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真空辅助微创旋切系统治疗乳腺良性叶状肿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治疗的乳腺良性叶状肿瘤(直径≤30mm)患者42例进行前瞻性研究,均为女性。根据患者意愿分为超声引导下真空辅助微创旋切手术组(微创组,21例)及常规局部切除手术组(对照组,21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口长度等指标为偏态分布,采用Mann-Whitney检验,两组术后感染、出血、瘀斑、局部复发例数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微创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口长度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28.57±5.04)min比(37.62±10.44)min,(20.00±9.49)ml比(31.90±14.70)ml,(4.00±0.89)mm比(20.00±4.47)mm,Z=-2.896,-2.739,-5.650,P均〈0.050]。微创组患者术后感染、出血、瘀斑及局部复发例数分别为1、1、2、4例,对照组为4、3、4、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08、0.276、0.194、0.194,P均〉0.050)。微创组患者均对乳房术后外观表示满意(100%,21/21),对照组15例满意(71.4%,15/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61,P=0.027)。结论超声引导下真空辅助微创旋切系统治疗直径≤30mm的乳腺良性叶状肿瘤,具有手术切除范围准确、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美容效果好等优点,优于传统局部扩大切除术。

  • 标签: 乳腺肿瘤 外科手术 微创性 活组织检查
  • 简介:丹参为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salviamihiorrhizabunge)的干燥根部。其具有活血化瘀功效,入药历史悠久。丹参酮(tanshinone,Tan)为丹参根部的乙醚或乙醇提取物,是丹参的主要有效成分。按其不同的化学结构分为丹参酮Ⅰ(Ⅰ)、丹参酮ⅡA(Ⅱ)、丹参酮ⅡB(Ⅲ)、隐丹参酮(Ⅳ)等15种成分。大量研究显示丹参酮ⅡA对多种肿瘤细胞具有杀伤作用、诱导分化和凋亡作用。

  • 标签: 丹参酮 乳腺癌
  • 简介:近30年来,在可手术乳腺癌的乳房局部治疗方式中,外科治疗的手术范围在明显缩小。既往乳腺良性疾病如多发性纤维腺瘤需要手术切除,手术常需做一个以上的切口,乳房表面可能会留下多个瘢痕,影响美观。且乳腺良性肿瘤高发年龄在18—25岁之间,传统术式已不能满足广大女性,特别是年轻女性的审美要求。本科2005年9月至2007年12月对40例48处乳腺病灶行超声引导下麦默通(Mammotome)微创旋切术,手术疗效确切,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麦默通(Mammotome) 乳腺疾病 超声引导
  • 简介:目的:探究人工胸水辅助超声引导下微波骨化治疗肝穹窿部肿瘤护理的方法及护理要点,以提高护理水平,为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提供保障。方法在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对就诊于我院的30例患者采用人工胸水辅助超声引导下微波固化术进行治疗,研究并记录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本组30例患者经人工胸水后推开右肺底,超声影像下肿瘤现象清晰,局部治疗效果显著,所有患者经治疗后均康复出院。随访发现,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肿瘤缺血坏死性改变。结论人工胸水辅助超声引导下微波固话术在肝穹窿部肿瘤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另外,护理人员于手术前充分的准备工作及手术中密切的配合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 标签: 胸水/人工 超声引导 微波固化 肝穹窿部肿瘤 治疗 护理
  • 简介:循环肿瘤细胞(CTCs)是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循环中的肿瘤细胞,来源于原发肿瘤或从转移性病灶脱落入血。外周血CTCs检测已成为一种高度可行且可重复的非侵入性新型诊断方法。CTCs的血源性传播在乳腺癌转移、进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CTCs检测既能评估临床干预措施的疗效及患者的预后,又可作为分析患者肿瘤生物学特征的实时样本,及时发现肿瘤的生物学变化。临床医师可根据CTCs检测结果及时调整患者的治疗方案,从而实现个体化治疗。目前,在基因和分子生物学水平对CTCs的研究已广泛开展,有望为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本文主要介绍CTCs检测在转移性乳腺癌治疗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进展。

  • 标签: 肿瘤循环细胞 乳腺肿瘤 继发性 治疗 预后
  • 简介: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EGFR)为靶点的抗肿瘤研究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但其存在于人正常组织,特异性较差。现已知EGFR存在多种突变体,其中最常见的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Ⅲ型突变体(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typeⅢvariant,EGFRvⅢ)。EGFRvⅢ在50%~78%的乳腺癌中有表达^[1]。

  • 标签: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Ⅲ型突变体 乳腺肿瘤 靶向治疗
  • 简介:癌症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发达国家一直居高不下。2013年美国癌症协会大样本调查显示每天大约有1600名美国公民死于癌症,而乳腺癌是继肺癌之后女性死亡的第二号杀手。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乳腺癌的发病率有所上升,并渐趋年轻化。乳腺癌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涉及肿瘤细胞与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matrix,ECM)间的相互作用,是多因素、多步骤的连续过程。

  • 标签: 基质金属蛋白酶 乳腺肿瘤 肿瘤微环境
  • 简介:目的: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筛选预测鳞癌患者顺铂+吉西他滨(GP)方案化疗敏感性的血清蛋白标志物。方法:65例接受GP方案化疗的鳞癌患者,分为化疗敏感组44例,化疗耐药组21例,应用SELDI-TOF-MS技术检测患者治疗前血清标本的蛋白质质谱,分析疗效不同患者间的差异蛋白表达。结果:本实验共检测到89个有效的蛋白质波峰,其中m/z位于分子质量2000~10000的波峰有35个。质荷比(m/z)为7458.12Da的蛋白峰建的预测模型可预测鳞癌患者对GP化疗方案的敏感性,敏感性86.56%,特异性88.51%。结论:应用SELDI-TOF-MS技术可筛选的血清蛋白标志物,为预测鳞癌患者对化疗方案的敏感性提供了新的手段。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肿瘤标志物
  • 简介:目的:探讨呼吸康复治疗对缓解期危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患者功能、运动耐受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和生存质量(QOL)的影响。方法:75例缓解期危重度COPD患者随机分为呼吸康复治疗组(25例)、缩唇呼吸组(25例)和无呼吸康复组(25例);评价患者治疗前后功能、六分钟步行距离(sixminutewalkingdistance,6MWD)、ADL和QOL。结果:3组治疗前后FEV1.0和FEV1.0/FVC差值为呼吸康复治疗组!缩唇呼吸治疗组!无呼吸康复治疗组,相互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呼吸康复治疗和缩唇呼吸治疗后患者6MWD和ADL评分均上升,但QOL评分均下降;而且呼吸康复治疗组改变幅度较缩唇呼吸治疗组大,差异均有显著性;3组治疗前后6MWD、ADL评分和QOL评分差值为呼吸康复治疗组!缩唇呼吸治疗组!无呼吸康复治疗组,相互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缓解期危重度COPD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存质量,提高运动耐受能力,而且呼吸康复治疗优于缩唇呼吸治疗。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缓解期 康复治疗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生存质量 肺功能 六分钟步行距离
  • 简介:目的探讨癌基因C-erbB-2,抑癌基因P53在卵巢上皮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对67例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其中10例良性肿瘤,14例交界性卵巢瘤、43例卵巢癌的石蜡包埋的卵巢组织进行C-erbB-2和P53蛋白表达的检测.结果①在卵巢恶性肿瘤、交界性肿瘤、良性肿瘤之间C-erbB-2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C-erbB-2的表达率及表达强度与组织分化程度有显著相关性(P<0.05),C-erbB-2的过度表达见于恶性程度高,组织分化差的肿瘤中.②在卵巢恶性肿瘤、交界性肿瘤、良性肿瘤之间P53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1);其表达强度与组织分化程度及临床分期有显著相关性(P<0.05).在恶性程度较高,组织分化差,较晚期的肿瘤P53的表达较强.结论癌基因C-erbB-2及抑癌基因P53在卵巢癌组织中广泛存在,并与其临床病理指标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提示这些基因在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对各基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协同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卵巢上皮性肿瘤 癌基因C-ERBB-2 抑癌基因P53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一、病例摘要患者58岁,因“绝经9年,下腹痛5’月,阴道流血14d”于2017年8月11日入住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妇科。患者49岁绝经,5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偶发右下腹隐痛,不剧烈,无发热,大便正常。2017年7月28日出现阴道流血,量少,无需使用卫生垫,无异味,无腹胀。

  • 标签: 腹膜假黏液瘤 黏液性肿瘤 子宫内膜癌 低级别 误诊 阑尾
  • 简介:一、病例摘要患者女,33岁,主因体检发现宫颈癌2d于2008年11月19日入院。患者月经规律,白带多无异味。23岁结婚,孕2产1,人工流产1次。患者于1995年因肠息肉在北京协和医院诊断为家族性黑斑息肉综合征,行肠息肉切除手术治疗。患者入院前2天体检:面部、唇、口周、指、

  • 标签: 黑斑息肉综合征 家族性 性索肿瘤 宫颈腺癌 环管状 卵巢
  • 简介:乳腺癌最易发生骨转移(75%),患者生存时间短,仅为2年。骨转移最常见的症状是骨并发症和骨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乳腺癌骨转移中存在着“邪恶循环”:肿瘤细胞释放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等促进破骨细胞活性,从而造成骨质破坏;而骨质吸收破坏后可释放出生长因子,又进一步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因此,只有同时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以及破骨细胞活性才能有效抑制骨转移发生。紫杉醇类是目前治疗乳腺癌转移最常用的药物,但存在耐药性高、有效率低(0%~30%)等诸多不足。

  • 标签: 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乳腺癌骨转移 骨质破坏 骨质吸收 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 破骨细胞活性
  • 简介:约15%乳腺癌存在HER-2蛋白过表达,这些患者能从抗HER-2靶向治疗中获益。近10年来,几种新的抗HER-2药物相继被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oodandDrugAdministration,FDA)批准用于治疗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metastasisbreastcancer,MBC),诸多新的抗HER-2治疗的研究数据也陆续发表。2014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mericanSocietyofClinicalOncology,ASCO)年会期间,ASCO专家组系统回顾了抗HER-2治疗的循证医学证据,并对相关临床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为HER-2阳性MBC提出了优选的专家建议,即《ASCO临床实践指南: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系统治疗》(以下简称指南)。

  • 标签: 受体 erbB-2 乳腺肿瘤 治疗
  • 简介:目的评价晚期卵巢上皮性癌(advancedepithelialovariancancer,AEOC)患者实施间歇性肿瘤细胞减灭术(intervaldebulkingsurgery,IDS)中与初次肿瘤细胞减灭术残余病灶变化对初次术后化疗疗效判断及评价预后的意义。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13年8月高州市中医院妇科收治的52例AEOC患者,均行IDS。按与初次手术后残余病灶变化程度分为Ⅰ组(24例)、Ⅱ组(20例)及Ⅲ组(8例)。随访14~106个月,比较3组患者辅助化疗疗效、总生存时间(overallsurvival,OS)及疾病未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survival,PFS)。结果3组残余病灶评价化疗有效率、术后病理检查评价有效率以及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患者的PFS、OS均优于Ⅱ、Ⅲ合并组。Ⅰ组与Ⅱ、Ⅲ合并组化疗中位总疗程数≥8次者的PFS及OS优于〈8次者。结论AEOC患者在IDS中与初次手术残余病灶的变化能对辅助化疗的疗效进行初步判断并评价预后,可指导下一步的治疗策略。

  • 标签: 卵巢上皮性癌 间歇性肿瘤细胞减灭术 残余病灶 疗效
  • 简介:乳腺癌治疗已进入分类治疗的时代。随着对乳腺癌发生发展分子机制的深入了解和乳腺癌分子标志的准确检测,对乳腺癌进行分子分型,并根据不同分子表型进行靶向治疗是目前乳腺癌治疗的重要方向。ER、PR、HER-2是临床常用的分子指标,是明确的预后指标和治疗的预测指标。

  • 标签: 乳腺肿瘤 循环肿瘤细胞 HER-2检测
  • 简介: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乳腺癌学组“2006第四届乳腺癌重庆论坛”于2006年9月27日至30日在重庆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召开。作为一次重要的高峰论坛大会代表包括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乳腺癌学组全国委员、大会特邀专家和全国各地代表200余人,多数具有副高以上职称。

  • 标签: 中华医学会 高峰论坛 乳腺癌 重庆 学分 肿瘤
  • 简介:目的评价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5-3(carbohydrateantigen,CA15-3)、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antigen,CEA)在乳腺癌诊断与术后复发转移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11-例乳腺癌患者、50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及40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CA15-3、CEA水平。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用ROC曲线评价CA153、CEA在乳腺癌诊断和术后复发转移判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110例患者中CA15-3和CE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2.7%(36/110)和12.7%(14/110)。I期、II期乳腺癌患者CA15-3、CEA血清含量无明显变化,与良性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以43例Ⅲ期、Ⅳ期乳腺癌患者的CA15-3、CEA测定值绘制R0c曲线,分析显示,CA15—3、CEA的R0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82.3%、81.1%,95%可信区间分别为0.719~0.929、0.714~0.906。术后复发转移患者CA15-3、CE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5.7%(18/21)、52.4%(11/21),AUC分别为97.8%、89.1%,95%可信区间分别为0.944~1.011、0.790~0.991。结论通过ROC曲线评价可得出,CA15-3、CEA对Ⅲ期、Ⅳ期乳腺癌诊断有临床参考价值,在术后复发转移诊断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作为乳腺癌术后监测复发转移的有效指标。

  • 标签: 乳腺肿瘤 抗原 肿瘤相关 碳水化合物 癌胚抗原 诊断
  • 简介:目的检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p2微球蛋白(β2-MG)、癌胚抗原(CEA)、CA153、CA125水平,以探讨外周血β2-MG、CEA、CA153、CA125在乳腺癌临床实践中的作用。方法对140例乳腺癌患者及144例健康体检者应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外周血β2-MG,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外周血CEA、CA153、CA125的水平,数据统计用Kruskal—Wallis检验、Chi-square检验和Wileoxon秩和检验。结果乳腺癌患者外周血β2-MG和CEA的检测值分别为1.8(1.5—2.2)m(L和1.7(1.2—2.4)ng/ml,高于健康对照组[1.5(1.3—1.8)mg/L,1.2(0.9~1.9)ng/ml,P〈0.05],且阳性率高于健康人群(P〈0.05);以β2-MG检测为基础,联合检测未增加诊断的敏感性(P〉0.05);以临床分期为参照指标,CA153在Ⅲ期患者的检测值明显高于I期和Ⅱ期患者(P〈0.05)。乳腺癌患者术后β2-MG、CEA、CA153检测均有下降,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β2-MG为基础的联合诊断对乳腺癌诊断敏感性未见明显增加;血清CA153检测水平对乳腺癌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作用;β2-MG、CEA和CA153对乳腺癌术后随访有一定临床意义。

  • 标签: 乳腺肿瘤 诊断 预后 Β2-微球蛋白 癌胚抗原 CA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