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医学影像技术在医学影像诊断中作用,如何提高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以我院医疗机构以及医疗设备为基准,从个人临床实践经验处罚,从医疗体制改革下医学影像技术医学影像诊断应用入手,分析医学影像技术医学影像诊断之间关系。结果:医学影像技术是医学影像诊断技术支持,两组相互独立又相辅相成,医学影像诊断需求推动医学影像技术发展,医学影像技术是医学影像诊断改革推动力,两者是相互辩证统一整体。结论:医学影像诊断需要强化医学影像技术额支持,通过临床诊断需求以医学影像诊断技术为主,提高医学影像诊断正确率以及诊断水平,提高医院诊断水平以及医疗服务质量。

  • 标签: 医学影像技术 医学影像诊断 关系
  • 简介:目的:探讨肺部混合性感染病原CT表现特征。方法:收集临床确诊肺部混合感染34例临床及CT资料,回顾性分析其感染病原体及对应CT特点。结果:肺部混合性感染CT表现多种多样,基本表现为肺内实质和间质同时受累,呈小点状、小片状、结节状、磨玻璃、小空洞阴影多种混合存在;不按肺叶和支气管纹理散在分布。病变兼有单纯病毒、细菌真菌同时感染特点。其中细菌+真菌9例,结核+支原体2例,巨细胞病毒+细菌感染6例,结核+真菌10例,结核+细菌+真菌5例,卡氏肺囊虫+细菌2例。结论:肺部混合性感染病原分布广,老年患者、结核、肿瘤ICU患者等容易发生混合感染,CT表现为肺实质及间质同时受累,影像表现混杂,无明显特异性。CT价值在于明确病变范围和程度。

  • 标签: 肺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目的:探讨囊性肾癌MSCT及MRI表现,旨在提高囊性肾癌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14例囊性肾癌患者CT及MRI表现。结果:囊性肾癌14例,其中多房型9例,单房型5例。有壁结节者6例,无壁结节者8例;壁及分隔厚薄不均匀者12例,囊壁光滑者2例。增强扫描囊壁、分隔及壁结节明显中度强化。结论:囊性肾癌CT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在肾囊性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肾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比较GEVCTGE750HDCT在健康人群中进行肺结节(早期肺癌)筛查价值。方法对3269例健康体检者肺部CT和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GEVCTE750HDCT筛查早期肺癌敏感性和辐射剂量。除探测器和重建算法外,其他软硬件和扫描参数均相同。结果GEVCT组(931人)检出肺结节72例89个结节,病理证实早期肺癌3例;GE750HDCT组(605人)检出肺结节83例146个结节,病理证实早期肺癌4例。GE750HDCT对肺结节检出率高于GEVCT(P<0.05)。GEVCT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平均值为(9.8209±1.63092)mGy,剂量长度乘积(DLP)平均值为(511.15±45.73)mGy-cm;GE750HDCTCTDIvol平均值为(5.4250±1.72108)mGy,DLP平均值为(229.09±84.73)mGy-cm。GE750HDCT辐射剂量低于GEVCT(P<0.05)。结论GE750HDCT较VCT分辨率更高且辐射剂量更小,更适合健康群体早期肺癌筛查。

  • 标签: 肺结节 早期肺癌 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辐射剂量
  • 简介:【摘要】本设计为一种用于肝病治疗仪灯罩,属于医疗用具技术领域,包括聚光罩和遮光罩,肝病治疗仪治疗灯可拆卸 套设于聚光罩内,聚光罩可拆卸套设于遮光罩内;遮光罩中上部呈可伸缩波纹状,遮光罩下部外侧设有相对称第一调节 环扣和第二调节环扣,上部设有相对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还包括第一约束带和第二约束带,所述第一约束带和第二约束带 一端均遮光罩下部内侧连接,另一端分别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而分别第一调节环扣和第二调节环扣连接。该灯罩结 构简单,不仅可以有效聚集照射光束,提高照射治疗效果和效率,而且可起到防寒和遮挡外人视线作用,有效提升了患者 进行照射治疗舒适感。

  • 标签: 肝病治疗仪,灯罩
  • 简介:“肺大肠相表里”是中医基础理论之一。笔者在整理“肺大肠相表里”古籍文献和现代研究成果基础上,发现中医名词“肺”、“大肠”现代医学名词“肺”、“大肠”具有同源性。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从经络穴位刺激引起脑功能区变化、中医“脏病及腑,腑病及脏”理论、经络穴位刺激引起相应脏器功能改变等角度人手,分析影像医学参与“肺大肠相表里”研究可行性。

  • 标签: 肺与大肠表里 磁共振成像
  • 简介:1资料方法1.1一般资料对我院358例高千伏摄影记录进行分析,男女均有,年龄15~73岁,其中2002年前127例,2002年购置CR后231例。机器用GE500mA—B型X线机富士FCR5000处理系统,DRYPIX激光像机。

  • 标签: 高千伏摄影 甲级片率 CR系统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超声磁共振对胎盘植入诊断价值对比。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收入30例孕龄期女性,所有患者均采取超声磁共振检查,比较两组干预结果。结果 磁共振检查中,胎盘后间隙消失、胎盘子宫交界处显示不清、后壁植入胎盘后血流信号丰富分别为93.33%、93.33%、86.67%,高于超声80.00%、80.00%、56.67%,前置胎盘胎盘后血流信号丰富56.67%,低于超声76.67%,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磁共振用于胎盘植入诊断效果更为显著,可作为一类辅助诊断疾病优选影像学手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超声 磁共振 胎盘植入 诊断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卵巢手术患者术前超声评价对手术指征指导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卵巢手术患者159例,就其超声物理特征、临床特征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9例患者共发现卵巢病灶171处。囊性病灶恶性率以病灶最大径7cm为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囊壁有乳头组恶性率高于无乳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囊实性病灶恶性率以5cm为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性病灶恶性率以病灶最大径5cm7cm为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2例患者既往有胃肠道乳腺恶性肿瘤,7例术后病理为转移性肿瘤(58.3%)。结论:对于超声提示卵巢实性病变、〉7cm囊性病变〉5cm囊实性病变具有手术指征;对于既往有胃肠道乳腺恶性肿瘤病例,需警惕转移性肿瘤可能。

  • 标签: 卵巢手术 超声 手术指征
  • 简介:目的:探讨表观弥散系数(ADC)直肠癌患者病理预后因子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49例未行新辅助治疗而直接手术治疗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内容包括分化程度、T分期、N分期、神经及脉管是否受侵及是否存在癌结节;免疫组化包括Ki-67、p53及p21表达情况。测量49例直肠癌患者术前病灶ADC值(b=800s/mm2)。对不同组别[包括不同分化程度、T1~2对T3~4,N0对N+、环周切缘(-)对(+)、神经侵犯(-)对(+)、脉管癌栓(-)对(+)及癌结节(-)对(+)]之间ADC值进行比较;同时对不同p53及p21表达组之间ADC值进行比较,计算Ki-67标记指数(LI)ADC值相关系数。结果:统计学分析显示,两名医师对ADC值测量具有很好一致性(k=0.775)。本研究中,T1~2组ADC值显著高于T3~4组(P=0.001);N0组ADC值显著高于N+组(P=0.017)。ADC值Ki-67LI呈负相关(r=-0.318)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6)。ADC值在其他组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直肠癌ADC值与其病理预后因子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生物学特性,有望作为直肠癌非创伤性影像生物标记。

  • 标签: 直肠癌 弥散加权成像 影像标记
  • 简介:目的评估超声造影增强CT对肾癌囊性变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005年7月-2017年4月行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和增强CT检查102例经病理证实为囊性肾癌患者影像学资料,应用Fisher精确概率法进行分析.结果:102例肾癌囊性变均经外科手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包括92例透明细胞癌、6例嫌色细胞癌和4例乳头状肾细胞癌.102例肾占位性病变彩超检查血流显示率为82.35%(84/102),超声造影血供显示率为98.04%(100/102),增强CT血供显示率为95.10%(97/102).超声造影误诊4例为复杂囊肿,诊断准确率为96.08%(98/102).增强CT误诊8例为复杂囊肿,3例为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例未发现病灶,诊断准确率为87.25%(89/102).超声造影Bosniak分级:Ⅱ级2例,ⅡF级2例,Ⅲ级18例,Ⅳ级80例;增强CTBosniak分级:Ⅱ级3例,ⅡF级5例,Ⅲ级17例,Ⅳ级75例.Fisher显著性检验结果显示,超声造影增强CT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0).结论:超声造影增强CT均可使用Bosniak分级诊断肾癌囊性变,超声造影诊断效果不亚于增强CT,可为临床决策提供帮助.

  • 标签: 超声造影 增强CT 囊性肾癌
  • 简介:目的探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CT表现病理结果相关性,评价CT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甲状腺良性肿瘤59例(腺瘤53例、囊肿4例、结节性甲状腺肿2例)和恶性肿瘤19例(乳头状癌16例、滤泡癌2例、髓样癌1例)患者术前CT表现,并与手术病理对照,对所获数据进行检验。结果59例良性病变,单侧发病42例、双侧发病17例,共83个病灶;19例恶性病变,18例单侧发病、1例双侧发病,共20个病灶。边界:良性病变边界不清13个(13/83,15.7%)、恶性病变11个(11/20,55.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钙化:良恶性病变出现钙化率分别是12/83(14.5%)和9/20(45.0%),恶性病变钙化发生率高于良性病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囊性变:良恶性病变发生率分别为35/83(42.2%)和3/20(15.0%),良性病变囊变发生率高于恶性病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包膜不完整性:良恶性病变分别为5/83(6.0%)和15/20(75.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强化程度:明显强化者良恶性病变分别为27/83(32.5%)和14/20(70.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镶嵌征":良恶性病变出现率分别为0和8/20(40.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良恶性病变发生率为0和5/19(26.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当甲状腺病变内出现钙化、包膜不完整、增强后见"镶嵌征",伴颈部淋巴结肿大时,要高度考虑甲状腺癌诊断,建议临床穿刺活检手术切除。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结节 计算机断层扫描 病理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医学生体像障碍自我接纳、完美主义关系。方法:采用中文版完美主义多维问卷(MPS)、美容心理自评量表(CMSS)、自我接纳问卷(SAQ)对405名医学生进行问卷测量,其探讨三者相关性。结果:医学生自我接纳在三类完美主义均呈显著负相关(ps0.05),他人完美主义呈显著负相关(p

  • 标签: 医学生 自我接纳 体像障碍 完美主义
  • 简介:目的:分析结肠憩室炎CT表现,提高CT对结肠憩室炎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结肠镜证实为憩室炎患者CT资料及临床资料。结果:23例CT均示结肠憩室炎,其中4例同时伴阑尾炎,位于右半结肠20例(升结肠12例,回盲部5例,盲肠3例),占87.0%;左半结肠3例(降结肠2例,乙状结肠1例),占13.0%。结肠憩室炎CT表现为突出于肠壁小囊袋状突起,其内为气体21例(91.3%),液体2例(8.7%),粪石4例(17.4%),憩室内可见环状高密度影13例(56.5%),憩室壁毛糙增厚、邻近肠壁毛糙增厚、周围脂肪结构紊乱23例(100%),淋巴结反应性增大15例(65.2%),邻近腹膜增厚17例(73.9%)。结论:憩室炎具有特征性CT表现,CT在其诊断鉴别诊断方面有着重要价值。

  • 标签: 憩室炎 结肠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市胸科医院肺部肿瘤临床医学中心外科2007年6月—2013年3月手术切除明确肺癌并具有CT薄层和三维重建≤20mm微小结节161例患者,观察影像学特征病理类型之间关系,从影像学角度探索具有侵袭性特征病理类型预测临界值。方法特定专家组根据既定读片顺序分析影像结果,并与病理诊断对照,应用SPSS软件进行χ2、Pearson相关分析,ROC预测临界值。结果高危低危组影像学特征存在显著差异,主要表现在结节最大径、密度(磨玻璃密度影中实性病变所占比例)、血供、分叶、毛刺和胸膜凹陷征,其中以结节密度、结节最大径病理亚型相关性最高。ROC分析显示,结节最大径临界值为13.50mm,结节密度临界值为37.5%,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717和0.841。结论最大径和密度可能是判断微小肺癌侵袭性病理类型预测值。

  • 标签: 肺微小结节 非小细胞肺癌 影像学特征
  • 简介: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乳腺叶状肿瘤纤维腺瘤诊断价值。方法:对术前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48例乳腺叶状肿瘤和128例纤维腺瘤超声声像图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高频超声声像图显示2组在肿瘤形状、内部回声、有无钙化及无回声区、后方回声、血流信号分级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高频超声声像图示肿块呈欠规则不规则形,内部回声不均匀,见钙化及无回声区,后方回声增强,彩色血流分级呈ⅡⅢ级,均视为乳腺叶状肿瘤纤维腺瘤鉴别要点。

  • 标签: 超声检查 乳腺肿瘤 纤维腺瘤
  • 简介:目的:应用超声影像学诊断分析痛经患者不同声像特点,探讨超声痛经中医证型之间相关性。方法:选择痛经患者150例,辨证分型为。肾气亏损型、气血虚弱型、气滞血瘀型、寒凝血瘀型、湿热蕴结型,均行超声检查,分析痛经中医证型超声诊断结果之间相关性。结果:痛经在中医证型中以实证多,虚证少。不同中医证型在子宫内膜异位、子宫肌瘤、慢性盆腔炎影像学类型上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滞血瘀型中以子宫内膜异位和子宫肌瘤占多数。结论:超声诊断能够为中医痛经辨证施治提供影像学依据,有助于中医临床进行辨证分型。

  • 标签: 痛经 辨证分型 超声检查
  • 简介:【摘要】混合式教学已成为当前信息化教学背景下主流教学模式,为激发学生学习生理学知识主观能动性,加深对重点和难点知识理解和掌握,在生理学教学中,构建了基于人卫教学助手混合式教学模式。调查问卷显示,大多数学生喜欢这种教学模式,表示可以有效促进学习,提高学习主观能动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肝脏神经内分泌肿瘤超声造影表现特征,探讨超声造影对肝脏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断价值及病理分级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9月—2017年9月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34例肝脏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其中25例由肝脏穿刺活检手术病理证实,9例由原发灶病理结合增强CT/MRI检查证实。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超声造影检查。根据病理结果,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orldHealthOrganization,WHO)2010年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肿瘤分级标准,将肿瘤病理分级分为G1、G2和G3级。G2G3级病灶间定量指标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U检验,定性指标的比较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结果:34例肝脏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分级为G1级0例,G2级21例,G3级13例;病灶平均开始增强时间、达峰时间、消退时间分别为(16.2±4.7)、(22.0±5.5)和(42.9±23.4)s;在动脉期增强过程中,79.4%(27/34)病灶表现为整体增强,20.6%(7/34)病灶表现为向心性增强;增强达峰时,61.8%(21/34)病灶呈均匀增强,26.5%(9/34)病灶呈不均匀增强,11.8%(4/34)病灶呈环形增强;门静脉期,所有病灶均表现出不同程度减退,其中32.3%(11/34)病灶呈轻度减退,67.7%(23/34)病灶呈明显减退;延迟期所有病灶均呈明显减退。肝实质增强情况相比,病灶增强-减退模式可表现为"快进快出"、"同进快出"及"慢进快出"3种。其中52.9%(18/34)病灶呈"快进快出",38.3%(13/34)病灶呈"同进快出",8.8%(3/34)病灶呈"慢进快出"。G2G3级病灶间增强-减退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增强时间、增强方式、峰值表现和减退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脏神经内分泌肿瘤超声造影表现具有一定特征,病灶增强-减退模式对肝脏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分级预测有一

  • 标签: 肝肿瘤 神经内分泌肿瘤 超声造影
  • 简介:目的:通过对兔脑微出血模型建立,比较MRI不同序列对微出血灶检出率差异,并对各序列显示体积及大体病理体积进行测量,探讨SWI对微出血灶影像放大效应。方法:选用12个月龄成年新西兰大白兔4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5只)、实验组(35只)。对照组钻孔、进针、不注血;实验组钻孔、进针并注血,分别于注血完成后1h(超急性期)、48h(急性期)、15d(亚急性期)、35d(慢性期)行MRI规定序列扫描及各期病理标本取材,对照观察影像病理表现,并测量体积。结果:SWI常规T1WI+T2WI序列比较,出血灶检出率高,分别为100%、70.59%。SWI对实际微出血灶存在磁敏感放大效应,平均放大率为(1.74±0.77)倍。结论:SWI比常规序列对微出血灶检出率高,是检查颅内微出血灶非常敏感序列。SWI对微出血灶存在磁敏感放大效应,可夸大微出血灶实际体积。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脑出血 模型 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