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刊已采用网上投稿系统,文稿仅接受电子版、投稿中图片建议采用JPG格式,附在正文后面。图表应分别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连续编码。每幅图应冠有图题。说明性的文字应置于图下方注释中,并在注释中标明图表中使用的全部非公知公用的缩写。照片图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图中需标注的符号(包括箭头)请详细标注说明。每幅图应附上标签,注明图号、方向及作者姓名。若刊用人像,应征得本人的书面同意,或遮盖其能被辨认出系何人的部分。大体标本照片在图内应有尺度标记。病理照片要求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图表中如有引自他刊者,应注明出处。

  • 标签: 图表 肿瘤外科 杂志 中国 作者姓名 大体标本
  • 简介:1病案摘要患者女性,66岁。因反复咳嗽、咳痰、发热3年余,再发并胸闷1月余入院。患者于2007年初受凉后出现咳嗽、咳较多黄黏痰,伴畏寒、发热,体温最高达39℃,摄胸片提示"左侧肺炎",给予"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等输液抗感染治疗后症状消失,复查胸片"左上肺片状阴影部分吸收"。其后反复出现类似症状,每年2~3次,摄胸片均提示"左上肺片状阴影",

  • 标签: 支气管脂肪瘤
  • 简介:目的探讨直肠类癌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999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46直肠类癌的临床资料。结果直肠类癌以男性多见,平均发病年龄46.5岁;临床表现以排便习惯的改变及便血为主,常伴有腹痛、腹胀;临床上〈1cm的直肠类癌常见,应根据类癌大小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直肠类癌的术后复发率低。结论直肠类癌具有潜在恶性,外科医生在治疗直肠类癌时要根据肿瘤大小和浸润深度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术后应定期复查,严格检测肿瘤复发及转移情况。

  • 标签: 直肠类癌 外科治疗 临床特点
  •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肝肉瘤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原发性肝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5获手术切除肿瘤,其中3行右半肝切除,2行右半肝切除加术中无水酒精注射.术后分别生存11、12、15、20、21个月;未能行手术切除肿瘤患者均行病灶活检,其中1同时行肝动脉结扎,1行肝动脉置管埋泵化疗,分别生存3个月、11个月.术后病理诊断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3,平滑肌肉瘤3,癌肉瘤1.结论原发性肝肉瘤依靠病理免疫组化确诊.手术治疗可能是提高患者生存期的主要手段.

  • 标签: 原发性肝肉瘤 诊断 治疗 免疫组化 半肝切除术 无水酒精注射
  • 简介:我院2010年8月收治了1食管、肺双原发癌患者,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66岁,河南人,2010年5月因“进食梗阻感”,诊断为“食管中段癌”,头、胸、肝CT均未发现转移而手术。术后病理:食管高一中分化鳞状细胞癌,侵及纤维膜;食管残端未见癌;

  • 标签: 食管 双原发癌
  • 简介:目的探讨肢体软组织肉瘤(LSTS)的临床特点,并分析影响LSTS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70LSTS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肿瘤直径、肿瘤位置、病理分期以及手术外科切缘等临床资料,并对患者进行随访,分析LSTS患者局部复发和发生全身转移的影响因素。结果术后随访期间,70LSTS患者中,局部复发患者为15,局部复发率为21.43%;发生全身转移的患者为22,全身转移率为31.43%;初治、广泛切除肿瘤以及外科切缘阴性LSTS患者的术后局部复发率和全身转移率低;LSTS患者的术后局部复发率和全身转移率随着FNCLCC分级和MSTS分期的升高而升高,而与LSTS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直径、肿瘤位置以及肿瘤深度无关(P﹥0.05)。结论LSTS患者应优先考虑广泛切除治疗,高分期、外科切缘阳性和二次治疗的LSTS患者术后应注意局部复发和全身转移情况的发生。

  • 标签: 肢体软组织肉瘤 复发 转移
  • 简介:1病例报告患者,女性,50岁,反复头昏、健忘伴失眠一年。入院当日晨,突发剧烈头痛、并伴有恶心呕吐。神经系统检查表现为远近记忆力、计算力、定向力、判断力、理解力略差及双眼右侧偏盲。头颅CT示左侧枕叶颞叶巨大占位,左侧侧脑室后角受压;MRI显示:左侧顶枕部见大小约7cm×4cm类椭圆形肿块、边缘尚清晰,呈低T1WI高T2WI信号影,内见小结节样T1WI更低T2WI更高信号影,增强后内见斑片状强化。

  • 标签: 脑肿瘤 室管膜下瘤
  •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特点、病理分类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收治的68原发性小肠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68中良性16(23.5%),以小肠腺瘤多见,其次为间质瘤.恶性肿瘤52(76.5%),以小肠腺癌最多见,其次是间质肉瘤和恶性淋巴瘤.肿瘤位于十二指肠24,空肠24,回肠20.常见临床表现为腹痛、消化道出血、腹部肿块及肠梗阻.术前55.9%(38/68)不能明确诊断.结论由于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和有效的辅助检查手段,原发性小肠肿瘤的早期诊断较为困难.治疗仍以手术切除为主.

  • 标签: 原发性小肠肿瘤 小肠肿瘤诊断 小肠肿瘤手术 误诊原因分析
  • 简介:1病例报告男性,30岁。一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左膝部肿胀疼痛,活动受限,多次在外院诊断为滑膜炎,予保守治疗效果欠佳。于2002年6月10日来我院就诊。病人平素健康,无特殊既往史。体检:一般情况可,体温正常,左膝部活动受限,肿胀疼痛,疼痛呈持续性、刀割样,阵发性加剧。髌骨下方及双则压痛明显,浮髌试验(-)。血常规及凝血功能正常。于2002年6月15日行左膝关节滑膜切除术。

  • 标签: 滑膜骨软骨瘤病 病例报告
  • 简介:目的探讨小肠肿瘤误诊误治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对2004年2月至2008年2月收治的6小肠肿瘤患者的诊疗过程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6小肠肿瘤均行手术治疗。其中5(4小肠腺瘤,1小肠平滑肌瘤)良性肿瘤预后良好;1原发性小肠淋巴瘤于术后2年肿瘤复发并转移,死于全身衰竭。结论重视小肠肿瘤的发生,选择有效的检查手段,可提高小肠肿瘤的术前诊断,降低其误诊误治的发生率。

  • 标签: 原发性小肠肿瘤 诊断 误诊误治
  • 简介:患者女,36岁,因右眼球突出半月、疼痛、视物不清3天,于1996年7月21日入院.既往体健.眼部检查:视力,右0.1,左1.0;右上睑红肿,皮肤张力大;右眼球突出、向颞下方移位,眼球向内、向上运动受限;右眼球突出度为20(?)12mm;右眼鼻侧眶上缘可触及3cm×2.5cm肿物,活动度小,有压痛;右球结膜充血水肿,突出于睑缘外;眼底检查未见异常.左眼未见异常.实验检查:WBC8.8×10~9/L,N0.85、L0.15.ESR45mm/h.眼眶X线片未见骨质破坏,肿物针吸术涂片检查,找到恶性肿瘤细胞.于1996年8月5日行右眼眶内容物剜出术,术中见筛骨破坏,筛窦内充满牙膏样物,同时行筛窦根治术.肿物病理检查:大小3cm×3cm×2.5cm,无明显包膜,切面呈鱼肉样,中心部少量腐烂;镜下见大量弥漫分布的瘤细胞,形态各异,呈圆形、梭形、带状

  • 标签: 眼眶横纹肌肉瘤 手术 肿瘤 放疗 化疗 成人
  • 简介:背景与目的: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肿瘤患者生存时间延长,脑转移瘤的发病率明显上升,但总体预后还很差,关于治疗模式的选择还存在很大的争议。本文总结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脑转移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疾病特点以及与预后相关的各种可能因素,旨在为脑转移瘤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1984年1月至2010年7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治疗经影像学或病理诊断的脑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所有可能与患者预后相关的因素,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原发灶的诊治情况,有无脑外转移灶,原发灶与脑转移瘤诊断的间隔时间,诊断依据,临床表现,病灶大小、部位、数目,治疗方法,KPS评分等。根据上述资料,将患者纳入RPAⅠ、Ⅱ、Ⅲ级3个亚组,进行生存分析。结果:共收集到1448脑转移瘤患者,男性953(65.8%),女性495(34.2%),诊断为脑转移瘤时的中位年龄为55岁。原发灶中,肺癌1173(81.0%)、乳腺癌84(5.8%)、结直肠癌43(3.0%)、肝癌23(1.6%)。457(39.8%)患者在诊断脑转移瘤之前存在脑外转移灶,原发灶与脑转移诊断的平均间隔时间为8.7个月。898(62.0%)患者诊断依据为颅脑MRI,524(36.2%)为颅脑CT,26(1.8%)为PET-CT。944(65.2%)患者的转移灶位于幕上,其中额叶及顶叶最为常见;单发病灶522(36%),201(13.9%)具有两个病灶,621(42.9%)具有两个以上病灶。临床表现中,头痛呕吐378(26.1%),运动感觉障碍364(25.1%),精神变差或体重下降230(16.0%),无症状203(14.0%)。379(26.1%)患者接受了全脑放疗联合化疗,110(7.6%)接受了单纯全脑放疗,23(1.6%)全脑放疗后联合手术,42(2.9%)联合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107(7.4%)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854患者具有完整的生存随访资料,中位生存时间为9.5个月;6个月、12�

  • 标签: 转移瘤 放射治疗 手术 化学治疗
  • 简介:背景与目的:颅内脊索瘤好发于颅底,侵袭范围广泛,手术全切除困难,是神经外科的难题之一。本文探讨颅内脊索瘤临床特点、诊断及手术入路的选择。方法:对自1992年1月~2002年8月间在本院手术治疗的64颅内脊索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4发病年龄为5~67岁,平均37.5岁。男女比例约为1.6:1。头痛、复视是本病最常见的症状。64患者共接受69次手术,肿瘤全切21,次全切除24,部分切除19。结论:目前颅内脊索瘤手术全切率仍低,预后差,宜行积极手术治疗,手术入路的选择需根据肿瘤的解剖位置和侵袭的方向而定。

  • 标签: 脑肿瘤 脊索瘤 外科手术
  • 简介:Askin瘤是一种极其罕见且高度恶性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对放化疗敏感,预后极差。本院收治了1Askin瘤转诊患者,该患者于2008年2月在外院行右侧胸壁肿瘤切除术,由于该院无免疫组化而未能确诊为Askin瘤,于2009年复发,并于4月转诊我院再次行胸壁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确诊为Askin瘤,术后予以放化疗。现报告如下。

  • 标签: ASKIN瘤 误诊 治疗
  • 简介:1病例报告孕妇26岁。G1P0,孕30+1周,肝功能异常1mo入院。病人月经周期规则,为4/28d,量中。孕9周建卡产检,常规产检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HBVM),乙型肝炎表面抗体阳性(HBsAb+)。孕25+3周在外院产检时发现肝功能异常,剐』162U/L,予口服保肝药治疗无好转,于孕28+2周在该院住院治疗2wk,肝功能无明显改善。B超检查提示:胎儿发育符合胎龄;胎盘内见一实质低回声肿块(82mm×67mm×70mm),边界清楚,内部彩色血流较丰富,拟诊妊娠合并胎盘绒毛膜血管瘤。孕妇于孕30+1周因肝功能持续异常转入我院治疗至孕33+5周肝功能恢复正常。期间B超随访胎儿生长发育情况及胎盘绒毛膜血管瘤发展情况,发现胎盘绒毛膜血管瘤进行性增大,孕30+5周时肿块81mm×70mm×77mm,孕31+6周87mm×63mm×84mm,孕34+1周86mm×76mm×81mm,孕36周97mm×84mm×103mm。住院期间监测宫高、腹围增长正常,B超监测胎儿生长基本正常,未发现胎儿水肿、胎儿胸腹水,无羊水过多发生。

  • 标签: 胎盘绒毛膜血管瘤 病例报告
  • 简介:1病情摘要患者,男性,6岁,“发现右腹股沟逐渐增大肿物四个月”来就诊入院。述四月前无意中发现右腹股沟肿物约鸽卵大小,无不适感。肿物逐渐增大,近日增大明显,约核桃大小。平卧无消失,无盗汗,无发热,无疼痛,食欲及睡眠均佳。入院后查体:右腹股沟内下方见约30mm×30mm×20mm大小肿物凸出体表。触之质韧,无触痛,无浅表静脉怒张,皮温不高,基底固定,透光试验阴性。阴囊无肿大,睾丸触之清,双侧等大。辅查:血常规:WBC10.0×10~9个/L,N70.3%,L29.4%,Hb141g/L。胸片及骨盆片未见异常。B超,右腹股沟部有一约30mm×30mm×20mm包块,包膜完整,内有不规则回声的实质性肿物;肝、胆、脾、胰、双肾无异常,即在氯胺酮麻醉下手术治疗。术中取右斜疝切口,切开腹外斜肌腱膜即可见到实质性肿物二个,一个约25mm×25mm×25mm,一个约8mm×8mm×8mm,其囊壁质韧,呈灰白色与腹外斜肌、腹横肌粘连。肿物完整切除后,见精索完整,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无损伤,睾丸及附睾正常。术后患者切口甲级愈合。

  • 标签: 右腹股沟 尤文氏肉瘤 病理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总结老年直肠癌诊断与治疗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62老年直肠癌临床病理资料。结果:本组62均采取“三检”(直肠指检、结肠镜检、组织活检)确诊,术前误诊率75.1%(47)。其中误诊为菌痢20,痔疮16,习惯性便秘6,血吸虫肠炎5。并存病占93.5%(58)。直肠癌位于下、中、上段分别为48、10、4,手术切除56,单纯造口6。按Dukes分期,B、C、D期分别为10、46、6。随访1a、3a、5a生存率分别为100%(62),64.5%(40),40.2%(26)。结论:老年直肠癌并存病多,易误诊,采取“三检”可提高确诊率,根治性切除可提高患者生存率。

  • 标签: 老年人 直肠癌 治疗 诊断 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