogenicboweldysfunction,NBD),给病人带来严重的生理和心理问题。

  • 标签: 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肠功能障碍 发病机制
  • 简介:目的探讨卒中后失语患者非语言认知功能损害的特点,并分析卒中后失语患者语言障碍与非语言性认知功能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8年6月就诊的卒中患者共32例,经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westernaphasiabattery,WAB)评估语言功能,分为失语组和无失语组,其中失语组15例,无失语组17例。洛文斯顿成套测验中文版(Loewensteinoccupationaltherapycognitiveassessment,LOTCA)第2版评估患者非语言认知功能。对失语组与非失语组的LOTCA各分项分值及总分分别进行非参数检验;对WAB中各分项得分及失语商与LOTCA各认知分项得分及总分进行偏相关分析,并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失语组的LOTCA总分低于无失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5.0(69.0~92.0)分vs99.0(86.0~102.5)分,P<0.05];失语患者LOTCA总分与WAB各分项及失语商呈正相关(r=0.587~0.883,均P<0.05),WAB分项中的各分项与LOTCA中各分项之间呈正相关(r=0.521~0.843,均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患者失语商的主要因素为LOTCA总分(β=0.707,P=0.003)。结论卒中后失语患者存在非语言认知功能障碍,失语程度越重其非语言认知功能受损程度越重。

  • 标签: 卒中 失语症 认知功能障碍
  • 简介:目的:调查宫颈癌放疗患者癌因性疲乏和家庭功能现况,分析家庭功能对癌因性疲乏的影响。方法: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疾病相关因素调查表、家庭功能量表(FAD)和疲劳评定量表(FAI),采用等额配比抽样法对新疆乌鲁木齐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放疗科的124例宫颈癌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宫颈癌放疗患者存在轻、中度癌因性疲乏;患者家庭功能得分低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家庭功能各因子与癌因性疲乏各因子Pearson相关分析呈正相关(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家庭功能中的沟通、行为控制、情感介入和问题解决因子对患者癌因性疲乏有影响。结论:提高家庭成员对宫颈癌放疗患者的关爱,使患者能够比较积极乐观地面对疾病,主观感觉到的疲乏程度就相对较低,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和减轻宫颈癌放疗患者癌因性疲乏。

  • 标签: 宫颈癌 癌因性疲乏 家庭功能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