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清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8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药清汤治疗;并采用中医症状积分对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进行评价,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的各中医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治疗后观察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30d后,观察组显效30例、有效7例;对照组显效19例,有效12例,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5.0%明显好于对照组的77.5%(P<0.05);对照组出现四肢麻木1例、头晕目眩1例,观察组未发生以上及其他不良反应情况,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药清汤结合西医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 标签: 中药清胃汤 胆汁反流性胃炎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接受黄连平汤进行治疗的具体方法以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以往一年之内所接诊的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资料100例,根据随机法将所选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黄连平汤治疗,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将所得各项数值进行统计学计算。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体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针对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采取黄连平汤治疗效果理想,不但能够减少不良反应的出现,还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使患者预后生活质量获得改善,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 黄连平胃汤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普外科术后出血患者中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主要选取2014年6月份至2017年6月份来本院普外科术后出血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的45例患者给予常规的止血治疗,研究组的45例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止血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有明显的优势,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普外科术后出血患者中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大力推崇。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普外科胃术后出血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总结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后的急救,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为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患者做好一系列的护理工作,如急救护理,术前护理,术后护理,胃肠减压及引流管的护理,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并与3个月后对出院患者进行电话随访,门诊复查等。结果本院从2011年-2015年9月间共收治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67例,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护理,64例顺利出院,2例伤口感染引流后治愈,1例吻合口梗阻经治疗后好转,结论做好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患者的观察及护理工作,可有效地减少术后并发症,具有显著的意义,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溃疡 穿孔 护理 胃十二指肠溃疡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直肠癌Mlies术后结肠造瘘的临床护理。方法选取2014年2月到2016年1月期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直肠癌Miles术后结肠造瘘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出现2例并发症,分别是1例造瘘坏死1例造瘘皮炎,并发症发生率为10%,对照组发生并发症4例,分别是3例造瘘皮炎1例造瘘坏死,并发症发生率为20%,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22.4±1.3)分,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11.3±1.5)分,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综合护理用于直肠癌Mlies术后结肠造瘘患者的临床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有助于减轻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直肠癌Miles 结肠造瘘口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小儿手足病发病影响因素,为小儿手足病的预防提供一些依据。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5月收治的小儿手足病患者135例,将其临床资料回顾分析,并将其设定为实验组,同时选取同期的健康儿童135例进行对照,将其设定为对照组。通过调查问卷收集资料,对比分析两组儿童近期生活中的差异,分析小儿手足病发病的影响因素,并以此制定相应的预防对策,以降低小儿手足病的发病率。结果实验组患儿的家族史、饭前和便后不洗手、接触手足病患者、近期到过人口比较密集地区、皮疹病史、流动人口、年龄在3岁以内以及非母乳喂养等方面的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卫生习惯、与感染患者接触、流动人口、到过人口比较密集地区、皮疹病史和母乳喂养等因素是小儿手足病发病的影响因素。结论小儿手足病的影响因素较多,预防应从多个角度共同实施,尽量减少儿童到人口密集场所的几率,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加强对儿童的管理,减少与被感染患者的接触,以降低手足病的发病率。

  • 标签: 手足口病 影响因素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重症手足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9月~2017年11月35例重症HFMD病例和32例普通病例,比较两个组别的一般资料、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资料以及治疗转归结果。结果HFMD重症病例组与普通病例组相比,热程长、热峰高、外周血WBC高、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比例高、血糖浓度高,胸部X线、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异常比例高(P<0.05);重症组发生1例死亡,32例治愈,2例好转。结论摸清重症HFMD的临床特征,对其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从而降低病死率和提高治愈率。

  • 标签: 手足口病 重症 肠道病毒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儿童手足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从2016年9月——2017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手足病患儿中抽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儿人数在50例。其中,对照组患儿采用单纯的利巴韦林进行治疗,而实验组在同样采用利巴韦林进行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甘露消毒丹加减口服。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患儿的白细胞计数水平、蛋白含量和葡萄糖含量等没有明显差异,P>0.05,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而实施治疗干预后,实验组患儿的各项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达到18.00%。8.00%<18.00%,数据结果为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手足病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促进患儿各项身体指标的稳定性,减少毒副作用的发生率。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儿童手足口病 应用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直肠癌术后肠造瘘的护理体会。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直肠癌术后结肠造瘘患者36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实施全方位的精细护理。结果本组36例无手术死亡患者,术后无出血、感染、造狭窄、粪嵌塞、肠脱出等不良情况发生。结论术后周密而细致的护理及健康指导是确保患者早日恢复正常生活、工作,提高生活质量的关健。

  • 标签: 直肠癌 术后 肠造瘘口 护理
  • 简介:摘要重症病例中病死率较高,存活的患儿留有神经统后遗症的比例比较高,重症手足病致死原因主要为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1。但具体的发病机制存在诸多争议,交感神经亢进理论细胞因子释放和免疫反应异常等学说,进一步阐释了重症手足病发病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了依据。

  • 标签: 手足口病 重症 发病机制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性健康教育在肠造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4例肠造病人,按照出院顺序奇偶数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的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干预组给予延续性健康教育,随访观察6个月,评估两组病人疾病认知,自我管理能力。结果干预组病人对肠造的主要症状(81.25%)、日常饮食(93.75%)、并发症的预防(90.63%)、运动知识(90.63%)、皮肤护理(87.50%)等相关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健康知识水平(46.12分±13.27分)、自我概念(20.83分±6.32分)、自我责任感(17.61分±5.86分)、自我护理技能(29.36分±8.52分)等自我护理能力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肠造病人给予延续性健康教育可以提高肠造病人的疾病认知和自我护理能力,降低肠造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延续性健康教育 肠造口病人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手足病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8年4月我院重症手足病患儿52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收治普通手足病患儿52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临床特征,并分析重症手足病危险因素。结果两组年龄、热峰、热程、空腹血糖水平、神经反射异常发生率、中性粒细胞及白细胞计数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热峰、热程、空腹血糖水平、神经反射异常、中性粒细胞及白细胞计数均为重症手足病危险因素(P<0.05)。结论加强对手足病患者临床特征重视,准确掌握其发病危险因素,有助于早期识别重症患者,及时采取对应治疗,有助于降低病死率。

  • 标签: 重症手足口病 临床特征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的病因、诊断及手术治疗的疗效进行探讨。方法对本院在2016-2017年收治的48例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48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28例行单纯穿孔修补术,B组20例行大部切除术。术后进行服药抗菌治疗,并随访其治愈情况。结果A组患者治愈率96.4%,B组患者治愈率为90%。随访结果未见复发,且无其他不良反应,疗效满意。结论手术治疗目前仍为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的有效方法,单纯缝合修补术或溃疡病灶切除加缝合术后辅以抗溃疡三联药物治疗对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疗效确切,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

  • 标签: 胃十二指肠溃疡 急性穿孔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半夏泻心汤联合腹针治疗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为研究时间段,将该时间段在我院治疗的食管反流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泮托拉唑联合伊托必利治疗,观察组给予半夏泻心汤联合腹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为(2.91±0.53)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40±1.28)分,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50%,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反流病的治疗中应用半夏泻心汤联合腹针疗法,可取的满意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半夏泻心汤 腹针 治疗 胃食管反流病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及十二指肠溃疡引起出血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择取2017年7月至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88例及十二指肠溃疡引起出血的患者,随机将所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44例患者行以常规护理,研究组44例患者行以针对性临床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护理后研究组躯体功能、肢体疼痛、活力、情绪角色、躯体角色、社会功能、精神健康、总体健康各项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护理满意度为95.45%,对照组总护理满意度为81.82%,研究组总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及十二指肠溃疡引起出血患者,采用针对性临床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使患者更加认可和满意临床护理服务,临床价值更为显著。

  • 标签: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出血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胃癌术后早期行综合护理干预对患者功能、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护理的胃癌手术治疗患者68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各34例。常规组采取常规基础术后护理,观察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给予术后早期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术后疼痛、腹胀程度,胃肠功能各项指标的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出院时评估两组心理状态、生活状态并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术后腹胀与疼痛程度均轻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术后正常进食的时间、肠鸣音的恢复时间、自主排氣时间、正常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术后乏力及并发症总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心理状态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SF-36量表中身体功能、角色功能、症状以及整体健康均优于常规组(P<0.05);两组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率为88.24%,常规组为55.88%,观察组总满意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可促进胃癌手术治疗患者术后胃肠功能尽早恢复,降低术后早期疼痛与腹胀程度,预防继发性心理疾病的发生,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全面提高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值得于胃癌术后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胃癌 术后早期护理 综合护理 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食管反流病患者的长期预后以及影响因素。方法对本院接收的120例老年食管反流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在患者就诊初和随访1年后对比其食管反流情况,进一步分析影响因素。结果老年组相比非老年组更易患严重食管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相比非老年组的pH≤4大于5min的次数更多,症状指数也更高(P<0.05);症状积分与24h食管pH监测的多项指标为正比例关系。结论老年是食管反流病的高发群体,需要坚持服药治疗,减少不利因素的影响。

  • 标签: 老年 胃食管反流 预后 影响因素
  • 简介:脑卒中是老年人的常见病,急性期常因昏迷、球麻痹不能自行进食,为保证足够的热能和蛋白质等多种营养素及药物定时供给,通常在发病后24~72h内留置管。放松疗法具有良好的抗应激效果,可调整操作时所导致的心理及生理功能紊乱,以顺利置管。我科自2007年应用以来,已有25位患者受益,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做到了人性化。现总结如下。

  • 标签: 脑血管意外/治疗 导管 留置 插管法 胃肠 身心放松技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胃癌术后早期行综合护理干预对患者功能、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校附属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护理的胃癌手术治疗患者68例纳入本次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各34例。常规组采取常规基础术后护理,观察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给予术后早期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术后疼痛、腹胀程度,胃肠功能各项指标的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出院时评估两组心理状态、生活状态并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术后腹胀与疼痛程度均轻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术后正常进食的时间、肠鸣音的恢复时间、自主排氣时间、正常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术后乏力及并发症总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心理状态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SF-36量表中身体功能、角色功能、症状以及整体健康均优于常规组(P<0.05);两组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率为88.24%,常规组为55.88%,观察组总满意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可促进胃癌手术治疗患者术后胃肠功能尽早恢复,降低术后早期疼痛与腹胀程度,预防继发性心理疾病的发生,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全面提高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值得于胃癌术后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胃癌 术后早期护理 综合护理 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毕Ⅱ式大部切除术后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直视镜下ERCP术的方法经验。方法7例毕Ⅱ式大部切除术后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直视镜下ERCP术,并行EPBD、气囊取石,ENBD、或ERBD等治疗。结果1例患者未找到十二指肠乳头,其余6病例均采用直视胃镜,借助透明帽辅助插管造影成功,行ERCP+EPBD+气囊取石+ENBD,其中1例行ERCP+碎石网篮碎石+气囊取石+ENBD,1例行ERCP+ERBD。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未发生胰腺炎,未发生穿孔,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直视镜下毕Ⅱ式大部切除术后的ERCP术是可行的,有效的。

  • 标签: 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 ERCP术 胆总管结石 直视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