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阐述大肠埃希菌的微生检验方法,探讨大肠埃希菌检验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患者52例作为样本,准备全自动微生分析仪及MacA培养基,组织52例患者采集痰液、尿液及切口组织等标本,采用全自动微生分析仪检验大肠埃希菌。结果52例样本中,共10例检出大肠埃希菌,与临床观察结果一致。阴性对照组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为0。大肠埃希菌大小平均为1.52μm、周身鞭毛、可运动、无芽。MacA平板上呈桃红色,为圆形,表面光滑。结论临床应将全自动微生分析仪应用到大肠埃希菌的检验中,提高检出率,为感染的防治,以及患者疾病治疗有效率的提高奠定基础。

  • 标签: 大肠埃希菌 微生物检验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妇科炎症感染中微生检验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18年4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妇科炎症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培养法进行微生检验,观察组应用凝集法进行微生检验,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检验结果。结果对照组患者中检验结果呈阳性26例,阴性14例,阳性率65.0%(26/40);观察组患者中检验结果呈阳性28例,阴性12例,阳性率为70.0%(28/40),两组研究对象检测出阳性率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妇科炎症感染的患者利用微生检验方法检测,从效果中看出凝集法和培养法的效果均均有一定的优势,保障了检验结果的准确度,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妇科炎症感染 微生物检验方法 临床效果
  • 简介:为适应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需要,实现培养高层次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对高职高专医学检验专业《微生学检验》课程从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学内容和方法、实验实训教学、考核方法、教材等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 标签: 高职高专 微生物学检验 教学改革
  • 简介: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人们对于食品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微生是危害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因此对于食品中微生的检测已经成为社会公众普遍关心的问题。近些年随着技术的发展,食品微生检测技术不断创新,快速微生食品检测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为保障食品安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基于此,本文对近些年来关于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微生检测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为实际食品安全检测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快速检测技术 食品 微生物 应用
  • 简介:1975年,FrederickSanger等发明了双脱氧链终止法(Sanger法)核酸测序技术,该技术以其高准确率、读长较长的特点在人类基因组计划及相关科研领域的研究中取得了重大成就。然而,Sanger测序成本高、测序速度慢、通量低的缺点限制了其大规模推广应用。基于此背景,新一代的测序技术应运而生。新一代测序(next-generationsequencing,NGS)也被称为深度测序、高通量测序或大规模平.

  • 标签: 新一代测序 高通量测序 深度测序 临床微生物
  • 简介:摘要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重性精神疾病,因其高复发率、高自杀率,已成为世界性的难题,而其发病机制不清。其核心症状为情绪问题,但常伴有突出的胃肠道反应。目前,被称为"第二大脑"的肠道及其微生,在各种心理疾病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而且肠道系统因其独特的作用机制,可能通过肠-脑轴影响宿主的脑行为,甚至心理状态。那么,这种人体的"第二大脑"的是否在抑郁症发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肠-脑轴又是通过很忙样的机制影响行为的情绪和行为的改变。本研究通过对早期抑郁症患者肠道微生分布特点和健康对照肠道微生菌群结构进行分析,为抑郁症的微生组学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标签: 微生物菌群 抑郁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微生检验结果影响因素,并提出具体的质量控制策略。方法选取本单位实施微生检验质量控制期间的检验标本5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本单位未实施微生检验质量控制期间的检验标本5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样本微生检验结果的误差率,分析微生检验结果影响因素。结果对照组检验误差率12%,观察组检验误差率4%。观察微生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发现主要包括人员因素、操作因素、标本因素以及微生检验工具消毒不严格等。结论应对微生检验人员加以培训,提高其素质、严格操作流程、提高标本送检规范化水平,提高微生检验结果准确度。

  • 标签: 影响 微生物 检验结果 因素分析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临床微生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表现。方法对收集的微生检验与细菌耐药性监测标本展开药敏试验,共获得300株致病菌株,分析致病菌的抗菌敏感性与耐药性表现。结果300株致病菌株中革兰阳性菌占62.33%(187/300),革兰阴性菌占37.67%(113/300);其中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97株(32.33%),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85株(28.33%),肠杆菌50株(16.67%),非发酵菌38株(12.67%),肠球菌30株(10.00%)。不同菌种对不同抗菌药物耐药性①MRCNS对青霉素耐药性100.00%(97/97)、氨节西林100.00%(97/97)、头孢他啶49.48%(48/97)、氧氟沙星68.04%(66/97)、环丙沙星63.92%(62/97);②MRSA对青霉素耐药性100.00%(85/85)、氨节西林98.82%(84/85)、头孢他啶48.24%(41/85)、氧氟沙星40.00%(34/85)、环丙沙星36.47%(31/85);③肠杆菌对青霉素耐药性0、氨节西林94.00%(47/50)、头孢他啶64.00%(32/50)、氧氟沙星20.00%(10/50)、环丙沙星22.00%(11/50);④非发酵菌对青霉素耐药性0、氨节西林94.74%(36/38)、头孢他啶97.37%(37/38)、氧氟沙星23.68%(9/38)、环丙沙星13.16%(5/38);⑤肠球菌对青霉素耐药性0、氨节西林16.67%(5/30)、头孢他啶23.33%(7/30)、氧氟沙星30.00%(9/30)、环丙沙星23.33%(7/30)。MRCNS、MRSA对各类抗菌药物耐药性最为突出;在抗菌药物中青霉素、氨苄西林在不同菌种耐药性更为突出。结论临床治疗用药中需重视对病原菌耐药性分析,结合其敏感性与耐药性选择疗效较优的抗菌药物,提升治疗效果。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细菌 耐药性 监测探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病原微生检测儿童细菌性腹泻的治疗价值。方法选2016年8月至2017年9月吴忠市某医院收治的儿童细菌性腹泻患儿160例作为观察对象,对所有患儿进行病原微生检验,对病原菌药敏结果进行分析,探讨防治的措施。结果160例患儿当中,病原菌检出158株,志贺氏菌属有80株,弧菌属有40株,气单胞菌有20株,其他菌种有18株。所检出的所有病原菌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药物有着较强的耐药性。结论按照病原微生检验的结果与药敏试验的结果,针对性的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能够有效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对患儿的预后及发育有改善的作用,促进临床治疗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及运用。

  • 标签: 病原微生物 儿童细菌性腹泻 治疗价值
  • 简介:摘要生活饮用水对社会上生存的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国家政府和相关部门要保障人们的生活质量水平和身心健康就必须要重视起用水安全问题,这样才能更好的维持社会的安全和稳定。在本文中,笔者将针对生活饮用水中的卫生检测进行讨论,特别是针对总大肠菌群的两种检验方法进行讨论,希望能够帮助民众在未来更加安全、放心的用水。

  • 标签: 生活饮用水 微生物检验 方法和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疾控中心微生实验室质量控制影响因素,提出具体解决对策。方法以疾控中心2015年12月-2017年1月作为实验研究阶段,2015年12月-2016年6月落实常规质控管理阶段为实验前,2016年7月-2017年1月实施全面质量控制管理阶段为实验后,各取150份微生检验样本。对比实验前后质量问题发生率以及具体影响因素。结果实验后对比实验前质量问题发生率明显降低,样本因素、仪器因素为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微生实验易发生质量问题且影响因素较多,全面落实质量控制管理可以提高实验质量。

  • 标签: 疾控中心 实验室质量 微生物检验 相关因素
  • 简介:随着我国高校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多媒体素材库的建设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临床微生学与检验是检验医学专业本科生的主干课程之一,通过多媒体素材库的建设,有效提高了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 标签: 多媒体素材库 建设 应用
  • 简介:多媒体教学是我国医学院校教师普遍采用的现代化教学形式,并已成为医学院校教学信息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在临床微生学检验教学中,尽管多媒体教学提供了多样化教学方式和多维化教学空间,但应注意使用多媒体教学后可能存在的一些的问题,从而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教学,进一步提高临床微生学检验的教学质量。

  • 标签: 多媒体教学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 教学质量
  • 简介:该文围绕提高临床微生实验教学质量而进行积极的尝试。根据目前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实验带教方法、实验课件制作、实验报告的评分及实验考核方法等方面进行了阐述,通过教学活动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预期效果。

  • 标签: 实验教学 临床微生物检验 教学改革
  • 简介:毕业实习出科考核是检验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有效手段,一套好的考核体系能真实反映学生的水平,同时也能反映出我们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通过多年的实习带教,我们摸索出一套较为完善的出科考核体系,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标签: 临床微生物学 毕业实习 出科考核 技能考试 临床操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学校饮水机出口水的水质微生污染状况,并提出改进的建议。方法随机抽取我县67所学校的218台饮水机出口水作为检测样本,采用GB/T5750-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检验方法,检测出口水质的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并采用GB4789.15-1998进行霉菌和酵母菌计数检测,分析检测结果。结果218份水样检测结果显示,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和霉菌酵母菌的合格率分别为75.7%、89.0%、100.0%、92.2%;冷水口样品的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霉菌及酵母菌合格率均明显低于热水口样品,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学校饮水机出口水的水质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微生污染,学校应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安全饮水意识,教育、卫生等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疾病控制机构应加强对学校饮用水的监测,共同为学校饮用水的安全卫生提供保障。

  • 标签: 学校 饮水机 水质 微生物污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生检测技术在生活饮用水和水源水检测时的应用效果;方法对送检的25份生活饮用水和25份水源水样本进行微生检测,并参考GB5749-2006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对比水样的合格率;结果25份生活用水的检测合格率为80.00%(20/15),25份水源水检测合格率为64%(16/26)。结论在生活饮用水以及水源水检测过程中开展微生检测,能够有效检测出水样中细菌含量,快速判断出水质受到污染的区域,为监管部门做好水质处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从而提高我国居民生活用水质量。

  • 标签: 生活饮用水 水源水 微生物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在食品微生学中检验菌落总数时用到的平板菌落计数法、菌落总数测试片法检验方法以及TTC培养基3种测定方法的检测效果,以达到提高食品菌落总数检验的检出率和灵敏度的目的。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需要测定的153个样品,按照国家相关标准采用标准平板菌落计数法、菌落总数测试片法检验方法和TTC培养基法进行培养,培养一段时间后记录菌落检出数。结果在测定的153个样品中,标准平板菌落计数法、菌落总数测试片法和TTC培养基法三种测定法中合格的份数分别为137、129、126,三中测定方法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三种测定方法进行食品微生学检验,得到的效果相当,但是TTC培养基法的检出率和灵敏度要明显优于其他两种测定方法。

  • 标签: 菌落总数检验 标准平板菌落计数法 菌落总数测试片法检验方法
  • 简介:为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和创新能力,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笔者对《临床微生学导论》课程实验内容进行了更新和优化组合,积极地尝试和探索,使实验内容、方法和手段更符合培养开拓型医学人才需要,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实践证明,实验教学改革对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好的效果。

  • 标签: 医学检验专业 临床微生物学导论 实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