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1 个结果
  • 简介:春回大地,意气焕发,在全国欣欣向荣的大好形势下,心血管领域迎来了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简称十一·五计划)“高血压综合防治研究”,研究课题中包括多个分题.“血压正常高值干预研究”是其中主要分题之一。

  • 标签: 血压正常高值 综合防治 高血压 心血管 意气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在社区进行2型糖尿病综合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我市某社区142名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和随机教育,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和糖尿病自我管理水平。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低于对照组,遵医用药、足部护理、血糖监测、饮食控制、加强运动等自我管理水平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综合干预能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有效控制血糖水平。

  • 标签: 社区 2型糖尿病 综合干预 血糖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个体化护理干预应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健康状况的治疗效果予以探究。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自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共96例作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为了实验结果的公平性和准确性将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成人数相等的两组,即(对照组48例)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48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个体化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予以探讨。结果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经P<0.05。结论将个体化护理干预模式应用到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护理工作中,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个体化护理 类风湿性 关节炎 治疗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社区服务居民的高血压干预效果与治疗依从性。方法选择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确诊高血压患者240例,男性126例,女性114例。将2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干预组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社区干预,对照组仅采取常规高血压治疗。记录患者的高血压症状改善情况,分别在患者干预前后进行问卷调查,比较患者健康行为情况与治疗依从性。结果干预组采用社区干预,高血压控制的总有效率为98.3%,而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仅为76.7%,干预组降压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干预组收缩压与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128.4±12.0)mmHgvs.(138.2±16.1)mmHg]、[(82.5±9.4)mmHgvs.(92.2±10.7)mm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高血压认知、健康信念及健康行为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组的依从性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通过社区干预可以提升患者的高血压认知、健康信念以及改善健康行为,提高治疗依从性,血压得到有效的控制,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社区干预 高血压 依从性 临床研究
  • 简介:目的观察中成药联合常规西药对慢性心力衰竭(CHF)干预作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CHF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4例患者根据心衰治疗指南采用常规抗心衰治疗;观察组4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中成药芪苈强心胶囊(2粒/次,3次/d),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患者体重、尿量、6min步行试验(6MWT)、心电图(ECG)、心脏超声(UCG)等检查。结果2个疗程后,观察组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为93.48%,对照组为79.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388,P〈0.05);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平均提高(13.57±10.16)%,对照组为(9.37±9.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6,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成药芪苈强心胶囊联合常规西药治疗CHF,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LVEF,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安全性好,为CHF治疗指明了一个新的方向。

  • 标签: 中成药 心力衰竭 干预作用
  • 简介: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急诊冠脉介入患者焦虑情绪的作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46例急诊冠脉介入患者,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系统的心理护理干预,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的干预前后的SAS评分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分别是(43.6±5.7)分、(43.9±5.5)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分别是(40.3±6.3)分、(37.6±4.4)分,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诊冠脉介入患者大多处于焦虑状态,系统的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明显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稳定患者的心理状态,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 标签: 心理护理 焦虑 冠脉介入
  • 简介:研究疾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目的:研究将控释的琥珀酸Metoprolol加于标准疗法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时,对其总病死率的影响,以及对病死率、住院和其他临床现象的影响和比较两个亚组的生活质量与医疗费用.设计: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式.病人资料:3200例,年龄40~80岁,左心室射血分数≤40%,NYHAⅡ~Ⅳ级.

  • 标签: 美多心安 干预试验 充血性心力衰竭 心衰 病死率 生活质量
  • 简介:当前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既往多基于危险因素及是否已经发生冠心病、卒中糖尿病等疾病对高危患者进行干预。然而,约半数心肌梗死和卒中发生于表面健康且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无明显升高者¨。,如何在传统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之外进行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高危患者的早期诊断、早期干预至关重要,因此人们开始重视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临床前期病变(preclinicalatherosclerosis,PCA)的研究。PCA通常指已有客观的动脉硬化证据,而尚无重要动脉血管(如冠状动脉、脑动脉、肾动脉以及外周动脉)严重粥样硬化狭窄而导致明确相应临床症状的情况,也有人称为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病变(subclinicalatherosclerosis)。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 临床症状 前期病变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疾病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抑郁症状的疗效。方法: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对135例CHF患者进行调查;80例患者有不同程度抑郁症状的CHF患者,被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心理干预。于出院时再次对两组患者进行抑郁评分测定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心理干预前,两组患者抑郁评分无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心理干预后抑郁评分平均值为(47.6±2.1)分.较对照组(56.88±3.5)分显著降低(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显著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抑郁症状。

  • 标签: 心理疗法 心力衰竭 充血性 抑郁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血管损伤小鼠血管重构的影响。方法在雄性C57BL/6小鼠股动脉外套上聚乙烯套管,制作成血管损伤模型。320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正常组)、假手术对照组(假手术组)、手术对照组(手术组)、阿托伐他汀低剂量干预组[低剂量组,2.5(mg/kg·d)],阿托伐他汀高剂量干预组[高剂量组,5(mg/kg·d)],每组64只,通过灌胃给药,分别于造模术后第7d、第14d处死小鼠。取小鼠股动脉标本,分别采用HE染色及NIH图像分析软件测量血管内膜及中膜面积,RT-PCR法检测NAD(P)H氧化酶系统主要亚单位p22phox,p47phox,rac-1mRNA表达水平,应用光泽精化学发光法测定股动脉O2-·的含量。各组随机抽取16只老鼠测造模前后血脂及肝功能。结果手术组及药物干预组均有血管内膜过度增生,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未见新生内膜形成,造模术后14d阿托伐他汀两干预组股动脉内膜增厚速度显著减缓(P〈0.05)。术后14d两干预组,股动脉O2-·含量较手术组及术后7d时均显著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4d两干预组股动脉p22phox,p47phox,rac-1mRNA的相对表达量较手术组及术后7d时显著降低(P〈0.05)。各组实验前后血脂、肝功无明显差异(P〉0.05)。小鼠股动脉p47phox,p22phox,rac-1mRNA表达量与O2-·含量之间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07,0.918,0.920(P均〈0.05)。结论短期应用阿托伐他汀能通过抑制小鼠股动脉p22phox,p47phox,rac-1mRNA的表达,减轻损伤血管重构。

  • 标签: 阿托伐他汀 血管重构 血管损伤 NAD(P)H氧化酶系统 小鼠
  • 简介:随机对照试验(RCT)被公认为评价医疗干预措施效果的金标准[1,2]。但在研究罕见病、慢性疾病及涉及伦理学或长期疗效观察等问题上,随机对照试验的可行性较低,而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等非随机对照研究(NRSI)更易达到研究目标,并且也是评估干预疗效的重要方法[3-6]。且一些学者在对RCT和观察性研究进行对比后,认为一个大样本的试验设计完善的非随机研究比一个小样本的设计不佳的RCT更加可取[7,8]。目前,许多评价观察性研究方法学质量的工具已被系统评价采用[9,10],而Newcastle-Ottawa[11]和Downs-Black[12]工具是其中应用最广泛的两种。虽然两者都具有完善的方法学的条目清单,但是每一个条目同时涉及内部有效性和外部有效性,并且缺乏综合性的手册。

  • 标签: 随机对照试验 工具 干预性 长期疗效观察 非随机对照研究 研究方法学
  • 简介: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用“随机法”将我院86例脑梗死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心理状态、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神经功能评分和焦虑、抑郁评分分数比对照组的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梗死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神经功能水平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不良心理状态,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 脑梗死 效果观察
  • 简介:高血压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及高发病,是导致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血压控制达标对于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具有重要意义[1]。高血压是一种需终身治疗的疾病,其防治从医院走进社区势在必行,但社区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并不乐观,具有疾病知晓率低、治疗率低和控制率低的“三低”特点,这与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差密不可分[2]。

  • 标签: 高血压药物治疗依从性 干预对策 社区 心脑血管事件 血压控制情况 高血压病患者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内科护理中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到2015年1月于我院神经内科就诊的脑卒中患者共8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康复护理,两组患者在接受为期3个月的护理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脑卒中的临床护理当中,采用康复护理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的残疾率,提高患者的身体机能,获得非常理想的护理效果,值得在脑卒中临床护理中大力推广。

  • 标签: 神经内科 脑卒中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心理干预对穴位注射治疗冠心病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我院心血管病科收治的132例冠心病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中西医常规治疗护理及穴位注射,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对患者实施穴位注射治疗的过程进行心理干预。结果将两组患者的两次的SAS和SDS评分,两组患者的总体疗效评价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有效减轻患者穴位治疗时的负性情绪,对冠心病患者穴位注射的治疗过程及疗效有积极影响。

  • 标签: 心理干预 穴位注射 冠心病 疗效
  • 简介:1996年7月~2000年12月我们进行了心血管病城镇社区人群综合性干预研究,旨在探讨我国城镇社区人群中实施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主导,以高血压防治为重点的综合性干预措施,摸索适合于我国城镇社区人群防治的干预措施和模式.现简要报告如下:

  • 标签: 丽水市 城镇社区人群 心血管病 综合性干预 疾病预防
  • 简介:目的:探讨在心血管内科患者中,采用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心血管内科患者70例进行分析,根据护理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优质护理服务。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率(94.3%)明显高于对照组(77.1%),患者家属陪护率(20.0%)明显低于对照组(82.9%),患者院内感染、褥疮等并发症发生率(2.9%)明显低于对照组(20.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心血管内科患者而言,采用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家属陪护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常规护理 优质护理服务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