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6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在自发性气胸的治疗中,采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将2019年1月-2021年2月作为研究时间,随机选取9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实验组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指标水平。结果:实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镇痛时间、住院时间等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治疗,可以有效减少出血量,减少对患者免疫功能影响。

  • 标签: 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 自发性气胸 效果分析
  • 简介:目的评价模块化胸腔镜食管癌切除在微创食管癌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收治的45例胸段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模块化手术流程行胸腔镜食管癌切除+胃食管颈部吻合术。患者按食管癌术前准备,行电视胸腔镜联合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或电视胸腔镜食管癌切除+开腹游离胃手术。胸腔镜食管游离及纵隔淋巴结清扫按照模块化流程(针对患者情况进行灵活排列组合)进行:(1)下肺韧带游离及下段食管旁、下肺韧带(第8L、9组)淋巴结清扫。(2)奇静脉弓下食管的游离。(3)游离奇静脉弓上食管。(4)奇静脉弓的离断。(5)胸段食管的完全游离。(6)结扎胸导管。(7)清扫下气管旁、主肺动脉窗、隆凸下、双侧肺门以及左侧喉返神经旁(第4、5、7、10、2L组)淋巴结。采用电话或信件联系方式对患者术后进行随访。术后1年内每3个月门诊复查胸腹部CT及纤维胃镜了解有无肿瘤复发及转移,超过1年后每半年检查1次。随访时间截至2013年2月。结果45患者中,行电视胸腔镜联合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29例,电视胸腔镜食管癌切除+开腹游离胃手术16例。肿瘤长度为(4.2±2.5)am,AJCC分期T1、12、T4期患者分别为7、14、15、9例,N0、N1、N2、N3期患者分别为23、13、7、2例。45例患者胸腔内操作时间为(72±13)min,总手术时间为(249±39)min,术中出血量为(183±62)m1,术中清扫淋巴结数目为(27±7)枚,术后住院时间为(18±7)d。2例患者中转开胸手术。45例患者均无术后死亡发生,术后发生并发症11例次(2例患者出现两种并发症),6例发生颈部吻合口瘘,4例出现吻合口狭窄,3例出现声音嘶哑。4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5~14.0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8个月。1例患者于术�

  • 标签: 食管肿瘤 胸腔镜检查 食管切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讨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肺部良性肿瘤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用随机抽签方式,从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肺部良性肿瘤疾病者中,抽取80例纳入到讨论中,用随机数字法分2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开胸手术治疗,研究组接受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观察患者治疗状况,如肺功能、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等,并对比分析。结果对比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研究组(136.7±16.3)ml、(10.5±2.7)d均低于对照组(243.4±20.3)ml、(13.9±3.8)d,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肺功能指数,包含TLC、FVC、VC等,治疗前,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肺部良性肿瘤疾病可考虑给予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手术,疗效突出,降低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肺功能改善明显,应用性较大。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电视胸腔镜食管切除术对于食管癌患者的手术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4年6月至2007年10月。共有36例食管癌患者行胸腔镜食管切除术。食管上段癌5例,食管中段癌25例,食管下段癌6例。其中2例患者既往有胃大部切除手术史,1例患者行术前化疗。手术采用胸腔镜游离胸段食管并清扫纵隔淋巴结,开腹游离胃行食管胃颈部吻合。结果平均手术时间250(190-330)min。其中胸部手术时间平均为70(50-150)min,术中出血量165(100~350)ml,术后胸腔引流管放置时间平均2.9d,平均住院时间8.7d。平均清扫淋巴结14.3枚,其中胸部淋巴结8.2枚。无围手术期死亡,共有11例(30.6%)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结论电视胸腔镜食管切除术治疗食管癌在技术上是安全可行的,有望减少手术创伤,降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食管肿瘤 电视胸腔镜 食管切除术
  • 简介:目的比较腋下小切口与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方法1999年4月~2004年4月对自发性气胸200例分别采用腋下小切口(腋下小切口组)和电视胸腔镜手术(胸腔镜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手术费用。结果腋下小切口组与胸腔镜组手术时间分别为(64.0±5.3)min、(61.1±6.0)min,有统计学差异(t=3.322,P=0.001);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5.2±5.6)ml、(38.5±6.2)ml,有统计学差异(t=7.381,P=0.000);术后胸管留置时间分别为(2.2±0.8)d、(2.0±0.6)d,有统计学差异(t=7.895,P=0.000);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4.6±0.8)d、(4.1±0.7)d,有统计学差异(t=4.513,P=0.000);手术费用分别为(1520±342)元、(4293±572)元,有统计学差异(t=-36.076,P=0.000)。2组术后胸片复查肺复张良好,无手术并发症。胸腔镜组1例气胸复发,腋下小切口组无复发,2组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χ^2=0.000,P=1.000)。结论腋下小切口与电视胸腔镜在治疗自发性气胸时疗效相当。腋下小切口治疗自发性气胸疗效确切,费用较低;电视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创伤小。

  • 标签: 腋下小切口 电视胸腔镜 自发性气胸
  • 简介:【摘要】目的:电视节目干预减轻机采血小板捐献者焦虑及疼痛的研究。方法:研究对象选择 2016年 7月 -2017年 3月在我站进行捐献机采血小板捐献者 168例,按照干预方式将捐献者分成两组,分别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84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干预,实验组捐献者则采用电视节目干预对比两组焦虑以及疼痛情况。结果:两组捐献者在干预前焦虑以及疼痛评分数据差异并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是,在干预之后,实验组焦虑以及疼痛评分数据分别为( 35.57±7.62)分、( 1.89±0.88)分,明显的优于对照组的( 43.31±7.52)分、( 2.32±0.93)分,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电视节目干预对于减轻机采血小板捐献者焦虑及疼痛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电视节目干预 机采血小板 焦虑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发性气胸患者接受电视胸腔镜治疗围手术期护理的重点。方法选取2015年的1月~2016年的11月在我院接受电视胸腔镜治疗的66例自发性气胸患者,按照随机的次序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围手术期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在接受护理后的SAS、SDS量表评分更低,且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更高,两组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重视自发性气胸采用电视胸腔镜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确保护理工作的细节不出纰漏,能够最大程度保障施术顺利并提高术后患者的恢复效率。

  • 标签: 自发性气胸 电视胸腔镜 围手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电视胸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在纵膈肿瘤治疗中的疗效。方法撷取本院收治的85例纵膈肿瘤患者,撷取时间是自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分组原则以随机数字法为主,分研究组(n=42)和对照组(n=43)。对照组予以传统开胸手术治疗,研究组予以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比较手术情况、并发症。结果与对照组手术时间、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比较,研究组较短;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比较,研究组较低;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研究组较低,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可有效缩短纵膈肿瘤的治疗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与并发症,患者预后良好,治疗方法更安全,值得借鉴。

  • 标签: 电视胸腔镜手术 传统开胸手术 纵膈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观察外伤性血气胸应用电视胸腔镜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 2017年 6月 ~2019年 12月胸外科收治的外伤性血气胸患者 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44例,对照组应用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观察组应用电视胸腔镜治疗,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手术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 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11.3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27.27%,两组差异明显( p<0.05)。结论:电视胸腔镜对外伤性血气胸的治疗效果明显,疗效可靠,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电视胸腔镜 传统开胸手术 外伤性血气胸
  • 简介:【摘要】目的:电视胸腔镜(VATS)与传统开胸术治疗创伤性血气胸的效果对比。方法:在我院收治的创伤性血气胸患者中选取86例,以治疗不同手段为依据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接受传统开胸术,观察组(43例)选择VATS,分析组间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住院、疼痛持续、手术的时间较对照组短,术中失血量较对照组少,T2时,观察组sP(P物质)、NPY(神经肽Y)、Cor(血清皮质醇)水平较对照组低(P

  • 标签: 传统开胸术 电视胸腔镜 并发症 创伤性血气胸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比食管癌应用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与常规开胸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和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科收治食管癌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时间2019年7月-2021年9月;按照掷硬币法分为常规组37例(行常规开胸手术治疗)和研究组37例(行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相关指标与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手术各项指标情况优于常规组,且该组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8.11%)显著低于常规组(29.73%),组间差异显著,呈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视辅助腹腔镜手术在治疗食管癌方面应用优势显著,手术创伤面积小、手术安全性高、并发症发生几率低;可在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食管癌 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 常规开胸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将切割缝合器应用在气胸患者电视胸腔镜手术中的效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共选取64例气胸患者,均行电视腹腔镜手术,采取盲抽方式进行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例患者,前者应用常规缝扎术,后者应用切割缝合器,对两组实际应用效果展开对比。结果:经相关数据表明,两组置管及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但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手术时间显著缩短、出血量减少,与此同时并发症发生率有效降低,但手术费用增加(P<0.05)。结论:在气胸患者进行电视胸腔镜手术时应用切割缝合器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最大程度的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临床效果较佳。

  • 标签: 电视胸腔镜手术 切割缝合器 气胸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电视胸腔镜联合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食管癌患者62例(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随机分为电视胸腔镜联合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治疗的观察组(31例)与开放手术治疗的对照组(31例),观察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结论:电视胸腔镜联合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能减少出血量,促进身体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借鉴。

  • 标签: 电视胸腔镜 腹腔镜 食管癌根治术 有效性
  • 简介:目的探讨胸腔镜下双侧交感神经链部分切除术单肺通气的麻醉处理.方法双腔气管插管,在胸腔镜下双侧交感神经链部分切除术时分别行左肺、右肺两次单肺通气,观察不同时段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情况.结果双侧交感神经链部分切除过程中,左侧(首次)单肺通气条件下,患者SPO2下降轻微,与术前双肺通气相应时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q=3.026,P>0.05);右侧(二次)单肺通气条件下SPO2下降显著,与术前双肺通气、术中左肺通气、术后双肺通气、术后拔管各时段比较,有显著性差异(F=63.76,P=0.000),11例须行双肺通气才能纠正.结论胸腔镜下双侧交感神经链部分切除术,以双腔支气管导管分别行左、右肺单肺通气时,应加强呼吸管理,及时纠正低氧血症.

  • 标签: 胸腔镜 交感神经链 麻醉 手汗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电视胸腔镜(VATS)与开胸手术(TH)治疗自发性气胸(S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84例自发性气胸患者,通过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42),对照组患者采取开胸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出血量、引流量、杜冷丁剂量、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自发性气胸患者,电视胸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特点,是治疗自发性气胸首选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自发性气胸 电视胸腔镜手术 开胸手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NSCLC患者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凝血功能进行分析。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就诊的5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胸腔手术组,比较两组手术效果及凝血状况。结果与传统开胸手术组相比,胸腔镜组手术效果较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对机体凝血功能指标变异小。结论NSCLC患者在使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治疗后的效果理想,不影响患者的凝血功能。

  • 标签: 电视胸腔镜 肺癌 凝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