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 标签:
  • 简介:摘要:探讨针对出现紧急门诊救援事件时,应急护士固定排班在其中的有效作用,通过研究找出适合应急护士排班的人员调配策略,以应对可能发生的紧急门诊救援事件。对于医院如何利用好现有的护理人员的资源来进行合理应急护士固定排班,人力资源的分配,工作不仅仅能够保证医院能够有效的对紧急门诊救援事件进行应对,而且还能够降低护理人员的职业倦怠感。

  • 标签: 紧急问诊 救援时间 固定排班
  • 简介:【摘要】强化相关医务工作人员不良事件的监测以及报告工作概念的学习、培训以及知识宣教,使相关工作人员能够意识到监测不良事件以及报告工作的重要性。依托于开展不良事件的报告工作和监测工作,有助于第一时间对不良事件进行发展,为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提供可参考的理论依据,防止重复出现不良事件,降低使用医用耗材期间的风险,提升医院整体医疗工作的水平。基于此,笔者针对于优化医用耗材不良事件监测与报告体系进行了深入分析与探讨,以此为相关学者以及从业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 标签: 医用耗材 不良事件监测 报告体系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ICU患者管道护理不良时间的发生原因,并提出对应的改进措施。方法:选取我院在2021年1月-2022年2月期间收治的80例ICU患者展开回顾性分析,对管理护理不良事件进行记录,并就其原因进行分析。结果:管道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7.50%。结论:ICU患者管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病率较高,护理人员需要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善于分析危险因素,全面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消除安全隐患,保证患者的安全。

  • 标签: ICU 管道护理 不良事件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护理风险是医疗领域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它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护理质量。护理风险可能导致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如误诊、药物误用、感染传播等,给患者带来进一步的伤害。因此,如何有效地防范护理风险,提高患者护理的安全性和质量,是每个医疗机构和护理人员都面临的重要挑战。

  • 标签: 护理风险 防范措施 改进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室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危险因素和防范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在某医院血液透析室发生的116例护理不良事件,分析不良事件的类型、原因以及结果,总结防范对策。结果 结果显示,116例护理不良事件,其中以穿刺点出血(32例)、静脉穿刺针脱落(24例)、感染(18例)、凝血(12例)等为主,占总数的73.3%。结论 血液透析室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因素较多,应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护理安全意识和责任心,有效预防和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血液透析 护理质量 不良事件 预防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护理差错事件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 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在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护士共60名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护理差错调查问卷、职业倦怠量表对护士进行调查或评价,统计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护理差错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发生护理差错的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护士与未发生护理差错的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护士职业倦怠感量表个人成就感、情感枯竭、去人格化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护理差错事件的发生与护士职业倦怠感、个人成就感、情感枯竭及去人格化密切相关。

  • 标签: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护理差错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安全预警护理模式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以确定该方法对神经内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状况的影响。方法:将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14例患者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分别以常规护理模式、安全预警护理模式实施护理。结果: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安全预警护理模式用于神经内科护理,可增强护理人员的预警意识,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并促进患者的康复。

  • 标签: 安全预警护理模式 神经内科 护理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安全预警护理模式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以确定该方法对神经内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状况的影响。方法:将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14例患者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分别以常规护理模式、安全预警护理模式实施护理。结果: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安全预警护理模式用于神经内科护理,可增强护理人员的预警意识,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并促进患者的康复。

  • 标签: 安全预警护理模式 神经内科 护理不良事件
  • 简介:目的描述临床护理人员对临床异常事件报告的认知、态度和行为情况及相关性。方法采用自制的知信行调查问卷对上海市4所3级甲等医院和3所2级甲等医院411名临床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护理人员对临床异常事件报告认知得分(14.73±1.44),对临床异常事件报告的态度得分(57.97±6.58),护理人员行为倾向报告得分(17.37±1.98)。不同年龄、护理工作年限、教育程度和职称的护理人员在临床异常事件报告的认知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龄的护理人员在临床异常事件报告态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教育程度的护理人员在临床异常事件报告行为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异常事件报告认知、态度的得分与行为的得分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1和0.13,P〈0.05),临床异常事件报告的认知与态度的得分呈正相关(r=0.11,P〈0.05)。结论护理人员对临床异常事件报告的认知不足,对临床异常事件报告呈中性态度,行为倾向报告。

  • 标签: 临床护理人员 临床异常事件报告 知信行
  • 简介:[目的]应用瑞士奶酪模型分析住院患儿药物类不良事件中的人为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2月某三级甲等医院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系统中主动上报的住院患儿药物类不良事件65例,采用瑞士奶酪模型对人为因素从组织影响、不安全监督、不安全行为的前兆及不安全的行为4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住院患儿药物类不良事件的人为因素涉及瑞士奶酪模型的各个方面。[结论]应用瑞士奶酪模型对住院患儿药物类不良事件中人为因素进行全面分析,有助于儿科护理管理者转变对不良事件管理方式。

  • 标签: 儿科 不良事件 人为因素 瑞士奶酪模型
  • 简介:目的对经GDS问卷调查存在抑郁状况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实施相关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使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抑郁事件发生率降低。方法在患者入院一周内和出院前各作一次GDS问卷调查,期间护士根据患者病情行健康教育,最后将患者两次GDS问卷进行评分。相关数据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患者两次GDS问卷评分明显差异。结论通过护士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行有效的健康教育后,能使患者GDS问卷评分降低。即抑郁事件发生率降低。

  • 标签: 老年冠心病患者 抑郁调查 健康教育
  • 简介:<正>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发生的、不在计划中的、未预计到的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包括病人在住院期间发生的跌倒、用药错误、走失、误吸或窒息、烫伤及其他与病人安全相关的、非正常的护理意外事件[1]。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是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病区上报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反馈以及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能够达到经验教训共享的目的,并能为护理管理部门决策及持续改

  • 标签: 护理不良事件 瞒报 影响因素
  • 简介:有研究表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CY)与高脂血症、吸烟和高血压一样是一个强有力的独立的导致不稳定心绞痛(UAP)的危险因素。近几年,人们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相关因素及它的危害性了解相对较少。为此,本文通过对2004年2—12月在我院治疗的54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以整体护理的形式进行健康教育并随访,旨在提高患者对HCY、叶酸与维生素B族等知识水平,合理改善饮食习惯,预防不稳定心绞痛不良事件即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的发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不稳定心绞痛患者 健康教育 事件相关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急性心肌梗死 维生素B族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产科病房护理中断事件干预性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院产科于2019年1月起针对护理中断事件施行了干预性管理,并通过比较该措施施行前后一年间本科室20名护理人员工作中护理中断事件发生情况差异,研究干预性管理在产科病房护理中断事件中的应用效果。结果 与干预性管理施行前相比,施行后的护理中断事件发生人次显著减少,中断时间显著缩短,消极型护理中断事件解决发生率和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显著(P<0.05)。讨论干预性管理措施的施行能够减少产科病房护理中断事件的发生,对护理中断事件结局有着优化作用,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产科病房护理 中断事件 干预性管理 效果探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液透析室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进行研究探讨 ,并针对这些不良事件制定相应的措施。方法:选择 2017年 1月~ 2018年 1月在我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 100例患者 ,将患者分为两组 ,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都是 50例患者。比较两组发生不良事件的人数及具体原因。结果:经过护理培训学习后 ,观察组发生不良事件的人数为 6例 ,对照组人数为 14例 ,两组差异明显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管理 .培训 ,对降低血透室不良事件的发生有积极意义。

  • 标签: 血液透析室 护理不良事件 原因 防范策略
  • 简介:目前,各种突发公共事件日趋增多,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破坏人类生存的生产和生活设施,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破坏社会稳定,危害生态环境,当今已引起世界各国政府和公众的高度重视,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机制研究越来越多,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就突发公共事件及其人力资源——救治队伍建设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突发公共事件 救援 人力资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护理安全用药中积极采取护理中断事件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我院血管外科收治的100例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50例均予常规给药护理,观察组基于诱因分析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对比两组给药错误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分析用药差错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分析患者满意度,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护理中断事件干预对患者用药差错率具有降低作用,可改善其满意度。

  • 标签: 护理中断事件干预 护理安全用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普外科发生导管护理操作不良事件时应用安全标识的价值。方法:合计取院内普外科收治的1000例患者为参考对象,将全部患者以电脑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研究组患者实施导管安全标识举措,对照组患者则未进行安全标识举措,重点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和展开安全宣教,以及分析导管护理操作不当的具体原因等。结果:对照组患者导管护理出现不良事件有14例,总发生率为2.80%,其中研究组发生不良事件有3例,总发生率为0.60%,由此得知,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具有意义(P

  • 标签: 安全标识 普外科 导管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主要针对精神科护理管理中使用不良事件报告系统进行管理的效果分析,进而降低护理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事件。方法:本研究将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该时间段本院接收的精神科患者120例,并将其分为均等的A组和B组,分别使用常规和不良事件报告系统两种方式对患者展开护理,并对患者护理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事件进行汇总,了解此次不同护理方式呈现的护理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结果显示,使用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的方式对精神科的患者进行护理,可以大大降低护理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事件,提升对患者护理的质量以及患者的满意程度。结论:以上研究内容和结果显示,精神科的患者更适合使用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的方式进行护理管理,以此来提升对患者护理的效果,使护理过程中的不良事件大大降低。

  • 标签: 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精神科护理管理 应用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