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五常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7年1月我院手术室护理管理中五常实施为界,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前来我院实施手术治疗的48例患者作为研究组,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行手术治疗的48例病患作为对照组,比较应用效果。结果对照组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均高于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研究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五常可提高护理管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减少不良事件,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手术室 护理管理 五常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分级检验在肾脏生化检验中的阳性检出率。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肾脏生化检查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进行分组,分别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其中研究组患者给予分级检验进行检验;参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检验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生化指标的性检出率。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检验方式检验后,其中研究组患者的胱抑素C与参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133,p>0.05);研究组患者的血尿素氮阳性检出率为20(50%),血肌酐的阳性检出率为23(57.5%),参照组患者的血尿素氮阳性检出率为5(12.5%),血肌酐的阳性检出率为8(20%),研究组患者的血尿素氮阳性检出率和血肌酐的阳性检出率均显著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讨论分级检验在肾脏生化检验中可取得显著的临床检验效果,提升患者的诊断准确率,避免漏诊、误诊等现象的发生,为临床医师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使患者可尽早的接受针对性治疗,提高其治疗效果。值得广泛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分级检验法 肾脏生化检验 阳性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全骨髓贴壁从兔骨髓中分离培养BMSCs,并进行成骨的诱导分化及鉴定。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分离兔BMSCs,观察其形态特征;选择维生素C、β-甘油磷酸钠、地塞米松等生长因子诱导BMSCs的成骨分化,碱性磷酸酶染色测定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抗原CD29、CD34、CD44、CD45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体外培养兔BMSCs成梭型,细胞扁平,胞体狭长,增殖能力强。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显示,第3代培养的细胞CD29和CD44阳性,CD34和CD45阴性。成骨诱导培养10d,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提示全骨髓贴壁分离兔BMSCs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分离方法,可作为稳定种子细胞进行体内组织工程研究。

  • 标签: 间充质干细胞 全骨髓贴壁培养 细胞鉴定 成骨诱导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肩难产产妇分娩中应用改良式旋肩处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78例研究对象均选自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我院分娩的肩难产产妇和其胎儿,根据接产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接产,观察组采用改良式旋肩,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产程时间更短、产后出血量更少;另外,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6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64%;观察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为10.26%,与对照组的28.21%相比较有着较大优势。两组对比差异较大,呈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肩难产产妇分娩中应用改良式旋肩处理,能够减少新生儿和产妇风险事件产生,还能缩短产程,提升自然分娩的质量,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改良式旋肩法 肩难产 臂丛神经损伤 产后出血
  • 简介:目的:探讨早孕期采用2次超声判断双胎绒毛膜性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33例在我院产科检查及分娩的双胎妊娠孕妇的临床资料。孕5-10周(早孕早期)进行第1次超声检查,判断双胎绒毛膜囊、羊膜囊数目:孕11~13周(早孕晚期)进行第2次超声检查,并参考第1次超声结果判断双胎绒毛膜囊、羊膜囊数目。比较早孕早期单次超声和早孕期2次超声判断双胎绒毛膜性的准确率。结果:33例双胎妊娠孕妇分娩后经胎盘病理检查.证实双绒毛膜囊双羊膜囊双胎者为20例.单绒毛膜囊双羊膜囊双胎者为11例.单绒毛膜囊单羊膜囊双胎者为2例。早孕早期单次超声判断双胎绒毛膜性的准确率为78.78%(26/33).早孕期2次超声判断双胎绒毛膜性准确率为93.93%(31/33)(P〈O.05)。结论:早孕期2次超声可弥补早孕早期单次超声判断双胎绒毛膜性的不足,且具有更高的判断准确率。

  • 标签: 双胎 绒毛膜囊 超声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ELISA筛查梅毒抗体假阳性的结果。方法先用ELISA检测8506例患者血清,再用TPPA及WB实验检查阳性标本,以分析假阳性的结果。结果ELISA检出的阳性标本有324例,其中老年组中204例患者是阳性,中青年组中120例患者是阳性。老年组中,经TPPA检测发现,阳性为198例,假阳性率是2.94%,经WB检测发现,阳性为191例,假阳性率是6.37%,经数据分析,TPPA与WB的假阳性率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中青年组中,经TPPA检测发现,阳性为117例,假阳性率是2.50%,经WB检测发现,阳性为115例,假阳性率是4.17%,经数据分析,TPPA与WB的假阳性率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为增加梅毒检测准确率,在ELISA的基础上,结合临床病史及表现,用WB或TPPA再次进行复查。

  • 标签: ELISA法 梅毒抗体 假阳性 分析
  • 简介:目的:合理地配置护理人力资源,确保单位时间内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方法:通过更新排班方法,将儿科护士分为新生儿组和普儿组各15例,新生儿组采用固定轮转式排班,普儿组采用人性化排班,测评其满意度。结果:固定轮转式排班与人性化排班比较P<0.01,有显著差异。结论:合理搭配人员进行按需排班是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的新方法。

  • 标签: 儿科护理学 病人满意/统计学和数值数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不同血流阻断在原发性肝癌手术中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2年1月—2015年6月来该院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患者96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将其分成A、B、C3组,每组32例,A组采用第一肝门阻断,B组采用半肝血流阻断,C组采用保留半肝血流阻断。观察3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53.45±20.92)min、B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212.08±18.94)min、C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56.95±17.83)min,A、C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B组;A组患者术后胆红素恢复时间为(11.27±2.58)d、B组患者术后胆红素恢复时间为(7.53±1.85)d、C组患者胆红素恢复时间为(7.41±1.36)d,B、C两组患者术胆红素恢复时间明显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在术中出血量及血流阻断时间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述3种血流阻断均能减少原发性肝癌患者术中出血量,但半肝血流阻断及保留半肝血流阻断安全性更高,且保留半肝血流阻断操作简单,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 标签: 血流阻断法 原发性肝癌 肝血流阻断法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目测定位在新生儿桡动脉采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2017年1月到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204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需要实施新生儿桡动脉采血,对照组102例采用触摸;观察组102例采用目测,回顾分析新生儿桡动脉采血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新生儿桡动脉采血穿刺成功率以及采血时间优于对照组上述指标(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目测在新生儿桡动脉采血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能够提高穿刺成功率,缩短采血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新生儿桡动脉采血 目测法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活血利水对脑出血老年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脑出血患者7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中心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仅接受西药治疗,实验组在则接受西药联合活血利水法治疗,对比2组老年脑出血患者治疗效果的差异性。结果实验组老年脑出血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4.29%)明显优于对照组老年脑出血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82.86%),P<0.05。同时,实验组老年脑出血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水肿吸收率、血肿液化吸收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血利水法治疗脑出血的效果较好,可以减少患者的脑水肿情况,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

  • 标签: 活血利水 脑出血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内治与外治法结合治疗小儿抽动障碍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近8年门诊就诊的儿童抽动障碍患儿65例,按就诊时间先后分为西医组34例和中医组31例,西医组用泰必利口服治疗,中医组用中药内服与刮痧推拿结合治疗。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χ2=9.16,p<0.01。两组治愈率比较χ2=9.61,p<0.01。中医组疗效明显优于西医组。两组不良反应比较χ2=7.13,p<0.01。中医组安全性明显优于西医组。结论中医治疗小儿抽动障碍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抽动障碍 内治法 外治法 中医 泰必利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在结肠癌治疗中,应用中间入路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分析。方法选取66例,在我院进行结肠癌治疗的患者来研究,将其分组分别施以其中间入路完整结肠系膜切除(观察组),以及常规的根治术(对照组)进行治疗,分析其结果的不同。结果观察组经过该切除术治疗后,身体各项指标变化显著,且优于对照组,组间经过详细的对比,有较大差别有意义,P<0.05。结论针对结肠癌患者的临床治疗,应用中间入路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治疗,效果较好,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预后质量。

  • 标签: 结肠癌 中间入路法 完整结肠系膜 切除 应用
  • 简介:针对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的国内一些有机化学教材及相关出版物中,用系统命名命名有机化合物存在的若干问题,以及学生学习中的难点,以IUPAC规则(1993)和中国化学学会《化学命名原则》(1980)为依据,阐述存在问题及原因,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 标签: 有机化合物 系统命名法 最低系列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并归纳血液灌流联合血液滤过法治疗高脂血症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0例高脂血症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计算机表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使用血液滤过方法进行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血液灌流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联合组患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CRP以及IL-6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数据从统计结果思考,具有参考价值。结论使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滤过的方法对高脂血症胰腺炎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各项指标并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血液灌流 血液滤过 高脂血症胰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ELISA在诊断梅毒螺旋体感染中的临床检验作用。方法将2013年1月~2017年8月疑似梅毒螺旋体感染的4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分别采用甲基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和酶联免疫吸附(ELISA)进行检测,分析ELISA在诊断梅毒螺旋体感染中的临床检验价值。结果TRUST检测后敏感性为91.18%,特异性为63.64%,,检出率为81.58%;ELISA检测后敏感性为93.33%,特异性为66.67%,,检出率为97.73%,TRUST检测和ELISA检测组间数据对比(P<0.05)。结论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对梅毒螺旋体感染进行检测,准确性更高。

  • 标签: 梅毒 酶联免疫吸附法 螺旋体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中医“和”在消化内科常见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2015年5月-2017年1月消化内科常见病患者48例随机分两组。西医常规组采用西医治疗方法,中医治疗组采用中医“和”。比较两组患者消化内科常见病治疗效果;症状消失时间、幽门螺杆菌转阴时间、治疗时间;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躯体状况、社会功能等生存质量指标的差异。结果中医治疗组患者消化内科常见病治疗效果高于西医常规组,P<0.05;中医治疗组症状消失时间、幽门螺杆菌转阴时间、治疗时间短于西医常规组,P<0.05;治疗前两组躯体状况、社会功能等生存质量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中医治疗组躯体状况、社会功能等生存质量指标改善幅度更大,P<0.05。结论中医“和”在消化内科常见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促进症状消退和幽门螺杆菌转阴,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中医&ldquo 和法&rdquo 消化内科常见病 临床应用效果
  • 作者: 辛天虹
  • 学科: 医药卫生 > 诊断学
  • 创建时间:2022-07-22
  • 出处:《医药卫生》2022年7月
  • 机构:安新县医院检验科,河北 安新071600
  • 简介:目的:此次研究主要分析了分级检验在肾脏生化检验中的效果及准确性。方法:选取了近1年左右时间内到我院接受生化检验的肾脏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样本,从中抽取样本量为100例,并采取随机分组将其分为两组,一组为研究组(50例),该组中患者实施分级检验进行检验肾脏生化指标,另一组为对照组,选取样本量同样为50例,该组中患者实施拉网式生化检验,分组完成之后便对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模式的检验方案,待患者检验后,对这些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加以统计评估,以此来对比分析两种检验方式的效果及准确性。结果:针对实验研究期间所得数据进行评比,可以掌握到经过检验后,研究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生化指标检验结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级检验在肾脏生化检验中应用价值较高,可提升阳性检出率,准确率较高,同时可为患者临床治疗提供有力的支持,值得进一步临床观察并推广应用。

  • 标签: 分级检验法;肾脏;生化检验;效果;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