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龋齿产生的原因及临床治疗评价。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89例龋齿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法分为改良治疗组45例与对照组44例。改良治疗组患儿给予伢碘微创凝胶去龋技术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传统快慢机结合去腐技术治疗,观察6个月,对比两组龋齿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改良治疗组龋齿患儿的临床治疗成功率为98.2%,对照组龋齿患儿的临床治疗成功率为96.4%;改良治疗组患儿在充填技术治疗后6个月的成功率89.1%明显高于对照组74.5%;改良治疗组龋齿患儿的术中疼痛比18.2%明显低于对照组49.1%。对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龋齿患儿的临床治疗中采用改良非创伤性充填技术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值得在牙科治疗中推广应用。

  • 标签: 龋齿 伢碘微创凝胶去龋技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病理检查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选择我院在2018年5月-2019年1月接受诊治的支气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一共30例,随机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为15例,对照组采用X线拍摄方式进行检查,观察组采用病理检查方式——纤维支气管镜检技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检查准确率。结果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检出准确率明显更高,P<0.05。结论病理学检查技术可以弥补影像学技术的缺陷,二者结合诊断疾病,可以有效地提高检查准确率,从而起到互为弥补的作用。选用合理的病理学技术方法,有助于病理医生观察器官组织的形态学改变,为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明确病因提供重要参考。

  • 标签: 病理检查技术 应用效果 X线
  • 简介:目的分析成分献血招募模式对献血者保留和血液安全的影响,为制定成分招募和采集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成分献血招募模式优化前后的成分采集人次、成分献血者的构成情况进行统计,对成分献血前初筛检测合格率和献血后血液检测反应性比例进行分析,对不同成分献血者类型的初筛检测合格率和血液检测反应性比例进行比较。结果成分献血招募模式优化现场保留献血者比例由17.6%上升至31.9%,互助献血率由24.3%下降为13.4%;献血前初筛检测合格率由66.5%上升至74.5%(x2=195.4,P〈0.001),献血后血液检测反应性比例由0.88%下降为0.44%(x2=13.01,P〈0.001)。结论成分献血者主动招募是稳定并不断壮大固定成分献血者队伍最有效的手段和策略,现场保留则是相对高效、安全和最经济的主动招募方式。

  • 标签: 成分献血 招募模式 献血者保留 血液安全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针灸治疗臀先露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Library(Issue1,2008)、PubMed(1980~2008.3)、MEDLINE(1966~2008)、Ovid循证医学数据库(1991~2008),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1978-2008.3)、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VIP,1989~2008.3)、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79~2008.3)和万方数据资源系统(1983~2008.3),手工检索7种中医杂志,检索时限均为1990~2008年3月,语种限制为中文和英文,按纳入排除标准收集针灸治疗臀先露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参照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0.1推荐的对偏倚风险的评价工具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并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8个RCT,共1341例患者,其中5个研究质量较高,3个质量较低。6个研究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针灸治疗臀先露的胎头倒转成功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38,95%CI(1.20,1.58)]。结论针灸较之于常规护理或胸膝卧位疗法能提高臀先露的胎头倒转成功率。

  • 标签: 臀先露/针灸疗法 随机对照试验 系统评价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模式对产房护理管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5年8月期间,我院200例分娩产妇及其助产护士共同组成实验组,另选取2015年3月至2015年5月期间接收的200例产妇及其助产护士组成对照组,对照组助产护士对产妇实施常规的助产护理,实验组助产护士在助产前经过严格的优质护理护理管理培训,对产妇产前进行良好的沟通,产时对产妇进行规范的指导,并在产妇产后对母婴进行随访,对优质护理管理前后的产妇的满意度、护理质量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实验组产妇的满意度、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及助产人员的满意度均远远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产房护理中开展优质护理管理能够有效提高助产护士的优质护理服务意识,使助产护士能够将被动的助产工作变得主动,进而提高医、护、患三者的满意度,进而减少了医疗纠纷,能够帮助产房管理人员更好的对产房护理工作进行有效管理。

  • 标签: 优质护理模式 产房护理管理 影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胃镜检查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至7月接收的92例行胃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检查,对观察组患者在检查中介入护理干预,之后观察并对比两组的检查时间、恶心次率、血压变化情况及脉搏变化情况等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检查时间、紧张和恐惧率、恶心次率、血压变化情况和脉搏变化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胃镜检查患者进行护理干预,不仅可有效缓解患者紧张、恐惧的心理,缩短检查时间,减少发生恶心的次数,而且可降低患者血压与脉搏的变化情况,值得临床探究和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胃镜检查 疗效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10-0081-01
  • 简介:髌股关节不稳是指髌骨脱位、或半脱位、或髌骨滑动轨迹异常。髌股关节不稳中,绝大多数为髌骨外侧不稳(占95%),可进一步分为急性髌骨脱位、慢性复发性髌骨不稳、和习惯性不稳;内侧、上方及下方髌骨不稳少见。一、髌骨稳定性的相关解剖

  • 标签: 不稳影像学 影像学评价 股关节不稳
  • 简介:直接证据来自直接比较我们关注的干预措施用于我们关注的患者人群,并测量患者重要结局的研究。间接证据可由以下4种方式之一产生。第一,患者可能与我们关注的患者不同(适用性一词常用于这类间接性)。第二,所检验的干预措施可能与我们关注的干预措施不同。有关患者和干预措施间接性的决策取决于对生物或社会因素差异是否大到可能使效应尺度出现预期的较大差异的考虑。第三,结果可能有别于最初设定的结局指标——如替代结果本身不重要,但测量之是基于替代结果的变化反映患者重要结局变化这一假设。第四类间接性在概念上与前三类不同,发生于临床医生必须在未经直接比较的两种干预措施间做出选择时。这种情况下比较治疗方案需要特定的统计方法,并根据患者人群、联合干预措施、结局测量指标及备选干预措施试验方法的差异程度,将证据级别降低1或2级。

  • 标签: GRADE 证据质量 间接性 间接比较 适用性 外部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价口腔健康教育对小学生口腔卫生状况改善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校 300名小学生逐一进行现场口腔健康状况检查并作记录。随机分为观察组( 150人)和对照组( 150人),针对观察组小学生进行为期 3个月的口腔健康教育,并严格监督其认真刷牙维持口腔卫生;对照组未给予干预措施。结果

  • 标签: 口腔健康教育 小学生 口腔健康 口腔卫生
  • 简介:目的探讨术前访视心理干预对妇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作用。方法将60例择期行良性子宫肿瘤和卵巢瘤切除术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采用自制评估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分别于术前1d和术后3d通过访视方式,对患者进行评估和测试,并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术后3d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术前5min、切皮时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O.05);观察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术前访视心理干预能减轻患者围手术期的应激反应,有利于患者安全渡过手术期。

  • 标签: 术前访视 妇科肿瘤 焦虑抑郁 应激反应
  • 简介:肛瘘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由于其发生原因和所波及的范围不同,临床治疗方式及效果也有较大差异。到目前为止,高位复杂性肛瘘仍然是临床较难处理的疾病之一。手术是肛瘘的主要治愈性手段。目前治疗肛瘘的手术方法很多,但都存在一定的复发率和肛门功能障碍等问题。近年来,随着对肛周解剖、肛门直肠生理及肛瘘发病机制的研究和新的治疗观念及手段的应用,在肛瘘、特别是复杂性肛瘘的治疗方面有了较大的进步,现就治疗肛瘘的手术方法综合评价如下。

  • 标签: 高位复杂性肛瘘 手术方式选择 治疗方式 手术方法 功能障碍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胃溃疡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内科2014年1月份到2014年12月份接收的胃溃疡患者60例为主要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内容包括药物观察、饮食指导、日常护理、心理护理、疼痛护理。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结果在生活质量分值的比较上,干预后的各项分值,如总体健康、疼痛与不适、积极感受、日常生活能力以及对药物及医疗手段的依赖性均比干预前高,差异明显,P<0.05,提示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内科胃溃疡患者需要积极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胃溃疡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采用B超的检测价值。方法选取自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期间在我院进行相关诊疗的拟诊原发性肝癌患者总共60例进行本次医学研究。对所有的患者B超监测结果做回顾性研究,记录统计各种病理类型的影像学相关表现。将诊断的结果与术后病理检测结果比较。计算B超检测的特异度及灵敏度。结果干预后,B超诊断的特异度为78.57%,灵敏度为92.31%。可以明确检测病理类型。结论在诊断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技术中,B超技术诊断效果确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此种检测的方法可作为临床上诊断原发性肝癌的首选诊断方法。

  • 标签: B超 原发性肝癌 诊断价值