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临床医学检验是一种运用现代物理、现代化学方法,并通过医疗仪器和实验技术为临床治疗诊断所提供的学科。其对于医疗工作具有深远的影响,对我国医疗事业将来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本文将针对我院临床医学检验工作进行分析,并通过分出的结论来探讨提高其检验质量的措施。

  • 标签: 临床医学 检验质量 控制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高血压患者用药情况及血压控制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方法收集2016年5月至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172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影响血压控制的相关因素。结果172例高血压患者服用降压药物率为100.00%,患者应用降压药物情况应用最多的是CCB(89/51.74%),应用最少的是复方制剂(11/6.40%)。172例中,76例(44.19%)血压控制效果良好。单因素分析显示高年龄、低危心血管风险、公费+医保、联合用药、规律服药时间每年>9个月的血压控制效果良好率较高(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5岁、自费+新农合、中高危心血管风险、未联合用药、每年规律服药时间≤9个月是影响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的危险因素(P<0.001)。结论针对高血压患者,临床上主要应用CCB、ACEI、β受体阻断剂等降压药物控制血压,但血压控制效果不佳;年龄<55岁、自费+新农合、中高危心血管风险、未联合用药、每年规律服药时间≤9个月是影响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高血压 用药情况 血压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损伤控制性手术在肝胆外科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6例肝胆外科收治的肝胆损伤患者进行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采用常规手术治疗)与实验组43例(采用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对比中,实验组(95.3%)与对照组(79.1%)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对比中,实验组(7.0%)与对照组(23.3%)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肝胆外科患者中采用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可以对患者的预后效果显著改善,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显著提高救治成功率,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损伤控制性手术 肝胆外科 临床疗效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强化手术室质量管理对于医院感染控制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6月我院实施的200例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实施手术时采用手术室常规质量管理方式;选择2017年6-12月我院收治的200例手术室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在实施手术时强化手术室的质量管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医院期间感染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观察组中,患者发生低体温的、器械处理不当以及手术高血糖等的发生率普遍低于对照组,两组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室环境存在的清洁不彻底与手卫生操作不当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手术室质量管理可以有效控制手术感染的发生率。

  • 标签: 手术室 质量控制 防感染
  • 简介:目的:探讨糖化血清蛋白与血糖的相关性及其对糖尿病近期控制的临床价值。方法:用INT法测73例糖尿病人及80名健康对照者的糖化血清蛋白的浓度。结果:糖化血清蛋白与血糖的相关性r=0.6156,P<0.01。结论:糖化血清蛋白与血糖的相关性较强,同时根据追踪观察可见糖化血清蛋白可反映血糖在2-3周内的改变,它可作为糖尿病近期控制的参考指标。

  • 标签: 糖化血清蛋白 糖尿病 控制 血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手术史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控制中发挥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6年6月~2018年5月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08例进行护理管理分析,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4,干预组采用手术护理管理,对照组仅按照常规手术室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感染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感染少,手术安全性明显更高(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管理能够降低医院感染情况的发生,提升了手术治疗的安全性,管理价值高,可推广应用。

  • 标签: 手术室护理管理医院感染 控制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基础护理在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中的作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150家医疗机构2013~2016年室内空气、护士手、消毒剂使用、物体表面、一次性医疗用品等的采样监测合格情况及院内感染发生情况,分析引起院内感染发生的常见原因并总结有效的基础护理方法。结果2013~2016年院内感染发生率依次为2.07%、1.44%、1.39%、0.97%,呈逐年下降趋势。2013~2016年室内空气、护士手、消毒剂使用、物体表面、一次性医疗用品监测合格率基本呈逐年升高趋势。结论全面搞好基础护理,强化无菌技术与监测制度,能达到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目的,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与意义。

  • 标签: 基础护理 院内感染 无菌技术 隔离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同时总结微生物检验中培养基的质量控制情况。方法选取100例疑似肺结核病人资料施行分析,对于病人开展痰液采集,如果病人由于各类因素无法主动咳出痰液,需要通过吸痰等辅助措施帮助采集,针对疑似肺结核病人痰液采取罗氏培养法开展微生物检验,研究组疑似肺结核病人痰液开展检验之前施行培养基质量检查方案,对照组疑似肺结核病人痰液在培养基灭菌结束之后直接开展微生物检验,不接受相关培养基质量检查方案,由同一名工作人员对100例疑似肺结核病人痰液加以检测,全部在样本采集之后2小时之内开展微生物检测,所有过程保持无菌操作原则。结果研究组疑似肺结核病人接受微生物检验结果的阳性例数40例,和最终确诊结果对比正确率为80.0%,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两组疑似肺结核病人对于微生物检验结果满意度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中针对微生物检验开展培养基质量控制措施,能够显著提升临床疾病检出几率,进而提高病人疾病的确诊率和确诊速度,使病人可以获得及时有效的对症治疗,促进病人的预后效果和生活质量,保证病人生命安全,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培养基质量控制 疾病检出率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手术干预控制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6年4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60例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作为实验组,对患者实施手术干预。同期选择60例非瘢痕子宫剖宫产产妇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产妇产后出血情况。结果在术中出血量以及产妇并发症发生指标方面,实验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产后24h出血量方面,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干预对于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产后出血具有较好的控制作用,能够减少术后出血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手术干预 瘢痕子宫 再次剖宫产 产后出血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对脑卒中住院患者医院感染控制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整体护理,对比两组的感染防控知识掌握优良率与医院感染发生率。结果试验组的感染防控知识掌握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医院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整体护理对脑卒中住院患者可提高其对感染防控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

  • 标签: 整体护理 脑卒中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一直以来,食品安全问题都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重点,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微生物的检验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方式,因此必须要对食品微生物的检测提高重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微生物检验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本文对食品微生物的检验方法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质量控制的措施,希望能够提高食品微生物检验的质量,从而保证食品的安全和卫生。

  • 标签: 食品 微生物 检验方法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管理对于控制医院感染的作用。方法选取592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治疗顺序进行分组;对照组296例,采取常规手术室护理管理;观察组296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加强护理管理,包括术前护理评估、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规范手术操作流程、改进医护人员的手卫生管理、安全管理手术位置及方式;对比两组手术室护理管理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发生情况,包括术中频繁活动、手卫生不彻底、术中护理操作不规范、器械消毒不彻底,并根据医院感染标准,对比两组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洁净手术室护理管理过程中的不规范现象发生率为12.50%,显著小于对照组的3.72%,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01%,显著小于对照组的4.05%,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医院感染控制中规范、加强护理管理,对于纠正不规范行为,减少医院感染发生均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手术室 医院感染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院感染控制中护理管理的作用。方法选择于2015年7月~2016年7月在本院中住院治疗的患者136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8例,实验组医院感染控制中给予护理管理,对照组医院感染控制中予以常规管理,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医院感染发生情况,患者出院时,调查患者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住院期间医院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感染控制中,护理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提升控制效果,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率,保证患者住院安全。

  • 标签: 护理管理 医院感染控制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骨盆骨折创伤控制中应用外固定架的临床应用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自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我院进行治疗重型骨盆骨折患者42例,并应用外固定架损伤控制性手术对其进行治疗作为本次对照组。同时选取同期42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操作的骨盆骨折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组的42例患者均选用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方式,对照组的42例患者选用外固定架损伤控制性手术为主要治疗方式。结果对比两组手术治疗效果,对照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观察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并发症出现几率均明显低于观察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两年的调查走访发现,对照组的死亡率为11.9(5/42),观察组的死亡率为21.42%(9/42)。对照组术后随访两年死亡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本次相关资料表示,选用外固定架治疗骨盆骨折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等各个方面均明显优于传统切口内固定治疗方式,且两组对比差异较为明显(P<0.05),且术后并发症较少,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 标签: 骨盆骨折 创伤控制 外固定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管理对护理质量控制的作用。方法于2017年1月到2017年6月间择本科室30例护理人员进行研究,按管理模式分为常规组(n=15)和品管圈组(n=15),对常规组护理人员实施常规管理,对品管圈组护理人员实施品管圈管理,分析总结两种管理模式下护理人员护理质量状况。结果品管圈组护理人员被投诉率6.7%较常规组46.7%明显降低,品管圈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7.5%较常规组80.0%明显升高(P<0.05);品管圈组护理人员综合素质评分较常规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品管圈管理可改善护理质量控制效果。

  • 标签: 品管圈管理 护理质量 护理人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接种水痘减毒活疫苗对预防控制水痘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中心登记的需接受水痘减毒活疫苗接种的幼儿9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利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研究对象随机、均等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幼儿不接受水痘减毒活疫苗接种,观察组幼儿则接受,观察两组幼儿的水痘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45例幼儿均接受水痘减毒活疫苗接种,随访期间统计结果显示不良反应发生率8.9%(4/45)。观察组水痘感染发生率4.4(2/45),对照组水痘感染发生率24.4%(11/45),观察组幼儿水痘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接种水痘减毒活疫苗对预防控制水痘效果突出,因此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加强水痘减毒活疫苗接种力度,全面推进适龄儿童进行接种,实现水痘感染的有效控制

  • 标签: 接种 水痘减毒活疫苗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学检验中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策略。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7年5月这段期间内,对来我院进行血液细胞检验的受检者进行血液标本采集,对比标本分析结果差异性,并分析影响检验质量的相关因素。结果抗凝剂配比、放置温度以及储存检验时间均会影响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结论采血部位、配比抗凝剂方式、放置温度以及储存检测时间都会影响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所以在检验血液过程中需要严格把控每个环节,从而提升检验结果的正确性。

  • 标签: 医学检验 血液细胞检验 质量控制策略
  • 简介:摘要医院感染不仅是评价医院医疗质量的重要指标,而且关系着患者的健康生命安全。而在实际情况中导致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为护理操作和护理管理,并且大部分医院感染是可以避免的。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很多新型治疗方法运用于临床,同时由于抗生素的大量应用,导致医院感染的事件频繁发生,已经引起了临床的重点关注。因此,本文就门诊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探讨。

  • 标签: 门诊护理管理 医院感染 重要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血站的输血检验质量控制方法和安全性。方法此次抽取2016年3月-2018年1月在我血站输血的患者(136例)当分析的对象,随机分乙组、甲组,每组68例。此次研究乙组是常规输血,研究甲组是在输血中实施检查以及质量控制,总结输血安全事故发生的情况。结果甲组输血的安全事故总发生率(2.94%)小于乙组(27.94%),有统计学意义(x2=16.275,P=0.000)。结论在血站的输血中,检验质量控制可提高输血的安全性。

  • 标签: 血站 输血检验 质量控制 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